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病魔忘我工作------育英才呕心沥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病魔忘我工作育英才呕心沥血
记河北省行唐县玉亭中心屯里小学孙书珍
孙书珍,女,1655年9月出生,中师学历,小学高级教师,行唐县玉亭乡屯里村人,于1977年参加工作,一直担任班级全部课程,并一直担任班主任,在教育工作的第一线辛勤工作。
多年来,她身患高血压、冠心病、股骨头坏死等多种疾病,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执着和忠诚,凭着对学生们难以割舍的爱,她一直固执地坚守着这三尺讲台,艰辛的、竭尽全力地忘我耕耘着。
以校为家,兢兢业业。
为了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虽然右腿行动不便,但她还是于1985-1989年在行唐进修学校学习了四年。
1998年,病情已十分严重,但她还是凭着自己的坚强毅力,坚持脱岗进修了两年。
毕业后,她在教学工作中更加如鱼得水,积极参加教研活动,经常进行公开课、示范课教学。
有人曾经问她,为什么能够忍受着病痛那样忘我地工作,她坦率地说:“我也有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可每到关键的时刻,总有人扶我一把,给我打‘气’,为我‘充气’,让我一次次有了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胆气。
这种‘气’,来自学生和家长们对我的信任和期待,是他们一次次的给了我乐于奉献忘我工作的底气和心气。
这种‘气’,来我自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正是这种追求、这种信念,才让我有了不断拼搏、探索的正气、志气和锐气。
”是的,人们常说,人是
总要有一点精神的,这种精神大概就是这种“气”吧。
一、顽强毅力铸师魂
孙书珍老师从小就得了脊髓灰质炎,就是俗称的“小儿麻痹症”,由于腿不好,走路时腰部骨骼受压力太大,38岁就不能骑自行车了。
但是她克服病痛,努力工作,从不叫苦叫累,一心扑在教学上,教学成绩一直在全学区名列前茅。
40岁那年,她又得了腰椎间盘突出,一年内连续做了两次手术,大把大把的吃药,病情仍不见好转。
2002年,更大的不幸又无情袭来,她的丈夫因病去世。
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几乎要崩溃了。
但是,当她看到那一张张可爱的小脸和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她暗暗告诫自己:你不能倒下,孩子们需要你。
于是她把种种痛苦化作工作的力量,全身心地投入到所挚爱的教学工作当中。
正当她全心工作为取得的成绩感到欣慰时,病魔又一次牢牢缠住了她。
2006年冬天,她的左腿被确诊为股骨头坏死,这种病被称为世界骨科三大疑难病症之一。
但当时已临近期末考试,她考虑到孩子们的学业,毅然决定推迟住院治疗。
一直等到放寒假才住院治疗,经检查后,医生责备道,你已经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不可能治愈了。
这就意味着她的腿更加糟糕了。
当时唯一的办法,是手术置换全胯关节,可医生说,即使换了人造关节,最多也只能维持十年左右。
医生给她的建议是:“停止工作,卧床休息,药物止疼,考虑手术
”。
当时,走出医院,她心情十分沉重,难道才50岁出头,这一辈子就算完了吗?她无法想象,要是失去了工作、失去了学生、失去了所挚爱的事业,自己将怎么生活呢?当时中心领导和学校领导曾郑重地劝她,休养治疗。
可孙老师却说:“我离不开孩子们,和孩子们在一起是我的精神支柱。
我不能躺着等死,反正是残了,干也是残废,不干也是残废,与其混吃等死,不如趁还能动弹的时候给孩子们多上几节课。
”于是,她全然不顾领导和同事们的劝阻,又接了一年级的新生班,并且担任了班主任。
可当时她的腿每走一步都钻心的疼,吃着大把大把的止疼药还是走不到学校,于是就麻烦学校两名同事每天轮流接送她到学校上课。
