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上考试二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鸡西市高二上考试二语文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1. (2分) (2017高一下·佛山月考)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或诗句,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 张悟本自称出身梨园世家,精通中医理论,且为中国中医协会理事,而实际上,他祖宗三代无行医者,中医协会也没有他的名字,因而有专家认为,张悟本已涉嫌诈骗。
B . 赵本山率团访台,二人转笑翻台湾,足见中华文化的一脉相承,这不,好几家台湾演出团体意欲和本山演出公司结为连理,相互合作。
C . 天旋日转,眨眼已是2014年的春天了,2013年的“神十”与“天宫”一号的再次成功对接,“运20”的成功首飞,给每一个航空迷留下了深深的印记。
D . 这篇文章的成功之处,还在于结尾这句精当的议论,它不仅升华了主题,还具有“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
2. (2分) (2017高二下·吉林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高校自主招生有一种趋势,就是逐渐成为民间杠杆,承载了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和公众期待渗透其中,自然也就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压力。
B . 一种食物的滋味,是由气味、味道、口感、温度等多方面综合而成的,其中最重要的不是味道,而是气味。
被我们说成“味道”的东西其实百分之八九十来自香味。
C . 由于恶意订单、职业差评团队等网购中存在的不法行为和不法分子,让电商的信用系统陷入困境,各种频发的敲诈事故也极大地破坏了行业生态环境,成为发展毒瘤。
D . 《庄子》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在战国时代,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非常玄远、高深的程度,堪称我国古代典籍中的瑰宝。
3. (2分)下列句子的横线上该填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时时徜徉在中国古典诗歌的天地里,体会最细微的感情,捉摸耐人寻味的思想,感受铿锵的节奏、婉转悠扬的旋律,言外不尽的神韵。
②这次新的分房方案一出台,立即在群众中引起了强烈的。
③所以走进他的店铺,把自己的脚伸到那蓝色铁架眼镜下,那就有点儿不太应该了。
只有包含他自己日耳曼姓氏的“格斯拉兄弟”的招牌;橱窗里陈列着几双靴子。
④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
A . 领受反应不免荒僻
B . 领略反映不免偏僻
C . 领受反映未免偏僻
D . 领略反应未免荒僻
4. (2分)下列说法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戏剧是一种综合艺术,它借助文字、音乐、美术、舞蹈等手段来塑造艺术形象,反映社会生活。
②戏剧按表现手法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戏曲等类型。
③戏剧可以按情节发展的结局分为悲剧、喜剧、正剧等类型。
④戏剧按内容所反映的时代,又可以分为历史剧、现代剧。
凡是表现古代内容的均可划为历史剧。
⑤所谓潜台词,也就是话语字面意义以外的一种深层意义或言外之意。
A . ①③⑤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③④⑤
5. (2分) (2018高一上·石嘴山期末)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 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王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等。
“壬戌之秋”中的“壬戌”属于干支纪年法。
B .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黄庭坚。
C . 古代农历每月初一叫“朔”,十五叫“望”,月末一天叫“晦”。
“七月既望”中的“既望”指农历每月
十六日。
D . “修禊”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
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6. (2分) (2015高一上·高邮期中) 下列选项中,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A . 《诗经》又被称为“诗三百”,是指这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300篇。
B . 风、雅、颂是诗的表现手法;赋、比、兴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
C . 《硕鼠》全诗四章,意思相同。
表达了创作者对贪婪的剥削者的愤恨之情。
D . 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劳还时之作,诗中唱出了从军将士的艰辛生活和思归的情怀。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
7. (6分) (2017高三上·上高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京剧表演的是中国的故事,京剧摄影是将表演的精彩瞬间生动而完美地呈现出来。
