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地运动”:体育营销的资源占有策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外,重要的媒体资源也是体育营销可圈、必圈之地。
在中国,到现场观看赛事的消费者终是少数,绝大多数人都是通过媒体了解和观看赛事的,同一场比赛,观看CCTV-5直播的观众可以达到数千万甚至过亿,是现场观众的千倍万倍。
因此,媒体资源同样是体育营销的核心资源,阿迪达斯和耐克分别冠名新浪、搜狐网体育频道即是一例,此外,如央视2007年度招标中推出的“中央电视台直播赛事报道合作伙伴”、CCTV-5推出的篮球、足球、网球、斯诺克等分类赛事报道合作伙伴、安踏冠名合作CCTV-5体坛风云人物、李宁独家签约CCTV-5主持人、记者服装赞助等,也是体育营销“圈地运动”中的创新之举。
如何圈?
圈地是一种战略行为。
明确选择对象和领域只是战略性体育营销的一个开端。
如何将体育营销的“圈地运动”科学运作下去,需要具体的标准和执行策略,以确保“圈地”性选择不至于成为一场大手笔的冲动和惩罚。
企业选择一个好的赞助阵地,需要多方衡量与评估,进行成功的体育营销“圈地”行动,不应忽略以下如战略、竞争力、品牌、注意力、消费者、行销力等6大标尺。
以上可谓体育营销赞助项目选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体育营销不是一掷千金花钱买名声,也不是大发善心献身于公益,体育营销是在今天复杂传播环境下,最具传播力、竞争力和行销力的战略性市场营销行为,它具备以消费者体验与互动实现品牌忠诚和拉动促销的巨大潜力。
因此,规划系统的、科学的体育营销,一定在起点就要反复权衡赞助项目的适合性。
遗憾的是,体育营销作为一种复杂而颇具风险的选择,遍布误区和陷阱,不少企业一时跟风而上,却与成功失之千里。
要警惕的几种最常见误区在于:
误区一:个人喜好选项目。
很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没有建立良好的调查与分析系统,仍旧是以企业老总个人喜好为标准选择赞助项目,在品牌与赞助项目间建立的只是金钱关系,而非精神和文化联系。
误区二:贪多消化不良。
一些企业立志体育营销,可惜的是对体育营销缺乏战略性长远思考,四处开花,芝麻西瓜一把抓,结果是经费与精力分散,捏不成拳头打不痛人,结果是和每一个赞助项目都无法形成深度结合关系。
误区三:形象开发与传播不力。
一些企业热衷于花大钱拿赞助名义,却忽略了体育营销的关键是要在消费者心目中建立良好形象,因此,在赞助项目的形象开发、创意策略、传播策略与经费上发力不足,浪费了赞助权益的巨大开发价值。
误区四:地面促销跟不上。
体育营销的一大优势是它的消费者互动、体验、参与价值,不少企业将体育营销看成是一种品牌提升手段,而没有看到它对地面促销的带动力,以及举办消费者互动活动的号召力,从而错失了将赞助投资迅速收回的机会。
圈地之后怎样?
成功圈定体育赞助资源,仅仅是体育营销漫长征途的开端。
圈地之后怎样?这是赞助体育项目之后的第一个要回答的问题。
确定体育赞助项目之后,在具体执行营销传播活动之前及执行过程中,应当首先做好内外部整合工作,同时进行好价值开发和风险控制,如此才有可能收获体育营销的最终硕果。
第一,内部战略与文化认同。
体育营销作为一种战略性选择,它的成功执行,首先需要在企业内部达成共识,达成对体育营销战略选择的高度理解,同时理解企业文化、品牌内涵与所赞助体育项目的相关性,达成文化和精神层面的高度认同。
如此,在这种高度统一与认同的企业内部环境下,才有可能高度集中资源,展开一场全员投入的体育营销战。
第二,资源整合与战略同盟。
在外部,企业应当积极寻找与赞助项目相关的合作伙伴,围绕体育营销链条的上下游及周边环节,迅速整合资源,与赛事组委会、媒体、其他赞助商等重要相关者建立战略同盟,从而达到强化赞助优势、充分发挥赞助权益、实现高回报的市场效果。
第三,价值挖掘与创新开发。
体育营销方向与赞助项目一旦确立,就立即启动了一个价值挖掘与创新开发的立体网络。
包括开发结合性形象与相关产品,开发有效创意策略和高注意力传播方式,开发消费者相关互动体验途径,开发线下与终端相关促销活动,开发赞助项目可转嫁到品牌资产上的文化价值。
第四,风险控制与科学预见。
体育营销是高风险投资,企业要自始至终有很强的风险控制意识,及时预见和调整。
体育比赛风云变幻,充满意外和惊喜,这些在给赛事带来永恒魅力的同时,不仅增大了体育营销风险控制的难度,也突出了企业建立科学评估体系、预见赞助资源价值变迁、随时监控和调整体育营销策略的重要性。
可以肯定,2007-2008年,将是中国市场体育营销风起云涌的黄金时期。
体育营销的“圈地运动”正方兴未艾,大有蔓延之势。
选择还是不选择体育营销?这已经不成为一个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面对这场机不可失的“圈地运动“,中国企业是否已经冷静与智慧地准备就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