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专项练习--摩擦起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摩擦起电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2小题,共44.0分)
1. 塑料梳子梳头发时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A. 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B. 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
C. 塑料吸盘能“粘”在光滑的瓷砖上
D. 两个铅柱地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2. 将塑料包装袋撕成甲、乙两束细丝后,分别在上端打结,然后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顺着细丝向下捋几下,做成如图
情形.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甲束中的各细丝带的不是同一种电荷
B. 甲、乙两束的细丝带的不是同一种电荷
C. 甲束细丝用丝绸捋过,乙束细丝用毛皮捋过
D. 甲、乙两束细丝都用丝绸或都用毛皮捋过
3.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带了负电,这是由于()
A.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负电荷
B. 橡胶棒上有了多余的电子
C. 橡胶棒的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
D. 毛皮束缚电子的能力比较强
4. 用塑料梳子在干燥的头发上梳几下,梳子上会带电,经检验梳子带的是负电荷,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创造了电荷
B. 梳子得到了一些电子
C. 梳子失去了一些电子
D. 梳子失去了一些原子核
5. 如图所示,气球与头发摩擦起电,经检验气球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气球得到了一些电子
B. 气球失去了一些电子
C. 头发得到了一些电子
D. 头发和气球间没有电子转移
6. 毛皮和橡胶棒摩擦过程中()
A. 橡胶棒上有电子转移到毛皮上
B. 毛皮上有正电荷创生
C. 可视为有电流从橡胶棒流向毛皮
D. 以上答案都不对
7. 取两个相同的验电器A和B,用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验电器A的金属球,使A带电,B不带电(如图甲所示).用金属杆把A和B 连接起来,A的金属箔张开的角度减小,B的金属箔张开(如图乙所示).则()
A. 甲图中验电器A带的是负电荷
B. 乙图中A带正电,B带负电
C. 连接的瞬间正电荷从A向B移动
D. 金属杆中瞬间电流方向是从A到B
8. 关于摩擦起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摩擦起电的原因是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本领不同
B.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
C. 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
D. 如果两个带电体互相吸引,那么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
9. 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荷,这是因为摩擦使得()
A. 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B. 中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
C. 质子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D. 原子核从丝绸转移到玻璃棒
10. 将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发现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B. 摩擦后丝绸带正电荷
C. 金属箔带电是因为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
D. 玻璃棒与验电器接触时,瞬间的电流方向是从玻璃棒到验电器
11. 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下列现象中“粘”的原因与其相同的是()
A. 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纸片“粘”在杯口上
B. 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
C. 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时,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
D. 两个铅杆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
12. 如图所示,用皮毛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额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张开,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过程中创造了电荷
B. 摩擦过的橡胶棒带正电荷
C. 经橡胶棒接触后的验电器带正电荷
D. 金属箔张开是由于同种电荷相排斥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年”是时间单位
B. 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C. 在原子、中子和原子核中,尺度最小的是中子
D.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时,得到电子的物体带正电
14. 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可以产生电子
B. 原子核是由质子和电子组成的
C. 光年是长度单位
D. 宇宙中天体的位置是恒定不变的
1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靠近带正电的物体时会相互排斥
B.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正电荷发生了转移
C. 金属导体中自由电子定向移动的方向就是电流的方向
D. 家庭中使用的电热水器的发热体用的是超导材料
1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就是创造了电荷
B. 一个带正电的物体能够吸引另一个物体,另一个物体一定带负电
C. 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
D. 与任何物体摩擦后的玻璃一定带正电
17.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摩擦起电并没有创造电荷,而是电荷的转移
B. 用电器能将电能转化为其它形式的能量
C. 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缩小了,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正常工作的电路中,电流从电源正极流出经过用电器、开关回到电源负极
