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
一、引言
食品安全事故是指因食品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存在问题,导致消费者食用后出现急性或慢性健康损害的事件。
为加强食品安全事故的预防、应对和处置工作,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国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原则
1.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
预防体系,加强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和预警,提高食品安全事故的防范能力。
2. 依法处置,分级负责。
按照食品安全事故的性质、危害程度和影响范围,依法实施分级负责,确保事故得到及时、有效处置。
3. 科学应对,高效处置。
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迅速控制事故发展,减少事故损失,尽快恢复正常秩序。
4. 信息公开,社会参与。
及时向社会公布食品安
全事故信息,保障公众知情权,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事故处置工作。
三、食品安全事故预防与监测
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体系,加强对食品
生产、加工、储存、运输、销售等环节的监测,及时发现食品安全隐患。
2. 加强对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管,督促企业落实食
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食品安全标准,提高食品质量安全水平。
3. 加强对食品流通环节的监管,规范食品市场秩序,严厉打击非法经营、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等违法行为。
4. 加强对餐饮服务单位的监管,规范餐饮服务操
作流程,确保餐饮食品安全。
5. 加强对食品原料种植、养殖环节的监管,推广
绿色、有机农业,保障食品原料质量安全。
四、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与信息发布
1. 建立健全食品安全事故报告制度,明确事故报
告的主体、程序和时限。
2. 食品生产经营者发现食品安全事故隐患,应当
立即采取措施,并向所在地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报告。
3.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当立即
组织调查核实,并根据事故性质和危害程度,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预案。
4. 食品安全事故信息发布应当遵循及时、准确、
全面的原则,依法向社会公布事故处理进展和相关情况。
五、食品安全事故处置与救援
1. 食品安全事故发生后,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应
当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开展事故处置工作。
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事故现场进行调查、
取证,查明事故原因,依法对事故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理。
3. 卫生行政部门应当组织医疗机构开展救治工作,确保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4.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事故涉及食品的
召回、下架、封存等处置措施的监督和指导。
5. 公安部门应当依法对涉嫌犯罪的食品安全事故
行为进行侦查,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六、食品安全事故善后与总结
1. 食品安全事故善后工作由事故发生地人民政府
负责,对受害群众进行赔偿,保障其合法权益。
2. 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应当对事故处理情况进行总结,分析事故原因和教训,提出改进措施,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 加强对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确
保各项措施落实到位。
4. 广泛开展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食品安
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七、附则
1.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本制度由我国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负责解释。
3. 各地区、各部门可根据本制度制定实施细则。
八、结束语
食品安全事故处理制度是保障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
安全的重要措施。
让我们共同努力,加强食品安全管理,预防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为广大人民群众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食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