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政和县第一中学最新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班级 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
1.下列各项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璎珞(luò) 錾银(jiàn) 宫绦(tāo) 模样(mó)
B.歆享(xīn) 两靥(yàn) 肄业(sì)弭谤(mǐ) 
C。

牲醴(lǐ) 懵懂(měng) 榫头(sǔn) 折罪(zhé)
D.猿猱(náo)幽咽(yàn) 绾着(wǎn)拗不过(ào)
2.下列各组词语中错别字最少的一项是( )
A.旁稽博彩 放荡冶游 力矫颓俗 犈缩
B.责无旁怠 扪参厉井 砥砺德行 环珮
C.规行矩步 营营功苦 大相背弛 沦落
D.义愤填膺 开诚布公 道义相勖 箫森
3.下面各组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身量苗条,体格风骚 ②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B.①身量不足,形容尚小 ②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C.①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 ②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D.①晚饭摆出来了,四叔俨然地陪着。

②但见田畴平旷,阡陌纵横,屋舍俨然。

4.下面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正确的是( )
A.近见使者至城外,仅主家周旋,有司漫不经心。

B。

现在社会上一些新闻媒体一味追求“眼球效应”,甚而不惜昧着良心把不经之谈当作新闻。

C.老胡虽然年过花甲,但仍是少不更事,书呆子气十足。

D。

他在客厅里走过去,又走回来,百无聊赖.
5.下列文学常识知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典小说的最高峰。

前八十回为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
为高鹗等所续。

B.《红楼梦》前五回为全书序幕。

其中第五回以判词、歌曲等形式隐喻性地暗示了众多主要人物的悲剧命
运,为全书总纲。

C.《祝福》选自小说集《呐喊》。

鲁迅的小说集有《呐喊》、《彷徨》和《故事新编》。

D。

李白的《蜀道难》是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它是用古乐府旧题所写的一首乐府古诗,句式
以七言为主,杂以其它长短句,参差错落,如行云流水,一气贯注.
6.下面两段文字是黛玉关于自己读书的前后矛盾说法。

下面解说最不合适的一项是( )
(甲)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

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乙)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
一年学,些许认得几个字。


A.听了贾母的话,黛玉自觉失言,因而小心改口。

B.反映了黛玉的机警、聪明和细心。

C。

黛玉听说宝玉顽劣异常极恶读书,便也改口说自己未曾读过书。

D.反映了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的心理。

7.在塑造贾宝玉这个人物上,曹雪芹借王夫人之口与《西江月》以贬笔写宝玉。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倘若以封建正统观念来看宝玉,这些评价都是极恰当的。

B.这显露出了像宝玉这样的“新人”与当时的社会格格不入.
C。

从另一角度来看,这些贬词体现了宝玉身上的叛逆性。

D.作者在此暗示了贾府的败落与宝玉的不肖有着莫大的关系,劝诫膏粱子弟要以经济仕途为念。

8.下列对诗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四短句,危言耸听,迷离恍惚,亦实亦虚,令人捉摸不定
,让人不寒而栗,而总归为“凶险”二字。

B.《登高》首联第一句是一个全景描写,写出了三峡疾风猎猎、秋高气爽、猿啼悲秋的特点。

第二句转写眼前景物,“渚清”对“沙白”,色彩如画,加以飞鸟盘旋其中,静中有动,描绘出一幅艳丽热烈的峡江秋景图.
C.《琵琶行》中“别时茫茫江浸月”、“唯见江心秋月白”、“绕船月明江水寒"既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秋江月夜的背景,创造出了一种苍凉凄清的气氛,又有以静衬动的效果,如中间一句凝固了琵琶曲的强大感染力。

D.李商隐的咏史诗《马嵬(其二)》,从章法来看,采用了倒叙的手法:先写玄宗的“招魂之举"、再写马嵬之变后的凄凉;颈联两句也是事发在前的“笑牵牛"与事发在后的“同驻马”颠倒着写。

