思想品德课中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探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课中培养问题意识的途径探析
问题是教学中极为宝贵的财富,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是思维的动力,问题就是疑点,没有疑点的产生,就谈不上创新。

让问题走进课堂,发挥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生创新素质的有效途径。

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注意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课堂上学生的思维跟着老师转,没有独立思考的余地,不懂得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禁锢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现代教育提倡“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

这就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呢?
1 利用学习小组,引导学生课前预习
只有让学生充分了解课本的内容,在能在其中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但现在的学生老师不去要求与引导的话,很多学生是不会进行课前预习的,所以上课时就不会主动去发现问题,有时根本就是被老师拖着走。

因此,平时通过成立学习小组,让组长带领本小组学员进行课前预习,在小组内让学生先提出各自的问题,不要让学生一下子就面对教师和全班同学,从而消除学生的畏惧心,这样有利于同学在交流中发现问题。

另外,教师应教会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方法:首先,要理解课本,掌握知识;其次,要新闻联播、报刊杂志,关心社会上发生的事情。

然后从多角度思考,进行联想。

2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师生双方认知上彼此认同,情感上相互沟通,行为上目标趋同,从而营造出一种心情舒畅,气氛融洽的心理环境。

这样,学生对老师会产生好感,对该功课肯定会产生浓厚的兴趣,会自觉地去钻研有关的知识,问题意识也必然产生。

因此,一是平时教师应该注意和学生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留心观察尽可能发现每位学生的聪明才智,尽力捕捉他们身上表现出的或潜在的优势,毫不吝啬赞美、肯定的言语。

通过赏识鼓励学生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激起学生对本学科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努力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是上课时老师要走下讲台,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让学生不觉得你是高高在上,这样也利于引导学生去思考、发现问题。

3 找准切入点,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创造力的原动力和维持力,学生一旦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把学习当作一种享受,学得越多越深入,就会发现自己越多不懂的问题,就会越多地去思考问题。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为学生营造真诚、接纳、了解、安全的学习氛围,创造条件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

一是充分利用直观教学和各种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直接兴趣;二是选用一些典型的时政热点,引发学生表达观点的好奇心;三是论联系实际,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引导质疑问难,是培养问题意识的关键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说明发现和提出问题的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只惟实,提倡相互合作,相互讨论敢说敢问,多疑多问,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诱发和培养问题意识。

在引导学生和提出问题时,教师最好事先给出一定的范围,以本课教学内容为中心展开,指明思考的空间,要杜绝学生为了好玩而提出与本课甚至与本学科毫无关联的问题。

通过这样的讨论,大家对这一内容的理解更全面、更深刻。

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了明确思考的空间,围绕主要问题进行探索,就不会乱来提问,慢慢培养和提高他们提问题的能力。

5 遵循渐进原则,持之以恒训练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时,要遵循渐进原则,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要经历“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发展阶段。

教学中应用多种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巧设认知冲突,激发学生好奇好问的潜质,让学生想问;尊重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和平等对话的课堂气氛,要给予学生积极的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无论正确与否,还是质量高低,教师都不要漠视,应给予热情的鼓励和真诚的表扬,以增强学生自信心,鼓励学生敢于提问,促使学生敢问;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養学生观察事物、分析现象、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乐问;激活学生的认知,促进课内外沟通,引导学生思辨问题的价值,使学生善问。

只有遵循“想问、敢问、乐问、善问”的渐进原则,才能促进学生探究性学习的不断深入。

当然,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培养学生问题意识,不要急功近利,而要整体规划,从细
处入手,长期系统训练,让学生的问题意识得以持续发展,提高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