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
剧中人在舞台上,或静如处子,或动如脱兔。
人一动,则水袖翩翩,及至扇子、髯口、帽翅的开合、抖动、高扬,以及打出手、云里翻等,都刻画着人物性格,演绎着剧情。
那刚柔相济的飘逸之美,流动着艺术的韵律,恰似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
摄影家在构思中,以此抓拍而完成的二度创作,源于舞台,又高于舞台,可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拓宽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动态的瞬间是形,传神的瞬间是眼。
京剧演员的眼睛,经过长期的训练,灵动有神,顾盼生辉,因而在剧中优秀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细腻的感情、性格、思想与意念等。
这是京剧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俗称“一身的戏在脸上,一脸的戏全在眼上”。
摄影家要把京剧的拍摄提升到一个新的创作境界,应在动态抓拍中以人物为中心,画龙点睛,以眼传神。
果如此,自觉抓拍的人物眼睛喜怒哀乐悲恐惊的变化,或是忧愁思忆病醉疯的状态,会有神来之笔,提挈全片,摄影作品自会有了灵魂、灵动和灵气。
剧场抓拍,并非易事,除了摄影者要具备专业的摄影技术外,还需要他们能够多做功课,包括多读剧本、熟悉剧情、了解人物以及知道一场文戏或武戏的表演特点和出彩在何处,即哪时眼睛最传神,哪时表演的神与情独具魅力等。
同时,进行抓拍创作时,又不可按预想刻舟求剑,要手握相机随表演的新变化盯住剧中人,用虚实、远近、渲染、衬托、对比、夸张、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方可从容得神来之笔。
京剧艺术荟萃中华艺术之美。
中华民族传统的家国情怀、伦理道德,以及对圣君贤相、清官廉吏的尊崇,对公平正义、美好生活的追求,融会贯通为舞台上的真善美,抽象幻化出内化心灵、外愉耳目之美。
单从表演之美观察,它是写意之美、虚拟之美、程式之美与夸张之美的集成,是京剧摄影艺术丰富多彩的素材,激发创作灵感的要素,也是对京剧摄影艺术如何升华的挑战。
京剧摄影艺术和其他文艺创作相类,虽然工具是相机,是快门,但一样“功夫在画外”。
有志于京剧摄影艺术的专业工作者和业余爱好者,需要向京剧演员学习,以他们“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信念为鞭策,摒弃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冲动,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
(摘编自靳国君《京剧摄影也需画外功》)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在京剧舞台上,剧中人表现的美就像一幅幅流动的水墨画,拓宽了读者欣赏与想象的空间。
B . 优秀京剧演员总会用眼神配合形体,从而表达剧中人物复杂的感情。
C . 技术精湛的摄影家只要多做功课,就会从容得神来之笔。
D . 京剧艺术真实地展现了中华民族真善美的文化传统,可以净化人的心灵。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的中心观点是,京剧摄影要留下京剧艺术的传神瞬间,也需画外功。
B . 文章立论的前提是,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具有直观性、独特性。
C . 文章在论证中用较多文字阐述京剧表演形和眼的瞬间,突出了剧场抓拍的难度。
D . 文章最后两段分别将两种艺术之美进行类比论证,强调京剧摄影不能急于求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摄影家需抓拍京剧舞台上动态与静态的变化,才能完美表现摄影艺术的特质。
B . 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京剧摄影家抓拍京剧表演形的瞬间和眼的瞬间也需一种“画外功”。
C . 京剧摄影家需向京剧演员学习,学习他们刚柔相济的表演美,这也是“画外功”。
D . 仰拍、特写、全景等手法的运用,变换光圈和速度等技术并不属于“画外功”。
8. (20分) (2019高一下·湖州月考)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各题。
砷
(意大利)普·莱维
作为顾客,他那副样子有点非同寻常。
我们这个化验室设备简陋,但雄心勃勃。
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样子都在诡计多端、尔虞我诈的大商业网里工作。
经营买卖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目光敏锐,面容严峻;自己怕上当,但又千方百计让别人上当;他们时刻保持戒备,就像晚间的猫一样。
我接待了他。
他也许是位农民哲学家,尽管已经上了年纪,但体格仍然很健壮,脸色十分红润。
他的双手强劲有力,虽然由于干活和患有关节炎而变了形。
眼眶下垂着两个松懈的肉袋,但目光清澈,眼神活跃,颇有生气。
他穿着西装背心,小口袋上搭拉着一根表链。
他带着极重阿斯蒂口音,用无懈可击的皮埃蒙特方言对我说:他带来一包白糖要化验,想知道白糖是不是纯净,里面是否混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
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告诉他,如果他能把他的怀疑明明白白地告诉我,那会大大有助于我的化验;但他回答说他不想使我有先入之见,希望我尽可能化验得准确一些,至于他的怀疑,以后会跟我讲的。
他递给我一包糖,足有半公斤,同时对我说,他第二天来看结果。
他跟我告别后径自走了:没乘电梯,而是不紧不慢地走下四道楼梯。
他大概是个无忧无虑、从容自若的人。
我取出一点溶化在蒸馏水里,溶液呈浑浊状——肯定有问题。
我把溶液过滤一番,滴几滴酸液,倒进基普瓶,注入硫化氢。
