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浙江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题汇编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浙江省成人高考专升本《教育理论》真
题汇编
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5题)
1.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

A.继承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
2.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

A.课程目标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类型
3.杨华最近对学习、娱乐没有兴趣,觉得生活没有价值和意义,常常感到前途悲观,情绪低落、沮丧、失望和无助。

他的这种消极情绪属于()
A.抑郁
B.悲哀
C.焦虑
D.恐惧
4.掌握学习法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卡罗尔
B.奥苏贝尔
C.布卢姆
D.沙塔洛夫
5.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训练学生的智力或思维而传授知识无关紧要的理论被称为()
A.现代教育理论
B.传统教育理论
C.形式教育理论
D.实质教育理论
6.一个人枕叶受伤后最有可能受到影响的感觉是
A.唤觉
B.味觉
C.视觉
D.听觉
7.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
8.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B.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C.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D.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配合
9.中小学德育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是()
A.教学
B.社会实践活动
C.课外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0.在教育学理论发展中,提出儿童智力发展阶段与教学关系理论的教育家是()。

A.赞可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瓦·根舍因
11.王老师在小学语文课上,结合课文内容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给学生描绘了深秋层林尽染、色彩斑斓的山林风光。

这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12.课程可被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对课程进行这种划分的角度是()
A.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
B.课程管理制度
C.课程的组织核心
D.课程的存在形式
13.一个国家为实现其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称为()。

A.国民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领导制度
D.教育管理制度
14.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
A.教学指导书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案
15.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体现了课外校外教育的()
A.自愿性
B.灵活性
C.实践性
D.直观性
16.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洛克
C.乌申斯基
D.第斯多惠
17.我国古代明确阐述教学相长辩证关系及“师严然后道尊”教师观的教育文献是
A.《中庸》
B.《学记》
C.《大学》
D.《论语》
18.明确提出“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的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赫尔巴特
D.杜威
19.我国是最早出现学校教育的国家之一。

据史料记载,夏朝的学校称作()。

A.教馆、坐馆
B.家塾、私塾
C.庠、序
D.律学、书学
20.少年期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
A.6~11岁
B.7~12岁
C.11、12~14、15岁
D.12、13~15、16岁
21.教师借助由字母、单词、数字等组成的“纲要信号”图表帮助学生理解
教材,把握知识的整体及其内在联系的教学法是()。

A.导学式教学法
B.“掌握学习”教学法
C.情境教学法
D.沙塔洛夫教学法
22.《论语》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23.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是指
A.学校教育制度
B.国民教育制度
C.学校管理制度
D.学校行政体制
24.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德育原则是指()。

A.教师教育与家长教育相结合
B.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C.学校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
D.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
25.班会活动结束后,班主任刘老师要求同学们反思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

她采用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示范法
C.指导自我教育法
D.品德评价法
二、判断题(8题)
26.“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方向性原则。

A.正确
B.错误
27.不同智力水平的人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相同的
A.正确
B.错误
28.校内学习竞赛对不同成绩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是相同的。

A.正确
B.错误
29.给学生请家教就是家庭教育。

A.正确
B.错误
30.教学过程中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势必会降低学生的主体地位。

A.正确
B.错误
31.感觉的适应与感受性的变化密切相关。

A.正确
B.错误
32.有专业知识和能力的教师一定是优秀教师
A.正确
B.错误
33.在我国当前基础教育课程设置中,高中阶段应以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为主。

A.正确
B.错误
三、填空题(2题)
34.手舞足蹈、挺胸阔步、捶胸顿足这些表现属于____表情
35.注意具有选择、保持、____的功能
四、简答题(10题)
36.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37.班主任工作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8.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9.教育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40.简述现代化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作用,并结合案例进行分析。

41.如何进行情绪的自我调节与控制?
42.性格的特征包括哪些方面?
43.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关系。

44.学校美育的主要任务有哪些?
45.意志的品质是什么?如何培养?
参考答案
1.B
2.C学科课程标准是指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形式编定的有关课程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课程的知识范围、深度、体系、教学进度和教学法的要求,是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

3.A
4.C芝加哥大学教授布卢姆,通过对美国教育的深入研究,逐步形成掌握学习理论,即“为掌握而教,为掌握而学”。

5.C暂无解析
6.C本题考查神经系统
7.A
8.A暂无解析
9.A暂无解析
10.B
11.C
12.B从课程管理制度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校本课程);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从学生对课程选择的自由度方面可把课程划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从课程的存在形式的角度可把课程划分为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

