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腋下小切口路径治疗先心病的对比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右腋下小切口路径治疗先心病的对比体会
摘要】目的研究右腋下小切口路径的临床意义。
方法对比从2007年1月至
2011年5月的右腋下小切口和传统胸部正中切口二组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小切
口手术的操作经验。
结果右腋下小切口组病例相对传统胸部正中切口组病例在术
中术后的指标对比上具有优势。
右腋下小切口组病例无死亡,治愈出院。
结论右
腋下小切口路径具有切口隐蔽美观、无胸骨畸形等优点,有良好的临床意义,但
对于术前诊断和手术中操作处置要求较高。
【关键词】先天性心脏病小切口手术
随着心外科技术的发展和病人对手术要求的提高,右腋下小切口治疗先天性
心脏病在临床上的开展也越来越普遍。
右腋下小切口和传统的胸部正中切口相比,在完成心内畸形矫正的同时,还可以避免破坏胸廓完整性、术后瘢痕影响美观等
缺点,尤其在儿童先心病的治疗中越来越受到重视。
现将我院从2007年1月至2011年5月的先心病病例治疗情况分析如下,供各位同行参考。
1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相应时间内我院传统胸部正中切口共治疗房间隔缺损31例,室
间隔缺损57例,共计88例;应用右腋下小切口治疗房间隔缺损21例,室间隔
缺损28例,共计49例。
小切口组病例年龄在11月至5岁之间, 28例室间隔缺
损大小在5mm—23mm,21例房间隔缺损大小在11mm—52mm,术前心功能Ⅱ
级21例,Ⅰ级28例。
传统切口组病例年龄在10月至5岁之间,57例室间隔缺
损大小在6mm—21mm,31例房间隔缺损大小在13mm—49mm,术前心功能Ⅱ
级36例,Ⅰ级52例。
1.2手术方法小切口组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手术步骤:①患儿取左侧卧位,右上肢固定于头部固定架。
腋下用垫子垫高胸廓利于术野暴露。
乳头平第4肋间,手术铺巾时注意暴露作为定位依据。
②取右侧腋中线直切口,上至第2肋,下至第5肋,向双侧经皮下与肌肉之间的间隙游离。
经第4肋间进胸。
取两个开胸器
垂直放置牵开肋骨及皮肤软组织。
③纱布压迫右肺,在右侧膈神经前2cm切开
心包,心包与两侧胸壁皮肤悬吊,适当抬升心脏,充分暴露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以利于手术操作。
④所有病例均经右房进行修补。
传统胸部切口组手术步骤:①患儿取仰卧位。
②取胸部前正中线为切口,上至胸骨角,下至剑突,纵行劈
开胸骨。
③纵行切口心包,与两侧皮下组织悬吊,暴露主动脉及上、下腔静脉。
④所有病例均经右房修补。
1.3麻醉及体外循环方法二组相同。
2 结果
我们从以下几个指标来进行对比:
图表一小切口组与传统切口组术中资料对比(x-±s)
体外转机时间(min)术后引流量(ml)
传统切口组 26.33±2.97 140.73±20.45
小切口组 29.38±3.15 121.08±16.91
P值 0.014 0.011
图表二小切口组与传统切口组术后资料对比
术后血红蛋白尿术后残余漏术后切口并发症
发生率发生率发生率
传统切口组 11.4% 4.5% 9.1%
小切口组 14.3% 6.1% 4.1%
P值 0.62 0.70 0.28
3 讨论
随着心脏外科手术的发展,手术的安全性及手术的操作技术在不断的改善提高,病人对手术有了更高的要求。
由于传统胸部正中切口的弊端,心脏外科微创
技术受到了重视,而这其中小切口技术是到目前为止发展最为完善的一种。
相比
于传统的手术切口来讲,右腋下小切口有以下的优点:切口短,位置隐蔽;没有
胸骨的破坏,手术恢复快,术后不会形成鸡胸。
但右腋下小切口也有暴露差的缺点,心脏的位置相对来讲较深,主动脉插管和手术操作对于手术的成功是至关重
要的[1];因为术中心内结构的暴露受限,术中应注意观察,防止术中意外的损伤
和术后残余漏。
所以对于术者来说,熟悉心内的解剖结构,提高手术技巧,是取
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前提条件;但如果一味追求手术切口的长短,使术野暴露困难,造成不必要的手术并发症,往往得不偿失[2]。
因为手术操作路径的不同,小切口手术破坏了胸腔正常的负压状态,手术中
又有机械刺激,对肺脏的影响较大。
术中右肺处于萎缩的状态,术后一定要注意
充分的胀肺,防治出现肺不张、气胸及肺部感染。
我们的观点是手术后应用呼气
末正压通气,从2-3mmHg开始,定期复查胸片,及时进行胸部体检,发现异常
的表现及时处理。
应用小切口路径,术前诊断的准确性尤为重要。
对于某些高位的室间隔缺损、合并较大动脉导管以及合并左心系统疾病的病例,手术前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慎重[1]。
对于既往有胸部疾病史的病例,应充分检查,评价手术难度,若胸腔内有广
泛的粘连,也应放弃小切口路径。
对比观察的几组数据可以看出,小切口手术的体外转机时间均较传统切口组
有所延长。
这是因为心脏位置较深,术野暴露较困难,手术矫治畸形的操作有所
不便所导致。
但对于术后血红蛋白尿的发生率、术后残余漏等监测指标却无统计
学意义上的差别,手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切口并发症的对比小切口组优于传统切口组。
可以看出小切口具有良好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刘迎龙,闫军,李守军,等.右外侧小切口剖胸在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中的应用.中国微创
外科杂志,2003.3(5):382—383.
[2]胡盛寿.微创外科技术和心脏外科.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2.2:2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