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小学书法教育的必要性及措施
作者:王海蛟
来源:《新教育时代·学生版》2018年第28期
摘要:写好字,既有利于修身养性,也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

然而现今的写字教学情况十分的令人担忧,提高书写技能已成共识。

为了提高写字教学的效率。

我们必须提高认识,改变观念。

关键词:观念改变措施落实品位提高
一、当前中小学生书写状况分析
根据我们的观察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在书写方面存在不少的问题,表现为:
(一)执笔和坐姿错误比较普遍
每班大约有8至15个不等的学生书写时的执笔有着不同程度的不规范,这将影响学生书写能力的培养;在听课、写作业过程中至少三分之一的学生对坐势不很讲究,如果长期坐势不规范,将便儿童脊椎弯曲和近视眼的产生,危害到儿童的身心健康。

(二)笔顺笔画不规范的问题比较严重
不管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笔顺问题较多,比如在横竖训练写“土”、“王”等字时每个班总会有至少5、6个学生先把横写完再写竖。

我们还发现几乎每个班都有人用左手写字(这种执笔很不适合汉字从左到右笔顺、字顺的要求,影响视线)。

另外,笔画书写笔形错误的现象也很不少,比如把“字”里的横钩写成横竖的,把“代”字的斜钩写成竖弯钩的,把“忠”字卧钩写成竖弯钩等。

(三)绝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没有使用过书法的运笔方法
比如写硬笔的“横”,基本上没有发现学生用书法的方法先向右下方按点入笔,只懂得直接从左到右写,一个“捺”也没学生知道向右下斜行之后还要向右改变方向提笔收起,只懂得由左上向右下写直线,因此,笔画形态单调乏味,没有活力,没有弹性。

(四)严重缺乏对书法常识的认识
学生对书法基本常识的认识太少,比如楷书的字形是什么样?隶书的字形又如何?学生无从说起。

凡此种种,主要原因是缺乏书法教育或者有过书法教育,但其完全依托于语文的写字教育,立足于认字识字而已,没有把形的美放到书法的角度来看待,缺乏着学习的连续性、系统性。

二、当前中小学书法教育的措施
(一)改变观念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加强写字教学,已被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认识和重视。

能写一手漂亮的字,是一个人的基本素质的表现。

练字,有利于修身养性,有利于今后的学习、工作和交际。

这已是全社会人士的普遍认识。

所以有大多数学生家长在孩子休息、有空余的时间的时候,让他们的孩子参加各种各样的兴趣小组学习班,如音乐、舞蹈、书法、美术、计算机等。

但是书法作为我国一个特有的文明现象,在今天境况,很令人担忧。

作为教育机构的学校,不能还只一味的只抓文化课的成绩,而丢弃了真正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东西。

更何况书法里包含着多么“博大精深”的知识。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书法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轨道中去。

(二)落实措施
1.各个授课教师都要把写好字的思想意识灌输给自己,灌输给学生,并有意识的在各自的上课过程中向学生传授写字的方法、方式,渗透书法知识。

如上《鸿门宴》是,可这样释题;“宴”在篆体中是外面一个帐篷,帐篷下挂着一盏灯,灯下有个妇女跪着伺候人吃饭。

这应该是祥和的事情。

但是“门”字的篆体写法好像两把武器“戟”,这就为吃饭增添了危机,增加了不调和的因素。

学生一听很感兴趣,也觉得很新鲜,不但产生了学习课文的热情,也增加了学习祖国文字,学习书法的积极性。

2.书法老师应该做到“精讲精练”
(1)端正姿势。

据统计资料所得,现在学生的近视率非常之高,其最大的罪魁祸首是电视、电脑,但是写字姿势的不正确也是重要的祸根。

所以,目前有些练字本上就印有儿歌:“写字时,心要静,身要正,肩不耸,背不躬,脚踏实。

胸离课桌一小拳,眼离本子一尺远,手握笔尖一寸高,三个一字要记牢。


(2)讲究观察。

这个观察,就是指怎么样去“读帖”。

因为读帖是练字的基础,也是写好字的关键所在。

著名书法家孙过庭说过:“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

”意思就是说,观察越仔细,写起来才会越像。

那观察什么,怎么观察呢?首先,我想应特别强调的是“间距”,即多横等距、多竖等距、多撇等距等。

如“事”、“间”、“多”、“彩”等字;其次是要让学生找到“上下左右联系点”,如“女”字的中心线,如“小”字的左右两点;然后在此基础上慢慢渗透引导学生观
察正与斜、断与连、向与背等方法,只有这样去读帖,学生才能比较容易的掌握每一个汉字的规律,才能写出具有美感的汉字。

(3)教会运笔。

上面两点都是死的东西,而运笔是活的、动的,只有在运动中掌握技巧,才能写出笔画遒劲有力的字体来。

那如何运笔呢?有首儿歌可以告诉人们以方法,“横要斜,竖应直,撇出锋,捺有角,点头尖,折有顿”。

(4)分析结体。

我们传统的结构方法,一般分为:左右结构,左中右结构,上下结构,上中下结构,半包围结构,全包围结构等。

但我看到有人进行这样提法也很好啊。

如“方行有方正之美”、“梯形有稳定之美”、“三角形有牢固之美”、“圆形有圆转之美”、“菱形有险峻之美”、“多边形有奇特之美”等。

这不但把几何知识引入了书法教学,而且使枯燥的汉字顿时显现出了生机与活力,变成了一幅幅生动活泼的画面,深刻的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

同时,也学生的欣赏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3.开设兴趣小组,进行课外延伸,使学生在课内学习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提升品位
1.书法要的,永远是“人”而不是“作品”。

这就把人的品德放在了第一位,品德好了,价值观正确了,人的精神追求就积极了。

写的字多了,古代的文学作品接触的多了,人的欣赏水平就上去了,精神品位就提高了。

2.提高了欣赏水平。

因为在潜移默化中古人的欣赏方式也传给了我们。

如什么是高雅大方、什么是大气与洒脱、什么是灵秀,我们不应矫揉造作,故弄玄虚,也不要跟着人家亦步亦趋或者是不敢越雷池一步,这都是我们从中可以学到的。

3.为人要谦虚,这就是品格。

如古人在学书,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为了求一字而不远千里去拜访老师,这是何等的品质与品格。

也是当今许多人所汗颜的。

总之,中国书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不但有着鲜明的艺术性和广泛的实用性,而且自身还蕴藏着丰富的德育因素。

在教学中如果注重挖掘这些因素,并恰当地将其融合、渗透在教学当中,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提高他们自身的道德素养和知识水平会大有裨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