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寒假作业:第12天(铝及其化合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2天(铝及其化合物)
【学习目标】1.掌握Al 、Al 2O 3、Al(OH)3、铝盐(含Al 3+的盐)等物质的性质。
2.体会Al 2O 3、Al(OH)3的两性及铝盐在生活中的应用。
【本日作业】
一、选择题(共8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人类第一次获得金属铝是在1825年,由丹麦化学家用无水AlCl 3与钾作用制得的。
当时由于价格非常昂
贵,称为“银色的金子”。
直到19世纪后期发明了电解法制铝,才使铝的价格大大下降,使铝成为当
今广泛应用的一种金属材料。
下列关于铝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 .在常温下,铝不能与NaOH 溶液反应
C .铝箔加热时,熔化但并不滴落
D .在化学反应中,铝容易失去电子,是还原剂
2.下列既能跟稀盐酸反应,又能跟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两性化合物是
( ) ①Na 2CO 3 ②Al 2O 3 ③Al(OH)3 ④Al
A .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全部
3.将a mol 钠和a mol 铝一同投入m g 足量水中,所得溶液密度为d g·mL −1,则该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
( ) A .82%46a a m + B .8200%462a a m
+ C .8200%46a a m + D .8200%69a a m
+ 4.用一张已除去表面氧化膜的铝箔紧紧包裹在试管外壁,如图,将试管浸入硝酸汞溶液
中,片刻取出,然后置于空气中,不久铝箔表面不断地生出“白毛”,红墨水柱右端
上升。
根据实验现象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Al 与硝酸汞溶液发生了置换反应
B .从硝酸汞溶液中取出后的铝箔与空气中O 2发生了反应
C .由于Hg 的存在使生成的Al 2O 3氧化膜不够致密,不能阻止里面的铝进一步被氧化,因此不断地长出白
毛。
D .“白毛”是Al 2O 3,铝与O 2的反应需要吸收热量
5.某无色透明溶液能与铝作用放出氢气,此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Cl -、SO 42-、Na +、K +
B .K +、ClO -、Na +、NO 3-
C .HCO 3-、Na +、NO 3-、K +
D .NO 3-、Ba 2+、Cl -、NH 4+
6.足量下列物质与相同质量的铝反应,放出氢气且消耗溶质物质的量最少的是
( )
A .氢氧化钠溶液
B .稀硫酸
C .盐酸
D .稀硝酸
7.甲、乙两烧杯中各盛有100mL3mol/L的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向两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铝粉,反应结束后测得生成的气体体积为甲:乙=1:2,则加入铝粉的质量为( )
A.5.4g B.3.6g C.2.7g D.1.8g
★8.a g镁铝合金投入x mL 2 mol/L的盐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再加入y mL 1 mol/LNaOH溶液,沉淀达到最大值,质量为(a+1.7)g,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镁铝合金与盐酸反应转移电子数为0.1N A
B.沉淀为Mg(OH)2和Al(OH)3的混合物
C.x=2y
D.a的取值范围为0.9<a<1.2
二、填空简答题(共2题)
9.(1)人的胃液呈酸性,其中主要是盐酸,胃酸过多会使身体不适,常用胃舒平来治疗,胃舒平主要成分为Al(OH)3,试写出服用胃舒平后,胃中发生的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沿海渔民也用墨鱼骨(主要成分是CaCO3)治疗胃酸过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铝制易拉罐中收集满CO2气体,然后向其中倒入10 mL浓NaOH溶液,并迅速用胶带将易拉罐口封住。
过一段时间后,罐壁内凹而瘪。
再过一段时间后,瘪了的罐壁重新鼓起来(假设易拉罐不会被腐蚀烂)。
解释下列变化的实验现象,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
①罐壁内凹而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罐重新鼓起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铝在人体内积累可使人慢性中毒,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铝定为“食品污染源之一”而加以控制。
铝在下列使用场合须加以控制的是_____________。
①糖果和食品内包装;②电线电缆;③牙膏皮;④氢氧化铝胶囊(胃舒平,作内服药);⑤用明矾净水;
⑥用明矾和小苏打混合物作食品膨化剂;⑦制造炊具和餐具;⑧制防锈漆。
10.某混合溶液中可能含有HCl、MgCl 2、AlCl3、NH4Cl、Na2CO3、KCl中的几种物质,往该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n)与加入的NaOH溶液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溶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____(填名称),判断该物质是否存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现象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别写出AB段、BC段发生的离子方程式:
①AB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BC段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2天
332322
(2)①NaOH溶液消耗了罐内的CO2,使罐内气压小于大气压,CO2+2NaOH === Na2CO3+H2O;
②铝与NaOH反应生成了气体H2,使罐内的气压又大于大气压,2Al+2NaOH+2H2O=2NaAlO2+3H2↑。
(3)①③④⑤⑥⑦
10.(1)HCl、AlCl3、NH4Cl
(2)MgCl2、Na2CO3
(3)KCl,焰色反应,透过蓝色钴玻璃,出现紫色火焰表明存在钾离子,即存在氯化钾
(4)①Al3++3OH- === Al(OH)3↓;②NH4++OH- === NH3·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