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06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与计算-备战2020年高考化学考点一遍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06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与计算
一、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物质的量浓度定义
用来表示单位体积溶液里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的物理量,叫做溶质B 的物质的量浓度,符号为c B ,单位为mol/L(或mol·
L −1)。
2.物质的量(n B )、物质的量浓度(c B )与溶液体积(V )之间的关系
物质的量浓度(c B )=
B n V 溶质的物质的量()溶液的体积(),即B B n
c V。
(1)溶质是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指化合物,也可以指离子或其他特殊的组合。
分析溶质时要注意特殊情况下的溶液的溶质,如NH 3溶于水后所得氨水的溶质为NH 3·
H 2O ,但习惯上认为氨水的溶质为NH 3;SO 3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H 2SO 4;CuSO 4·5H 2O 溶于水后所得溶液的溶质为CuSO 4。
(2)体积V 指溶液的体积而不是溶剂的体积。
3.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
(1)主要仪器
容量瓶(一定容积)、托盘天平(砝码)、烧杯、量筒、玻璃棒、胶头滴管等。
容量瓶的构造
注意事项
①不能配制任意体积的溶液。
选择容量瓶时遵循“大而近”的原则,所需溶质的量按所选用的容量瓶的规格进行计算。
②不能将固体或浓溶液直接在容量瓶中溶解或稀释。
(2)配制步骤
①过程示意图
②配制步骤
以配制500 mL 1.00 mol·L-1 NaOH溶液为例
二、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误差分析
1.误差分析的依据
n m
==
c
V MV 若V不变,分析n的变化;若n不变,分析V的变化。
2.常见的实验误差分析
图1使所配溶液体积偏大,浓度偏小;图2使所配溶液体积偏小,浓度偏大。
三、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方法
(1)有关溶液混合稀释的计算
①不同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混合。
稀释:抓住稀释前后溶质的物质的量不变,列方程式:
c1·V1=c2·V2 a.如果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则
c1·V1+c2·V2=c混·(V1+V2)
b .如果考虑溶液混合后的体积改变,则
c 1·V 1+c 2·V 2=c 混·V 混(V 混=
1000m ρ
溶液
)
②不同质量分数的两种溶液混合的计算。
混合:抓住混合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列方程式:
m 1·ω1+m 2·ω2=(m 1+m 2)·ω混
③两种同溶质溶液等质量混合、等体积混合时质量分数的判定。
a .等质量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质量混合时,ω混=12
2
ωω+。
b .等体积混合:两种同溶质液体(或某溶液与水)等体积混合时,
当ρ液>1时,ω混>
12
2ωω+。
当ρ液<1时,ω混<12
2
ωω+。
(2)物质的量浓度、溶解度、质量分数的相互换算
①溶质的质量分数ω与物质的量浓度c :
c =n
V
=/1000m M m ρ质质液液/=/1000m M m ωρ⨯质质液液/=
1000M ρω液质(密度的单位为g·cm −3或g·mL −1) ②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与溶解度:
ω=
100S
S +×100%,c =1000+S S M ρ液质
(100)
③标准状况下气体溶解于水后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
c =
2100022400(H O)
V
MV V ρ+
式中V 为标准状况下气体的体积(单位为L),V (H 2O)为水的体积(单位为L ,ρ水=1 g·mL −1),ρ为溶液的密度(单位为g·cm −3或g·mL −1),M 为气体摩尔质量(单位为g·mol −1)。
考向一 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及误差分析
典例1实验室需要用到480 mL 0.1 mol·L-1Na2CO3溶液,根据溶液配制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应用托盘天平称取Na2CO3·10H2O晶体______g。
(2)用托盘天平和小烧杯称量碳酸钠晶体的质量,其正确操作顺序的标号为________(同一步骤可用多次)。
A.调整零点B.将游码移至刻度尺的零刻度处C.将碳酸钠晶体放入小烧杯中称量D.称量空的小烧杯E.将砝码放回砝码盒内F.记录称量的结果
(3)若实验遇到下列情况,对所配溶液浓度将有何影响?(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①称量时Na2CO3晶体放置右盘________。
②定容时仰视刻度线________。
【解析】(1)需要480 mL溶液,配制时需要用500 mL容量瓶,配制500 mL 0.1 mol·L-1Na2CO3溶液,所需m(Na2CO3·10H2O)=286 g·mol-1×0.5 L×0.1 mol·L-1=14.3 g。