黄色的沉淀出现了: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就是那种使米特里达梯和包法利夫人丧命的东西。
接下来我一面制取丙酮酸,一面思忖着老头和白糖。
我认为老头是不会图谋向人投毒的,别人大概也不会以这种方式来暗算他。
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老头又来了。
他没等知道化验结果就坚持要付化验费。
我把结果告诉了他,他的眼睛一眯,脸上浮现出一个表情复杂的微笑。
他对我说:“我真高兴。
我早就说过,最后会是这样的。
”显然,只要我稍微鼓励他讲下去,他就会把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而他正盼着这样。
我没让他失望,他便讲了下面这件事。
“我是鞋匠,以修鞋为生。
如果从年轻时干起,这不是一个坏行业。
坐着,活儿不累,可以跟人打打交道,聊聊天。
当然挣不了大钱,得整天把别人的鞋子拿在手里,不过很快就会习惯,旧皮革的气味也会闻惯的。
我的鞋店在焦贝尔蒂路和帕斯特伦葛路相交的地方,我在那儿当鞋匠已经三十年。
我熟悉每一双畸形的脚。
我只要一把小榔头和一根麻绳就能干活。
嗯,不久来了一个小伙子,不是本地人,脸蛋很俊,野心勃勃,在离我的鞋店一箭之远的地方开了一爿店,安上了各种机器:撑鞋帮机,扩鞋帮机,缝鞋机,绱鞋底机等等,有的机器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
我没上他那儿亲眼看过,是别人告诉我的。
他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片上,塞进附近每家的信箱里。
对,他装了电话,连接生婆家里还没装电话呐。
你大概以为,他开张大吉,生意兴隆吧?头几个月倒真是这样,有的人出于好奇,有的人要让我们竞争,还有的人上他那儿去是因为他开头要价很低。
后来他发现老赔本,便不得不提价。
您要知道,我把这些事情讲给您听并不是想说他的坏话。
我见过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开始时一帆风顺,后来却碰得头破血流,其中有鞋匠,也有干其他手艺的人。
他恨我,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我用硬纸片当鞋底,每天晚上都喝得烂醉,为了得到保险金而逼死了我老婆,甚至说我的一个顾客被鞋底上的一枚钉子扎了脚,得破伤风死了。
正因为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一天上午,当我在当天要修的鞋子中间发现了这包糖的时候,才没有大惊小怪。
我马上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我想得到证实。
于是我让小猫尝了一点,两小时后它走到角落里呕吐起来。
我往糖罐里搁了一点,昨天我女儿和我往咖啡里加了一些,过了两个钟头,我俩都呕吐了。
现在我又有了您的证实。
我满足了。
”
“您想控告他吗?想要一张化验单吗?”
“不,不。
我刚才跟您讲过了,他只是一个可怜虫,我不想毁掉他。
世界很大,同行不是冤家,人人都有权利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我明白。
”
“那您怎么办?”
“明天我给他写一封信,连同这包糖,请一位老太太给他捎回去。
不,还是我自己给他送去吧,看他脸上会有什么表情,我还可以当面向他解释两句。
”他环视四周,如同一个人进了博物馆,然后说道:“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
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
他跟我告别,拿起那包糖,没乘电梯,带着他特有的那种不紧不慢的高贵气派,步行下楼了。
(1)小说第一段交代“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文中两处画横线句,表现了“老头”怎样的心理?
(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高尔斯华绥《品质》中的主人公格斯拉兄弟也是鞋匠,他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失败了,请分析公格斯拉兄弟与本篇中的“他”形象上的相同点与不同之处。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
9. (16分)(2017·温州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魏禧,字冰叔,宁都人。
父兆凤,诸生。
明亡,号哭不食,翦发为头陀① ,隐居翠微峰。
是冬,筮离之乾,遂名其堂为易堂,旋卒。
禧儿时嗜古,论史斩斩见识议。
年十一,补县学生。
与.兄际瑞、弟礼,及南昌彭士望、林时益,同邑李腾蛟、邱维屏、彭任、曾灿等九人为易堂学。
皆躬耕自食,切劘②读书。
禧束身砥行,才学尤高。
门前有池,颜其居曰勺庭,学者称勺庭先生。
性仁厚,宽以.接物,不记人过。
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
然多奇气,论事每纵横排奡③ ,倒注不穷。
事会盘错,指画灼有经纬。
思患豫防,见几於蚤,悬策而后验者十尝八九。
流贼起,承平久,人不知兵,且.谓寇远猝难及。
禧独忧之,移家山中。
山距城四十里,四面削起百馀丈。
中径坼,自山根至顶若斧劈然。
缘坼凿磴道梯而登,因置闸为守望。
士友稍稍依之。
后数年,宁都被寇,翠微峰独完。
喜读史,尤好左氏传及苏洵文。
其为文凌厉雄杰。
遇忠孝节烈事,则益感激,摹画淋漓。
年四十,乃出游。
於苏州交徐枋、金俊明,杭州交汪沨,常熟交顾祖禹,常州交恽日初、杨瑀,皆遗民也。
当是时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
僧无可尝至山中,叹曰:“易堂真气,天下无两矣!”友人亡,其孤不能自存,禧抚教安业之。
凡戚友有难进之言,或处人骨肉间,禧批郤导窾,一言辄解其纷。
或讶之,禧曰:“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
