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地理高频考点解密专题11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密11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考点热度★★★☆☆
设、克拉运河工)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
)川藏铁路开通后,能够
考点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
1.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
2.现代交通运输的发展方向
高速化、大型化(吨位)、专业化(大型集装箱等)、网络化(多种运输方式联合发展,形成交通网)。
3.交通运输网中的线、点、交通枢纽
4.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
(1)影响聚落形态:水运发达区,聚落往往沿河或沿海分布、延伸;陆路交通发达区,聚落以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拓展;综合运输区,聚落多方向发展。
(2)影响商业网点的密度和位置:山区地势起伏大,运输线路稀少,运输方式单一,不利于区际商品流通,商业网点密度明显小于平原。
随着交通运输发展,传统中心商业区衰落,商业网点向城市外围布局。
5.交通区位因素的分析要点
(1)自然条件
(2)社会经济条件
交通线区位选择的分析思路
(1)宏观选线方面
①考虑线路投资,分析社会经济因素:
a.促进资源开发与调配。
b.促进区域间的经济联系和科技文化交流。
c.带动沿线地区经济发展。
d.合理布局交通网。
e.促进民族团结、巩固国防等。
②考虑建设难度,分析自然因素:应趋利避害,减少工程量。
③考虑不利条件,分析科技因素:现代交通建设,科技是保障,可以克服部分不利条件的制约。
(2)微观选线方面
不同性质和等级的线路要求不同,要区别对待:如铁路、高速公路一般要求线路平直,而一般性公路可选择沿等高线延伸或走“之”字形爬坡;国道以直达运输为主,而地方性公路则要尽量多连接一些节点。
方便快捷、少占耕地、减少对居民区的不必要干扰是共同的原则。
公路区位选线
港口区位选择
1(2018•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
2017年12月8日,中俄能源合作重大项目——亚马尔液化天然气项目正式投产。
该项目集天然气勘探开采、液化、运输、销售于一体,是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后实施的首个海外特大型项目。
俄罗斯为该项目配建了港口。
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该项目采用模块化施工方式,即将生产线和相关建筑设计成一系列的模块,由全球多地工厂制造,然后运至项目施工现场拼装。
模块体积大,重量大,最大的模块重量与艾菲尔铁塔相当。
该项目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要目标市场。
中方企业全方位参与设计和建造,数十家企业承揽了85%模块的建造。
该项目超过60%的模块和零部件经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运至项目施工地。
下图示意该项目的位置。
(1)简述俄罗斯配建港口对该项目及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
(2)分析开发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对提高该项目产品(液化天然气)市场竞争力的作用。
【答案】(1)对本项目的经济价值:(该项目)运输量巨大,保证该项目建设和运营,可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基地;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中国、日本(太平洋西岸的亚洲国家)是其主要销售市场;开通白令海峡—北冰洋航线,(与苏伊士运河—大西洋航线相比,)大大缩减产品的运输距离和运输时间,降低运输成本,从而降低产品销售价格,提高其在全球天然气市场的竞争力。
【解析】(1)首先审题要准,题目要求港口的建设对该项目和周边区域发展的影响,且特别强调经济价值。
据材料可知,俄罗斯是世界重要的天然气开采和出口国,具有资源优势,而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所以俄罗斯配建港口可满足运输量大的要求,保证该项目的建设和顺利运营,以获得长期、稳定的经济收益。
对周边区域发展的经济价值应从扩大对外联系角度考虑。
据图可知,该项目基地位于北极圈以内,纬度较
高,可以为俄罗斯北冰洋沿岸地区及北冰洋上的经济活动提供活动基地;同时扩大周边区域对外联系路径,促进鄂毕河沿岸地区对外贸易的发展,为鄂毕河出海航运提供中转服务。
(2)结合世界石油运输航线分析。
据材料可知,该项目的主要目标市场是以中国、日本等亚洲太平洋沿岸国家为主;开通该航线后可大大缩短太平洋沿岸国家进口石油的距离,节省燃料和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从而降低运输成本,降低销售价格,占领销售市场。
