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监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济宁市曲阜市2024届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学业质量
监测试题
考生须知:
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
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
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
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下列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B.加热立即收集
C.收满后移出集气瓶 D.结
束时停止加热
2.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S + O2 SO2↑B.Mg + O2 MgO2
C.P + O2PO2D.4Al +3O2 2Al2O3
3.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手段,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过滤B.取用固体
C.闻气味D.倾倒液体
4.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如图所示,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
5.下列净化水的操作,相对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A.过滤B.静置沉淀C.蒸馏D.吸附沉淀6.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燃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可以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该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种类不变
7.a克木炭在b克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A.大于(a+b)克B.小于(a+b)克
C.等于(a+b)克D.小于或等于(a+b)克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试管可以直接加热,推测烧杯也可以直接加热
B.物质变化时,观察到有发光、放热现象即可说明发生了化学变化
C.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
D.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及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归纳出二氧化锰可以做所有化学反应的催化剂
9.2018年世界环境日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行为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加快煤电产业升级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
C.冬季使用煤炉取暖
D.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
10.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葡萄酸酒B.汽油挥发
C.海水晒盐D.蜡烛受热熔化
11.关于电解水(H2O)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B.实验证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1
D.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12.2019年10月1日,北京天安门前举行了盛大的国庆70周年阅兵仪式。
下列情景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A.彩旗飘扬B.气球升空C.燃放礼花D.声音远扬13.1911年著名物理学家卢瑟福为探索原子的内部结构进行了实验.在用一束带正电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的高速运动的α粒子轰击金箔时发现:
(1)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
(2)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
(3)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
按以上信息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原子核体积很小B.原子核带正电C.α粒子的质量很小D.电子带负电
14.从水分子分解示意图中获得以下信息,其中不正确的是()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B.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也可分
D.一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15.关于摩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表示物质质量的单位B.摩尔是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C.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D.摩尔是微粒的数量单位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同学们为研究分子运动,做了如下三个实验。
(1)实验1:从微观角度解释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其原因是______。
(2)实验2:实验现象是______,实验结论是______。
(3)实验3:放置一段时间后,电子秤示数变化是______,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原因是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8分)为防止碘缺乏病采取的有效措施是食盐“加碘”。
市场上销售的“加碘食盐”,是在食盐中加入了少量的碘酸钾(KIO3),
(1)“加碘食盐”为人体补充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碘元素”或“碘单质”)。
(2)计算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4)若一个人一天从食盐中摄入的碘酸钾的质量为25.4mg,则进入人体的是碘元素是_________mg(计算结果保留到0.1 mg)。
18.(8分)小伟同学体检发现缺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校医开了一瓶维生素C,请小伟同学按说明书要求服用,五天为一个“疗程”。
请回答:
(1)小伟同学一个“疗程”共服用维生素C片的质量为_______ mg;
(2)请列式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这一瓶维生素C中含氧元素的质量是________克?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8分)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一些装置,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
(3)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可选用装置_____组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某工厂需要64kg氧气作原料供生产需要。
若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这些氧气,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A
【解题分析】
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插入水槽液面以下,双手握住试管,若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故A正确;
B、加热时排出的气体很大一部分是试管和导管中的空气,故加热后不能立即收集气体,应等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B不正确;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故收集满氧气后应在水槽中将玻璃片盖好再和集气瓶一同取出水面,故C不正确;
D、实验结束应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中再移去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炸裂,故
D不正确。
故选A。
2、D
【解题分析】
A、硫燃烧生成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SO2,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B、镁燃烧生成氧化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Mg+O22MgO,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C、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5O22P2O5,该选项书写不正确;
D、铝燃烧生成氧化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Al+3O22Al2O3,该选项书写正确。
故选D。
3、C
【解题分析】
A、过滤时应使用玻璃棒进行引流,选项错误;
B、取用固体药品时,应用镊子或者药匙取用,不能直接用手,选项错误;
C、闻气体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至鼻子下方,防止吸入过多有害气体,选项正确;
D、倾倒液体时试管口紧靠试剂瓶口,标签朝向手心,瓶塞倒放在桌面上,选项错误。
故本题选C。
4、A
【解题分析】
A、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铜是由铜原子构成的,故符合题意;
B、如图所示,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故不符合题意;
C、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不符合题意;
D、物质可由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故不符合题意。
5、C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蒸馏得到的是蒸馏水,是纯净物,故净化程度最高,故选C
考点:水的净化
6、C
【解题分析】
由微观示意图可知,二氧化碳分子和氢分子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一种生成了新的分子,属于化学变化,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题目详解】
A、该反应可以证明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A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
题意;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该反应中反应物二氧化碳是氧化物,生成物不是氧化物,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氧化物,C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D、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原子种类不变,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7、D
【解题分析】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当a克木炭和b克氧气恰好反应时,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b)克;当a 克木炭或b克氧气有剩余时,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小于(a+b)克。
故选:D。
8、C
【解题分析】
A、烧杯不能直接加热,需垫上石棉网才能加热,故说法错误;
B、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变化是化学变化,化学变化通常伴随有发光、放热现象,但发光、放热现象不一定的化学变化,例如电灯发光、发热,故说法错误;
C、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根据所含物质种类,可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故说法正确;
D、二氧化锰可以做过氧化氢及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但不能催化所以的化学反应,故说法错误;
故选C。
【题目点拨】
9、C
【解题分析】
A、加快煤电产业升级,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境日的主题;
B、使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能够有效减少污染物的排放,符合环境日的主题;
C、冬季使用煤炉取暖。
会大大增加气体污染物的排放,不符合环境日的主题;
D、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出行,相应的私家车出行就减少了,进而能够减少汽车尾气的排放,符合环境日的主题。
故选C。
10、A
【解题分析】
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题目详解】
A、葡萄酸酒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蜡烛受热熔化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
故选A。
11、A
【解题分析】
试题分析:根据电解水实验的现象和结论分析判断有关的说法.
