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物理下册11、4核能教案新版教科版(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阅读分析:中国核电站建设已有20年的历史,截至目前中国共有核电站8座,15台机组,其中已建成运行的9台,正在建造的2台,已报送国务院并得到批准近期将开工的4台。秦山核电站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北侧,杭州湾之畔。
展望未来:如何实现聚变,如何利用聚变释放的核能,科学家正在积极地探索着。海水中蕴藏着丰富的、可以实现聚变的氘核。科学家预言,通过可控制聚变来利用核能,有望彻底解决人类能源问题。愿同学们今后对此做出贡献。
结论:
(1)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2)α射线是________,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________,γ射线是________。
(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质子带正电荷,电子带负电荷,中子不带电。质子和中子的质量比电子大得多,处于原子中心,构成非常小的原子核。
2.放射性的应用和保护
教材内容设置理论性知识较少,主要目的是扩展学生的视野,故可以采用带着问题自学的方式组织教学。
利用录像、图片等引起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科研意识。
三、反思总结
1.请学生反思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谈谈收获和体会。
2.老师利用板书小结。
┃教学小结┃
【板书设计】
第4节 核 能
1.放射现象与核结构
(1)具有放射性的元素叫做放射性元素。
九年级物理下册11、4核能教案新版教科版(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知道原子的行星模式结构,了解模型提出的实验依据。
2.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3.知道原子核的转变及核能的应用。
4.知道核反应堆和核电站。
二、过程与方法
1.初步分析“三种射线在磁场中的运动”,知道原子核的组成。
2.观看核裂变模拟动画,获得对核裂变过程比较直观的了解。
播放录像: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实况。
教师:指着原子弹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问学生: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你知道为什么原子弹的威力这么大吗?你想知道它的原理吗?学习了本节知识后你就会明白了!
若没有录像设备,可以出示挂图。利用历史材料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热情。
二、进行新课
1.放射现象与核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学习科学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真理的精神。
2.通过常识性介绍控制核聚变中的重大意义,启发学生想象人类开发利用核能的美好前景,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的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核能利用的两种方式。
【教学难点】
核结构的探索。
【教学突破】
先让学生自学讨论有关知识,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三种射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和“α粒子散射实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原子的结构。
学生讨论活动:学生阅读并讨论教材,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如何知道地球的年龄?
(2)放射性的应用有哪些?
(3)如何处理核废料?
3.核能及其利用
学生讨论活动:学生阅读并讨论教材,回答下列几个问题。
(1)什么叫裂变和聚变?
(2)核能的获取途径有哪些?
(3)核电站的特点有哪些?
老师用视频展示核裂变模拟过程。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50页~53页,让学生领会核裂变以及核聚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都会释放出巨大的核能,有效地利用裂变、聚变产生的核能,是我们必须努力实现的。
提出问题:原子核的结构发现过程是怎样?原子核的结构是怎样的?
活动:阅读讨论教材第49页有关内容。教师讲解居里夫人的事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家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探索真理的精神。
点拨:电磁波在生产、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应用不胜枚举。
利用多媒体展开“三种射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和“α粒子散射实验”。
(2)α射线是带正电的氦原子核流,β射线是高速运动的电子流,γ射线是贯穿能力很强的电磁波。
(3)原子由质子、中子、电子三种粒子组成。
2.放射性的应用和保护
3.核能及其利用
(1)裂变和聚变及其区别。
(2)核反应堆和核电站。
【教学反思】
通过教学发现课堂时间比较紧张。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要想充分发挥学生对探究问题的自主性、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它们间存在着矛盾,把握不好就会使一个问题的讨论面太大,时间拖得太长,还会远离研究主题,浪费时间等。所以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必须使每个环节十分严密,力争排除一些客观干扰因素,也就是要把握好引导的“度”,对于如何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和兴趣,培养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等方面的问题也值得再讨论。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电脑(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图片、铀核裂变模拟动画、动画“三种射线在磁场中沿不同方向运动”和“α粒子散射实验”)。
◆学生准备
预习教材。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资料:你知道广岛吗?1945年8月6日,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第一颗原子弹,该城大部分被摧毁。据日本有关部门统计,迄今为止,因广岛原子弹轰炸而死去的人已达22万。出示原子弹爆炸后浓烟笼罩广岛上空的图片。
提出问题:你知道我们国家第一颗原子弹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爆炸成功的吗?
展示资料:为了打破核垄断,抵制核讹诈,我国科技工作者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从1961年起自己进行核武器的研制,在党中央的亲切关怀下,全国齐心协力,用了短短4年时间就完成了研制工作,并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