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耀州瓷传承问题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为咸阳师范学院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编号:201810722014)
乡村振兴战略下耀州瓷传承问题研究
张佳兴 刘阿平 陈云朵
(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陕西咸阳 712000)
【摘 要】 本文分析了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的人才断层和群体规模过小问题及原因,探索耀州窑瓷器在新时代的发展策略:“教育吸引”转化为“文化辐射”;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避免“钱不足,有心力不足”;做好资料记录,传承好历史真貌;
广泛宣传,形成大众传承效应。
【关键词】 乡村振兴战略;耀州窑瓷器烧制技艺;非遗传承人;传统文化
耀州瓷历来有“巧如范金,精比琢玉”的美称,而耀州青瓷也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北方青瓷代表”。
2006年,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对于耀州瓷品牌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政策上有了很大的扶持,耀州窑的发展肯定会扶摇直上。
国家级非遗的殊荣虽提升了它的文化价值,由于政策的落实错位缺位,思想观念仍然陈旧等,所以并没有减缓非遗项目日益衰败的进程。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基础,在产业强和有力的带动下为文化遗产的复兴发展带来了希望。
耀瓷产业作为当地的文化名片,为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耀瓷产业中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作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独具特色的民间传统工艺。
但是,目前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的传承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其传承群体规模缩小和传承人断层严重的问题尤为突出,传承所处的文化生态环境不足以使其健康长远地发展,这也成为现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耀州瓷非遗传承群体发展存在的问题
1、群体规模缩小
在20世纪后期,孟树锋、王彩虹等一批前辈们在艰苦环境下对耀州窑陶瓷的振兴与发展做出了十分巨大的贡献,为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成功入选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起到了关键作用。
获得此殊荣后,耀州窑瓷器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历史价值,产业价值和附加值等都有了巨大的提升,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现代文化的冲击,耀州瓷产品功能的单一,导致市场效益小。
目前,由于受年代和年龄的限制,传承人的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基本都是初高中水平,这就决定了他们的记忆传承方式单一,规模小且传承效率低,出现传承人日益减少现象。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大概有18人,国家级1人、省级2人、市级10人、县级5人。
[1]这使得绵延了一千四百年的陶瓷烧制技艺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2、传承人断层严重
非遗要想活态传承,合理的传承人梯队建设是关键。
耀州窑在经历了一千四百年后,在新的历史时期里,传承人出现了严重的断层现象。
据调查,传承人年龄最小45岁,最大82岁,大部分年龄在50到55岁之间,传承群体趋向于老年化,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记忆力衰退,传承能力也受到一定影响,断层问题将更加突出,这实质上就是我们的传承人年轻化不足所导致。
如何尽快吸收年轻力量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传承问题原因分析
1、城镇化建设,乡村劳动力转移城市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加快推动了人口的城镇化,此趋势虽可以带来城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房地产开发等多方面的投资需求,对于扩大投资、拉动内需有着重要意义,这是值得肯定的。
但大批的农村劳动力涌向城市打工,让一个个村庄成为了老弱幼残的“空村”,乡村的这点记忆
怎么留住人、留下心,这很大程度使得耀州瓷技艺后继无人。
2、传承人年纪偏大,缺乏传录机制
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人老年化严重,老一辈的传承人教授技艺方法较为传统且时间久远,老匠人对现代科技产品较为陌生,因而种类繁多的耀州瓷缺乏完整的制作工序记录视频等,导致学习途径单一,不易传授。
3、非遗保护观念弱,主动意识不强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更进一步就是保护我们的民族文脉。
但受经济社会的影响,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明确,整体社会风气较浮躁。
知识水平较低的年轻群体更注重工作的经济收入,而其产业价值体现不足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不足。
年轻人志不在此,产业价值体现不足。
4、政策支持力度小,资金投入不足带来的人才流失
地方政府没有足够的重视,政策执行缓,落实慢。
例如手拉胚技艺是传统制陶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陈炉的手拉坯技艺在全国都很有名气,一些人甚至能拉出4、5米高的泥坯,颇受省内外同行的青睐,也因此,一些手艺好的人被全国各地的“瓷都”竞相高薪聘请,像江西景德镇、山东淄博、广东佛山等等。
三、乡村振兴带来的机遇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耀州窑产业兴旺发展的契机。
随后中共铜川市委、铜川市人民政府制定了《铜川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从战略层面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的政策保证和制度保证。
产业兴旺是基础,所以要在耀瓷所在村镇打造与耀瓷相关的特色文化产业,加强规划引导,做到典型示范,高标准策划,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市场定位精准的优质乡村文化产业项目,培育耀瓷文化产业特色村镇,打造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
[2]
要想使产业兴旺,首先必须有年轻劳动力的返乡;还得让这些劳动力制作瓷器。
那就不得不学习相关技艺了,最终问题还是落到了传承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上。
对传承人给予尊重和保护,让他们感受到国家政策和地方政府的支持。
通过政策鼓励和人民自觉对陈炉镇和黄堡镇的生态进行大力改善,使之实现生态宜居的目标,从而形成人才回流的一大优势。
通过政策扶持可以对黄堡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进行改造,打造一个良好的文化传承环境大力弘扬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在乡村形成一股浓郁的人文气息,培育出浓厚的文化氛围,为乡风文明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优带劣,让每项治理都能有序高质完成
四、解决传承人减少和断层的策略
1、“教育吸引”转化为“文化辐射”
教育的目的不在于“强硬灌输”而在于“引发兴趣”,2019年3月30日,耀瓷小镇作为“研学热土”迎来了西安的小朋友,在耀瓷小镇大师创意园参加陶艺体验。