同时,全诗也用了对比反衬的艺术手法。

9。

在《祝福》的尾声部分,“我”在“祝福”的鞭炮声的拥抱中觉得“懒散而且舒适”.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用了“曲笔",暗含着作者对鲁镇的人们沉浸于“祝福”的欢乐中而忘却了祥林嫂的不幸的愤怒、无奈之情。

B.“我”沉浸于“祝福”的氛围中,暂时忘却了祥林嫂的不幸。

C.这是作者对“我"这个人物批判,“我”面对祥林嫂的不幸一味地逃避,是个懦弱的知识分子. D.“我”沉浸于“祝福”的氛围中,希望以后的鲁镇不会再有祥林嫂这样的不幸出现。

10.对题目“祝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镇人对“祝福”这一传统祭祀仪式的重视说明了他们思想的封建守旧。

B。

题目暗含着作者对社会的祝福,希冀能有一个新的社会来取代这个“礼教吃人”的社会。

C.题目暗含讽刺。

鲁镇上的人们“杀死”了无罪的祥林嫂,却反而祈求上天的祝福.
D.人们在“祝福"的欢乐中很快就忘却了祥林嫂的不幸,以“祝福”为题暗含了作者的批判,也加深了小说的悲剧意味。

11。

下面对《老人与海》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弄死鱼罪与非罪的思考,一方面体现了老人的心地善良,另一方面也表明了他对人生存的思考。

B.在小说中,主人公一直自言自语,这说明长期的孤独与困境的压力,使老人深感悲苦无处倾诉,只能自己说给自己听,作者对其寄予了极大的同情。

C.小说中的老人体现了现代人面对一个异己世界时的“意志力".命运对他来说是严峻的,但他并不屈从于命运,而是以不息的斗志去迎战命运和眼前这个世界。

D.在小说中,海就是世界的象征,它有美丽的外表,却有凶险的实质;鲨鱼群的到来象征着厄运的降临;老人与鲨鱼的搏斗是他不屈于命运的象征.
二、诗歌默写与鉴赏(19分)
12.默写(每空1分,共10分)
①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②西当太白有鸟道, 。

(李白《蜀道难》)
③寒衣处处催刀尺,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④ ,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⑤ ,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
⑥ ,此时无声胜有声。

(白居易《琵琶行》)
⑦ ,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⑧岂无山歌与村笛, 。

(白居易《琵琶行》)
⑨此情可成追忆, 。

(李商隐《锦瑟》)
⑩ ,无复鸡人报晓筹。

(李商隐《马嵬(其二)》)
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回答13--14题.(9分)
小寒食①舟中作②
(唐)杜甫
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③萧条戴鹖冠④。

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

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
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⑤是长安。

【注】①小寒食:指寒食的次日,清明前一天。

因禁火,所以冷食。

②这首诗作者写于公元770年(大历五年)春,这时他停留于潭州(今湖南长沙)。

③靠着小桌几。

④鹖(hé)冠:传为楚隐者鹖冠子所戴的鹖羽所制之冠,后指隐士的冠帽。

⑤直北:正北。

13.颈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试简析其艺术效果。

(3分)
14.参考注释,联系全诗,分析尾联“愁”字包含的感情。

(6分)
三、阅读理解(38分)
(一)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1520题(19分)
左忠毅公逸事
方苞
先君子尝言,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京畿,一日,风雪严寒,从数骑出,微行入古寺。

庑下一生伏案卧,文方成草,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叩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及试,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呈卷,即面署第一。

召入,使拜夫人,曰:“吾诸儿碌碌,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
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逆阉防伺甚严,虽家仆不得近。

久之,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持五十金,涕泣谋于禁卒,卒感焉。

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微指左公处,则席地倚墙而坐,面额焦烂不可辨,左膝以下筋骨尽脱矣。

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
奋臂以指拨眦,目光如炬,怒曰:“庸奴!此何地也,而汝来前!国家之事糜烂至此,老夫已矣,汝复轻身而昧大义,天下事谁可支拄者?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因摸地上刑械作投击势。