18. 生活中有很多“粘”的现象,这些现象都能用物理知识解释,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 穿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静电
B. 吸盘式挂衣钩能够“粘”在墙上,是由于大气压的作用
C. 吃刚从冷冻室拿出的冰棒会“粘”舌头,是因为液体发生了凝固
D. 光滑铅块挤压在一起就能“粘”住,是因为分子间有引力无斥力
19.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所有导体都是靠自由电子导电
B. 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毛皮上带有负电荷
C. 有电流通过的小灯泡,其两端一定有电压
D. 一根铜导线的电阻一定比一根铝导线的电阻小
20. 关于静电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玻璃棒与丝绸摩擦时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得到正电荷
B. 不带电的物体同样具有电荷
C. 验电器的工作原理是带电体吸引轻小物体
D. 只有正电荷定向移动才能形成电流
2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光伏电池和DVD光碟都是应用了磁性材料
B. 油罐车的下面拖着一条铁链是为了防止静电带来的危害
C. 化石能源和太阳能都是可再生能源
D. 小轿车的安全带做得较宽是为了增大压强和保证安全
22. 对静电现象的认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B. 自然界只存在正、负两种电荷
C. 从静电现象认识到原子核是可分的
D. 摩擦起电创造了电荷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
2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路灯总是一起亮,一起暗,它们的连接方式是串联
B. 连接电路时,开关必须处于断开状态,检查后再闭合
C.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验电器上的金属球后,验电器上的金属箔张开,验电器带了负电
D. 多数干电池中有汞、镉等重金属元素,随便丢弃会污染环境.所以,废弃的干电池应该集中分类处理
2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分子间只存在引力
B. 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 丝绸与玻璃棒摩擦后丝绸带负电
D. 木头是绝缘体,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导电
25.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
B. 摩擦过玻璃棒的丝绸带正电荷
C. 闭合的电路中有电流,就一定有正电荷发生定向移动
D. 根据R=,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导体的电阻越小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40.0分)
26.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电,这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过程中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若用带电的玻
璃棒靠近碎纸屑被吸引,这是由于带电物体具有______的性质,如图所示,若用带电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小球,
验电器金属箔片会张开,这是因为______.
27.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后,玻璃棒带______电,用这个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靠近玻璃棒,说明气球带______电或
者______.
28. 电动混合动力汽车非常节能减排,给汽车蓄电池充电时,蓄电池相当于______(填“用电器”或“电源”);刚擦完车玻璃的干毛巾很容易吸附灰尘,但与橡胶棒摩擦过的毛皮相互排斥,这说明干毛巾带______电.
29. 夏日荷塘荷花盛开,微风吹过,飘来阵阵花香,这是______现象;表面平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了______的缘故.
30. 如图所示,我们用摩擦的方法可以使塑料绳的细丝带电,这种使物体带电的方法叫做______,活动中我们发现塑料绳的
细丝会“炸”开来,说明了______.
31. 彩色电视机画面上丰富多彩的颜色是由红,______,蓝三种颜色的光混合而成的,电视机屏幕上容易“沾”上灰尘,是因
为屏幕上有______.
32.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______电,这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______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用玻璃棒靠近轻小物体,轻小物体被吸引,则轻小物体带______电或______.
33. 夏天到了,许多人购置了水垫和水枕来防暑降温,水垫和水枕用水作致冷剂效果较好,是因为水的______ 较大;夏天用久的风扇扇叶上布满灰尘,主要是扇叶旋转时,与空气______ .
34. 如图所示,用跟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金属箔片张开一定的角度.此时金属箔片
______ 了电子(填“失去”或“得到”).
35. 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去靠近细线悬挂的轻质小球,发现小球被排斥,则小球带______电.该小球之所以带
这种性质的电荷,是因为它______了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36. 在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头发会随着梳子飘起来,这是用______ 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带电体
具有______ 的性质.
37. 用塑料棒摩擦毛衣,塑料棒能够吸引纸屑,说明带电体具有______ 的性质,如果用摩擦棒接触验电器金属小球(如
图所示),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张开,这是因为箔片带______ (同/异)种电荷相互排斥,摩擦起电的实质是______ 在
物质间转移.
38. 用丝绸摩擦玻璃棒,玻璃棒由于失去电子而带______电,用这根玻璃棒靠近悬挂的气球,气球被推开,则气球带______
电。
39. 物体不能无限地被压缩说明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______ ;从枪口射出的子弹仍能在空中继续飞行是由于子弹
具有______ ;导线选用铜做材料是因为铜具有良好的______ 性;在干燥的日子里,脱毛衣时会听到“噼啪”声,这是
______ 现象.
40.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玻璃棒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 电子;若把它与不带电的验电器金属球接触,会发现验电器金属箔片张开,其原因是______ .
