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节气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夏至节气电子小报手抄报word小报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个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迎来白昼最长的一天。
在这个充满活力与热情的节气里,让我们一同探索夏至的奥秘,感受它独特的魅力。
一、夏至的由来
夏至是一个古老的节气,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先人就采用土圭测日影的方法,确定了夏至。
据《恪遵宪度抄本》记载:“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
至者,极也。
”这一天,太阳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白昼达到全年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
二、夏至的气候特点
夏至时节,气温高、湿度大、不时出现雷阵雨,是许多地区的气候特点。
由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
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
唐代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名句。
在江淮一带,“梅雨”季节正是在夏至前后。
这时正是江南梅子黄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器物容易发霉,人体也觉得不舒服,一些蚊虫繁殖速度很快,肠道性的病菌也很容易滋生。
三、夏至的习俗
1、祭神祀祖
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
求消灾年丰。
因此,夏至作为节日,纳入了古代祭神礼典。
《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
”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荒年、
饥饿和死亡。
2、消夏避伏
夏至日,妇女们即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
《酉阳杂俎·礼异》:“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
”“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
在朝廷,“夏至”之后,皇家则拿出“冬藏夏用”的冰“消夏避伏”,而且从周代始,历朝沿用,进而成为制度。
3、吃面
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说法,夏至吃面是很
多地区的重要习俗。
因夏至新麦已经登场,所以夏至吃面也有尝新的
意思。
四、夏至的养生
1、饮食清淡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
不宜肥甘厚味。
可以多吃一些苦味食物,如苦瓜、莲子心等,以清泄
暑热,增进食欲。
2、多喝水
夏至时节出汗较多,要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
但不宜大量饮用冷饮,以免损伤脾胃。
3、适当运动
夏季运动最好选择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
河湖水边、公园庭院等空气新鲜的地方。
运动项目以散步、慢跑、太
极拳、广播操为好,不宜做过分剧烈的活动。
4、保证睡眠
夏至昼长夜短,午饭后的时间人容易精神不振,因此可以适当午休,恢复精力。
夜晚睡眠时,要注意保持室内温度适宜,避免着凉。
五、夏至的诗词
《夏至避暑北池》
(唐)韦应物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未及施政教,所忧变炎凉。
公门日多暇,是月农稍忙。
高居念田里,苦热安可当。
亭午息群物,独游爱方塘。
门闭阴寂寂,城高树苍苍。
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
于焉洒烦抱,可以对华觞。
《夏至》
(宋)范成大
石鼎声中朝暮,纸窗影下寒温。
逾年不与庙祭,敢云孝子慈孙。
六、夏至的谚语
1、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2、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3、夏至有雨三伏热,重阳无雨一冬晴
4、夏至食个荔,一年都无弊
5、夏至一场雨,一滴值千金
夏至,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一份独特礼物。
它让我们感受到阳光的炽热、雨水的清凉,也让我们体会到生命的蓬勃与活力。
让我们珍惜这美好的时光,顺应节气的变化,调整生活的节奏,以饱满的热情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