史噤不敢发声,趋而出。

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曰:“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造也。


崇祯末,流贼张献忠出没蕲、黄、潜、桐间,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使将士更休,而自坐幄幕外。

择健卒十人,令二人蹲踞而背倚之,漏鼓移则番代。

每寒夜起立,振衣裳,甲上冰霜迸落,铿然有声。

或劝以少休,公曰:“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史公治兵,往来桐城,必躬造左公第,候太公、太母起居,拜夫人于堂上。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

15。

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字。

(4分)
①微指左公处( ) ②叩之寺僧( )
③及试,吏呼名至史公( )④必躬造左公第(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①久之,闻左公被炮烙②国家之事糜烂至此
B.①则席地倚墙而坐②史前跪抱公膝而呜咽
C.①乃奋臂以指拔眦②史公以凤庐道奉檄守御
D.①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②后常流涕述其事以语人
17. 下列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于另外三项的是( )(3分)
A.呈卷,即面署第一。

B.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

C.每寒夜起上,披衣裳. D.吾上恐负朝廷,下恐愧吾师也。

18.下列句子中省略部分添补并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乡先辈左忠毅公视学(于)京畿(省略介词,“于”是“在”的意思)
B.召入,使(之)拜夫人(省介词宾语,“之”代史可法。


C。

久之,(史可法)闻左公被炮烙,旦夕且死,(史可法)持五十金……(省主语)
D。

史朝夕(候于)狱门外〔省略谓语〕
19. 下列各句都能直接表现左光斗“刚毅爱才”的是( )(3分)
①即解貂覆生,为掩户
②吏呼名至史公,公瞿然注视
③及左公下厂狱,史朝夕狱门外
④公辨其声,而目不可开,乃奋臂以指拨毗
⑤不速去,无俟奸人构陷,吾今即扑杀汝
⑥每有警,辄数月不就寝
A.①④⑤ B.②③⑤C.②④⑥ D.①③⑤
20.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逸事”表明文章并非全面地记述左光斗一生,本文仅选取京畿视学、狱中斥史、史可法治兵等典型事迹,表现左光斗识才、选才、惜才的崇高品格。

B.“风雪严寒”中“微行"探访这一行动既表现左光斗能深入民间了解民情、不愿惊动当地官民的工作作风,又通过看了史可法“方成草”的文章,“即解貂覆衣,为掩户”等行动,反映他对人才的爱护。

C.左光斗口头说“吾今即扑杀汝”,而动作上“因摸地下刑具作投击势",这矛盾的言行固然可以看出他对史可法的爱护,但也表明他在狱中受尽折磨后的神志不清.
D.写史可法统兵作战忠于职守和敬事左公的父母及夫人的3、4两段,明写史暗写左,间接表现左光斗“他日继吾志事,惟此生耳”的预言之正确;以史可法忠孝两全的事迹表现左光斗的高风亮节.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21——23题。

(19分) 
在桥边
【德】海因里希·伯尔①
他们替我缝补了腿,给我一个可以坐着的差使:要我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

他们以用数字来表明他们的精明能干为乐事,一些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目字使他们陶醉。

整天,整天,我的不出声音的嘴像一
台计时器那样动着,一个数字接着一个数字积起来,为了在晚上好送给他们一个数字的捷报.当我把我上班的结果报告他们时,他们的脸上放出光彩,数字愈大,他们愈加容光焕发.他们有理由心满意足地上床睡觉去了,因为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走过他们的新桥……
但是他们的统计是不准确的。

我很抱歉,但它是不准确的。

我是一个不可靠的人,虽然我懂得,怎样唤起人们对我有诚实的印象。

我以此暗自高兴,有时故意少数一个人;当我发起怜悯来时,就送给他们几个。

他们的幸福掌握在我的手中。

当我恼火时,当我没有烟抽时,我只给一个平均数,或更低的数字;精神愉快时,我就用五位数字来表示我的慷慨。

他们多么高兴啊!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从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时,眼睛闪闪发光,还拍拍我的肩膀。