2.(2017•天津卷)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结合图示信息,说明京、津两城市间铁路线较密集的主要社会经济原因。
请回答两项。
2016年唐山至承德的铁路正式开通,使京津冀地区的铁路网进一步完善。
(2)唐山至承德之间铁路修建的工程难度较大。
据图示信息说明原因。
(3)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对承德市社会经济发展有何促进作用?请回答两项。
【答案】(1)京、津两城市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过境和中转的客、货列车多);京、津两城市经济发达,人口多,客、货运量大(交通需求量大;交通需求的多样化);京、津两城市资金实力雄厚、技术先进。
(2)穿越山地(地表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
(3)增加收入;扩大就业;完善基础设施;保护旅游资源。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密度的因素。
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来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多,区域之间的联系越多,对交通的需求量越大;经济越发达,区域的经济基础和技术力量越雄厚,交通建设的经济和技术条件越有保障;另外,从图示来看,京、津两市是重要的交通枢纽,货物的中转量大,交通压
力大,因此该区域的交通密度较大。
(2)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交通建设的主要因素。
从图示来看,从唐山到承德需要穿越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工程量大。
(3)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从题干中可知,京津冀地区铁路网的完善,提升了承德市的旅游服务功能,承德旅游资源丰富,通过旅游服务功能的提升,能够带动该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业的发展,进而能够扩大区域的就业、促进基础设施的完善,增加经济收入,而且旅游业的发展也能够提高人们对旅游资源的保护意识,从而减少旅游资源的破坏。
考法结合区域交通建设,考查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题型预测:选择题或综合题)
(2018届广东省揭阳市高中毕业班一模)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阿尼哥公路,是中尼公路中的尼泊尔路段,全长114km,1965年由中国政府援建,是连接中尼的主要贸易和人员往来通道,也是尼中北部地区的运输大动脉。
2015年4月25日受大地震影响,尼泊尔地区8500人遇难,20 000人受伤,阿尼哥公路,也出现了大小数十处的损毁而中断。
应尼方请求,中国帮助尼方快速抢通阿尼哥公路。
但在随后两个多月,公路又再次中断。
最后,由中方团队带领尼方负责全线的保通工作。
下图为阿尼哥公路示意图。
(1)分析1965年中国援建阿尼哥公路时所遇到的困难。
(2)简述震后快速抢通阿尼哥公路的意义。
(3)分析阿尼哥公路在快速抢通后再次中断的原因。
(4)简述中方团队带领尼方负责维护保通阿尼哥公路,对尼方今后自主进行工程建设带来的影响。
【答案】(1)1965年,工程建设机械落后,建设难度大;地区基础设施不足;阿尼哥公路沿线地势起伏大,建设困难;地区地处板块交界处,地质条件复杂;境外施工困难。
(2)快速抢通阿尼哥公路,有利于大型机械进入沿线震区,便于开展抢险救灾工作;有利于顺利将救援物资送至灾区,安置灾民;有利于恢复中尼之间的贸易和人员往来。
(3)地处板块交界处,强震后的余震,诱发山体滑坡,破坏快速抢通的道路设施;当地进入雨季,降水强度大,洪水和泥石流冲垮道路;快速抢通道路时,公路沿线附近的隐患点清理不足。
(4)培训尼方工程建设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素质;传授道路工程建设的设计和管理经验;提高道路工程维护的能力等。
【解析】(1)交通建设受自然因素(地形、地质、河流、气候等),经济因素,政治因素,战略因素,科技因素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泊尔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地质条件复杂;地势起伏大,当时技术条件差,工程建设机械落后,基础设施不足,施工困难等。
(2)本题考查震后快速抢通阿尼哥公路的意义。
