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生命教育”园本课程中美术活动实施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生命教育”园本课程中美术活动实施体会
——2012中班年工作小结
从哲学理论上来看,生命的源头、意义和价值是古今中外各个哲学家和生命学家一直研究的重要命题。

每一个孩子都是生命的奇迹,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将生命教育融入园本课程之中这不仅仅是满足幼儿自身对生命源头探索的需求,也是在对幼儿的身体和思想的成长过程进行专门研究以其结论作为幼儿教育指导重要依据的需要。

生命的产生和发展是一个奇妙的过程,该过程设计到物质、生物、科学、物理等各个相关领域和知识点。

对于处于幼儿园中班的孩子来说,他们对信息接纳的层次和程度还无法到达成人认知的水平,基于此,我们将用艺术教育的方式来向幼儿普及和推广关于生命的知识,美术活动作为艺术教育中重要环节之一,可以寓教于乐帮助幼儿感知生命,引起他们对生命探索的乐趣,进而深入的了解和认知生命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形式和意义。

本学期“生命教育”作为教学主题,我在传统生命概念的基础上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进行了大量新的改革,在实践中收获了一些经验,不过,该种教学方式仍在不断的尝试和研究中,在下文我讲分享一下这学期在“生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和思考点:
1、幼儿的兴趣是一切教育的出发点
首先,任何教育都不应该是“填鸭式”教学。

教育应该是在平等、公正、自然的基础上进行的,对幼儿的园本教育更是如此。

但是目前一些老师的教育方式是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结合幼儿园本季度的教育大纲和要求进行拟定教育计划,这就不利于更人性化、更实际的应对在对幼儿教育中临时出现的一些问题。

比如说,幼儿在该阶段已经了解这方面的知识点,并已经形成自己的想法和意识,但是因为老师的教学大纲没有根据幼儿的具体需求来变更,导致出
现课堂上幼儿不专心听讲或者不愿意参与这堂课的情况。

针对这样的问题,一些老师会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来面对,如站墙角等惩罚方式,而不是从源头进行分析,这样就会严重的损害幼儿的自尊心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这也是严重与教育初衷相背离的。

在本学期的园本教育过程中,我立足幼儿目前普遍的知识层面,在课前与家长就幼儿在家里的学习情况和目前对某专题的了解程度进行沟通,从而能把握大部分幼儿的知识水平,以此为基础,推出一系列美术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

如在第十月的主题活动中,我们中班美术组根据园本化课程的大框架再结合二期课改的教参。

我们拟定了中班这个月的主题内容《我爱我家》、《在农场里》、《在动物园》等分主题的活动内容。

很多小朋友都曾经对自己从哪里来,是如何产生的表示过很浓厚的兴趣。

但是因为家长对这个问题所涉及到知识点的不了解或者不知道、耻于如何讲解,所以不同的幼儿在不同层面上对这个问题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在《我爱我家》主题活动中有一节是《我在妈妈的肚子里》,这个课程是前一个主题《身体的秘密》的延伸,我们在之前的主题上已经引发其孩子们对自己身体的好奇心和探索意识,那么在本节主题中,我们根据小朋友们的兴趣需要模拟了一个“我”,和“在妈妈肚子里”的场景再现。

在讲述环节中我们将常识、语言、美术表达方式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进来,用他们自己的想象力来描述出他们心里曾经在妈妈肚子里的感受,以及生长过程,很多小朋友都会提出那妈妈是什么感觉的问题,在教师的生动讲解之后这个问题也成为孩子们在课程之外与妈妈沟通的话题。

用个系列的主题课程来拉近孩子和母亲之间的距离,让孩子了解母亲的辛苦和生命的意义,那么会让孩子记忆更加深刻,本堂课的意义也就达到了。

2、园本课程方式改革要建立在现有基础之上
我们所讲的园本课程是建立在现有的幼儿园教育方法和水平之上的,必须以本幼儿园的相关情况如现状,条件、园风、教师团队、硬件水平,社区的情
况以及家长的状况为基础。

这也是我们能更好的关注本园儿童健康成长和发展的重要依据。

中国经济在发展,中西方文化和教育方式的不断相互冲击和融合促进了各种优秀教育实例和理论的出现和引入。

但是因为每个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不同,所受到的环境和条件制约情况也不同,对教育方法的改革一定要建立在幼儿园现有师资力量的基础上,任何过于保守和激进的方式都是不利于幼儿园自身发展的,也不利于科学的建立园本课程。

3、对生命教育的探索不能脱离本位
生命教育是一个系列的有据可循的主题性教学过程,这也是我们本学期一直研究的重点。

我们不能因为其复杂性和漫长性就忽略它现已证明的科学理论,在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过程中不能随意的篡改原有的知识机构,更不能硬性的规定其变化的时间节点,如因为每个家庭的生活条件不一样,教育方式不一样,对孩子的培育也不一样,那么,有些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身体和心理发育较早的情况。

根据这些特殊的现象,我们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尊重其存在。

针对这种现象,我们在某一主题活动开展以后,都会根据每个幼儿不同的表现来做出不同的应对措施。

因为每个幼儿获得信息的渠道不一样,他们所获得信息或感受也不一样,我们可以利用他们不同获得信息的渠道,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能动性,让他们自行收集最新、最全的信息,在课上自行介绍,充当教师的形象,这样更有助于其在观察、记录、分析、展示和说明中增进相互了解,分享学习乐趣。

老师可设定图片交流、实物交流、语言交流等方式促使小朋友们在课上进行沟通和交流,如在“朋友见面真开心”的主题活动中,每个幼儿带来假期中玩过的地方,开心经历的照片,让幼儿之间增进了解。

我们创设了“多彩的秋天”主题墙,让幼儿收集各种颜色的水果、树叶、花卉图片等展示陈列,让大家感受各种信息资料。

而实物交流则是通过区域活动来进一步拓展主题活动的信息。

以“好吃的食物”主题活动为例,我们将幼儿制作的各种蔬菜造型放入
自然角中进行展览,实际上我们以后也可以考虑让小朋友将自己认为好吃的食物带到课堂上来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当然,这必须在家长的同意后再实施。

“多彩的秋天”的主题活动相对其他活动来说就可以与园区现有的条件相融合,比如我将幼儿带来的树叶粘贴画和印染画放在主题墙上进行展示,使幼儿知道各种途径都能找到秋天的足迹。

语言交流可以融入其他两个方式中也可以独立出现,比如我们在“今天我值日”活动中让每个幼儿轮流做“介绍员”,每天介绍自己的值日生内容,为大家服务的项目和相关的要求。

这种方式便于幼儿开展独立的语言交流。

但是因为每个孩子的性格不一样,有一些比较喜欢在课上通过积极发言来得到老师的表扬,而一些比较内向不喜欢表现自己,那么针对这样的孩子,老师就不能强硬的规定其必须在课上回答问题,我们可以借助其他方式,比如说画画、情景剧等帮助和鼓励其表达。

每个孩子身上都具有着无穷的潜力,我们老师要做的并不是去开发,而是帮助他梳理,让他自己能发现自己的优点。

美术活动,是一种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发现美好事物以及学习知识的途径,但并不是唯一的方式。

我们要充分的尊重他们的想象力和学习的方式,鼓励他们进行大胆的表现和创造,将自己的看待问题的角度放在幼儿们的视觉上,只有这样才能从源头找到如何实现有效教育的方法,这也是我下一步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李华
2013-1-1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