(2)用天平称量药品时,应先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处,调节螺母使天平平衡;先称量小烧杯质量;记录称量结果;然后放入晶体称量其质量;记录称量结果;将砝码放回砝码盒中,将游码移至零刻度,结束称量。
(3)①物质放置右盘,所称物质偏少。
②所配溶液体积偏大。
【答案】D
1.现用质量分数为36.5%的浓盐酸(密度为1.19 g/cm3)配制1 mol/L的稀盐酸100 mL。
(1)实验中应选用的仪器是(填序号);
①100 mL量筒②托盘天平(带砝码)③玻璃棒④50 mL容量瓶⑤10 mL量筒⑥50 mL烧杯
⑦100 mL容量瓶⑧胶头滴管
(2)经计算,需浓盐酸的体积为mL;
(3)此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某学生实际配制稀盐酸的浓度经滴定测定为0.98 mol/L,原因可能是(填序号)。
①取用完浓盐酸的量筒未洗涤
②转移溶液后,小烧杯未洗涤
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④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计算时容量瓶的选择问题
(1)配制“450 mL”溶液时,计算溶质的量时,不能按“450 mL”计算,因为实验室没有任意规格的容量瓶,配制时要选用500 mL 规格的容量瓶,计算溶质的量时,也应按照500 mL 计算。
(2)规格的选择,应遵循“满足要求,最小规格”的原则。
考向二 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
典例1 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浓度表述正确的是
A.0.3 mol·L -1的Na 2SO 4溶液中含有Na +和24SO -
的总物质的量为0.9 mol
B.在K 2SO 4和NaCl 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如果Na +和24SO -
的物质的量相等,则K +和Cl -的物质的量浓
度一定相同
C.当1 L 水吸收22.4 L 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L -1,只有当22.4 L(标准状况)氨气溶于水制得1 L 氨水时,其浓度才是1 mol·L -1
D.10 ℃时,100 mL 0.35 mol·L -1的KCl 饱和溶液蒸发掉5 g 水,冷却到10 ℃时,其体积小于100 mL ,它的物质的量浓度大于0.35 mol·
L -1 【解析】0.3 mol·
L -1的Na 2SO 4溶液中Na +、24SO -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6 mol·L -1、0.3 mol·L -1,由于缺少溶液的体积,所以无法计算出离子的物质的量,故A 错误;在K 2SO 4和NaCl 的中性混合水溶液中存
在:c (Na +)+c (K +)=c (Cl -)+2c (24SO -
),Na +和24SO -
的物质的量相等,即物质的量浓度相等,所以K +和Cl -的物质
的量浓度一定不相同,故B 错误;溶液的体积不等于溶剂的体积,所以1 L 水吸收22.4 L 氨气时所得氨水的浓度不是1 mol·
L -1
;标准状况下22.4 L 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 ,溶于水制得1 L 氨水时,其浓度一定等于1 mol·
L -1,故C 正确;10 ℃时,0.35 mol·L -1的KCl 饱和溶液100 mL 蒸发掉5 g 水,冷却到10 ℃时,溶液仍然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变,仍为0.35 mol·
L -1,故D 错误。
【答案】C
2.某硫酸铝和硫酸镁的混合液中,c(Mg2+)=2 mol·L-1,c(SO2-4)=6.5 mol·L-1,若将200 mL的此混合液中的Mg2+和Al3+分离,至少应加入1.6 mol·L-1的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为
A.0.5 L B.1.625 L
C.1.8 L D.2 L
考向三溶液的稀释与混合、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换算
典例1在t℃时,将a g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溶液,假设该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质量分数为w,NH的物质的量是b mol,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其中含有+
4
A.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
B.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mol·L-1
C.溶液中c(OH-)=mol·L-1+c(H+)
D.向上述溶液中加入V mL水,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0.5w
【解析】溶质的质量分数w=×100%,A项错误;氨水中的溶质是NH3,而不是NH3·H2O,将
NH,w=×100%代入公式c=,化简可得c=mol·L-1,B项错误;氨水中含有的阳离子为H+和+
4
含有的阴离子只有OH-,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项正确;由于氨水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与水等体积混合所得稀氨水的质量大于原氨水质量的2倍,故其质量分数小于0.5w,D项错误。
【答案】C
SO ,取此溶液0.5V L,用水稀释至2V L,则稀释后溶液中Fe3+的物质的3.V L Fe2(SO4)3溶液中含有a g 2
4
量浓度为
A .