地震导致交通中断,快速抢通阿尼哥公路利于灾后重建、救灾物资和救灾人员进入、灾民安置、人员和贸易往来等。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泊尔位于青藏高原南部,地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地震后余震多发,诱发山体滑坡等,破坏道路;4月份该地进入雨季,降水量大,诱发洪水和泥石流灾害;对震后道路沿线的安全隐患排查不清等,容易导致阿尼哥公路在快速抢通后再次中断。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尼方人员可得到我国道路建设的技术培训(涵盖工程设计、施工、管理、维护等方面)、提升尼方劳动力素质、技术水平等。
运输里程是交通网中某种运输方式线路总长度,下图是1979—2014年我国各种运输方式里程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1—3题。
1.下列关于图中运输里程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期间,四种交通运输里程均有提高B.2000年以来,民航运输里程增长率最高
C.公路运输里程提高幅度最大D.2000年起,民航运输里程超过铁路运输里程2.图中运输里程公路高于铁路,体现公路运输比铁路运输
A.速度慢B.运价高C.灵活性强D.连续性差
3.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止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
华北地区平原国道的里程比高于东北平原,主要是因为华北平原
A.河网密度小B.农业规模小C.工业规模大D.聚落密度大
【答案】1.B 2.C 3.D
3.公路里程比是指公路实际长度与起止点间线段长度的比值。
华北地区平原国道的里程比高于东北平原,主要是因为华北平原聚落密度大,公路联系的聚落数量多,线路弯曲,D对。
河网密度小、农业规模小,线路平直,里程比应较小,A、B错;工业规模差距不大,不是里程比差异的主要原因,C错。
故选D。
“晒晒太阳就能发电,电动汽车跑在上面就能充电,下雪后还能自行感知、融化路面积雪……”这就是由一块块“玻璃”(具有抗压、抗滑的性能、符合车辆通行条件的光伏发电组件)拼接、铺设而成的光伏路面。
2017年12月28日,全球首条高速公路光伏路面试验段在济南正式通车。
该路段全长仅1080米,但每年可并网发电100万度。
据此完成4—6题。
4.高速公路光伏路面建设
A.工程量较小,造价较低B.施工对环境影响小
C.建设受地质条件限制大D.后期维护扩建较难
5.制约光伏路面发展和推广的主要因素
A.地形B.光照C.资金D.技术
6.如果未来光伏路面得到大力推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满足公路用电需求B.将改变人们的出行方式
C.可缓解交通拥堵问题D.保障极端天气出行安全
【答案】4.B 5.D 6.A
2017年7月9日,宝兰高铁正式通车运营。
它的开通将连接起“丝路”沿线的西安、宝鸡、天水、兰州、西宁、乌鲁木齐等多个主要城市,形成新丝绸之路上的高速通道。
下图为宝兰高铁线路,读图回答7—8题。
7.宝兰高铁主要穿过黄土高原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
A.植被稀疏,风沙危害大B.黄土湿陷,滑坡、泥石流频发
C.水源短缺,施工条件差D.光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
8.宝兰高铁的全线通车将
A.方便东西部地区农矿产品的运输B.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C.大幅度增加连云港的吞吐量D.促进省会城市空间形态呈带状分布
【答案】7.B 8.B
【解析】7.宝兰高铁主要穿过黄土高原地区,施工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是夏季黄土湿陷,滑坡、泥石流频发,B对。
植被稀疏,易造成水土流失,A错;水源短缺,不是施工面临的主要困难,C错;光照强烈,气温日较差大不是主要困难,D错。
故选B。
8.宝兰高铁的全线通车将加强东西部的联系,加快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B对。
高铁以客运为主,对东西部地区农矿产品的运输作用不大,A错;客运,不能大幅度增加连云港的吞吐量,C错;省会城市空间形态
呈带状分布,是受地形影响,D错。
故选B。
兰新高铁(左图)的部分路段既有地下隧道也有“地上隧道”,“地上隧道”主要目的是防止新疆境内的强风吹翻列车,其一侧有许多圆形小洞,“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是为了克服当地另外一种恶劣的自然环境(右图)。
据此完成9—10题。
9.对甲、乙两地修建隧道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修地下隧道,乙地修“地上隧道”B.甲地修“地上隧道”,乙地修地下隧道
C.甲、乙两地都修地下隧道D.甲、乙两地都修“地上隧道”
10.“地上隧道”内壁采用双层结构的目的是克服
A.强风B.低温C.冻土D.渗水
【答案】9.B 10.B
我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11.9万公里,通航平均吨位为76吨/艘,德国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为4296公里,通航平均吨位为1395吨/艘。
