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电子课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电子课本
1.1.1我与社会
1、我们可以通过哪些方式感受社会生活?(p3)
①来到农村,我们看见农民在田间辛勤劳作;
②来到工厂,我们看到工人在有条不紊地工作;
③步入商场,琳琅满目的商品映入眼帘;
④参观博物馆,丰富的展品令人震撼;
⑤观赏升旗仪式,我们感受到身兼中国人的自豪……
2、感受社会生活有哪些意义?(p4)
①我们可以与越来越多的人关系密切,对社会生活的体会越来越多样,重新认识越来越深刻;
②我们会更加关注社区治理,并献计献策;
③可以更加关心国家发展,或为之自豪,或准备工作为之排忧解难。
①我们都是社会的一员,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②人的身份就是在社会关系中确认的。
在相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备相同的身份。
4、主要的社会关系有哪几种?(p5相关链接)
①血缘关系(例如家庭、家族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②地缘关系(如同乡、邻居等)③业缘关系(如同学、同事等)
1.1.2在社会中蜕变
1、什么是社会化?(p7相关链接)
社会化就是指一个人从最初的自然的生物个体转变为社会人的过程。
2、如何理解“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p7)
通过父母的养育、同伴的协助、老师的教导和社会的关怀等,我们的科学知识不断丰富,能力不断提升,规则意识不断进一步增强,价值观念日渐培养,我们逐步蜕变为一名合格的社会成员。
yy
①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②我们的衣食住行、自学和娱乐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出现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③人的生存和发展也离不开社会,每个人都从社会中获得物质支持和精神滋养。
3、和亲社会犯罪行为存有哪些整体表现?(p8)恭敬、互动、协助他人、关心社会
发展
①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关注社会,了解
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
②有助于我们培养较好的行为习惯,刻画身心健康的人格,构成恰当的价值观念,赢
得他人和社会的采纳与普遍认可。
③我们只有主动关心社会,积极融入社会,倾力奉献社会,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①和亲社会犯罪行为在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中培养。
②我们要主动了解社会,关注社会发展变化,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③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社会规则和习俗,热心协助他人,想要他人之所
想要,着急他人之所着急。
1.2.1 网络改变世界
1、网络存有哪些积极主动影响?(p10、p12标题)
①网络丰富日常生活。
②网络推动社会进步。
①网络使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信息传达和交流显得便利灵敏。
②网络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促进了人际交往。
③网络使我们的生活显得更加便捷和丰富多彩。
①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②网络推动民主政治的进步。
③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新平台。
【科学知识指点】
“促进民主政治”这一点考的稍微多一点,会经常结合网上向政府提意见建议等材料
考查。
关于网络对经济和文化的具体作用,如果考到了可以看书上的正文。
互联网多样了民主形式,拓宽了民主渠道,并使人们更加便捷、有序地参予社会生活
和政治生活,对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充分发挥着关键促进作用。
①在网络时代,出现了一些虚假的、不良的信息。
②沉迷于网络,影响自学、工作和生活。
③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6、网络中存有哪些不实的、不当的信息?有何危害?(p15)
①有的人有意无意地歪曲事实,误导大众;
②有的人随意发泄情绪,辱骂、中伤他人,侵害他人人格尊严;③有的人实行网络诈骗,侵犯他人利益;④有的人蓄意公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平衡的信息,导致恶劣影响。
1.2.2 合理利用网络
①我们必须提升媒介素养,积极主动利用互联网以获取新知、推动沟通交流、健全自我。
②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与学习和工作有关的信息,不可沉溺于网络,要学会“信息
节食”。
③我们必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使谣言止于智者,自觉反对暴力、色情、血腥等不良
信息。
④秉持道德、严格遵守法律就是网络生活的基本准则。
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
就可以搞一名负责管理的网络参与者。
2、如何辨别网络谣言?(p18方法与技能)
①特别注意信息原文。
②关注官方信息。
③对信息展开多方检验。
④辨识信息内容。
⑤向他人求救。
①我们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我们可以向有关部门积极提出意见
和建议,表达我们的诉求,为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贡献自己的力量。
②我们必须在网上传播正能量。
我们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提升网络媒
介素养,共同培育积极主动身心健康、向上善行的网络文化。
2.3.1 维护秩序
1、社会秩序的种类存有哪些?(p23)