576a V mol/L B .12536a
V mol/L C .25036a V mol/L D .12548a V
mol/L
1.配制100 mL 1 mol·L -
1 NaCl 溶液,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A .在托盘天平上放两片大小一样的纸,然后将氯化钠放在纸片上称量
B .把称得的氯化钠放入盛有适量蒸馏水的烧杯中,溶解、冷却,再把溶液移入容量瓶中
C .用蒸馏水洗涤烧杯、玻璃棒各2~3次,洗涤液也移入容量瓶中
D .沿玻璃棒往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至溶液凹液面恰好与刻度线相切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10 mL 质量分数为98%的H 2SO 4溶液,用10 mL 水稀释后,H 2SO 4的质量分数大于49%
B .配制0.1 mol·L
-1
的Na 2CO 3溶液480 mL ,需用500 mL 容量瓶
C .在标准状况下,将22.4 L 氨气溶于1 L 水中,得到1 mol/L 的氨水
D .室温下,向两等份浓度相同的不饱和烧碱溶液中分别加入一定量的Na 2O 2和Na 2O ,均使溶液恰好饱和,则加入的Na 2O 2与Na 2O 的物质的量之比等于1∶1(保持温度不变)
3.某温度下,某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a %。
若分别向其中加入m mol Na 2CO 3·5H 2O 和n mol Na 2CO 3,可析出相同质量的晶体Na 2CO 3·10H 2O 。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a 可能是40,m >n B .a 可能是40,m =n C .a 可能是30,m >n D .a 可能是30,m <n
4.同温同压下,三个容积相同的烧瓶内分别充满了干燥的NH 3、HCl 、NO 2气体,然后分别用水作喷泉实验,假设烧瓶内的溶质不散逸,则三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 A.无法比较 B.2∶2∶3 C.3∶3∶ 2
D.1∶1∶1
5.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t 1℃时,在100 g 水中放入60 g 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B .t 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 .t 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D .t 2℃时,分别在100 g 水中各溶解20 g 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6.将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w 1,物质的量浓度为c 1的浓硫酸沿玻璃棒加入到V mL 水中,稀释后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w 2,物质的量浓度为c 2的稀溶液。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若c 1 = 2c 2,则w 1<2w 2,V <50 mL
B .若c 1 = 2c 2,则w 1<2w 2,V >50 mL
C .若w 1 = 2w 2,则c 1<2c 2,V =50 mL
D .若w 1 = 2w 2,则c 1>2c 2,V <50 mL 7.某学生配制了100 mL 1 mol·L
-1
的硫酸,然后对溶液浓度做精确测定,且测定过程中一切操作都正确,
但测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小于1 mol·L -
1。
则在配制过程中,下列操作可能导致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①量筒用蒸馏水洗净后立即用来量取浓硫酸
②将浓硫酸在烧杯中稀释,转移到100 mL 的容量瓶中后,没有洗涤烧杯 ③在转移过程中用玻璃棒引流,因操作不慎有少量溶液流到了容量瓶外面
④最后定容时,加水超过了刻度线,马上用胶头滴管吸去多余的水,使溶液凹液面刚好与刻度线相切 A .只有②③④ B .只有③④ C .只有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8.某结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
n H 2O ,其相对分子质量为M 。
