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5爬山虎的脚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读写“爬山虎、空隙、拂过、漾起、叶柄、弯曲、逐渐、瞧不起”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至四自然段。
3•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4.学习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表达方法,培养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检查预习情况,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见过爬山虎吗?知道为什么把这种植物叫爬山虎吗?(会爬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新课:爬山虎的脚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课文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思考:课文围绕爬山虎的脚,先讲了什么,再讲了什么,最后讲了什么?
2.检查预习。
(1)字词正音:
投影出示生字让学生认读,“漾”(y a ng)“柄”(b i n g)是后鼻音,要注意读准确, “隙”(x 1)不要读成(X 1);拂(f匚)不要读成(f 6)°b5E2RGbCAP
(2)识别字型。
(3)联系上文理解“舒服”、“均匀”的意思并造句。
3.默读课文,并用铅笔圈划出描写爬山虎脚的特点的句子。
(三)再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分小组讨论分段。
提示:
生长的地方
爬山虎叶子
脚
2.检查讨论结果并说出各段段意。
(四)讲读第一段1.指名读第一段。
思考:这段主要讲什么?
2.小组讨论:
(1)这一段可以看出爬山虎在生长中具有哪些特点?明确:会爬墙、占一大片地方
(2)你是通过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五)讲读第二段
l.出示绘有爬山虎叶子的挂图,指名读第二段。
2.思考: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长大了的叶子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些词句中知道的?3.齐读第二段,体会“一阵风拂过,一墙的叶子就漾起波纹,好看得很”。
4.指导朗读第二段。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了解爬山虎的特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1.爬山虎的叶子是什么样儿的?
2.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爬山虎的脚的?指名读。
(二)讲读第三自然段
1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讨论:
(1)用铅笔画出课文中描写爬山虎脚的词句。
(2)这一段讲了爬山虎脚的几个特点?每个特点是什么?
(3)从哪一句可以发现作者是注意观察的?
(三)讲读第四自然段
1 .指名读。
思考:
爬山虎是怎样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它能够一脚一脚往上爬的原因是什么?
2.作者看到了爬山虎的脚,想到了什么?
3.小结:
作者抓住了爬山虎的叶子、脚会爬的特点,向我们介绍了爬山虎。
作者细致入微的描写,在我们的眼前仿佛出现了那满墙的爬山虎。
p1EanqFDPw
(四)讲读第五自然段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几层意思,主要意思是什么?
明确:(1)触着墙的爬山虎才能生存;(2)爬山虎的脚能牢固地巴在墙上。
(五)再读课文,加深理解
1.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
2.读后思考:爬山虎的叶子为什么能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
(六)指导背诵三、四、五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五自然段,并逐段背诵。
2.指名背诵。
(七)总结这篇课文采用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的写作方法,生动地向我们描绘了爬山虎会爬的
秘密。
八)布置作业
1•用“舒服”、“均匀”造句。
2.课后3、4题。
(九)板书设计
25爬山虎的脚
[位置:悅在茎上
样子形択:细丝,像……触角,爪子L歲色:嫌红爬山虎的脚怎么爬:触*迁,拉,贴
[没触着獵萎,没有痕迹
[絶着墙:灰邑(牢固)
教案点评:
1.教师注意在阅读教学中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点、变化的观察方法和抓住特点细致入微的描写的表达方法,从而了解爬山虎的叶子、脚的特点。
从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时要有认真、仔细的态度。
DXDiTa9E3d
2.注意运用教学软件,投影片等现代教学手段来突破难点,理解课文内容。
26* 蜜蜂RTCrpUDGiT
26*蜜蜂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弄清实验是怎么做的,结论又是怎样得出的。
3.学习作者观察、思考和实验的方法,感受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求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步骤:
(一)导入
1.师: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了解它们,研究它们,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辛勤采蜜的小蜜蜂
2.学生从课前查阅到的资料里说说有关蜜蜂的知识
3•蜜蜂还有一种辨别方向的能力,请同学们根据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学课文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读通。
2.默读,思考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三)讨论交流
1.全班交流
(1)阅读提示中的问题。
(2)从“虽然手被蜜蜂刺了好多下,但我一直坚持着”体会作者为了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3)从“起风了,陌生的景物”等与“ 20只蜜蜂中有17只没有迷失方向,它们准确
无误地回到了自己的家”对比,理解蜜蜂这种本能。
5PCzVD7HxA
2.从作者的作法中,你受到什么启发?
