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第6章第2节地质灾害课件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 滑坡
归纳拓展
泥石流
发生部位 山地斜坡上
不 运动物质的 同 体积大小
较大
点 是否必须有 可以无水的
水的参与
参与
山区沟谷中 较小
必须有水的参与
滑坡
泥石流
相 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
同 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
点 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
2.地质灾害在成因上的关联性分析
[拓展延伸] 自然灾害的关联性 自然灾害种类较多,许多自然灾害之间具有内在关联性。认识自然 灾害的关联性,有助于理解自然灾害的广泛性和复杂性。 (1)一种自然灾害可能直接引发多种灾害,例如旱灾引发的次生自然 灾害:
地震引发的次生自然灾害:
(2)一种自然灾害引发的灾害,会进一步引发其他灾害,从而形成灾 害链条。例如:
2.地震构造
(1)图中C为__震__源___、B为震中、BC为__震__源__深__度___、AB为震中距。 (2)D位于__等__震__线___上,等震线是指在地图上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 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 (3)衡量地震发生时地面受到影响和破坏程度的指标是_地__震__烈__度___。 地震烈度的大小与震级、__震__源__深__度___、震中距、_地__质__构__造____、建筑物 的坚固程度等因素密切相关。
新知突破•储素养
知识点一 地震
自主梳理•探新知
1.概念:地壳中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便会 突 然 发 生 __断__裂___ 或 错 位 , 使 长 期 积 聚 的 __能__量___ 急 剧 释 放 , 并 以 __地__震__波___的形式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称为地震。
路,严重影响交通正常运行。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C )
A.京广线、京九线
B.石太线、石德线
C.成昆线、宝成线
D.包兰线、兰新线
(2)在修筑铁路时,为防止泥石流或滑坡发生,在设计中应注意 ( A)
A.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坡 B.大量开挖坡脚,以增加铁路周围的宽度 C.驱散积雨云,减少暴雨洪水的发生 D.发射卫星及时监测灾害,进行卫星导航 [解析] 第(1)题,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多发生在我国西南地 区,西南地区的铁路干线有宝成线、成昆线,C符合题意。第(2)题,根 据滑坡、泥石流形成的条件,修筑铁路时,应加固路基,植树种草护 坡,以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
[答案] 山地地形,坡度大,地势陡;地处断裂带,岩石破碎;雨 水下渗和冲刷,诱发岩体下滑,形成滑坡。 岩体阻塞河道,形成堰塞 湖,洪水灾害的隐患增大。
[解析] 该地质灾害分布在陡峭的山坡上,应是滑坡。成因结合图 文中坡度、断裂带、多次降雨等信息回答即可。河流位于山坡位置,滑 坡会造成河流水流中断,形成堰塞湖,在降雨多的情况下易出现洪水灾 害。
(2)下图中能正确反映震中距与地震震级及烈度关系的是( D )
[解析] 等震线是烈度相等的各点连成的线,震中是地震烈度最高 区,一般情况下,震中距越远,烈度越小;震级是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大 小的因素,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对点训练❶ 北京时间2023年2月6日土耳其发生两次7.8级地 震,多地建筑被夷为平地,土耳其、叙利亚已超过1.7万人遇难。据此完 成(1)~(2)题。
第六章 自然灾害
第二节 地质灾害
新知突破•储素养 素养培优•提技能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1.理解地震、震级、烈度等相关概念。 2.掌握地震灾害的分布和危害。 3.理解滑坡和泥石流的概念。 4.掌握滑坡和泥石流带来的危害。
区域认知:能够通过区域分布图,了解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和我 国地质灾害严重区域。
旱灾→淡水短缺→地面沉降→海水入侵 地震→滑坡、崩塌→堰塞湖→洪灾
典例剖析 例题 2 (2023·山东邹城高三期中)阅读 以下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芬兰湾是波罗的海东部的大海湾,其以北 陆域几乎没有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 质灾害,该地森林覆盖率为75.3%。右图示意 欧洲区域图(局部)。 分析芬兰湾以北陆域很少出现滑坡、泥石 流灾害的自然原因。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材料一 2022年8月19日,四川绵阳多地的强降雨引发了特大山洪 泥石流灾害。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综合思维)根据材料一,说明泥石流发生多与何种天气有关? (2)(区域认知)对比图中甲、乙两地,指出泥石流灾害发生概率较大 的地点,并说明理由。 (3)(综合思维)若丙地发生泥石流,据图说明可能造成的主要危害。 提示:(1)强降水天气或连续性的降雨。 (2)甲地。地形坡度较大;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多。 (3)冲毁铁路;阻塞河道。
课堂小结•理脉络
随堂巩固•测达标
一、单项选择题 北京时间2022年1月22日0时8分,日本九州岛(32.75°N,130.80°E)附 近发生了6.6级地震,震源深度40千米。下图为“此次地震震源附近区域 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
1.日本此次地震( A )
①位于板块交界地带
②位于环太平洋地带
③震中距越大,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④断层越发育,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解析]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有多个烈度。影响地震烈度的
因素主要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和地面建筑结构,震源越浅,地震
破坏程度越大,震中距越小,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知识点二 滑坡和泥石流
自主梳理•探新知
1.滑坡和泥石流形成及危害:
分类 根据释放能量的大小, 根据人们的感觉,室内设施的反应,建筑 依据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及地面的破坏程度,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2)影响地震烈度大小的因素
3.分布: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是世界主要 地震带。原因如下:
典例剖析 例题 1 2023年1月30日7时49分在新疆阿克苏地区沙雅县发生6.1 级地震,震源深度50千米。读某同学绘制的等震线图,完成(1)~(2)题。 (1)若甲地为震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震级a>b>c B.②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①③大 C.在②处比在①处先感觉到地震 D.甲地地震烈度最大
素养培优•提技能
策略指导
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的分析Leabharlann 1.我国地质灾害多发区及危害