41. 如图所示,是部分不同物质的原子核对电子束缚能力强弱的排序图,毛皮与图中的______ 摩擦最容易
起电,且它们摩擦后毛皮带______ 电.(选填“正”或“负”).
42. 摩擦起电实际上是电子在物体之间的转移.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玻璃棒______ 了电子(选填“得到”或“失去”).
43. 我国家庭照明电路电压为______ V;干燥的冬天,化纤衣服很容易吸附灰尘,这是衣服因为摩擦带了______ ,从而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
44.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在摩擦过程中,橡胶棒______ (选填“失去电子”、“得到电子”、“失去质子”或“得到质子”).
45. 将塑料绳的一端扎紧,尽可能将其撕成更多的细丝,用干燥的手从上向下捋几下,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这是因为
塑料丝带了______ 电荷(选填“同种”或“异种”)并且相互______ ,塑料丝带负电说明塑料得电子能力______ (选填“强”
或“弱”).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46. (1)在做实验“探究水的沸腾”的过程中.
①你能观察到哪些实验现象?
②为了减少开始加热到沸腾时的时间,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2)只要留心,利用身边的生活用品可以做不少物理小实验,如图所示,塑料吸管与纸巾摩擦后会吸引小泡沫,说明吸管
带了电.那么用纸巾摩擦过的塑料吸管带的是正电还是负电?给你玻璃棒、丝绸、橡胶棒、毛皮、塑料吸管、纸巾和细线,请你设计一个可行的实验方案对此问题进行探究,并写出判断方法.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0分)
47. 物理知识在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运送汽油的油罐车都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请你运用电学知识解释这样做的道理.
48. 给你两个用丝线系着的吹足了气的气球,请你分别设计力学和电学小实验各一个,并在下表中简要填写出有关操作过程和实验结论(即所能说明的物理知识).
实验类别力学实验电学实验
操作过程 ______ ______
实验结论 ______ ______
六、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
49. 在干燥的季节里,人们穿着化纤衣料的衣服时,衣服常会吸附在身上,请解释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
七、综合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50. 小芳在厨房帮助妈妈煮菜,不小心把细小颗粒的胡椒粉撒在白糖上面,为了重新把它们分离,小芳动了动筋想了想,然后动手找来了小塑料汤勺在干布上搓了搓,接着拿摩擦过的小汤勺靠近混有胡椒粉的白糖,果然胡椒粉纷纷被吸在了汤勺上,而白糖依然留在原来容器里.请你运用所学的物理知识,分析胡椒粉被纷纷吸在汤勺上原因?
中考物理专项练习--摩擦起电(含答案、全国通用)
【答案】
1. A
2. D
3. B
4. B
5. A
6. C
7. D
8. C
9. A 10. D
11. B 12. D 13. C 14. C 15. A
16. C 17. C 18. D 19. C 20. B
21. B 22. B 23. BCD 24. BC 25. BCD
26. 正;失去;吸引轻小物体;金属箔片带上了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27. 正;负;不带电
28. 用电器;正
29. 扩散;引力;电
30. 摩擦起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31. 绿;静电
32. 正;失去;负;不带电
33. 比热容;摩擦起电
34. 失去
35. 负;得到
36. 摩擦;吸引轻小物体
37. 吸引轻小物体;同;电子
38. 正;正
39. 斥力;惯性;导电;摩擦起电
40. 失去;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1. 梳子;正
42. 失去
43. 220;电荷
44. 得到电子
45. 同种;排斥;强
46. 答:(1)①水沸腾前气泡上升时不断变小,水沸腾时气泡上升时不断变大;水沸腾时,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
②给水开始加热到水沸腾需要的时间比较长,可能是水太多,可能是水的初温太低;当水质量适量,水的初温不低时,可能是火力太小.(2)方法一: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如果相互吸引,吸管带负电,如果相互排斥,吸管带正电.