他们什么也没有料想到!然后,他们就开始乘呀,除呀,算百分比呀,以及其他我所不知道的事情.他们算出,今天每分钟有多少人过桥,10年后将有多少人过桥.他们喜欢这个未来完成式,未来完成式是他们的专长——可是,抱歉得很,这一切都是不准确的……
当我的心爱的姑娘过桥时-—她一天走过两次-—我的心简直就停止了跳动。

我那不知疲倦的心跳简直就停止了突突的声音,直到她转入林荫道消失为止.所有在这个时间内走过的人,我一个也没有数。

这两分钟是属于我的,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我不让他们侵占去.当她晚上又从冷饮店里走回来时——这期间我打听到,她在一家冷饮店里工作,当她在人行道的那一边,在我的不出声音、但又必须数的嘴前走过时,我的心又停止了跳动;当不再看见她时,我才开始数起来。

所有一切有幸在这几分钟内在我朦胧的眼睛前面一列列走过的人,都不会进入统计中去而永垂不朽了:他们全是些男男女女的幽灵,不存在的东西,都不会在统计的未来完成式中一起过桥了……
这很清楚,我爱她。

但是她什么也不知道,我也不愿意让她知道。

她不该知道,她用何等可怕的方式把一切计算都推翻了,她应该无忧无虑、天真无邪地带着她的长长的棕色头发和温柔的脚步走进冷饮店,她应该得到许多小费.我在爱她。

这是很清楚的,我在爱她。

最近他们对我进行了检查.坐在人行道那一边数汽车的矿工及时地警告了我,我也就分外小心。

我像
发疯似地数着,一台自动记录公里行程的机器也不可能比我数得更好。

那位主任统计员亲自站在人行道的那一边数,然后拿一小时的结果同我的统计数字相比较。

我比他只少算了一个人。

我心爱的姑娘走过来了,我一辈子也不会把这样漂亮的女孩子转换到未来完成式中去;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

我的心都碎了,因为我必须数,不能再目送她过去,我非常感激在对面数汽车的矿工。

这直接关系到我的饭碗问题。

主任统计员拍着我的肩膀,说我是个好人,很忠实、很可靠.“一小时内只数错了一个人,"他说,“这没有多大关系。

我们反正要追加一定的百分比的零头。

我将提议,调您去数马车。

" 
数马车当然是美差。

数马车是我从来没有碰到过的运气。

马车一天最多只有25辆,每半小时在脑中记一次数字.这简直是交了鸿运!
数马车该多美!4点到8点时根本不准马车过桥,我可以去散散步或者到冷饮店去走走,可以长久地看她一番,说不定她回家的时候还可以送她一段路呢,我那心爱的、没有计算进去的小姑娘……
【注】①海因里希·伯尔:二战后德国文学领军人物,也是战后德国最早(1972)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

他的不少作品描写“小人物”在战后经济复苏过程中的痛苦挣扎和悲惨遭遇,表现他们的苦闷彷徨。

小说《在桥边》展现的正是德国战后的社会生活。

21.请简要概括这篇小说的情节.(8分)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22.“每次他们郑重其事地从我手中把结果拿过去时,眼睛闪闪发光,还拍拍我的肩膀。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4分)
23.“我这个心爱的小姑娘不应该被乘、被除、变成空洞的百分比。

”有人说“我”这是小题大作,因为
心爱的姑娘被乘被除之后,毫发无损,还是那个姑娘;有人说这是“我"的坚守.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加以
探究。

(7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故事,请以“东施效颦之我见"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
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庄子·天运》)
译文:西施心口痛,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