中午,她为了减少同事的麻烦,坚持从家里带上干粮、咸菜在学校简单吃一顿。
家长们见了,就说:“孙老师,歇歇吧,别不把自个身子当回事,身体要紧啊!”她却说:“我离不开孩子们,看着他们我心里舒畅。
”后来,她干脆搬到学校来住,每天拄着双拐给学生上课,身体虽痛,但心里却是甜的。
2007年9月她又查出心脏不好,有段时间经常隔脉、早搏,心肌还缺血,于是,她每天吃的药更多了,隔两三个小时就吃一次药。
这些都没有吓住她,仍然坚持照常上课。
2007年10月份,她在做饭时,一阵心里不好,把滚烫的开水倒在了脚上,脚面严重烫伤,后来伤口感染了,整个脚变成了紫黑色,肿得像马上就要炸裂似的。
她只好让80
岁的老母亲到学校伺候。
晚上输液,白天就坐在宿舍炕上,围着被子给一年级的17个孩子上课。
有时上完厕所起不来,每次都是让女老师和女同学把她扶回宿舍。
当中心领导来看望她时,当教育局刘局长和有关领导来慰问她时,她心情十分激动。
面对局领导的关怀,面对中心领导的温暖,她被感动得流下了热泪。
2008年6月份,她去医院又诊断出子宫内长着一个肌瘤,当时她很着急,不知是良性还是恶性,但她更急的是快要升级考试了,学生们更需要她,为了让孩子们考好,不耽误孩子们的功课,她又一次决定等放假后再去医院做手术。
她的两个儿子这回真急了,说:“妈妈呀!为了学生你就连命都不要了吗?你的心里除了学生,还有自己吗?还有我们吗?这回不听你的,一定要先看病!”当时医院也下了“命令”,要求立即治疗。
但是,她又一次固执地谢绝了领导、同事和家人的劝阻。
直到假期才去做了手术。
养好了病,开学后她又继续给学生上课。
为了学生们,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当中,无暇顾及家庭和自己的老母亲,以致多次引起长辈、儿子和亲朋的埋怨和责备。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正上初中的儿子,他埋怨妈妈不管他的学习和生活,埋怨妈妈把“母爱”都给了别人,竟一怒之下在作文课上写了文章《妈妈,我恨你》来表达他的不满。
孙老师深知自己付出的母爱不够,对儿子有愧疚,但是,她觉得付了一种更为博大的爱,获得了一种更高层次的幸福。
在孙老师看来
:“能工作着,做有意义的事就是幸福的。
”这真不假,一个残疾人,不仅没有成为社会的拖累,反而能为这个社会做出点贡献,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
二、春风化雨润心田
孙书珍老师热爱爱学生,天生特别喜欢和孩子们在一起。
因为孩子们让她忘记了疾病和年龄,让她的心态永远年轻,让她觉得自己身上永远充溢着一股“气”。
这大概也是她这几十年固执的坚守着三尺讲台不肯放弃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在她的教师生涯中,她始终以强烈的责任感,无私的爱心和宽容的态度善待学生,她把学生自己的孩子,去关心他们,爱护他们,教他们学知识,学做人。
她从不歧视、讽刺和挖苦任何一个学生,即使对那些犯了错误的学生,她也不采取任何过激的教育方式。
因为那样往往适得其反,收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孙老师教过这样一个学生,是个男生,由于违犯课堂纪律,他被叫到办公室进行批评教育。
中间老师有事离开了几分钟,回到了办公室,发现他在一张纸上写了一行字,“只恨人间路不平!”看到这几个字,我当时气得脸都白了,这不明摆着在挖苦她残疾的腿吗?辛辛苦苦为他们付出了那么多心血,他却对老师做出了一个残疾人最难容忍的事情,“这个没良心的孩子!”孙老师心里怒骂着。
可当她正要发火时,她想到了自己给自己定的信条:把学生当孩子看——他还是个孩子,他不懂事。
作为长者,老师不能同他一般见识,要学会容忍他们的过失。
心情平
静下来后,
孙老师不仅没有批评、处罚他,反而先夸奖他几句,说他知识面广,竟然知道戏中的一句唱词,夸他脑子聪明,懂得使用双关语。
气氛平静下来后,孙老师给他讲了自己伤残的原因,讲了张海迪、贝多芬的故事,讲了自己只有善待别人,别人才会善待自己的“回声”原理。
谈了整整一节课,最终这个孩子流泪了,从心底认识了自己的错误。