25 ℃时,a g 该晶体能够溶于b g 水中形成V mL 饱和溶液。
下列关系中不正确的是
A .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 =100a (M -18n )a +b %
B .该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1 000a MV
mol·L -
1
C .该溶液中溶剂与溶质的质量比为m (水)∶m (溶质)=⎝⎛⎭⎫18na M +b ∶⎝⎛⎭⎫
a -18na M D .该溶液的密度为ρ=a +
b V
g·cm -3
9.某次实验需用0.4 mol·L -
1 NaOH 溶液480 mL 。
配制方法如下:
(1)用托盘天平准确称量________g 固体NaOH 。
(2)将称量好的NaOH固体放在500 mL大烧杯中,倒入约300 mL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使固体全部溶解,待________________后,将烧杯中的溶液注入容量瓶中。
(3)用少量蒸馏水洗涤烧杯及玻璃棒________次,洗涤后的溶液________________,轻轻晃动容量瓶,使溶液混合均匀。
(4)向容量瓶中加入蒸馏水,直到液面在刻度线以下________时,改用________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相切。
盖好瓶塞,________________。
(5)若在配制过程中出现下列情况,将使所配制的NaOH溶液的浓度偏高的是________,偏低的是________,对实验结果没有影响的是________。
(填各选项的序号)
A.所用的NaOH中混有少量Na2O
B.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
C.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
D.固体NaOH在烧杯中溶解后,立即将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内并接着进行后续操作
E.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
F.最后确定NaOH溶液体积(定容)时,俯视观察液面与容量瓶刻度线
G.定容摇匀后静止,发现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
10.已知硫酸、氨水的密度与所加水量的关系如图所示,现有硫酸与氨水各一份,请根据表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表中硫酸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不写单位,用含c1、ρ1的代数式表示)。
(2)物质的量浓度为c1mol·L-1的硫酸与水等体积混合(混合后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mol·L-1。
(3)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c2mol·L-1的氨水与1
5
c2mol·L-1的氨水等质量混合,所得溶液的密度
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下同)ρ2 g·cm-3,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________3
5
c2mol·L
-1(混合后溶液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2019·江苏]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经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
B.将4.0 g NaOH固体置于1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制1.000 mol·L−1NaOH溶液
C.用装置甲蒸干AlCl3溶液制无水AlCl3固体
D.用装置乙除去实验室所制乙烯中的少量SO2
2.[2017新课标Ⅲ]下列实验操作规范且能达到目的的是
3.[2016·海南]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
..的是
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
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可以接触试管内壁
