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问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新媒体技术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传播问题
作者:谭幸
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24年第03期
在网络时代,新媒体技术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重要支撑。

新媒体传播的互动性、广泛性、普及性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传播带来了历史机遇,也带来了重大挑战。

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广泛传播和普及,并基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实际进行中国化、时代化,就需要提高对新媒体技术的关注。

在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能够成为信息的接收者和传递者,在这一模式下,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范围、传播渠道得以扩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宣传提供了平台。

然而,需要加强关注的是,在新媒体技术条件下,海量的信息和快速更新的频率,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传播中受到了阻碍,其理论价值被淹没在大量的冗余信息中。

因此,保障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化传播、加强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在网络范围的传播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话语传播研究》一书是由罗昌勤所著,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介绍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的学术著作。

本书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程,研究了马克思主义基于中国实际不断调整与优化的过程,解答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涉及新媒体技术的相关问题。

本书共分为八个章节,第一章作者介绍了人类话语传播进入新媒体时代,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新时代的传播信息、传播环境理论,解答了新媒体技术的功能定位问题,指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进行“三化”并重构新媒体传播渠道的方法;第二章,作者介绍了新媒体生态下话语与话语权竞争;第三章,作者阐述了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征与现状,基于新媒体传播的现状、特性、传播工作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将互联网建设成为马克思主义传播有效载体的方法;第四章是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的生态变革,作者深入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在新媒体中的注意力分析问题,从注意力特征、挑战角度出发,提出了提高马克思主义在新媒体环境中的注意力的相关方法;第五章是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载体的生态合力,作者论述了数字出版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问题;第六章构建了新媒体生态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话语传播体系,作者对数字化学术期刊中的马克思主义传播挑战、趋势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传播在學术期刊数字化新趋势中的应对举措;第七、八章,作者介绍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及国际媒体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中的生态联动。

在书中,作者在研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传播的过程中,提出新媒体技术的诞生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的平台与渠道,并认为需要将互联网建设成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载体,从而更好推动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发展。

因此,广大宣传工作者需要重视传播信
息与传播环境的互动,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在传播学上得以充分体现。

科学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特点、传播特性,引导普通群众深入思考和理解理论内涵,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正价值展现出来,提高普通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认识,从而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范围。

作者认为,新媒体技术的传播功能、新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方式以及新媒体的传播渠道重构,赋予马克思主义传播以新的路径选择。

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宣传人员要积极推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对接、融合、互动与创新,学习新媒体技术,了解普通群众的实际需求,真正做到掌握新媒体宣传方法,形成完善的意识形态宣传工作体系,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保证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权威性、正确性和准确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