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音与环境-达标测试卷【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声音与环境-达标测试卷【新版】
(总8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
--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
第二章达标测试卷
一、填空题(7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43分)
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________传声;钓鱼时,鱼会被岸上的叫喊声吓跑,说明________能传声。

2.如图所示是用带孔的竹管与药瓶制成的简易乐器,吹奏时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柱的__________产生的,用手按住不同的孔,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____________。

(第2题)
3.往暖水瓶中灌水时,可以根据发出声音的________变化来判断暖水瓶中水的多少;听音乐时,我们能分辨出小号声和钢琴声,是因为这两种乐器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4.弦乐器的琴弦由于受到弹拨或摩擦而________发出了声音;夜深人静的时候,如果把播放器的音量开得过大,优美的音乐声此时也变成了
________;教室外面出现嘈杂的声音,关上门窗是为了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减弱噪声。

5.听到考试的铃声,同学们立刻开始答卷,这个场景说明声音能够传递________(填“信息”或“能量”),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而产生,但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频率________(填“低于”或“高于”)20 Hz。

这种听不到的声波称为________声波。

7.归纳总结知识的方法多种多样,如图所示的思维导图就是其中一种。

请填写出对应的内容: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③__________。

(第7题) (第8题) 8.如图所示为相同时间内两位歌唱家唱歌时发出声音的波形图,对比可知,图________应为男中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另一幅图为女高音歌唱家的声音波形图。

你判断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医院里用“B超”诊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B超”是____________(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

10.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声音在15 ℃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m/s,在雷雨天,人们总是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如果看到闪电3 s后才听到雷声,那么闪电处距人约_______ m。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1.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 )
A.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B.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听诊器能减小声音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从而使传入人耳的响度变大些12.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响度会逐渐改变
B.音调会逐渐改变
C.音色会逐渐改变
D.声音的音色、音调和响度都不会改变
13.雷雨季节,有些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雷声的( )
A.频率很高B.音色难听
C.音调很高D.响度很大
14.关于声现象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的强弱由声源振动的频率决定
B.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C.人耳听觉频率范围是20~2 000 Hz
D.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5.如图所示为一枚古银币,人们常用手指弹银币边缘并移动到耳边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币的真假,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第15题)
A.声速B.响度C.音色D.回声16.当声音消失的时候,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人们用手语进行面对面地交谈B.汽车喇叭没有了作用
C.马路边的居民不必再受噪声的干扰D.在大山中会有回声
17.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

下列声音:(1)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2)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3)清晨公园里小鸟的鸣声;(4)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5)婚庆时的爆竹声;(6)山涧小溪潺潺的流水声。

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
A.(1)(3)(4) B.(1)(2)(5) C.(1)(4)(5)
D.(1)(4)(5)(6)
18.依据你所学的声现象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只要振动,人们就能听到声音
B.声音越洪亮,在空气中的传播就越快
C.“闻其声,知其人”是因为发声体不同,音色不同
D.利用超声波给金属工件探伤是利用声能传递能量
19.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当琴弦的材料、长度、松紧程度等其他因素不变时,研究音调与琴弦粗细的关系,应用了控制变量法
B.利用小球被音叉弹开的程度研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应用了转换法
C.利用示波器显示波形的方法来研究声音,应用了模型法
D.类比水波研究声波,应用了类比法
20.专家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使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

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你认为其中最有效的方法是( )
A.大声呼救B.静等营救人员前来营救
C.见缝隙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
D.用硬物敲击废墟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
三、实验探究题(21题10分,22题9分,共19分)
21.小明想探究吉他弦发声的音调高低与弦的材料、长短、粗细的关系。

下表是他在实验时控制的琴弦的条件:
(1)如果小明想探究弦发音的音调与材料的关系,他应选编号为_______的琴
弦。

如果想探究弦发声的音调与弦的横截面积的关系,应选编号为_______的琴弦。

(2)演员在演奏二胡时,手指要在弦上不停地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弦
的长度从而改变弦发声的________。