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
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导流用玻璃棒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
4.[2017新课标Ⅰ,节选]凯氏定氮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
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
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 NH4Cl+ H3BO3。
(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样品的纯度≤_______%。
1.【答案】(1)③⑤⑥⑦⑧
(2)8.4
(3)搅拌、引流
(4)②
【解析】36.5%的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c=1000w
M
ρ
=
1000mL/L 1.19g/mL36.5%
36.5g/mol
⨯⨯
=11.9 mol/L,
根据c1V1=c2V2,知所需浓盐酸的体积:V1=1mol/L0.1L
11.9mol/L
⨯
≈0.008 4 L=8.4 mL。
选择量筒时要遵循“大而
近”的原则,应选择容量与溶液体积(8.4 mL)相近的量筒,即10 mL量筒。
配制100 mL溶液只能选用100 mL容量瓶。
配制的稀盐酸的浓度为0.98 mol/L,即所配溶液的浓度偏小。
①取用完浓盐酸的量筒未洗涤,对结果无影响,洗涤会导致所取溶质增多;②转移溶液后,小烧杯未洗
涤,溶质的物质的量(n)减小,故溶液的浓度偏小;③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溶液的体积(V)偏小,故溶液的浓度偏大;④定容时需加大量蒸馏水,故移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对溶液的浓度无影响。
2.【答案】D
【解析】根据电荷守恒得:2c (Mg 2+)+3c (Al 3+)=2c (SO 2-4),c (Al 3+)=
2×6.5 mol·L -1-2×2 mol·L -13
=3 mol·L -1,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使Mg 2+、Al 3+分离,此时NaOH 转化为Na 2SO 4和NaAlO 2,由电荷守恒得:
V (NaOH)=2422(SO )(AlO )(NaOH)
n n c --+=2×6.5 mol·L -1×0.2 L +3 mol·L -1×0.2 L 1.6 mol·L -1=2 L 。
3.【答案】A
【解析】依题意知,
c (24SO -)=96a V mol/L ,c (Fe 3+)=2=963a V ⨯144a V mol/L ,故有144a V ×0.5V =2V ×c B ,c B =576a V
mol/L 。
1.【答案】D
【解析】配制溶液的过程中,定容时在液面接近刻度线1~2 cm 时,需改用胶头滴管加水至刻度线。
2.【答案】C
【解析】浓硫酸的密度ρ1大于水的密度ρ2,加水后浓硫酸的质量分数为
10 mL×ρ1×98%10 mL ×ρ1+10 mL×ρ2×100%=98%
1+
ρ2ρ1>49%,故A 正确;实验室没有480 mL 的容量瓶,应用500 mL 的容量瓶进行配制0.1 mol·L -1的Na 2CO 3溶液,故B 正确;在标准状况下,22.4 L 氨气的物质的量为1 mol ,配成1 L 溶液,可得到1 mol/L 的氨水,故C 错误;发生反应2Na 2O 2+2H 2O===4NaOH +O 2↑,Na 2O +H 2O===2NaOH ,由方程式可知,相同物质的量的Na 2O 2和Na 2O 消耗相同物质的量的水,生成相同物质的量的NaOH ,保持温度不变,使溶液恰好饱和,故加入的Na 2O 2、Na 2O 的物质的量相等,故D 正确。
3.【答案】C
【解析】因原来的溶液为饱和溶液,有晶体析出后的溶液还是饱和溶液,则(m -n ) mol Na 2CO 3可与10m mol 水恰好形成饱和溶液,则m -n >0,即m >n ,在饱和溶液中×100%=a %,则×100%<37%,即a %不会大于37%,则a %可能为30%。
4.【答案】D
【解析】在容积相同的三个烧瓶内,分别充满干燥的NH 3、HCl 与NO 2气体,所以V (NH 3)∶V (HCl)∶
V (NO 2)=1∶1∶1,相同条件下,体积之比等于物质的量之比,所以n (NH 3)∶n (HCl)∶n (NO 2)=1∶1∶1,令n (NH 3)=n mol 、n (HCl)=n mol 、n (NO 2)=n mol ,各自体积为V (NH 3)=V (HCl)=V (NO 2)=V L ,对于氨气和
