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面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乳化与破乳作用幻灯片PPT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几何因素与定向楔理论
1917年Harkins提出。在油-水界面上外表活性剂如一“定向楔〞,外表活 性剂分子中相对截面积较大的一端总是朝向体系的连续相。
钠、钾等一价金属脂肪酸盐〔较大的亲水基〕作乳化剂时易形成O/W型乳 化剂。
钙、镁等二价金属皂和三价金属脂肪酸〔较大的碳氢链〕作乳化剂时易形 成W/O型乳化剂。
影响乳状液类型的因素
〔1〕 相体积 〔2〕 乳化剂的分子构造和性质〔定向楔理论〕 〔3〕 溶解度规那么 〔4〕聚结速度理论 〔5〕制备方法与乳化器材质
〔1〕相体积理论
1910年Ostwald基于纯几何概念提出。 理论内容:假设乳状液分散相是大小均匀的刚性圆球,那么可计算出
最严密堆积时液滴体积占总体积的74.02%,其余25.98%为分散介质。 假设分散相体积大于74.02%时,乳状液就会发生变形或破坏。 按此计算结果:假设水的体积大于74%,形成的是O/W型;假设 水的体积小于25%,形成的是W/O型;假设水相体积为26%~74%, O/W和W/O均可形成。 橄榄油在0.001mol/L KOH水溶液中形成的乳状液服从这一规律。 存在内相体积大于95%的乳状液。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1〕乳状液的稳定性:是指分散相液滴对聚结的抑制能力。 〔2〕分散相的聚结速度是衡量乳状液稳定性最根本的方法,可
以通过测定单位体积乳状液中液滴数目随时间的变化率确定。 〔3〕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外表张力 界面膜 界面电荷 分散介质的黏度 固体粉末
影响乳状液稳定性的因素
〔1〕外表张力 降低外表张力对乳状液稳定性是一个有利因素,但不 是决定因素。 石蜡油与水的外表张力为40.6mN/m,参加油酸乳化 剂〔0.01mol/L)后,外表张力能降到30.05mN/m,参 加油酸钠,外表张力能降至7.02mN/m。 羧甲基纤维素钠等高分子外表活性剂作乳化剂时形成 界面膜的界面张力较高,但形成的乳状液却十分稳定。
〔2〕界面膜
乳状液的类型
(1) 水包油型 (O/W);如牛奶等 (2) 油包水型 (W/O);如原油、油性化装品 等 (3) 套圈型 (O/W/O或W/O/W) 较为少见
乳状液的判断依据
(1) 稀释法 乳状液能与其外相液体相混溶;可用水或“油〞对乳状
液做稀释实验;如牛奶可以被水稀释。 (2) 染色法
将少量的油溶性染料参加乳状液中进展混合,假设整体 带色,那么为W/O型;假设只有液珠带色,那么为O/W 型。常用油溶性染料是“苏丹Ⅲ〞及油溶绿等;常用水溶 性染料是“亮蓝FCF〞、酸性红GG等。
〔4〕聚结速度理论
1957年Davies提出。 内容:在乳化剂、油和水一起摇荡时,油相与水相
都破裂成液滴,最终形成的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两种 液滴的聚结速度。液滴的聚结速度与乳化剂的亲水亲 油性质关系很大。当乳化剂的亲水性较强时,亲水局 部对液滴的聚集有较大的阻碍作用,使油滴的聚结速 度减慢,而水滴的聚结速度大于油滴的聚结速度,最 终使水成为连续相,形成O/W型乳状液;反之那么 形成W/O型乳状液。
〔1〕降低界面张力; 〔2〕界面膜; 〔3〕界面电荷;
乳化作用(emulsification):是在一定条件下使互 不混溶的两种液体形成有一定稳定性的液液分散体系的 作用。
乳化特点
■界面作用, ■油水组成分散体系,两相间的界面面积大大增
加,是不稳定的。 ■乳化剂,施以机械力。 ■分散而不是溶解
分散相(或内相):分散成小球状的液体,不连续相。 分散介质(或称连续相、外相):包围在外面的液体。 形成乳状液的两种液体,一种通常是水,另一相通称
为“油〞。
乳液界定
粒径大小 大粒径
外观
可分辨 两相
> 1微米 白色
0.1-1 蓝色
0.05-0.1 灰色半透明
<0.1 透明
乳化机理及
制备方法 0.01mol/L双十八烷基二甲基氯化铵为乳化剂乳化水-辛 烷混合物,用混合法得到O/W型,用螺旋搅拌法得到 W/O型乳状液。
乳化器材质 在亲水性较强的玻璃容器中得到的都是O/W型,而在亲 水性较弱的塑料容器中多形成W/O型的乳状液。
乳化器材质
当乳化剂用量足以抑制乳化器材质的润湿性质所带来的影响时,形成 乳状液的类型取决于乳化剂自身的性质〔如浓度〕而与器壁的亲水亲 油性无关。
外表活性剂的功能与应用 乳化与破乳作用幻灯片
PPT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本课件PPT仅供大家学习使用 学习完请自行删除,谢谢!
乳化定义与关键术语
乳状液〔emulsion〕是一个多相分散体系,其中至 少有一种液体以液珠的形式均匀地分散于另一种与它 不相混溶的液体之中。液珠的直径一般大于0.1μm。
几何因素与定向楔理论
必须考虑外表活性剂的浓度,只有在较高浓度时几何因素才有 明显作用。
与实际并不是完全一致。如一价的银盐,形成的W/O型。
〔3〕溶解度规那么
1913年Bancroft提出。 内容:在构成乳状液体系的油、水两相中,乳化剂溶解度大
的一相为乳状液的连续相(外相),形成相应类型的乳状液。如 易溶于水的乳化剂形成O/W型;易溶于油的形成W/O型。 Bancroft规那么可用界面张力或外表能的变化规律解释。 可以解释水溶性好的碱金属皂作为乳化剂能形成O/W型的原因, 也可解释水溶性不好的银皂作乳化剂时只能形成W/O型乳状液 的原因。
乳状液的鉴别
(4) 滤纸润湿法 适用于某些重油与水的乳状液。 把待测乳状液滴在滤纸上,
假设液体快速铺开,在中心留下一小滴油,为O/W型;假设不 铺开,为W/O型。但本法对某些易在滤纸上铺开的油〔如苯、 环己烷等〕形成的乳状液不适用。 (5) 光折射法
油和水对光的折射率不同。让光从一侧射入乳状液,乳状液 中的液珠起到透镜作用,假设为O/W型,显微镜仅能看到液珠 的左侧轮廓;假设为W/O型,那么只能看到右侧轮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