社会管理秩序、生产秩序、交通秩序、公共场所秩序
①社会正常运转须要秩序。
②社会秩序是人民安居乐业的保障。
3、社会规则的种类存有哪些?(p25)
道德、纪律、法律等
①社会规则明晰社会秩序的内容。
②社会规则保障社会秩序的实现。
【易错陷阱】
“社会规则明确社会秩序的内容”不能写成“社会秩序明确社会规则的内容”。
【选择题常考】
违反社会规则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
违背社会规则都必须追责刑事责任。
(×)
2.3.2 遵守规则
①社会规则划设了民主自由的边界。
民主自由不是随心所欲,它受到道德、纪律、法律等社会规则的约束。
公民在行使民主自由和权利的时候,严禁侵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民主自由和权利。
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①遵守规则须要他律和自律。
②遵守社会规则,需要我们发自内心地敬畏规则,将规则作为自己行动的准绳。
3、我们必须如何保护规则?(p30)
①一方面要从自己做起,自觉遵守规则;
②另一方面必须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基础上,告诫、监督、协助他人遵守规则。
4、为什么要积极改进规则?(p31)
①规则不是一成不变的。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一些原来没的规则,须要制订;
②一些原有的规则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需要废除;
③一些旧有的规则无法全然适应环境实际生活的变化,须要予以调整和健全。
5、我们应该如何改进规则?(p31)
我们必须积极参与规则的改良和健全,擅于与他人沟通交流、谋求共识,积极主动为新规则的构成建言献策,并使之更加合乎人民的利益和社会发展的建议。
6、如何对待规则?(p28-p31)
①自觉遵守规则。
②坚定维护规则。
③积极主动改良规则。
2.4.1 尊重他人
①认同他人就是一个人内在学识的外在整体表现。
②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
③认同并使社会生活人与自然亲密。
认同就是维系较好人际关系的前提,就是文明社会的关键特征。
①积极关注、重视他人。
②公平看待他人。
③学会换位思考。
④学会观赏他人。
3、为什么每个人都希望得到他人和社会的尊重?(p33)
①受他人认同能进一步增强自尊心、自信心,产生较好的心理体验,例如满足感、成就感等。
②如果得不到他人的尊重与认可,往往会产生自卑感、挫败感等。
4、怎样积极关注、注重他人?(p35)
①给予他人应有的、适当的关注,而不冷落、忽视他人。
②对他人的困惑给与精细冷静的答疑,对他人的命令给与热情的协助。
5、为什么要平等待人?怎样平等待人?(p35)
(1)原因:我们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就是公平的。
(2)做法:
①我们发自内心地认同他人人格,对所有的人一视同仁。
②社会生活中,我们不能以家境、身体、智能、性别等方面的原因而轻视、歧视他人。
6、怎样轮转思索?(p35)
①我们要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人;
②必须将心比心,体会他人的体会,认知他人的难处,宽容他人,像是认同自己一样
认同他人。
7、怎样欣赏他人?(p36)
①擅于辨认出他人的潜质和特长
②真诚地欣赏和赞美他人的优点和闪光点③给予他人积极的评价
2.4.2 以礼待人
1、礼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p37)
语言文明、仪表端庄、谈吐文明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存有礼推动社会人与自然。
初中政治
③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①必须态度和善,用语文明。
②要仪表整洁、举止端庄。
③必须在社会生活中不断自学、观测、思索和弘扬。
4、怎样做到态度谦和,用语文明?(p39)
①态度谦逊,骂人和气,以理服人,以情感人;
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
③与人攀谈时,认同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骂人,不自以为是,不盛气凌人。
2.4.3 诚实守信
1、诚信的内涵?(p41)
①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
②诚信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的一个价值准则,就是一种道德规范
和品质,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③诚信也是一项民法原则。
①诚信就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②诚信是企业的无形资产。
③诚信推动社会文明、国家兴旺。
①树立诚信意识。
②运用诚信智慧。
③珍惜个人的诚信记录。
4、怎样践行诚信意识?(p43)
①我们要真诚待人,信守承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
②我们不轻而易举许诺,许诺的事就要努力做到,搞没必须表明理由。
③如果我们的行为产生了不良影响,就应不逃避、不推脱,勇于承认过错,主动承担
责任,争取他人的谅解。
5、怎样处置不好诚信与隐私的关系?(如何重新认识“宽容的谎言”?)(p44)
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权衡利弊,做到既恪守诚实的要求,又尊重他人隐私。
【易错提示信息】
不讲诚信一定会受到法律制裁。
(×)
2.5.1 法不可违
1、如何正确认识法律的作用?(p46)
①法律为人们的犯罪行为提供更多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提示促进作用)
②法律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评价作用)
2、什么就是违法行为?(p48)
违法行为是指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危害社会的行为。
3、违法的个人原因?(p48)
缺乏规则意识,法律观念不强
【特别注意】
书本上仅谈到了违法的个人原因,这个答案其实是不完善的。
青少年难违法犯罪的原因存有哪些?