(3)小明拨动B、C两根琴弦,发现B弦发出的声音音调低,C弦发出的声音音
调高,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明在这个探究实验中,采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如图所示,将一只通电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玻璃罩内,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完,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把空气又逐渐地通入玻璃罩内,将会发现____________________。

(3)此实验说明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2题)
四、计算题(23题8分,24题10分,共18分)
23.科学家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6 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深度是多少米(
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是1 500 m/s)科学家发现这种方法是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的距离的原因是什么?
24.小明和小刚欲测一段铁路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m/s,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5 200 m/s,于是两人各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

小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刚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 s,求这段铁路有多长?
答案
一、1.不能;液体(水) 2.振动;音调 3.音调;音色
4.振动;噪声;传播过程中 5.信息;固体能传播声音
6.低于;次7.①响度;②音调;③频率
8.甲;男中音的歌声音调较低,振动的频率较低
点拨:本题利用图析法。

观察题图可以看出,甲图中声音的振动频率比乙图中小,因而甲图中声音的音调较低;男中音歌唱家歌声的音调比
女高音歌唱家歌声的音调低,故可推断出图甲为男中音歌唱家的声
音波形图。

9.超声波;能量
10.不同;340;1 020 点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气体中传播最慢;声速还与温度有关,在
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 m/s。

因为v=s
t
,所以打雷处到我们
的距离:s=vt=340 m/s×3 s=1 020 m。

二、
12.A 点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振动物体的振动频率不变,音调不变;
振动物体的材料和结构不变,音色不变;传播过程中,距离声源越
来越远,响度越来越小。

故选A。

13.D 点拨:雷声经常用“雷声震耳欲聋”来形容,震耳欲聋是形容声音的响度大,并且响度的大小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此小孩害怕雷声是因为声音的振幅大,响度大,故A、B、C不符合
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4.D 点拨:声音的强弱是指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故A选项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故B选项错误;人耳能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20 000 Hz,
故C选项错误;跳广场舞时将音量调小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
选项正确。

15.C 点拨:声速是指声音在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
音色是声音的品质和特色,听其声音来鉴别银币的真假是利用音
色;回音是声音经障碍物反射回来的声音,所以选C。

16.D
18.C 点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而产生的,但A的说法是错误的,原因有两个:一是人的听觉有一定的频率范围,在此范围之外的超声波和
次声波人耳无法听到;二是如果物体在真空中振动,产生的声音无
法传入人的耳朵,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与空气的温度有关,与
声音的响度无关,故B错;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音色不同,故
C正确;“探伤”是传递信息,而不是传递能量,故D错。

19.C 点拨:利用示波器显示波形的方法来研究声音是应用了转换法,将不能直接观察的物理现象转换为便于观察的物理现象的方法即为转
换法。

20.D 点拨:固体能够传声,且传声效果好。

三、21.(1)B、D;A、E(2)音调(3)弦发音的音调与弦的长度有关(4)控制
变量法点拨:弦的音调可能跟弦的松紧、长度、材料、粗细有
关,本实验中弦的松紧是一定的,探究音调跟其中一个因素的关系
时,应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根据实验中探
究的量和需要控制的量,可确定所选用的琴弦。

22.(1)铃声逐渐变小(2)铃声逐渐变大(3)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或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四、23.解:(1)超声波从海面到海底用的时间:
t=1
2
×6 s=3 s,
因为v=s
t
,所以海洋中该处的深度:s=vt=1500 m/s×3 s=
4500 m。

(2)月球周围没有空气,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超声波不能到
达月球,更不能利用声波的反射测出月球与地球的距离。

24.解:设铁路的长度是s,
由v=s
t
变形得,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时间是t
1=
s
v
空气

s
340 m/s
①,
声音在铁轨中的传播时间是t
2=
s
v
钢铁

s
5 200 m/s
②,
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需要的时间比声音在铁轨中传播需要的时间长2 s,所以t1-t2=2 s③,
把①②代入③,解得:s≈ 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