HCl ,溶液体积等于气体体积,所以c (NH 3)=c (HCl)== mol·L -1;对于二氧化氮,与水发生反应:3NO 2+H 2O 2HNO 3+NO ,根据反应方程式可知溶液体积为V ,生成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为二氧化氮
物质的量的,所以c (HNO 3)== mol·L -1,所以c (NH 3)∶c (HCl)∶c (HNO 3)=1∶1∶1,故选D 。
5.【答案】D
【解析】t 1℃时,在100 g 水中放入60 g 甲,根据溶解度曲线可知溶解的固体为30 g ,所以溶质的质量
分数应是30 g 30 g +100 g ×100%≈23.08%,A 错误;t 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它们的饱和溶液的质
量分数相同,但溶质的摩尔质量和溶液密度不一定相等,所以物质的量浓度不一定相等,B 错误;t 2℃时,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故甲、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相等,C 错误;降温使溶液达到饱和,由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程度比乙大,故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D 正确。
6.【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浓度的计算与换算,此考点也是化学常用计量中的热门考点。
设溶液的体积为V L ,
密度为ρ g·
mL -1,溶质的摩尔质量为M g·mol -1,质量分数为w ,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 -1
,则根据溶液浓度表达方式不同,但其溶质不变有:1113mol g mL g L mL 10 L ---⋅⨯⋅⨯⋅⨯M w V ρ=V L·c mol·L -1,即c =M w ρ1000。
若w 1 = 2w 2,21c c =2211ωω⋅⋅ρρ=2·2
1ρρ,由于ρ2<ρ1,所以c 1>2c 2。
稀释后质量分数减半,说明浓硫酸与水等质量混合,水的密度可认为是1g/cm 3,因此V 值等于50mL 。
若c 1 = 2c 2,
21ωω=2
112c c ⋅⋅ρρ=22112c c ⋅⋅ρρ,由于ρ2<ρ1,所以w 1<2w 2,同时可知V <50 mL 。
本题应选A 。
7.【答案】D 【解析】①项,量取的溶质H 2SO 4偏少,②③项,溶质H 2SO 4没有完全进入容量瓶中,④项,超过刻度线再取出时,取出液中含有溶质H 2SO 4。
8.【答案】A
【解析】结晶水合物 R·
n H 2O 溶于水后,溶质为R ,所带有的结晶水转化为溶剂水的一部分。
A 项,结
晶水合物的化学式为R·n H 2O ,a g 该晶体中含有R 的质量为a g ×M -n ×18M
,所以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w =a (M -18n )M (a +b )×100%,错误;B 项,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c (R)=n (R)V (溶液)=1 000a MV mol·L -1,正确;
C 项,m (溶质)=n (R)·M (R)=a ×(M -18n )M
=a -18na M ,m (水)=a +b -m (溶质)=b +18na M ,故m (水)∶m (溶质)=⎝⎛⎭⎫18na M +b ∶⎝⎛⎭⎫a -18na M ,正确;D 项,ρ=m V =(a +b )g V mL =a +b V g·
cm -3,正确。
9.【答案】(1)8.0 (2)溶液冷却至室温
(3)2~3 一起转入容量瓶中
(4)1~2 cm 胶头滴管 上下颠倒混合均匀
(5)ADF EG BC
【解析】(5)A 项,Na 2O 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62 g Na 2O 可生成NaOH 80 g ,NaOH 的质量增大,所以溶液浓度偏高;B 项,用托盘天平称量一定质量固体NaOH 时,所用的小烧杯内壁不太干燥,不影响氢氧化钠的质量,对溶液浓度无影响;C 项,配制溶液所用的容量瓶洗净后没有烘干,对溶液浓度无影响;D 项,液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氢氧化钠溶解时放热,未冷却到室温,趁热将溶液倒入容量瓶,并配成了溶液,会导致溶液体积偏小,溶液浓度偏高;E 项,转移溶液后,未洗涤烧杯和玻璃棒就直接定容,少量氢氧化钠沾在烧杯内壁与玻璃棒上,氢氧化钠的实际质量减小,溶液浓度偏低;F 项,定容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使溶液的体积偏低,所以溶液浓度偏高;G 项,定容摇匀后静止,液面低于刻度线,再加蒸馏水至刻度线,导致溶液体积偏大,所以溶液浓度偏低。