①个人方面:道德水平低;法治观念淡薄;不能自觉抵制不良诱惑;不能明辨是非、
交友不慎等。
②家庭方面:家庭的缺位;父母的疼爱;父母不善管教等。
③学校方面:学校管理不到位,对学生关爱不够等。
④社会方面:社会存在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因素,例如网吧经营者无法依法经营,稽查部门对非法经营压制力度比较等。
(1)按违反的法律分:民事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
(2)按危害程度分后:通常违法行为、犯罪
注意:一般违法行为包括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是严重违法行为,也叫犯罪。
(1)民事违法行为:暂停侵犯,消解危险,退还财产,赔偿损失,缴付违约金,消
解影响、恢复名誉,赔礼道歉,等等。
(举例:欠债不还、侵害肖像权、著作权、违背合约)
(2)行政违法行为:①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
②行政处罚:包括警告、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行政拘留等。
(举例:闯红灯、违法治安
管理、扰乱公共秩序)
2、行政拘留、罚款适用于于行政违法行为,有期徒刑、罚金适用于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
【拓展】
5、通常违法行为和犯罪的区别和联系?
(1)区别:对社会的危害程度不同,触犯的法律不同,承担的法律责任不同。
6、行政违法行为存有哪些?(p49)
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网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政违法行为。
(年秋
新教材在此处删除“殴打他人”)
7、民事违法行为存有哪些?(p50)
侵犯他人民事权利或者没有依法履行合同义务,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
8、如何严防通常违法行为,努力做到遵章守法?(p51)
②我们要分清是非,增强守法观念,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
(针对行政违法
行为)
③我们必须依法专门从事民事活动,积极主动严防侵权行为和偿付犯罪行为,既必须
保护自己的权益,又必须认同他人的权益,推动社会身心健康人与自然发展。
(针对民事
违法行为)
2.5.2 预防犯罪
1、刑法的促进作用和内容?(p52)
(1)作用: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
(2)内容:它明确规定了什么犯罪行为就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判刑什么样的刑罚。
2、犯罪的含义?(p53)
犯罪就是具备轻微社会危害性、违反了刑法、应受刑罚行政处罚的犯罪行为。
严重社会危害性(最本质特征)、刑事违法性(法律标志)、应受刑罚处罚性(必然
法律后果)
4、刑罚的含义?(p54)
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
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
(1)主刑:管制、有期徒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有罪
(2)附加刑:罚金、剥夺政治权利、没收财产、驱逐出境
①我们做为社会成员,必须珍视美好生活,正视犯罪危害,靠近犯罪。
②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此处可用杜绝,特别注意)
③我们应当进一步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搞一个自觉守法的人。
④我们要从小事做起,避免沾染不良习气,自觉遵纪守法,防患于未然。
【科学知识指点】p56
“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的区分不良行为属于不道德行为,严重不良行为属
于一般违法行为。
违法不一定犯罪,犯罪一定违法。
(√)
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任何违法行为都必须分担刑事责任。
(×)
不良行为一定会发展为犯罪行为。
(×)
2.5.3 借助法律
①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益受到侵害时,要及时寻求法律救助,依靠法律维护自己的
合法权益。
②我们可以通过法律服务机构去保护合法权益。
(法律服务机构:法律服务所、律师
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
③受到非法侵害,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
我们可以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法院或
人民检察院中的任何一个机关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
2、什么就是诉讼?(p59)
诉讼是人民法院在诉讼当事人参与下,依照法定程序解决纠纷和冲突的活动。
(或称:打官司)
诉讼就是处置纠纷和应付侵犯最非正规、最权威的手段,就是保护合法权益的最后屏障。
4、诉讼的类型?(p60相关链接)
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又称“民告官”)、刑事诉讼
5、我们为什么要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0-p61)
①同违法犯罪并作斗争,就是包含我们青少年在内的全体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
②见义勇为作为高尚的品质,历来受到全社会的褒扬和敬佩。
③但是,我们身兼未成年人,体力不具优势,心智尚未明朗,如果鲁莽行事,自己极
容易受危害,也有利于阻止违法犯罪。
6、如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p60-p61)
①当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权益受不法侵害时,我们必须勇于并擅于依法保护正当权益。
7、同违法行为作斗争的常见方法?(p61方法与技能)
①及时拨通报警电话或谋求其他成人的协助。
②虚张声势,与违法犯罪分子巧妙周旋。
③忘记违法犯罪分子的体貌特征。
④了解违法犯罪分子的去向。
⑤维护不好作案现场。
8、青少年应如何做到尊法守法?(p62)
我们必须积极主动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构成守法光荣、违法不负责任的观念,努力做到自觉守法、行事找法、解决问题依靠法,不懈努力沦为一名社会主义法治的钟爱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始终如一捍卫者。
3.6.1 我对谁负责谁对我负责
1、什么就是责任?(p65)
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2、责任的来源存有哪些?(p65)
对他人的承诺、职业要求、道德规范、法律规定等。
3、我们饰演哪些角色?分担哪些责任?(p66)
①作为子女,孝敬父母是我们的责任;
②做为学生,严格遵守学校纪律、认真学习就是我们的责任;
③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遵守社会规则,维护公共秩序;
④做为中华儿女,我们必须努力做到“位卑未敢忘忧国”,心系祖国的前途和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