同村的一个丑妇人东施看见西施这个样子,却认为很美,
回去时也捂着胸口,皱着眉头,从乡里走过。

村里的富人看见她这样,都紧闭着大门不愿出来;穷人见了,
带着妻子儿女然后躲着她跑了。

这个丑妇光知道(西施)皱着眉头美,却不明白她皱眉的样子美的原因.
注意:①格式正确,书写工整,标点恰当,卷面整洁,不少于800字。

②出现错别字、字数不足、卷面不洁
等情况,均要被扣分.
高一语文必修3第一次月考参考答案
1.C(A錾zàn,模mú ;B靥yè,肄yì; D咽yè,拗niù)
2.D(A项“旁稽博采”、“蜷缩";B项“责无旁贷”、“扪参历井”;C项“营营攻苦”、“大相背驰”
D、箫改为萧)
3。

B(A①姿容俏丽,②指文采;B形体容貌;C①风韵,②有远大理想并能建立不朽功勋的英雄;D①形容庄重,②整齐)
4。

C(A漫不经心:说话做事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

B不经之谈:荒诞的、没有根据的话。

C少不更事:指人年纪轻,经历的事不多,缺少经验,不能用于老者.D百无聊赖: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什么都没意思,相当于兴味盎然、心灰意冷。


5.C《祝福》选自小说集《彷徨》。

6.C
7.D这些贬词是反语。

8。

B(“艳丽热烈”不当)
9.D小说的结尾并未显露出作者的希望。

10.B题目蕴含着反讽的意味,应从反面去理解。

11.B独白忠实地记录了老人在海上漂泊的这几天的心态—-
有孤独,更有坚毅和自豪。

作者对老人的感情是敬仰而非同情。

12.默写
①蚕丛及鱼凫 ,开国何茫然!(李白《蜀道难》)
②西当太白有鸟道, 可以横绝峨眉巅 。

(李白《蜀道难》)
③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④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⑤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⑥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⑦钿头银篦击节碎 ,血色罗裙翻酒污。

(白居易《琵琶行》)
⑧岂无山歌与村笛, 呕哑嘲哳难为听。

(白居易《琵琶行》)
⑨此情可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

(李商隐《锦瑟》)
⑩空闻虎旅传宵柝 ,无复鸡人报晓筹。

(李商隐《马嵬(其二)》)
13.(3分)这联运用了反衬(衬托、对比)手法;(1分)以嬉戏的蝴蝶柔美飘动飞过窗幔、轻捷的沙鸥飞过激流反衬诗人病卧舟中的烦闷,乐景衬哀情,语言含蓄,韵味无穷。

(2分)
14。

(6分)“愁"字是全诗情感的总结。

联系全诗可包含:①感伤自己年迈多病,无官无职,穷愁潦倒.首联“强饮"二字不仅说多病之身勉强饮酒,也透露着漂泊中勉强过节的心情;“鹖冠" “隐几”点出作者失去官职、无所依凭的孤寂。

②感慨时局动荡,变乱无常,真相不明。

“天上坐”写春来水涨,江流浩漫,以此突出坐在舟中犹如在天上云间漂荡起伏的特点,象征时局动荡;“雾中看”表达了对这种时局真相难明的感慨。

③卧病舟中、困居江湖的内心苦闷。

颈联“戏蝶”“轻鸥”之往来自如倍显诗人卧病困居的苦闷压抑.④身在江湖、心系朝廷、关注国家安危.“云白山青”,天高地远,相隔千山万水,却直看长安,正体现着诗人永志不忘的家国深情。

(答对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得满分)
15。

①微(悄悄地)②叩(询问)③及(等到)④造(拜访)
16。

D(都解释“他的” A音节助词\结构助词B表修饰\表承接C用\凭)
17. B(B的用法是名词活用为动词,其他三项均为名词活用用状语)
18。

B(省略动词宾语)
19. A(A ①爱才;②得才后的惊奇;④⑤刚毅;③⑥是说史可法,间接表现左忠毅公。


20. C(这是看似矛盾的言行,表现左光斗在受尽折磨后依然神志清晰,对史可法极为爱护。


21。

(4分)“郑重其事"、“闪闪发光”表明他们对统计数据高度重视,急切地想知道统计数据;“拍拍我的
肩膀”写出他们对“我”的工作表示认可.这句话运用反讽手法,表达了作者对一味重视毫无意义的空洞的数字,而忽略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人的当局的不满和嘲讽。