”
康熙十八年,诏举博学鸿儒,禧以疾辞。
有司催就道,不得已,舁疾至南昌就医。
巡抚舁验之,禧蒙被卧称疾笃,乃放归。
后二年卒,年五十七。
(节选自《清史稿·列传文苑》,有删改)
【注】①头陀:意为“抖擞”,即去掉尘垢烦恼。
因用以称僧人。
②切劘(mó):切磋相正。
③排奡(ào):刚劲有力。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论史斩斩见识议斩斩:斩钉截铁的样子
B . 则益感激感激:激动
C . 禧抚教安业之抚:抚育
D . 有司催就道就道:动身上路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 与兄际瑞、弟礼……等九人为易堂学客亦知夫水与月者乎
B . 宽以接物间以诗记所遭
C . 且谓寇远猝难及犹且从师而问焉
D . 或处人骨肉间或师焉,或不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魏禧严于修身,注重品德修养。
他为人朴素好学,待人宽厚真诚,对亡友遗孤承担起教养之责,使其能安于立业,他还善用言辞替人排忧解难,有仁者之风。
B . 魏禧喜读史,善评史,从小对历史就有独到的见解,即使事情错综复杂,他也能分析得鲜明而有条理。
因此,他的文章多颂扬忠孝节烈之士,文风也凌厉雄健。
C . 本文的第三段文字,作者运用了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和侧面等角度,将魏禧颇有军事谋略的形象刻画得生动细致,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D . 魏禧四十岁之后才出宁都交游各地,他所结交的都是明遗民。
康熙年间,举荐他为博学鸿儒,他以病拒辞,不肯仕清,可见他的身上有一定的遗老思想。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
当是时南丰谢文洊讲学程山星子宋之盛讲学髻山弟子著录者皆数十百人与易堂相应和易堂独以古人实学为归
而风气之振由禧为之领袖。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以诚,虽见欺,怡如也。
②吾每遇难言事,必积诚累时,待其精神与相贯注,夫然后言。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
10. (10分)(2017·日照模拟) 阅读下面一首明诗,回答问题。
东园雨坐书怀
刘崧
鸟自鸣春花自开,离人去住总兴哀。
荒村道路兼泥潦,故里田庐半草莱。
万姓疮痍谁复问,群雄爪角自相摧。
东南竟日愁昏黑,消息虚传首屡回。
【注】刘崧(1321﹣1381),字子高,泰和人。
生活于元末明初的战乱年代,元末举于乡。
洪武三年以人才荐,授职方郎中,迁北平按察司副使。
(1)请简要赏析“鸟自鸣春花自开”一句诗。
(2)诗歌第二联描写了怎样的景象?在内容上与上下诗句有怎样的联系?
五、默写 (共1题;共1分)
11. (1分)我欲乘风归去,________,高处不胜寒。
(苏轼《水调歌头》)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9分)
12. (4分)在下面这段文字的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要求:语意连贯,合乎逻辑。
________①世界因发明而辉煌,________②发明家个体仍常常寂寞地在逆境中奋斗。
市场只认同具有直接消费价值的产品,很少有人会为发明家的理想“埋单”。
世界上有职业的教师和科学家,他们可以衣食无忧地培育学生,探究宇宙,________③人们认识到教育和科学对人类的重要性;________④世界上没有“发明家”这种职业,也没有人付给发明家薪水。
13. (5分) (2020高三下·芜湖月考) 下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内部是蓝色),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
14. (5分)(2017·西安模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谢邦鹏这个本科、硕士、博士3个教育阶段均与清华大学捆绑在一起的青年才俊,如今是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浦东供电公司运检部下变(配)电二次运检一班的小班长。
每日行走在上海的大街小巷,验收设备、检修设备、排除电力故障、改造老旧设备。
很多人不理解,一个读了20多年书的高才生,为什么会在毕业后选择去一线,而且一呆就是6年;谢邦鹏其实也不理解,一个电力相关专业毕业的博士生,到电力工程的基层去把理论转化为实践,究竟有什么好奇怪的?
对此,你怎么看?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6题;共12分)
答案:1-1、
考点:
解析:
答案:2-1、
考点:
解析:
答案:3-1、
考点:
解析:
答案:4-1、
考点:
解析:
答案:5-1、
考点:
解析:
答案:6-1、
考点:
解析:
二、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6分)答案:7-1、
答案:7-2、
答案:7-3、
考点:
解析:
答案:8-1、答案:8-2、答案:8-3、答案:8-4、
考点:
解析: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6分)答案:9-1、
答案:9-2、
答案:9-3、
答案:9-4、
答案:9-5、
考点:
解析: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10分)答案:10-1、
答案:10-2、
考点:
解析:
五、默写 (共1题;共1分)
答案:11-1、
考点:
解析:
六、语言表达 (共2题;共9分)
答案:12-1、
考点:
解析:
答案:13-1、
考点:
解析:
七、作文 (共1题;共5分)答案:14-1、
考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