货运密度(指一定时期内,平均每公里线路所承担的货物周转量)和运输成本是内河航运的两个重要的经济指标。
我国内河的货运密度约为130万吨/公里,德国为1192万吨/公里;我国内河的运输成本高于铁路运输,而德国内河的运输成本大大低于铁路运输。
因此,我国内河航运缺乏竞争力,造成不少地区内河航运呈萎缩趋势,面临高成本几乎零利润的行业困境。
据此完成11—13题。
11.与德国相比,我国内河航运的货运密度较低的自然原因是
A.水系之间未能沟通,影响货物直达运输B.内河航道水位季节变化大,通航能力差
C.内河航道船舶平均吨位小,运输效率低D.地势起伏大,河流多急流、险滩、瀑布
12.下列内河航段运输成本最高的可能是
A.南京—上海B.杭州—扬州C.赣州—南昌D.梧州—肇庆
13.在河床上大量挖沙,不仅影响内河航运,而且易引发环境问题,挖沙作业与下列现象关联性最小的是A.河流航道的水面宽度减小B.沿海咸水上溯的距离增加
C.河槽下切强导致水位降低D.河道淤积加重形成地上河
【答案】11.B 12.C 13.D
12.内河航段中,运输成本最高的可能是赣州—南昌,航道较窄,落差大,通航船舶的吨位小,运输成本较高,C对。
南京—上海通航能力最强,成本低,A错;杭州—扬州沿京杭大运河航行,梧州—肇庆属于珠江航线,运输条件较好,成本较低,B、D错。
故选C。
13.在河床上大量挖沙,不仅影响内河航运,而且易引发环境问题,挖沙作业导致河床高度下降,有利于减轻河道淤积,不易形成地上河。
故选D。
在重庆,常常能看到停靠在江边的“不动船”(如下图),这些船就是“趸船”,由于需要大量的缆绳和船锚将趸船園定在河流浅滩,其也被戏称为“万足之船”。
据此完成14—16题。
14.重庆江边停靠大量趸船,考虑的主要自然条件是
A.风力大B.水流急C.河床浅D.汛期长
15.随着时代的发展,对趸船的用途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于装卸货物的浮码头B.供行人上下的浮码头
C.用于商业、娱乐等场所D.作为货船来运输货物
16.重庆趸船虽然为人们提供了诸多便利,但也存在着极大的安全隐患。
导致其存在安全隐患的主要自然
因素是
A.河流结冰期B.河流水位C.河流含沙量D.河流流向
【答案】14.C 15.D 16.B
松恩峡湾(61°N左右)宽914m;深度达1200m,挪威计划在此打造全球首个“漂浮”两车道海底隧道,预计于2035年前完工。
该海底隧道是在不妨碍船舶航运的条件下,建造在海底供人员及车辆通行的海洋建筑物,建成后将大大缩短海湾两岸之间的行程,有利于改善海湾两侧地区交通紧张的局面。
读图,完成17—18题。
17.相对于在松恩峡湾建造跨海大桥“漂浮”海底隧道
A.受天气影响大B.对生态环境破坏大C.阻碍水上航运D.工程量小,造价低18.挪威建造“漂浮”海底隧道主要面临的问题是
A.资金压力大B.技术难度大C.劳动力不足D.地质灾害频繁
【答案】17.D 18.B
【解析】17.由材料分析可知,该峡湾为挪威峡湾,峡湾是一种冰川地貌,海岸线呈现出独特的锯齿状。
而且该峡湾宽914m,深度达1200m,架桥需要桥墩以承接桥身的重量,但峡湾水深可达千米,技术难度大,且工程量极大,而建设管道,宽度较窄,工程造价较低,工程量较小。
故选D。
的起始段,铁路穿越东非裂谷带和多个野生动物保护区,沿线火山灰土分布广泛,土质疏松,雨季土壤遇水易软化。
东非铁路建设的远期规划是连接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和南苏丹等东非6国。
下图为东非局部地区简图。
(1)描述图示地区铁路线及其布局的特点。
(2)说出蒙内铁路建设过程中可能面临的主要自然障碍。
(3)分别指出内罗毕地区和索马里沿岸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内罗毕所处自然带的成因。
(4)简述蒙内铁路的通车对东非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意义。
20.【答案】(1)连接内陆和沿海港口;大致为东西走向;分布不均,线路较少
(2)地势起伏较大;断裂发育,地质条件复杂;土壤疏松,遇水软化,地基不稳;干季淡水缺乏;野生动物、蚊虫侵袭等。
(3)内罗毕地区为热带草原带,索马里沿岸为热带荒漠带。
成因:内罗毕位于靠近赤道的东非高原上,地势较高,空气对流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带。
(4)蒙内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东非地区铁路网;增强东非国家的运输能力;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东非各国经济发展;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3)内罗毕地区为热带草原带,索马里沿岸为热带荒漠带。
内罗毕为热带草原带是因为内罗毕位于靠近赤道的东非高原上,地势较高,空气对流较弱,降水较少,形成了热带草原气候。
(4)铁路建设使区域铁路网布局更加完善,促进资源开发,带动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
具体而言,蒙内铁路的建成,将进一步完善东非地区铁路网;增加东非国家的运输能力;促进该地区资源的开发;促进东非各国经济发展;推进东非地区的互联互通和一体化建设。