(四)总结、扩展
自然界中有许多奥秘等着同学们去发现,去研究,希望同学们都具有慧眼,善于发现问题并有为科学不怕困难的精神。
jLBHrnAlLg
(五)布置作业
阅读《昆虫记》这本书
(六)板书设计
26* 蜜蜂
(具有辨认方向能力)一* (试一试)
刺我-—捉、记号
邊风飞—走两車路,放
陌生景物,四十分呻
—超常本能1
教案点评:
《蜜蜂》是一篇略读课文,注意采取学习运用《爬山虎的脚》一课的学习方法,采取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由学生通过阅读,通过理解重点词句段,通过互助学习,交流讨论使学生读懂课文,了解叙述顺序,抓住主要内容。
学习作者抓特点进行观察的方法,了解蜜蜂辨别方向的能力及生活习性,增强学生爱护昆虫,爱护自然的意识。
xHAQX74J0X
27 新型玻璃
教学目标:
1.认识19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 个,正确读写“新型、陈列、博物馆、急促、企图、犯罪、特殊、即使、打碎、改变、集中、对付”等词语。
LDAYtRyKfE
2.朗读课文。
抓住并理解重点词句,了解课文介绍的 5 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3.通过理解课文的内容,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的自觉性。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生字词。
整体感知课文,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玻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东西,你知道玻璃有哪些种类吗?它们有什么用处呢?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玻璃的课文:新型玻璃
“新型”是什么意思?(新的类型,新的品种)那么这篇课文中有哪些新型玻璃呢?它们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用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到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Zzz6ZB2Ltk
(二)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各自读课文。
思考:这一课一共介绍了几种新型玻璃?是哪几种?同时划出不懂的词语。
明确:本文一共介绍了五种新型玻璃,有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
2.指名读课文,检查是否能正确、流利地把课文读下来,同时画出本课生字。
3•重点讲解下列词语。
企图:图谋,打算。
藕断丝连:这里指玻璃虽然破碎了,但里边的夹丝没有断,把碎玻璃片连在一起。
安然无恙:没受一点损伤。
磅:英美制重量单位,一磅合453.59克,一百磅,合45公斤多,合90多市斤。
分贝:计量声音强度大小的单位,在大、中城市的繁华街道上都有这种计量装置;科学家说,声音超过54分贝就称为噪音,对人体有害。
dvzfvkwMIl
4.认读生字,指导读准平舌音(促c。
罪zu [踪zmg)、翘舌音(殊sh 口)重点分析"恙、型、罪”三个字的字形。
rqyn14ZNXI
5 •概括本文主要内容
明确: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夹丝网防盗玻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五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在现代生活中的作用。
EmxvxOtOco
教师总结:同学们说得真好,这篇课文中的五种新型玻璃各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你们想知道吗?让我们来逐段学习课文,首先看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SixE2yXPq5
(三)讲读第一自然段
1•学生自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一概括段意。
明确:这一段主要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2•默读这一段用“ ___________ ”在文中画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用“_____ ”戈凰它的作用。
明确:“这是一种特殊的玻璃,里面有一种极细的金属丝网。
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
罪犯划破玻璃,碰着了金属丝网,警报就响起来了。
”这是它的特点。
6ewMyirQFL
它的用途:博物馆可以采用,银行可以采用,珠宝店可以采用,存放重要图纸、文件的建筑物也可以采用。
3.这段课文中开头三句话讲什么?这三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文中开头三句话讲的是“夹丝网防盗玻璃”破获一起防盗窃案,这样写更能突出“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起到引人入胜的作用。
kavU42VRUs
4.改变人称,练说《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
教师:现在老师想分别请几个同学来扮演一下这种玻璃,向大家进行一下自我介绍,这也叫做自述。
说一说你的特点和用途,自述时必须用第一人称。
y6v3ALoS89
例文:我是夹丝网防盗玻璃,是一种高科技产品。
在银行、珠宝店等存放重要物品的建筑物中如果使用我,就可以防盗,因为我是一种特殊的玻璃,我的身体里有一层极细的金属丝网,金属丝网接通电源,跟自动报警器相连,所以罪犯划破玻璃,碰着金属丝网,警报就会响起来。
M2ub6vSTnP
5.总结学习第一自然段的学法
(1)读——概括段意
(2)读——画特点、用途
