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总复习第17篇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市赛课公开课一等奖省名师优质课获奖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义:__凭__此__、__借__此______今义: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4/35
(4)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_代___词__,__这__,__这__个____ 今义:判断动词 (5)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①征:古义:__表__现____ 今义:征讨 ②喻:古义:__明__白__,__了__解__ 今义:比喻
24/35
5.【乙】文中唐太宗治国思想与【甲】文中孟子思想有相同之处, 请结合选文简明分析。
唐太宗和孟子都认为治理国家要有“忧患意识”,国君只有居安思危 ,常念“守成之难”,才能使国家基业稳定。
25/35
二、(沈阳)阅读选文,完成1~4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 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 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17篇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35
2/35
一、重点字词句 1.通假字 (1)曾益其所不能 __曾___通__增__,意思为:___增__加____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_横____通__衡__,意思为:_梗__塞__,__不__顺__ (3)入则无法家拂士 __拂___通_弼___,意思为:__辅__佐____
人一生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挫折与磨难有时会不期而至。所以生活在“ 顺境”中我们要有“居安思危”意识,在平时学习和生活中不停地磨练自己, 让自己性情变得坚韧起来,自立自强,勤奋进取,使自己成为全方面发展新 时代中学生。只有这么,当危难来暂时,我们才不会“死于安乐”。
17/35
18/35
一、(巴中)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题。(导学号 :52564013)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 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 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 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 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5/35
3.词类活用
(1)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①必先苦.其心志 原意为:痛苦,句中意为:__使__…__…__痛__苦_____。 ②劳.其筋骨 原意为:劳累,句中意为:__使__…__…__劳__累_____。 ③饿.其体肤 原意为:饥饿,句中意为:___使__…__…__饥__饿______。 ④空.乏.其身 原意为:缺乏,句中意为:__使__…__…__经__受__贫__困__(_之__苦__) _。
14/35
2.文章开头连用六个事例,在内容和表示效果上分别有什么作用? 引出并论证“生于忧患”(困境出人才、人才都是经过磨难和历练而成)观点 ;利用排比,同类并举,增强了文章气势,论证更充分。 3.“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哪一类人? 经受艰辛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伟大事业人。
15/35
4.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防止“亡”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 用自己话概括回答。
35/35
(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守成:保持成就。③草昧:蒙昧、含糊不定 状态。④忽:不注意,不重视。
20/35
1.请用“/”标示出下面文言文语句停顿(只标示一处)。 然 后/知 生 于 忧 患 而 死 于 安 乐 也
21/35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 起,指任用 ) (2)入则无法家拂.土 ( 通“弼”,辅佐) (3)创业与守成孰.难 ( 谁 )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9/35
【乙】上①问侍臣:“创业与守成②孰难?”房玄龄曰:“草昧③之初,与群 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创业难矣!”魏征曰:“自古帝王,莫不得之于艰难 ,失之于安逸,守成难矣。”上曰:“玄龄与吾共取天下,出百死,得一生 ,故知创业之难。征与吾共安天下,常恐骄奢生于富贵,祸乱生于所忽④, 故知守成之难。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守成之难,方当与诸公慎之。”
26/35
【乙】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 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 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①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观夫高祖之所以胜,而项籍②之所以败者,在能忍与不能忍之间而已矣 。项籍惟不能忍,是以百战百胜,而轻③用其锋;高祖忍之,养其全锋而 待其弊④,此子房⑤教之也。当淮阴⑥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 色。由此观之犹有刚强不能忍之气非子房其谁全之?
在国内有坚遵法度大臣和足以辅佐君王贤士;在国外有足以与之匹敌邻 国和来自外国祸患。
5.孟子认为造就人才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用自己话概括 。
客观原因:艰辛环境磨炼。 主观原因:思想斗争折磨。 Nhomakorabea16/35
6.本文开篇列举六个事例能够印证“逆境出人才”道理,而当代中学生大 多处于“顺境”之中,在这么“顺境”中怎样才能防止“死于安乐”呢?请结合生 活实际谈谈你看法。
3/35
2.古今异义 (1)舜发.于畎亩之中
古义:___起__,__指___被__任__用____ (2)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今义:送出,交付
①举:古义:____任__用__,__选__拔__,__这__里__是__被__选__拔__意__思____
今义:举起
②筑:古义:___捣__土__用__杵______ 今义:修筑、构筑 (3)所.以.动心忍性
(选自《留侯论》,有删节)
27/35
【注释】①挟持:内心怀有。②项籍:即项羽。③轻:轻易。④弊: 疲弊。⑤子房:即张良,字子房,为汉高祖刘邦主要谋士。⑥淮阴:指 韩信。
28/35
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 ) A.必能有面刺过.寡人人之之节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B.匹自夫非亭见.午辱夜分,不见.曦月(《三峡》) C.而亲其贤志臣甚,远远..也小人(《出师表》) D.既而出轻,用得其.其锋.船(《桃花源记》)
29/35
2.请用当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卒然临之而不惊。 突然面对意外而不慌乱。 (2)当淮阴破齐而欲自王,高祖发怒,见于词色。 当韩信攻破齐国想要自己称王时,高祖非常生气,怒气显露在言语和神色 上。
30/35
3.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由 此 观 之/犹 有 刚 强 不 能 忍 之 气 / 非 子 房 其 谁 全 之 4.【甲】文经过列举古代几位圣君贤臣事例,叙述了造就人才客观原因 是___逆__境___(磨__难__、__困__境__亦__可__);【乙】文经过高祖与项籍对比,叙述了成大业 者本身应具备素质是_______。忍耐
34/35
4.【甲】文中,孟子认为一个国家要想防止“亡”命运,必须具备哪些条 件?
