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发展农村客运之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发展农村客运之思路
论发展农村客运之思路
一是农村客运发展不平衡。
农村客运线路由于受地域、人口、交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影响,在时间和空间上形成客流量的不均衡,冷线热线反差很大,造成客运车辆大多挤在客源多、道路状况好、经济效益高的热门线路上,而支线、冷线无人问津;
二是农村客运市场秩序混乱,非法运营运猖獗。
农村客运管理由于点多、面广,有限的执法人员难以顾及全面,一些非法经营者从事运营屡禁不止。
尤其是地处偏远的冷线,由于正规经营成本大而不愿经营,为非法营运者的存在留有空间;
三是从业人员素质低,服务质量差。
农村客运的从业人员主要是农民和城镇无业人员,文化水平低,没有经过专门培训,服务意识不强,职业道德水准低,违法经营,欺行霸市,不正当竞争的现象时有发生;
四是经营主体弱小散乱。
农村客运多为个体运输户单人单车经营,尽管部分农村客运实行公司化运营,但多数车辆采取挂靠承包给个人的方式,使公司徒具形式,不符合公司“产权清晰、权责明确”的要求,实际上仍然是个体的分散经营。
五是站站基础设施薄弱,难以形成有形客运市场。
由于农村客运站点建设从今年才开始起步,大多行政村还没有招呼站牌,车无站可进,人无点可归的现象突出;
六是车辆技术状况低,安全性差。
由于农民乘车对安全意识及舒适性要求低,加之农村客运收益率低,农村客运车辆多为干线淘汰的老旧车、小面包车以及农用车,在山区道路上行驶,安全形势严峻;六是农村公路数量少、等级低。
行政村的能车率年年上升,但真正能通班车的路不多,有的路只能行驶拖拉机和农用三轮车,达不到公路等级,没有安全保障,不具有通车条件。
二、农村客运发展措施与思路
(一)创新管理机制,促进市场发展
为使农村客运健康发展,要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理念,按照“*推动、市场引导、多方参与、互相合作”的原则,积极推动农村客运服务质量、安全状况、经济效益的改善。
一是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客运市场准入和市场退出机制。
一方面通过严把市场准入关、车辆技术关、从业资格关,促进市场有序竞争,另一方面加快从业人员和经营者质量信誉考核制度的改革步伐,改变过去“重准入轻退出”的管理弊端,克服市场失灵,实现优胜劣汰,提高管理效能;二是优化管理程序。
简化农村客运业务办理流程,推行农村客运优先办理开业、优先安排客运线路、优先办理相关营运手续、优先办理营运证牌的四优先制度。
农村客运统一线路牌、统一喷涂农村客运标志,增强农村客运的可识别性,提高管理的便捷性;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增强农村客运经营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农村客运发展不平衡,应根据线路的不同竞争状态、收益水平,划分线路类别,将农村线路划分为发展线、饱和线、延伸线、空白线及热线冷线给予不同的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利用市场机制引导市场主体向农村客运发展,向农村冷线发展。
同时,实行动态的激励和约束,对服务质量好,安
全水平高的经营者和从业人员给予适当奖励,对于服务质量差,安全管理落后的经营者取消其优惠;四是对一些偏僻支线可采取不定线路、不定班次、不定站点,不定票价等灵活经营方式。
(二)改善经营模式,提高服务质量,增进经济效益
经营者是农村客运市场的主体,其构成结构和运营方式直接关系着市场竞争、服务质量、安全保障及经济效益的优劣。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客运经营模式,一是形成合理的组织形式和主体结构。
个体、公司等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都有其存在的价值。
但实践证明,公司所具有的管理规范、规模效益的特点已使其成为市场的主导经营组织形式。
当前农村客运服务质量不高、安全状况较差、经济效益较低与公司组织的不发达息息相关。
在推进公司化进程中,要注意市场化的引导,不能搞强制,要注意个体运输方式有其存在价值,其存量要通过规范的市场竞争及市场退出机制来决定。
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