现在,这个孩子已经是本县一家大型企业的副总经理。
从那以后,每年春节他都要到孙老师家里去拜年,开始是他自己,后来领着妻子,再后来又带上孩子,到现在已整整坚持了15年。
当老师就意味着奉献,心甘情愿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而且无怨无悔,特别是对家境贫寒的学生。
在农村的学校里,往往会有一些因各种原因造成家庭贫困的学生,他们需要关心和支持,对这些贫困生,孙老师总是想尽办法进行帮助,格外关心爱护他们。
曾经有这样一位女生,家境极其贫寒,母亲瘫痪,父亲靠打零工维持全家生活,不幸这女生的哥哥又患了严重的肾病,家里负债累累,家长迫于生活压力,想让孩子退学。
为了留住这个品学兼优的学生,孙老师几次三番找到学生的家里做家长的工作,就是说不动那个家长。
其实也不难理解,面对他家的实际困难,再动听的语言也是苍白无力的。
看来,只有先解决他家的困难,才能留住孩子,于是,她发动全班同学和家长为这个学生捐款。
同时,
她还拿出自己每月的班主任津贴来资助这个学生。
后来,这个孩子很争气,顺利地考入了重点初中,又上了重点高中,考上了名牌大学。
这时候,孙老师为之高兴,为之自豪,为之欣慰。
正是为了这种欣慰,她才会为了工作放弃治疗的最佳时机,导致终生残疾;正是为了得到这种欣慰,她才终日超负荷运转,不惜透支健康,心甘情愿,从不后悔!为了学生们,她把全部身心都投入到工作当中,无暇顾及家庭和自己的老母亲,以致多次引起长辈、儿子、亲朋的埋怨和责备。
印象最深的是当时正上初中的儿子,他埋怨妈妈不管他的学习和生活,埋怨妈妈把“母爱”都给了别人,竟一怒之下在作文课上写了文章《妈妈,我恨你》来表达他的不满。
三、累累硕果慰寸心
有付出就有回报。
这三十年来,孙老师拖着有病的身子,不为名、不为利,任劳任怨努力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得到了学生的爱戴,也得到了家长的赞扬。
她所任学科的成绩在学区从来都是优秀的;她所任的班级,每学期都被评为先进班集体;1981-1982年度,孙书珍入选“行唐县百名优秀教师”;2008年教师节,她又荣获了县政府的县长特别奖。
孙老师教过的毕业班,每届都有学生考上重点初中。
每送走一届学生,她都会收获一份欣慰,一份喜悦,一份轻松,一份成功的乐趣。
她的学生李海平在湖北上大学,卢京芬在邯郸工作,刘会玲在石家庄一所大学毕业,习会珍是一名小学教师,
耿军朝在行唐中学任教
……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就是孙老师最快乐的日子,那时她家那两间简陋的小屋里,总是高朋满座,桃李济济,看着这些山沟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她的心里比吃了蜜还甜,只要一想起他们,她就觉得特别欣慰。
每到教师节、元旦,她都能收到几十封贺卡或信件。
她最快乐的事情就是欣赏他们的来信。
二十五年前,有学生给她写道:姐姐,你蹒跚地走入我的人生,从此,路标站立在旅程;十年前,有学生给她写道:阿姨,您的思想,您的人品,您的学识,您的激情,您的阳光,将激励我一生;一年前,有学生给她写道:奶奶,今生今世,你是我最爱的人,我爱你没商量。
每当谈到这些,她的脸上部是溢满了幸福。
她经常这样暗暗自问,“书珍,有了这些,还不够吗?”
2008年暑假开学后,中心领导又一次劝告她休养身体,她动情地说:“再有两年我就要退休了,就让我这只‘老蚕’能为自己所挚爱的教育事业,为我难以割舍的孩子们,再吐几年丝吧!”
一个人感动别人一次并不难,难的是一生工作都在感动着别人;一个人在别人关注下做点奉献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默默无闻地做奉献。
孙书珍33年如一日,犹如她的名字一样,把教书育人视为最珍贵的事业,默默的像春蚕在吐尽所有的丝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多谢您的浏览!
,似蜡烛在拼发全部的光;如母亲一样奉献着全部的爱!
(注:可编辑下载,若有不当之处,请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