入则有法家拂士,出则有敌国外患。 5.【甲】文告诉我们“磨难造就人才”,【乙】文中管仲经历了哪些磨难 ?管仲成功,还借助于哪些外在原因? 磨难:管仲贫困、管仲囚焉;外在原因:挚友鲍叔牙在生活上帮助,在危 难时推荐;齐桓公不计前嫌、量才而用。
10/35
6.常见虚词 (1)于①②舜故发天将于.降畎大亩任之中于.是_人介_也_词__,___在__介____词___,__给_____
(2)而②①然征后于知色生发于于忧声患而.而后.死喻于连安__词乐__,__表__连__承__词__接__,___表__并__列____
(3)必先苦其.心志
___代__词__,__代__人_____
22/35
3.选出下列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 A )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故.知守成之难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与群雄并起角力而后臣之. C.国恒亡. 今亡.亦死 D.征与吾共安.天下 安.求其能千里也
23/35
4.翻译文中划线语句。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后才能奋发。 (2)然创业之难,既已往矣。 然而创业艰难,已成为往事。
8/35
5.重点实词 (1)舜发于畎.亩.之中 畎亩:_田___间__、__田__地___ (2)管夷吾举于士. 士:_狱__官____ (3)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任:_责__任__,__使__命___ (4)行拂乱.其所为 乱:__扰__乱____
9/35
(5)曾.益.其所不能 曾益:__增__加____ (6)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虑:_思__虑___ 作:奋__起__,__指__有__所__作__为__ (7)入则无法.家.拂士. 法家:遵__法__度__大__臣___ 士:__贤__士____ (8)国恒.亡 恒:__经__常__,__经__常_____
32/35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人恒.过 (
经常 )
(2)而后作. ( 奋起 )
(3)鲍叔终善遇.之 ( 对待 )
(4)及.小白立 ( 等到,到了)
33/35
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 九 合 诸 侯 / 壹 匡 天 下 / 管 仲 之 谋 也。 3.将以下句子译成当代汉语。 (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才能。 (2)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以霸。 管仲被任用后,在齐国当政,齐桓公所以称霸天下。
(4)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___连__词__,__假__如_____
11/35
7.句子翻译 (1)舜发于畎亩之中。 舜从田地中被任用。 (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所以上天将要下达重大使命给这么人,一定要先使他内心痛苦,使他 筋骨劳累。
12/35
(3)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内心忧困,思虑阻塞,然后才能有作为。 (4)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这些来激励他心志,使他性情坚忍,增加他所不具备才能。 (5)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在国内假如没有坚持法度大臣和辅佐君主贤士,在国外没有势力、地位 相等国家和忧患,这个国家往往会灭亡。
13/35
二、了解与探究 1.选文首先采取了举__例__论__证__(_摆__事__实__)论证方法,得出艰难困苦生活能够使 人磨砺成才结论,然后采取对比论证和类比论证方法,得出 __忧__患__能__够__使__人__寻__求__生__存__,__而__安__乐__能__够__造__成__灭__亡__(_答__“_生__于__忧__患__,__死__于__安__乐__”_亦__可) 论点。
6/35
(2)动词作状语 ①入.则无法家拂士 原意为:进入,句中意为:_在__国__内____。 ②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原意为:出去,句中意为:_在__国__外_。
(3)名词作动词 人恒过.然后能改 原意为:过失,句中意为:__犯__错__误____。
7/35
4.一词多义 (1)发②①征舜于发.色于发畎.于亩声之而中后喻_起__,___指__发__被__出__任____用___ (2)拂①②行入拂则.乱无法其家所拂为.士__违____通反____“____弼__”__,__辅_ 佐
31/35
三、(营口)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回答1~5题。 【甲】《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全文 【乙】管仲夷吾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 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 小白立,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逐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桓公 以霸。九合诸侯壹匡天下管仲之谋也。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 于齐,常为名大夫①。世不多②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群书治要》) 【注释】①常为名大夫:多人成为齐国著名大夫。②多:这里有称赞意思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