(3)讲——新型玻璃的自述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写《夹丝网防盗玻璃的自述》。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教学步骤:
(一)复习导入
填表
名称
特点
用途
夹丝网防盗玻璃
自动报警
银行及存放重要物的建筑中防盗
(二)自学第二、三、四、五段
1 .用学习第一自然段的方法自学二、三、四、五段课文,思考:夹丝玻璃、变色玻璃、吸热玻璃、吃音玻璃各有什么特点?各有什么用途?0YujCfmUCw
2.填写表格
名称
特点
夹丝玻璃
非常坚硬,安全可靠
用于高层建筑
变色玻璃
反射阳光
随阳光强弱变色
调节室内光线
吸热玻璃
炎夏,能阻挡阳光
寒冷,能阻挡冷空气
使室内冬暖夏凉
吃音玻璃
消除噪音
减弱噪音强度
3.检查自学情况。
(1)分别请同学根据自学时填写的表格说说每种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①这节共有三句话,有两层意思,第一、二句为第一层,讲变色玻璃的第一个特点,第二句话是对第一句“能够对阳光起反射作用”这一特点的说明,即具有这一特点后会产生怎样的效果。
eUts8ZQVRd
②“会随阳光的强弱而改变颜色,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
”的意思是:阳光强,玻璃颜色就暗些,室内光线就暗;阳光弱,玻璃颜色就谈,室内光线就亮。
所以说它能起到自动调节室内光线的作用。
sQsAEJkW5T
分别请同学按以上表格概括段意,练说几种新型玻璃的自述。
(三)练习朗读第一至五自然段
(四)学习第六自然段
1 .齐读这一段。
2 .第六段有几句话?主要讲了些什么意思?
明确:一句话,中间用了分号,是两个分句,讲了两层意思,一层是新型玻璃在现代 化建设中起着
重要作用,另一层是人们不会创造出更多品种的新型玻璃。
GMslasNXkA
3 .理解“正在”和“将会”两个词。
4 •最后这句话在全文什么作用? 明确:总结全文,点明中心的作用 (五)归纳写作特点
1 .段与段之间过渡自然,句式多变化。
2 •每段都先讲各种玻璃的特点,再讲各种玻璃的作用。
3 .语言生动有趣。
(六)总结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我们又懂得了不少新知识,希望在当今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我们 同学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争取长大为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TIrRGchYzg
(七)布置作业 1 .看拼音写词语
bdo jfng ( ) Zhen gut
zui ftr (>
zhl (
Ki
1
fdn sh^ jifln yTg ()
2.选字组词
(噪
澡)
音
: (综 踪)合 (制 治) 止
洗(噪
澡
行(综
踪)
(剥
治) 理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夹丝网防盗玻璃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用途 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是
(八)板书设计
夹丝玻璃的特点是 变色玻璃的特点是 吸热玻璃的特点是 吃音玻璃的特点是
自动报普防盗
非常坚段高垦建貳采用较安全幷型玻璃彳变邕玻堆
反射阳光调节養温
阻档疑先与净空毛使宣內冬暖夏感消愉噪音保椅
宣內安静
教案点评:
1.教师采取自读、自画、自述的自主学习方法让学生掌握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和用途。
通过总结第一自然段的学法,让学生学习其他几种新型玻璃的特点及用途,教师指导学生用列表格的方法更好地掌握本课内容。
7EqZcWLZNX
2.教师通过对本篇课文的写作特点的总结,弓I导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写法,提高写作技巧。
28*2030年的一天
教学目标:
1 .认识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了解这篇想象日记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3.了解作者所想象的30年后地球环境污染的情况,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年是2003年,谁能结合你所查找的资料为同学们简单介绍一下当前的环境状况?27年后,我们的国家又会是怎样的呢?lzq7IGf02E
今天我们要读一篇想像日记,想一想:
(1)日记中讲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2)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二)整体感知
1.自读日记。
2.指名找出日记中提到的环境恶化的情况。
3.结合自己查找到的资料,了解造成这种环境恶化的原因。
(三)学习过程
1•说一说,作者写这篇日记,想告诉我们什么?
2•针对你所了解的现状,想一想,2030年还会出现哪些环境恶化的情况?
(四)总结、扩展
预防2030年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措施、方法,根据其中一点搜集大量资料,想一想,
写成一篇文章。
(五)板书设计
28* 2030年的一天
无斷衅空气、
温宣效应
奂眞层就坏T —绿邑
无鱼
敵雨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教师在引导学生自学时注意结合阅读提示培养学生独立理解课文
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在总结扩展中教师注意让学生搜集资料,并想一想预防2030年环境恶化可采取的措施及方法,根据其中一点写成一篇文章,让每个学生理解环保的重要性。
zvpgeqJI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