22. (8分)开端:“我”得到了一个差使,数在一座新桥上走过的人。

 发展:“我”爱上了一个姑娘,她影响到“我"数人的准确性。

高潮:“我”分外小心地数人,终于通过了检查,保住了差事。

结局:“我”交了鸿运,将被调去数马车。

23.(7分) 我认为这是“我”的坚守。

小说中的“我”从事的是一份单调、无聊的工作,“我”清醒地意识到当局所看重的统计数据不仅是毫无意义的,而且是对鲜活的人的漠视,于是“我”时常以故意错报数据来宣泄我的不满和反抗.“我”不把她变成空洞的百分比,是“我”的更强烈、坚定的反抗,表现了“我”对美好事物的维护和坚守,对富有生机的精神生活的渴望,对人不再被漠视的深深的呼唤。

参考译文:
先父曾经说,同乡前辈左忠毅公在京城担任主考官时,有一天,风雪交加,严寒彻骨,他带着几个卫兵骑马扮成平民外出,来到一座古庙里。

见廊下的小屋中,有个书生伏在书桌上睡着了,桌上有他刚写成草稿的文章。

左公拿来看完后,就脱下貂裘盖在书生的身上,又为他关上了门;向和尚一打听,才知道他叫史可法。

到考试时,小吏叫到史公的名字,左公用惊喜的目光注视着他。

等考卷交上来,就当面批为第一名。

又把他召入家中拜见左夫人,说:“我的几个儿子都庸碌无能,将来继承我的志向和事业的,只有这个书生。


等到左公关进了东厂监狱,史可法早晚候在监狱门外。

篡权祸国的魏忠贤防守非常严密,就是左家仆人也不得接近.过了一段时期,听说左公惨遭炮烙酷刑,快要死了。

史拿着五十两银子,流着泪请求狱卒帮忙让他进去,狱卒被感动了。

一天,叫史换上破衣,穿上草鞋,背着篓筐,手拿长柄铲子,装做打扫垃圾的人,领
他进了监狱,轻声地指点一下左公的位置。

史见有个人着地靠墙而坐,脸额焦黑腐烂,无法辨认,左腿膝盖以下,筋骨都脱落了。

史向前跪下,抱着左公的膝盖低声哭泣.左公听到声音知道了是谁,而眼睛却睁不开,于是使劲抬起手臂用手指拨开眼眶,目光如火一般,怒不可遏地说:“没用的奴才,这是什么地方?你却前来!国家大事已腐败到如此地步,我是完了,你再不顾生命危险来到狱中而不明救国的责任更重,天下事靠谁来支撑呢!还不快走,那就不必等奸人来陷害,我今天就打死你!”随即摸起地上的刑具,作出投掷的姿势.史公闭口不敢作声,赶快跑了出去。

后来常常流着泪对人讲起这件事,说:“我的老师的肺肝,都是铁石所铸造的啊!”
崇祯末年,流寇张献忠率兵出没于蕲春、黄冈、潜山、桐城一带,史公以凤阳、庐州二府道员身份奉命去防守。

每次得到警报,经常几个月不睡觉,夜里让士兵轮流休息,而自己坐在帐篷外面。

挑选十个身强力壮的士兵,让两人蹲着,自己靠在他们背上,过了一更,就替换两人.在寒冷的深夜每次站起来,抖动衣裳,战袍铁片上的冰霜掉下来,声音清脆响亮。

有人劝他稍作休息,史公说:“我唯恐对上有负朝廷,对下有愧于老师。

"史公领兵,往来于桐城,必定亲临左公的府第,向左公的父母请安,在堂上拜见左夫人。

我的同族前辈方涂山,是左公的外甥。

他和先父友好,所说的狱中的话,是他亲自听史公说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