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古诗《从军行》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从军行》赏析
从军行
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注释]
1.从军行:乐府《相和歌辞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
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即今青海湖。
长云:多云,漫天皆云。
雪山: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山。
3. 孤城: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
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磨破。
金甲: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5. 破楼兰:借指彻底消灭敌人。
楼兰: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今译]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
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
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
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
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赏析]
战士们有思家之绪,这很自然,因为他们也是有血有肉的人。
但战士的根本价值却在于他们是祖国安全的捍卫者。
现在是这样,古代也是这样。
王昌龄的边塞诗有不少篇章就是表现战士们为保卫祖国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的。
上面这首便是有代表性的一篇。
首句写边疆地理位置和环境。
一个“暗”字,给人以沉重压抑之感。
次句写形势的险恶,他们征戍在边疆前沿,回望祖国只见玉门关一座孤城。
第三句写战斗的紧张激烈,语言概括而形象鲜明如见。
末句代战士们立誓,正面地讴歌他们的忠勇。
有了前三句的铺垫,战士们的誓词分量才显得更重。
应该指出,这并不是一首写实之作。
从所涉及的地名看,相距不下千百里。
青海湖在今青海省西宁市西,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而唐朝的西域根本没有一个楼兰国,汉代的楼兰国在今新疆鄯善县东南。
但是诗人为了表现守边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爱国热忱,却把它们写到了一首诗里。
这在诗歌创作中不但允许,而且是常见的,人们感兴趣的是诗中表现的思想和情趣,倘若非要胶柱鼓瑟地进行考证,那就未免多事了
[作者简介]
王昌龄(699-757),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一说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他擅长七言绝句,作品多写边塞、送别,气象雄浑,情意隽永,语言精炼生动,音律铿锵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