方法二: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用纸巾摩擦过的吸管,如果相互吸引,吸管带正电,如果相互排斥,吸管带负电.
47. 答:在运输过程中,油与油罐发生摩擦产生大量的电荷,这些异种电荷一但放电将产生火花使汽油燃烧爆炸,所以这些电荷必须及时导走;铁是导体,安装一条铁链拖在地上,就可以及时地把产生的电荷转移到地面,避免了产生电火花而使汽油燃烧爆炸.
48. 用力轻按气球,气球发生凹陷;让两个气球在衣服上摩擦几下,然后用线悬挂下来,两球排斥;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49. 答:人体与化纤衣服相互摩擦,摩擦起电后,人体与衣服带有异种电荷,根据电荷间作用规律可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所以人体和衣服会吸附在一起.
50. 答:汤勺与干布摩擦起电,带电的汤勺吸引细小颗粒的胡椒粉,引力改变了胡椒粉的运动状态,而白糖重力大于带电汤勺的引力仍保持原来的静止状态,依然留在原来容器里,所以胡椒粉和白糖被成功分离.
【解析】
1.
解: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会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
A、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会因为摩擦而带上电,所以很容易“粘”在身上.故A符合题意;
B、寒冷的冬天用湿手摸户外的金属单杠,手会被粘上是由于手上的水碰到铁棒后凝固的缘故.此B不符合题意;
C、光滑瓷砖上的吸盘式挂钩,挂衣钩里面的空气被挤出,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将挂钩压在瓷砖上.故C不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间存在引力的结果.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用摩擦的方法使物体带电叫摩擦起电.摩擦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睡觉前脱衣服时有火花,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
(2)水遇冷会放热凝固成冰;
(3)由于大气有重力且具有流动性,故大气会对地球表面的物体产生压强;大气压在生活中有很广泛的应用,如:吸饮料、钢笔吸墨水、吸盘式挂钩等等;
(4)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吸引力.
本题利用了摩擦起电、液体凝固、分子间的作用力和大气压的存在来解释一些现象.一个“粘”字,包含不同的物理规律,要注意区分.
2.
解:A、甲中细带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故带的是同种电荷,故A错误;
B、用干燥的丝绸或毛皮的其中一种来摩擦两束塑料细丝,使它们带上同一种电荷,而出现相互排斥的现象,可判断甲和乙必定带同种电荷.可能都是正电荷,也可能都是负电荷.故B错误.
CD、甲、乙两束细丝都用丝绸或都用毛皮捋过,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本题主要用到摩擦起电和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的知识.此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
本题要结合摩擦起电的知识分析判断,会利用静电现象进行分析生活现象.
3.
解: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橡胶棒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毛皮的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
A、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此选项错误;
B、橡胶棒带负电是有了多余的电子.此选项正确;
C、在摩擦起电过程中,可以认为原子核(正电荷)是不动的,能够定向移动的是电子.此选项错误;
D、在摩擦起电过程中,毛皮因为束缚电子的本领弱,所以失去电子.此选项错误.
故选B.
不同的物质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的本领有强有弱,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强的夺得电子,因多余电子带负电,原子核束缚核外电子本领弱的失去电子,因缺少电子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
(1)掌握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造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
(2)发生摩擦起电的物体必须是不同物质组成的.
4.
解:塑料梳子与干燥的头发摩擦,梳子得到一些电子,梳子中的负电荷多于正电荷,从而梳子带负电.
故选B.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失去电子的带正电,得到电子的带负电.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电子)在物质间发生转移,使物体正负电荷代数和不为零,从而对外显示带电,摩擦起电中并没有新电荷产生.
5.
解:气球与头发摩擦时因为摩擦而起电,因为气球所带的电荷为负电荷,所以气球在此过程中得到了电子,头发在此过程中失去了电子.部分电子从头发转移到梳子上.
故选A.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其实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电子带负电.
所以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此题考查了对摩擦起电实质的理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得到电子的带负电,失去电子的带正电.
6.
解:当用毛皮摩擦橡胶棒时,橡胶棒束缚电子能力强,在摩擦过程中得电子带负电,这是由于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根据电流方向的规定,可视为有电流从橡胶棒流向毛皮.