西南地区;藏滇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最严重的省 地质灾害多发区
区
因素
地质、地貌、气候等综合作用
危害
人员伤亡;经济损失;威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
2.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的原因
考题展示 下图所示区域地处我国四川西部断裂带。2021年夏秋季节,该区域 出现多次降雨。图中虚线所示范围为降雨过后某种地质灾害边界范围。 分析图示地质灾害的成因并指出其对图中河流的危害。
4.分布 (1)从世界范围看,地震集中分布在_环__太__平__洋__和_地__中__海__—__喜__马__拉__雅__ 地震带。 (2)我国地震发生频繁的地区有__台__湾__、新疆、__西__藏___、__青__海___、 云南、四川等。
合作探究•释疑难 问题探究
1976年的唐山地震和2008年的汶川地震,是我国近70年来发生的最 严重的两次地震灾害。尽管两次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差不多,但是两次地 震造成的损失却相差很大。汶川地震死亡人数远远小于唐山地震,而直 接经济损失却远远大于唐山地震。
③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④地壳稳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此次地震可能( C ) A.导致大阪工业生产全部停产 B.诱发九州岛雪崩 C.威胁附近核电站安全 D.诱发强烈的台风灾害 [解析] 第1题,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交界地带和环太平 洋地带。第2题,此次地震位于九州岛,距离大阪工业区有一段距离, 不一定会导致其工业生产全部停产,九州岛纬度较低,4月份积雪已融 化,不会诱发雪崩;地震会威胁附近核电站安全,地震会诱发海啸,但 不会诱发台风。
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
__植__被__覆__盖___度较差
散物质以及短时间内有大量水
流
破坏或淹没农田、道路和建筑 摧毁__聚__落___,破坏森林、农 物,堵塞__河__道___,造成人员 田、道路,淤塞江河,造成人
伤亡
员伤亡
2.我国的滑坡、泥石流: (1)特征:分布广泛、发生频繁。 (2)分布:以__西__南___地区最为多发。
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及灾害的比较
震级里氏 震源深度 震中烈度 死亡或失踪人数 直接经济损失
唐山地震 7.8级 12 km 11度
24万多人 30亿元左右
汶川地震 8.0级 14 km 11度
8.7万多人 8 000多亿元
根据以上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1)(综合思维)分析地震是怎样形成的? (2)(地理实践力)探讨材料中两次地震灾害的损失差异是什么?主要 原因是什么? 提示:(1)地壳中的岩层在地应力的长期作用下,会发生倾斜或弯 曲。当积累起来的地应力超过岩层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岩层突然发生断 裂或错位,使长期积聚起来的能量急剧地释放出来,并以地震波的形式 向四周传播,使地面发生震动,从而形成地震。 (2)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少于唐山地震,说明人们防震减灾能力提高; 汶川地震经济损失大于唐山地震,说明随经济发展,经济密度增大。
综合思维:通过分析地质灾害的关联性,说明地质灾害的变化过 程。
人地协调观: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 的思想观念。
地理实践力:学会并演练地质灾害的逃生措施。
1.自然环境的异常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资源与环 境破坏,形成自然灾害。
2.我国常见的地质灾害有地震、滑坡、泥石流。 3.一种自然灾害可能引发多种灾害,产生更为严重的后果。
[解析] 芬兰湾以北陆域,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境内年降水量稳 定;芬兰湾以北陆域平原广布,地势起伏和缓;芬兰湾以北陆域植被覆 盖率高,远离板块边界,地质条件稳定。
[答案] 境内年降水量稳定;(平原广布),地势起伏和缓;植被覆盖 率高;(远离板块边界),地质条件稳定。
对点训练❷ 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发生时会掩埋、摧毁道
读“醉林”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是( B )
A.泥石流
B.滑坡
C.水土流失
D.地震
4.下列地形区,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是( D )
A.内蒙古高原
B.准噶尔盆地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云贵高原
[解析] 第3题,图中发生“醉林”现象的地点,有大量堆积物,边 缘坡度较陡,判断是坡体岩层沿坡面下滑堆积形成的,因此导致“醉 林”现象发生的地理原因是滑坡。第4题,最有可能存在此景观的地形 区是云贵高原,其地形坡度较大,植被覆盖率较低,降水量大,易发生 滑坡灾害。
滑坡
泥石流
山体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因河流冲 山区沟谷中由暴雨或
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类活动等 __冰__雪__消__融___等激发的, 概念 原因,在__重__力___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 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
整体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
特殊洪流
形成 条件
危害
滑坡
泥石流
__地__形__陡__峻___、具有丰富的松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D ) A.距离震中一样远的地方,地震烈度都相同 B.地震发生时,地面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震级升高两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增加两倍 D.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但可以有多个烈度
(2)下列关于地震破坏程度的说法正确的有( C )
①震级越大,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②震源越深,地震破坏程度越大
1.地震的成因及分布
归纳拓展
2.震级和烈度 (1)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可能有多个烈度。震级越大,烈度越 大。震级和烈度的区别如下表所示:
震级
烈度
定义
表示地震释放能量多少 的等级
地面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
单位
级
度
影响 因素
大小与地震释放的能量 多少有关
震级越大,烈度越大;震源越浅,烈度越 大;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另外还受地 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物的影响
3.危害
造成房屋倒塌,破坏__道__路___、管道、通信等基础设施, 直接影响 导致__人__员__伤__亡___和财产损失
诱发__崩__塌___、滑坡、泥石流、火灾、__海__啸___等灾害
破坏当地资源环境和生态系统
间接影响 造成家破人亡和生活突变,损害灾区 人们的__心__理___健康
具有滞后性和隐 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