简单的体验不易对耀瓷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想要解(下转第40页)
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同时紧抓教师的培训研修工作,每年暑期参加教育部思政课教师进行实践研修,较快的提升了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的职业认同感有了进一步的增强。
3、教学科研、两手并重
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具有的学科专业建设职能,西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把教学和科研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两个关键点。
经过多年的总结提炼结合自身特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点的成熟做法。
在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学实施上形成了“一体两翼”的教学模式。
“一体”指以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理论教学为主体,课内实践教学和课外实践教学为两翼作为支撑的教学模式,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以理论支撑实践,以实践检验理论。
该模式经过几年的教学实施取得了较好的反响,课堂教学学生的抬头率明显提升,学生对于思政课的获得感和认可度也空前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共行,形成协同效应。
在一体两翼模式实施的过程中,西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始终把课堂教学作为重中之重,坚持教师集体备课制度,通过教学例会和假期备课集思广益形成统一教案,通过暑期教师社会实践研修掌握第一手教学鲜活资料,编写了教学指导用书,同时建立三级听课和学院督导相结合的课堂质量保障制度,在教学实施中利用蓝墨云、职教云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
充分利用陕西省内的红色资源进行课外实践教学。
举办思政课教师大练兵和教师赛教活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先后获得陕西省高校微课大赛一等奖、优秀教案二等奖和三等奖,两名教师获得陕西省思政课教学标兵称号。
教师的教学能力和热情有了显著增强,思政课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在课内教学实践中,学院以好书分享、经典影视重温、时事述评等形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时代形势,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责任,课外实践通过社会调查等锻炼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学院还建立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公众微信号,实现了思政课教学和马克思主义宣传覆盖课堂内外,在线课程建设初现雏形,基本实现课内课外,线上线下360度全覆盖的思政课全方位育人格局,“三全育人”得到较好落实。
西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突出教学的同时,兼顾科研与教学并重。
由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科研能力普遍较弱,学院通过多方政策手段鼓励教师进行科学研究,以科研来支撑教学。
先后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二级考核制度、邀请省内专家讲座、座谈等引导教师进行科研探索。
以老教师帮带年轻教师,立项课题共同参与引导青年教师激发科研积极性。
近年来学院科研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校级课题立项率大幅度提升,2018年两位教授分别主持的两项教育部课题成功获批立项,标志着学院在科研方面走在陕西高职院校前列。
建设好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对于培养大国工匠、建设新时期“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高素质劳动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是高职院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事关国家发展方向的必然要求,必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使之成为引领时代进步的重要动力源。
【参考文献】
[1] 魏会卿.公安院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相关问题探讨[J].河南教育,2018.12.
【作者简介】
田谢军(1981—)男,陕西渭南人,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车美娟(1970—)女,山东淄博人,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
决传承人断层问题,当地小朋友是重点教育的目标,尝试将此技艺作为他们小学阶段考试的加分项,每年由专业传承人评比,以此挖掘出更有天赋和兴趣的小朋友,从根本上解决传承人断层问题,同时,加深了当地的文化符号和个人传承文化意识,进而实现由“教育吸引”到“文化辐射”的转变。
2、政府加大资金投入,避免“钱不足,有心力不足”
资金无疑是传承过程中最大障碍之一,耀瓷技艺要传承要创新,传承人势必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专注力。
而现实生活中的物质问题如果不解决,传承人的减少和断层问题将持续存在。
除了满足正常的物质需求,还应对已有的传承人按不同等级技艺水平进行额外优待,以此使他们提高动力并坚定信心,地区政策倾斜和待遇的合理化调整都对文化传承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3、做好资料记录,传承好历史真貌
在今天,能全面地掌握耀瓷非遗知识及传承要领的人已经不多了,基本都是老年人,对知识的记忆和身体健康都存在问题。
因此,应尽快投入到对历史资料的记录中去。
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性记录,利用数字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手段,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遗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来年轻人的研究、宣传和传承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宝贵资料。
同时,我们还可以对年龄大的老年人进行耀瓷在发掘、复制过程中的历史原貌的还原,利用文字、影像的方式将历史一一记录下来,保持历史发展的完整性。
4、广泛宣传,形成大众传承效应
文字宣传的效果是有限的,我们应让它贴近大众生活,比如选取一批制作精良的耀瓷摆放在旅游胜地、大学校园等人流量较大的文化场所并附以文字介绍,甚至可以作为高级酒店的餐具,让它尽可能的多出现在大家的视野中。
同时大力地宣传非遗知识,以地区为单位普及非遗教育,并且提供相应的专业化平台让大众了解非遗。
要想把耀州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的更好,发展的更好,就必须走大众传承化道路。
【参考文献】
[1] 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铜川市文化广电局,铜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10.6.
[2] 中共铜川市委文件:《铜川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2018——2022年)》,铜发〔2019〕3号,2019-1-30.
【作者简介】
张佳兴(1998.1—)男,陕西耀州人,现就读于咸阳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学历.
(上接第3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