故选C.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得电子的物质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质带正电.
正电荷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负电荷移动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相反.
两个物体相互摩擦起电,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束缚电子能力强的在摩擦过程中得电子,带负电,能力弱的带正电,摩擦起电的实质不是创生了电,而是电子的转移.
7.
解: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缺少电子,当玻璃棒与验电器A接触后,验电器A也带上了正电,用带绝缘柄的金属杆将两个验电器的金属球接触时,B验电器上自由电子向验电器A转移,正电荷并没有发生移动,因为电子带负电,所以电流方向是由A到B.
故选D.
(1)根据正负电荷的规定: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缺少电子;
(2)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1)掌握自然界的两种电荷,以及电荷间的作用.
(2)掌握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8.
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故B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C、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故C错误,但符合题意;
D、如果两个带电体互相吸引,那么它们一定带异种电荷,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并没有创造电荷.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容易得到电子,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容易失去电子,带正电.
摩擦起电和感应起电的实质都电子发生了转移,只是感应起电是电子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个部分.摩擦起电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9.
解: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摩擦过程中玻璃棒失去了电子,故A正确、BCD错.
故选A.
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也不是消灭了电荷.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
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即可正确解题,本题是一道基础题.
10.
解: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摩擦起电中并没有创造电荷,故A错误;
B、丝绸摩擦这的玻璃棒带正电,故B错误;
C、当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玻璃棒上的正电荷吸引验电器上的负电荷(自由电子),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少了带负电的电子而带正电,故C错误;
D、因为电流方向与电子移动的方向相反,故电流从玻璃棒到验电器,故D正确.
故选D.
A、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荷的转移,在摩擦起电中并没有创造电荷;
B、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人们规定,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带正电,摩擦的过程中,其实质是电子的转移,玻璃棒失去电子而带正电,丝绸得到电子而带负电;
C、当带正电的玻璃棒靠近验电器的金属球时,玻璃棒上的正电荷吸引验电器上的负电荷(自由电子),验电器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由于验电器的金属箔片少了带负电的电子而带正电;
D、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负电荷定向移动方向与电流方向相反
本题考查了摩擦起电的实质、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电流方向的规定以及电子转移情况,属于基础知识,比较简单.
11.
解: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时,头发容易被梳子“粘”起,是摩擦起电现象.
A、用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玻璃杯,倒置后,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纸片“粘”在杯口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B、在干燥的天气里,化纤布料的衣服容易“粘”在身上是摩擦起电现象,此选项符合题意;
C、电视里讲解棋类比赛用的棋子是一个小磁体,而棋盘是用磁性材料做的,所以棋子可以粘在竖直悬挂的棋盘上,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D、两个铅柱底面削平挤压后能粘在一起是分子作用力作用的结果,此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空气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存在压强作用;
(2)摩擦起电现象生活中很常见,晚上睡觉前脱衣服时有火花,衣服上易沾有灰尘,梳子梳头发,头发随梳子飘起来;
(3)磁体能吸引磁性材料;
(4)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有吸引力.
此题考查了大气压的存在、摩擦起电现象、磁体间相互作用及分子作用力的存在.一个“粘”字,包含不同的物理规律,要注意区分.
12.
解:A、摩擦起电现象是通过摩擦的方式是电荷发生了转移,而不是创造了电荷;故A错误;
B、用丝绸摩擦过的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故B错误;
C、摩擦过的橡胶棒得到电子带负电,接触后的验电器带负电;故C错误;
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用它去接触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也带上负电,即验电器的金属球和两个金属箔片上都带上了负电,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故其两个金属箔片会张开;故D正确.
故选D.
解决该题需掌握:(1)在实验室中,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
(2)验电器是检验物体是否带电的仪器,其制作原理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知道实验室中如何取得正电荷和负电荷,且明白验电器的制作原理是解决该题的关键.
13.
解:A、光年是光在真空中行走一年的距离,是长度单位,故A错误;
B、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太阳系是银河系的一员,银河系又是宇宙中的一个星系,太阳不是宇宙的中心,故B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