13.A
14.C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它是知识授受活动中的主要信息媒介,是课程标准的进一步展开和具体化
15.C课外教育的主要特点包括:自愿性、灵活性和实践性。

其中.实践性是指学生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亲身实践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各种能力。

16.A
17.B本题考查教育文献。

18.A捷克大教育家夸美纽斯1632年出版《大教学论》,他的主要教育观点有关于教育的目的;教育适应自然原则;班级授课制和统一学制的思想;教学原则体系和课程体系。

19.C
20.C暂无解析
21.D
22.B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他们生动活泼地学习,使他们通过独立思考,注重点拨,促使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3.A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艾的教育制度指学校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点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盾、任务、目的、要求、入学条件、学制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校教育制度是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

24.B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平行影响”德育原则是指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马卡连柯指出,教师要影响个别学生,首先要去影响这个学生所在的集体,然后通过集体去影响这个学生,便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

25.C
26.B“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

27.B智力的个别差异在一般人口中都呈现常态曲线式的分布.智力的分布特点是两头小、中间大,即占两头的智力超常与智力低下的人在全人口中所占比例很小,绝大多数人的智力水平发展在正常范围内。

28.B校内学习竞赛对于不同水平的学生影响不同。

竞赛对成绩中上的学生影响最大,因为他们可以通过努力不断提高名次;对成绩极优或极差者的影响甚微,因为成绩极优者会认为自己无需努力也能成功,而学习落后者可能会认为自己努力也没有成功的希望。

29.B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有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

30.B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是相互依存缺一不可的。

教学中要主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给学生指明方向,教导学生学习的方向性。

贯彻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教学规律,必须注意两个问题。

在教学中,既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认为学生只要服从教师,就能学到知识,养成良好的品德,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人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1.A由于刺激对感受器的持续作用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叫感觉适应。

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

32.B教师的专业素养包括:(1)职业道德素养,包括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团结协作、为人师表等;(2)知识素养,包括政治理论、学科专业、文化基础、教育科学等知识;(3)能力素养,包括语言表达、教育教学的管理与组织、自我反思等能力.“有专业知识和能力”只能说明该教师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是否达到“优秀”也未可知,其职业道德素养如何更没有体现,据此判定“一定是优秀教师”是错误的。

33.B高中阶段应以分科课程为主。

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

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同时要设置丰
富的选修课供不同的学生选修。

初中阶段设置的课程才是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

34.姿态或身段或肢体
35.调节和监督
36.(1)加强科学思维方法论的训练(2)运用启发式进行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加强言语交流训练(4)发挥定势的积极作用(5)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考能力
37.(1)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2)教育学生努力学习,完成学习任务;(3)指导学生课余生活,关心学生身体健康;(4)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5)指导本班班委会、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6)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7)评定学生操行。

38.(1)运用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培养发散性思维与集中性思维。

(3)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

(4)鼓励学生参加各项创造活动,正确评价有创造力的学生。

39.(1)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

(2)教育要受其他意识形态的影响。

(3)教育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0.(1)现代化教学手段最突出的优点,就是可以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看到、听到不易直接看到、听到的事物、现象和过程,从而大大丰富教材内容。

(2)它可以大量节约教学时间,从而提高一节课教学内容的密度,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3)它可以使教材内容变得形象、生动、直观、有声有色,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般地说,采用电化教具进行教学时,学生总是学得很有兴趣的。

(4)它可以把一些抽象
的概念、关系、公式、原理变得具体化或半具体化,学生可以借助这些具体化或半具体化的图表、模型来理解一些难以理解的概念、关系、公式和原理。

41.(1)觉知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自己的注意;(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
(4)主动运用语言控制自己的情绪。

42.(1)态度特征。

(2)意志特征。

(3)情绪特征。

(4)理智特征。

43.(1)能力与知识、技能的联系:知识、技能是能力形成的基础,并推动能力的发展。

能力制约知识、技能的掌握水平,影响知识、技能的学习进度。

(2)能力与知识、技能的区别:知识是认知经验的概括,技能是活动方式的概括,能力是心理水平的概括。

知识、技能的掌握并不必然导致能力的发展,知识、技能的掌握只有达到熟练程度,通过广泛迁移,才能促进能力的发展。

44.(1)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2)培养学生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3)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45.意志的品质:(1)意志的自觉性。

(2)意志的果断性。

(3)意志的自制性。

(4)意志的坚韧性。

意志品质的培养:(1)胸怀大志,确立崇高的理想。

(2)加强目的性教育,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3)从小事做起,在困难中磨炼意志。

(4)根据意志品质差异,采取不同的锻炼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