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女儿的信》导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活动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谈一谈你对爱情的理解。
学法指导:对照课文结合研讨与练习三
导学设计
【导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中心,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引导学生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3、引导学生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导学过程】
【导学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10分钟)
2、全班大声齐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3、指名学生读文体知识,了解书信的一般格式。
4、请一名学生朗读作者简介,其他学生边听边将重点内容做上标记。
5、学生读全文,将不认识的字圈点标注。
6、借助工具书或课下注释解决。学生上台演板,师傅改正错字错音。
7、全班齐读。
【导学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15分钟)
3)故事中提到上帝在创造人后, 三次来到人间,他从人的眼神中先后读到了哪三种不同东西?
明确:
爱情,忠诚,心灵的追念。
4)故事中为何要把这对男女的爱情放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历程中去表现?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
真正的爱情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
5)作者在文章的结尾告诉我们该如何对待爱情?
明确:
善待爱情,以人的方式去爱。(人类的爱情不是仅仅为了繁衍后代, 还要给对方以幸福……因为爱情是人类永恒的美和力量,是人类种族的生命力永不衰败的纽带)。
明确:
“什么是爱情?”。因为这个敏感的问题标志着女儿已经长大了,他不再是和小孩子交谈了;女儿只有是一个明智的人,才是幸福的;作者希望女儿学会明智地生活,所以作者感到忐忑不安。
2)作者为何没有正面回答女儿的提问,却说到了我的少年时代和祖母玛利亚所讲的故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明确:
作者巧妙避开敏感的问题,通过自己少年时代和祖母所讲述的童话,引导女儿去思考,动人的童话比抽象的解释和一番大道理更易于理解、接受。
【探究活动三】跳读课文,品味语言
学法指导:先了解文章中心,然后围绕中心作答
1、做一个幸福的人,只能是在你成为有智慧的人的时候。
明确:
这一句饱含人生哲理的话语,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就本文而言,在异性或爱人之间的交往中,只要保持一定的理智、慎重和机警,才可以和谐相处、共创幸福.人。
6.课堂小结:
“爱情是什么”是个既简单又深奥的问题,作者用充满诗意的故事告诉我们: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彼此忠诚,永远思念,这就是爱情,是人类才有爱情。爱情只有是理智的,聪明的,谨慎的,它才是高尚的,才会使人感到幸福。青春不是爱情的季节,这时的我们还没有足够的能力去承担。
【导学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10分钟)
课题:15、给女儿的信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把握文章中心,品味含义深刻的语句。
2、体会运用小故事阐述抽象道理的写法的好处。
3、了解爱情的本质,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过程】
【探究活动一】初读课文,掌握基础
1、作者简介: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教育家。自1957年起,一直是俄罗斯联邦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8年起任苏联教育科学院通讯院士。1969年获乌克兰社会主义加盟共和国功勋教师称号,并获两枚列宁勋章和1枚红星勋章等。
明确:
文章结尾说:“万物生存、繁殖、传宗接代,但只有人才能够爱。”“如果不善待爱情,便不能提高到人类美这一高度,就是说它还仅仅是能够成为人、但尚未成为真正的人的一种生物罢了。”这些话都很好地解释了“只有能以人的方式去爱的人,才成为真正的人”的含义:真正的爱情远远高于生理需要,爱情中包含的“忠诚”“心灵的追念”等人性的光辉,正是人之为人而不是动物的根本标志。
2、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积累四字短语。
学法指导:认真朗读课文,圈出字词,借助工具书查找解决
消耗(hào)擅自(shàn)
蕴藏(yùn)纽带(niǔ)
萌发(méng)
不可思(议) (忐忑)不安
【探究活动二】再读课文,整体把握
朗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学法指导:跳读课文,后围绕所提的问题在文中圈点标注。
1)作者在女儿的信中提出了一个什么样的问题?这个问题为什么使作者感到忐忑不安?
【导学三】跳读课文,品味语言(10分钟)
1、过渡:本文最大的特点是语言极富有个性化和哲理性,下面我们一起来品味文章的语言。
2、让学生自己在文本中找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联系语境,注意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
4、学生交流展示。教师纠偏、点拨。
5、品析语言方法小结:
要紧密联系语境。即结合词语所在的句子、句子所在的段落来理解品味词语和句子的语境义;要瞻前顾后,揣摩词、句、段之间的前后联系。
1、过渡:学习了字词,下面我们一起来理清文章思路。
2、请同学们跳读课文,在文中圈点标注,找出与之相符的原段落或原句。
3、小组内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巡视。
4、交流展示,教师点拨。
5、追问:文中的上帝面对人的爱情有何表现? 为何多次写到上帝的态度?
明确:
表明爱情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文明的产物,只有人才能够爱。
1、导入: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爱情一直是人类传唱不衰、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地老天荒,海枯石烂,由爱情而演绎的故事,更是那样的惊心动魄。无论哪个时代,爱情都是一生一世的许诺。醉过方知酒浓,爱过方知情重。金庸的《神雕侠侣》中李莫愁问“敢问情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随”?同学们,你真正懂得爱情的真谛吗?到底什么是爱情?今天大家也许能从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一文中得到启示。
1、过渡:我相信同学们对爱情都会有自己的理解,所以我现在想让同学们自己来说一说。
2、学生朗读文章。
3、学生各抒己见,师生互评。
【板书设计】
给女儿的信
人 上帝的反应
美和力量 颤抖、惊异、惊呆
爱情 忠诚 不能理解
心头的回忆 沉思
【教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