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帕图斯湖为一潟湖,与大西洋仅隔一北宽南窄的沙坝,湖泊南端有宽约1.6千米的水道连通大西洋。
湖水最大深度仅5米,辟有人工航道,7000吨的海轮可直抵湖北岸的阿雷格里港,该港为巴西南部重要港口,有铁路、公路通往周围各大城市。
注入帕图斯湖的雅库伊河为巴西货运量最大水系之一,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羊毛、木材等。
(1)简述帕图斯湖发展航运的最大限制条件和解决措施。
(2)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分析其形成原因。
(3)有人认为该地区的农牧产品输出港应该选择在里奥格兰德。
你是否赞同?并说明理由。
21.【答案】(1)限制条件:泥沙淤积,水位较浅。
解决措施:湖区西岸避免过度垦殖,保护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河流上游修建水库,拦蓄泥沙,减少入湖泥沙;定期清除湖底淤泥,疏通航道。
(2)周边区域是发达的农牧区,农牧产品丰富,而且大多为商品性农产品,出口量大;阿雷格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成为农牧产品集散地;帕图斯湖有水道与大西洋相连,可实现湖海联运,便于农产品输出。
(3)答案一:赞成。
里奥格兰德靠近大西洋,海运更便利;不在河流入海口,无河流泥沙淤积,港口水位深。
答案二:不赞成。
里奥格兰德距离农牧业生产区较远,增加运输成本;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海陆联运。
(2)阿雷格里港是巴西重要的农牧产品输出港,与周边是农牧区及是农产品集散地、农牧产品丰富有关,而且大多为商品性农产品,出口量大;流域内和湖区西岸为发达的农牧区,盛产谷物、烟草、葡萄、牲畜、
羊毛、木材等,阿雷格里港是水陆交通枢纽,成为农牧产品集散地;帕图斯湖有水道与大西洋相连,可实现湖海联运,是天然良港便于农产品输出。
(3)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答赞成或不赞成,只要理由充分都可。
答赞成的理由可从里奥格兰德的优势条件分析:位置优越,里奥格兰德靠近大西洋,海运更便利,运量大;港口条件优良,不在河流入海口,无河流泥沙淤积,港口水位深。
答不赞成的理由可从里奥格兰德的劣势条件分析:位置上,里奥格兰德距离农牧业生产区较远,不利于产品的集散,增加运输成本;航运上,与内陆地区交通不便,不利于海陆联运。
【点睛】潟湖是被沙嘴、沙坝或珊瑚分割而与外海相分离的局部海水水域。
当波浪向岸运动,泥沙平行于海岸堆积,形成高出海水面的离岸坝,坝体将海水分割,内侧便形成半封闭或封闭式的潟湖。
2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7年7月中俄双方正式提出:“要开展北极航道合作,共同打造冰上丝绸之路”。
同年11月,中俄两国再次就打造“冰上丝绸之路”深入交换了意见,商谈了北极地区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北极航道沿线基础设施的建设等全方位的合作。
(1)船只经传统航道,从地中海进入大西洋时往往逆海水而行。
试分析该海域洋流的成因。
(2)和传统航道相比,北极航道使航行时间大大缩短,但也存在对航行不利的条件。
试阐述北极航道对航行不利的条件。
(3)鹿特丹是北极航道和传统航道上的重要港口城市。
试分析鹿特丹成为世界大港的区位优势。
(4)中俄两国拟打造“冰上丝绸之路”,试分析此举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
22.【答案】(1)与大西洋相比,地中海海水密度(盐度)较大;水面较低;表层海水从大西洋流入地中海;深层海水从地中海流入大西洋。
(2)纬度高,气候恶劣;结冰期长,通航时间短;沿线海域多浮冰,不利于航行安全。
(3)属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不冻;港阔水深(属深水港);可海陆联运,经济腹地大;处于西欧,经济发展水平高,货物运输量大等。
(4)缩短了航程,节省了燃料、降低了运费;降低了对传统航道(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依赖;有利于东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拓宽了我国的能源进口渠道,有利于能源安全等。
(2)北极航道纬度高,气温低,冰期长,多浮冰,气候恶劣等对航行不利。
(3)鹿特丹港的区位优势需从陆域与水域条件分析。
陆域条件有经济腹地大,经济发展水平高,货运量大;水域条件有港阔水深,终年不冻。
(4)“冰上丝绸之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主要从缩短航程、促进沿线经济发展、降低对传统航道的依赖、拓展能源进口渠道等方面分析,即:缩短了航程,节省了燃料、降低了运费;有利于东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降低了对马六甲海峡和苏伊士运河的依赖;拓宽能源进口渠道,有利于能源安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