10.【答案】(1)98c 1/1 000ρ1
(2)0.5c 1
(3)大于 大于
【解析】(1)根据c =可知,硫酸的质量分数w =。
(2)令硫酸与水的体积都为V L ,则混合后溶液的总体积为2V L ,根据稀释定律,稀释前后溶质硫酸的物质的量不变,稀释后硫酸溶液的浓度为=0.5c 1 mol·
L -1。
(3)两种氨水等质量混合,混合后溶液的浓度小于c 2 mol·L -1,由图可知,氨水的浓度越大密度越小,
故混合后溶液的密度大于ρ2 g·cm -3,物质的量浓度大于35
c 2 mol·L -1。
1.【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基本实验操作,根据溶液pH的测量、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制、盐类水解的应用、物质除杂的原则作答。
A.用水湿润的pH试纸测量溶液的pH所测为稀释液的pH,不是原溶液的pH,实验操作错误,不能达到
实验目的,A项错误;
B.配制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实验步骤为:计算、称量(或量取)、溶解(或稀释)、冷却、转移及洗涤、
定容、摇匀、装液,由于容量瓶上有容积、温度和唯一刻度线,若将氢氧化钠直接置于容量瓶中,加水后氢氧化钠溶于水会放热引起容量瓶的容积发生变化,引起实验误差,B项错误;
C.在AlCl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AlCl3+3H2O Al(OH)3+3HCl,若用甲装置蒸干氯化铝溶液,由
于HCl的挥发,加热后水解平衡正向移动,最终AlCl3完全水解成氢氧化铝固体,不能得到AlCl3固体,C项错误;
D.SO2属于酸性氧化物,能被NaOH溶液吸收,乙烯与NaOH溶液不反应且乙烯难溶于水,可通过盛有
NaOH溶液的洗气瓶除去乙烯中少量的SO2,D项正确;故选D。
2.【答案】B
【解析】A.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还容纳有盐酸,所以滴定管中盐酸体积大于20.00 mL,故A错误;B.碘易溶于酒精,可用酒精清洗碘,又由于酒精与水互溶,再用水清洗即可洗净,故B正确;C.湿润pH试纸相当于稀释溶液,会造成醋酸钠溶液pH偏低,故C错误;D.容量瓶是定容容器,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KMnO4固体,故D错误。
答案选B。
【名师点睛】考查实验基本操作的评价,涉及酸式滴定管的结构、碘的物理性质、pH试纸的使用和盐类水解及溶液的配制操作等,易错点为选项C,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定溶液pH,水稀释了被测溶液,如果溶液为中性则没有影响,如果溶液显酸性,则pH测定值偏大,如果显碱性,测定值偏小,即使用湿润的pH试纸测溶液pH的操作不规范,测试结果可能有误差;另外滴定管的0刻度在上方,最大刻度在下方,但最大刻度到尖嘴部分仍有一定的体积无法确定,容易忽视。
3.【答案】B
【解析】A.过滤操作中,漏斗的尖端应接触烧杯内壁,使液体顺利流下,正确;B.从滴瓶中取用试剂时,滴管的尖嘴不可以接触试管内壁,否则容易造成试剂污染,错误;C.滴定接近终点时,滴定管的尖嘴可以接触锥形瓶内壁,可以使残余在滴定管的尖嘴的液体进入到锥形瓶,正确;D.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可以接触容量瓶内壁,正确。
故选B。
4.【答案】(5)1.4cV
m
7.5cV
m
【解析】(5)取某甘氨酸(C2H5NO2)样品m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 mol·L–1的盐
酸V mL,根据反应NH3·H3BO3+HCl=NH4Cl+H3BO3,可以求出样品中n(N)=n(HCl)=c mol·L–1×V×10–3
L=0.001cV mo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
1
0.00114g mol 1.4
100%%
g
cV cV
m m
-
⨯⋅
⨯=,样品中甘氨酸的质量
≤0.001cV×75g/mol,所以样品的纯度≤7.5
%
cV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