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现在就是!共识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现在就是!共识观
共识君按混人情做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请人或被人请,领袖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论势利社会的“餐桌排位学”邓雄才
除了工作上必要的应酬和私下与一些谈得来的朋友宴饮之外,我一向懒得去参加其他额外的交际应酬。
虽然本身干的是商务工作,自工作开始就被灌输了人脉就是钱脉、你的圈子决定了你事业的高度等成功学的箴言。
经事之后也知道现实确是如此。
人情社会,做事没人情实在是很难吃的开,去各种场合混人情本身就成为工作或做事的一部分。
很多人拼命地参加同乡会、车友会、网友会等各种圈子会,以图进入各种封闭的小圈圈,成为其中的一分子,这样便可以在谋求利益上获得同谋者或某种特殊资源。
我除了天性中不爱凑热闹之外,更主要的是不愿去做观众或者跟着做戏。
如同看见别人高潮自己呻吟一样。
这倒不是我清高孤傲。
在没有实现财务上的自由之前,这样的性格多半会饿死,不管你愿不愿意,有些戏还是要做的,有些呻吟还是要叫的,这就是现实的逻辑。
从内心来说,我只不过抵制这种场合,对热衷参加的大多数并没有道德上的优势。
因为这种比较不过是五十步笑一百
步。
所以人被时代所裹挟的时代,责备个人是片面的,不负责任的。
我的不热衷或不积极只是我表明我的选择,绝不是道德上的表现。
这样的年代最忌讳的就是拿道德说事。
混人情做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请人或被人请,领袖说过,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实际上对很多人来说,革命就是请客吃饭。
不是请人就是被人请,请客吃饭这项工作做好了,革命工作也就做好了,什么房子、票子、车子全部在话下。
老话说,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单从请客吃饭就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老城和练达程度来。
大家知道,中国的请客吃饭讲究多,规矩多,往深了说也可以说文化深。
比如单就喝酒,各个地方的花样就多了去,专门研究也不一定能弄清楚。
比如上菜、吃菜,皆有各种讲究和说法。
可不是穷哥几个凑份子拼了席面,喊了一声请啊请啊,诸人一齐举箸,颠开后槽牙,风卷残云一般顷刻就扫光了。
规矩说法虽多,但万变不离其宗。
宴席核心就是两条。
其一,排好座次,按照尊卑等级安排各人的座位,谁坐主位,谁挨着主位坐,谁靠门口坐。
其二,设置话题的重点,谁是主角,谁是次主角,那些是观众,就像新闻联播一样,重点要突出领导,少量的兼顾其他。
这两条要是乱了,宴席也就失败了,请客吃饭也就白请了,人情也就混丢了。
这两条虽然大家都不会明言,组织者事前一定会仔细权衡甄
别,赴宴的客人也会很有默契地寻找自己的位置。
倘若有愣头青打乱了阵脚,或坐错了位置,或抢过话头,那就大煞风景了。
一个人在宴席上的表现很能看出他的老城与练达来,对年轻人来说,尤其如此,有没有眼力劲,会不会叫尊者高兴,能不能及时的倒酒递汤,会不会恰到好处地递话头。
这些表现都涉及到一个重要的评价:会不会做人。
可不敢小看这个评价,这三个字可是金子招牌,绝佳的口碑营销。
这里讲一个我自己的经历,大约四五年前,我回老家过春节,初中某同学张罗了一个同学会,把十几个老同学请到家里吃酒席,杯盘罗列摆开一大桌子。
同学中有一位在县城的头面人物、全县知名的富翁。
力推我和另一个在北京上学的同学坐了上座,我们谦让不过,就坐下了。
酒尚未过三巡,做东的同学的亲戚来了,见阔佬同学竟屈居副座,大为发急,直接吵嚷主人不懂礼数,竟然冷落最尊贵的客人,请客还有意义么?一面说一面指手画脚。
大有把我们赶下上座的架势。
若不是阔佬同学一再大度表示没关系,这酒席简直没法吃下去。
宴席结束后,主人一家子再三跟阔佬同学致意,安排不周,万勿见怪云云。
我和另外一位同学一直觉得做了以一回搅屎棍。
后来阔佬做东宴请同学。
我们因为有了上次的吃席经历,便商量一起推脱,无奈人家一再致意,再不去就是不给人家面子了。
在县城一个头面馆子里吃。
主人请了当年的两位老师
来做上座。
可是所有的话题都是围绕着阔佬同学展开,他上学如何,工作如何,出国如何。
他靠在椅背上不停地讲自己的故事,众人都做出努力倾听的样子,一个一个恰如其分的递话、铺垫、吹捧,一个号称当年冷傲的班花殷勤地给他倒酒舀汤,笑逐言开。
我本想找当年一个玩得比较好的同学说会话,人家竟然没功夫搭理我。
可见排座次是极有学问的,一般而言看的是谁有权,次看谁有钱,再兼顾一下年纪。
有权里面又分三六九等,有钱里面也有三六九等。
比如有权的,有年轻的级别低的可是在部委机关,有年老的级别高的在小县城,有在央企的,央视的,有在清华、北大、中科院研究院的。
再如有钱的,有做高大上生意,比如高科技公司,演艺公司,有下里巴人的,比如卖螃蟹的,还有的表面很阔气,开着豪车来的,牛皮吹的哄哄的,这些人凑在一起怎么安排座次这可是个大学问。
我的观察,大体是兼顾实用主义原则,有权的,单位招牌大的一般安排在尊位,重点照顾,宴席中要一再捧扬。
次之,就看次等单位,比如牛逼的事业单位、学校、研究机构。
再次之,就比谁有钱了,然后兼顾一下年纪,毕竟还要一个尊老的传统嘛。
依照这个次序,大体上主客都能接受。
彼此心有灵犀,围绕着这个来做戏。
我这样一剖析似乎宴席原本的人情味道被剖得一点不剩了。
但除掉一些知己之间的饮宴,多数的请客吃饭确实如此。
人
人都心知肚明,为何还乐此不彼,因为这是中国是个人请社会,没有人情不容易做成事情,请客吃饭成了混人情的重要的一个环节。
每个赴宴者的赴宴都各有各的诉求。
人情的后面就是利益和某种心理层面的满足感
对于有权的、有大单位的、有钱的这些人们来说,通常容易成为宴会的尊者,在众人中被凸显出来,被众人吹捧赞扬巴结,或者颇可以颐指气使,展现出一种人们梦寐以求的出头人地的良好感觉。
对于那些年轻的,尚没有爬到社会一定的位置的人们,赴宴的意义无外乎下面四点。
其一,寄希望碰见一二个贵人,可以提携自己,从此改变的自己的人生。
这样的励志的故事似乎不少,包括什么灰姑娘遇见了白马王子之类的。
其二,多认识一些人,人脉就是钱脉了,出外靠朋友,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熟人多好办事嘛
其三,可以获得各种消息,虽然现在是信息社会,网络上容易获取各种信息,然而一些关键的内幕消息还是在私下传播的,跟圈子有密切关联的。
贩卖这些消息也是很赚钱的。
其四,可以当吹牛皮的谈资的,今天跟哪个牛人一起吃饭,明天又跟另一个牛人一起吃饭,这种资本可以令别人高看一眼,充分的满足一下虚荣心。
有些人感叹看不懂现在的社会,其实有什么看不懂呢,仔细
看看中国的请客吃饭,不就看到中国社会的一个横切面,看到了这个时代的世态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