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管再生调节因子表达与肠黏膜、肠屏障功能的变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管再生调节因子表达与肠黏膜、肠
屏障功能的变化
钱春生;张斌;钱腾达;何云文;李益欢;董吉英
【期刊名称】《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年(卷),期】2016(045)004
【摘要】目的观察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血管再生调节因子表达与肠黏膜、肠屏障功能的变化.方法选择体重为500~600 g,17~20个月月龄的健康老年雄性SD大鼠,制备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模型,按损伤时间分为伤后3、12、24、72 h 和5d,假手术组为对照组,每组10只.记录和比较各组大鼠行为学、脑组织含水量、肠黏膜显微特征、肠屏障功能和脑组织中VEGF和CD34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创伤性颅脑损伤3h~5d,随着损伤时间的延长,大鼠的行为学评分、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中VEGF和CD34蛋白表达均明显增高(均P<0.05),肠绒毛高度、绒毛中段直径、隐窝深度和绒毛表面积均明显降低(均P<0.05);肠黏膜绒毛的破坏度明显,绒毛间质疏松,肠绒毛排列不规则甚至断裂,绒毛上皮坏死脱落,变矮,间距增宽,固有层出现不同程度水肿,上述异常在伤后24~72 h达到高峰(均P<0.05).结论密切关注老年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24~72 h的病情转归对降低病残和致死率应有积极意义,增高VEGF和CD34表达,促进血管再生可能是治疗创伤性脑损伤后继发性脑损害的新思路.
【总页数】5页(P380-384)
【作者】钱春生;张斌;钱腾达;何云文;李益欢;董吉英
【作者单位】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神经外科,常州 213200;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神经外科,常州 213200;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神经外科,常州 213200;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神经外科,常州 213200;江苏大学附属金坛医院神经外科,常州213200;中国人民解放军101医院,无锡214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41;R574.4
【相关文献】
1.骨桥蛋白在大鼠重度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中表达水平变化 [J], 李景毅;郎宇璜;陈凤媛;缪京丰
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在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屏障损伤中表达的变化 [J], 吕栋;崔培林;徐有青;杨昭徐
3.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核因子-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 [J], 杭春华;史继新;吴伟;印红霞
4.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结构和屏障功能的变化 [J], 杭春华;史继新;黎介寿;吴伟
5.创伤性脑损伤后肠黏膜细胞凋亡和c-fos基因表达 [J], 杭春华;史继新;吴伟;黎介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