解: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故A说法正确;
B、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故B说法不正确;
C、水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故C说法不正确;
D、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故D说法不正确.
故选A.
12、C
【解题分析】
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属于物理变化。
【题目详解】
A、彩旗飘扬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气球升空与物质的密度有关,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误;
C、燃放礼花涉及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声音远扬没有新物质生成,不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误。
故选C。
13、D
【解题分析】
根据大多数α粒子能穿透金箔而不改变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金原子中有一个很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一小部分α粒子改变了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内有带正电的微粒;有极少部分α粒子被弹了回来,说明金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大;由此可知:A、原子核体积很小,故选项正确;B、原子核带正电,故选项正确;C、α粒子的质量很小,故选项正确;D、不能说明电子带负电,故选项错误。
故选D。
14、C
【解题分析】
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是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构成一个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构成一个氧分子,在变化过程中,水分子发生了变化,构成水分子的氢原子和氧原子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进行了重新组合。
【题目详解】
A. 水分子中含有氢原子和氧原子,所以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反应前是氢元素和氧元素,反应后还是这两种元素,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能分成原子,但原子不能再分,故说法不正确,符合题意。
D. 分子是原子构成的,由水分子的微观图可知: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此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5、C
【解题分析】
根据摩尔的概念进行解答。
【题目详解】
摩尔简称摩,符号为mol,是物质的量的单位,是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之一。
故选C。
【题目点拨】
本题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易错项为B选项,7个基本单位不是指七个基本物理量,国际单位制7个基本单位分别为:长度m,时间s,质量kg,热力学温度(开尔文温度)K,电流A,光强度cd(坎德拉),物质的量mol。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分)
16、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变小,烧杯中的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烧杯中水分子数目减少,水的质量减少。
【解题分析】
(1)实验1中水的温度不同加入相同大小的品红时,品红在热水中扩散速度快,是因为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温度升高,品红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2)浓氨水中氨分子在不断运动,运动到酚酞试液中,使酚酞试液变红色,所以实验
现象是:B 烧杯溶液无明显变化,A 烧杯溶液由无色变红色;
(3)水分子在不断运动,不断向空气中扩散,所以从微粒的角度解释其原因是水分子运动到空气中。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5分)
17、(1)碘元素;(2)214;(3)59.3%;(4)15.1.
【解题分析】
(1)“加碘食盐”为人体补充的是碘元素,不是碘单质。
(2)碘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9+127+16×3=214。
(3)碘酸钾中碘元素的质量分数是:127100%59.3%214
⨯≈。
(4)若一个人一天从食盐中摄入的碘酸钾的质量为25.4mg ,则进入人体的是碘元素质量是: 25.4mg ×59.3%≈15.1mg 。
18、1500 2.7
【解题分析】
(1)一个“疗程”共服用维生素C 片的质量为5×3×2×50mg=1500mg 。
(2)一瓶药品的总质量为:100×50mg=5000mg
5000mg 的药品中氧元素的质量为:5000mg×
9696+8+72 =2727mg=2.7g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9.0分)
19、酒精灯 集气瓶 424222KMnO K MnO +MnO +O ↑加热 A 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BC 或BE
22222H O 2H O+O ↑二氧化锰 72kg
【解题分析】
(1)指定仪器的名称为:①酒精灯;②集气瓶。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为原料制取氧气,加热高锰酸钾反应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4222KMnO K MnO +MnO +O ↑加热,该反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 ,若用C 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3)实验室也可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催化过氧化氢反应生成水和氧气,属于固-液混合不需加热型,氧气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可选用装置BC 或BE 组
合,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2222H O 2H O+O ↑二氧化锰。
(4)设需要消耗水的质量为x ,则 2222H O
2H O 36
32x 64kg
↑+↑通电 3632=x=72kg x 64kg
⇒ 答:消耗水的质量为72k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