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复旦行为经济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前景理论 Prospect Theory
产生背景
• 传统经济学行为选择理论 – 冯。诺伊曼和摩 根斯顿 的最大期望效用理论(Expected Utility Theory – VNM)
EU = Σ pi u(xi) u(xi) 为效用函数, pi 为事件发生的客观概率 Risk Aversion (Concave)
Reflection Effect - Loss
1。下面两个选择,您更喜欢哪个呀?
• 选择A:100% 机会输三千元。 • 选择B:80% 机会输四千元,20%机会啥也不输。
2。下面两个选择,您更喜欢哪个呀? • 选择A:20% 机会输四千元,80%机会啥也不输 • 选择B:25% 机会输三千元,75%机会啥也不输。
1%机会啥也不赢。
2. 下面两个选择,你更喜欢哪个? 选择A:33% 机会赢 2500元,67%机会啥也不赢. 选择B:34% 机会赢2400元,66%机会啥也不赢。
Certainty Effect
• People overweight the outcomes that are considered certain, relative to outcomes that are merely probable.
• A. 20% chance to win 4000 • B. 25% chance to win 3000
Exercise
• Considering the following two-stage game: In the first stage, you have 0.75 probability to lose the
game with nothing and 0.25 to move into the second stage. In the second stage, you have a choice between A. 80% chance to win 4000; B. 100% chance to win 3000.
1。µ(100万) > 0。10 µ(500万) + 0。89 µ(100万0万) > 0。10 µ(500万)
2。0。11 µ(100万) < 0。10 µ(500万)
违反独立性原则。
Another version of 阿莱斯悖论
1. 下面两个选择,你更喜欢哪个? • 选择A:100% 机会赢 2400元。 • 选择B:33% 机会赢2500元,66%机会赢2400元,
它的期望货币价值是: 想玩么?
阿莱斯悖论
•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LLAIS。
1。下面两个选择,您更喜欢哪个呀? • 选择A:100% 机会赢三千元。 • 选择B:80% 机会赢四千元,20%机会啥也不赢。
2。下面两个选择,您更喜欢哪个呀? • 选择A:20% 机会赢四千元,80%机会啥也不赢 • 选择B:25% 机会赢三千元,75%机会啥也不赢。
1。决策参考点(reference point)
1.决策参考点(reference point)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
投资者投资时判断效用的依据并不像传统理论中所论 述的是最终的财富水平,而是总会以自己身处的位置和衡 量标准来判断行为的收益与损失,也就是选取一个决策参 考点,以此点来决定行为者对风险的态度,从而作出投资 决策。卡曼尼和特维尔斯基的研究指出,在参考点上,人 们更重视预期与结果的差距而不是结果本身。因此选择什 么样的决策参考点,至关重要。也正由于决策参考点的存 在,使得预期具有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由预期所带来的 行为也不可能与理性选择理论完全相符,所以很多时候, 非理性的行为偏离了传统经济模型。
偏好公理
• 占优性: 决策者永远都会选择那些具有优势 的策略。
• 传递性: A > B, B > C,所以 A > C
• 独立性: 决策者对两个策略的选择不受第三 个不相干的策略影响。
• 完全性: 对于任何组合,消费者可以排出偏 好次序。
Example
有这样一个赌局给你,我们抛一个硬币。如 果是头像朝上,我给你1000万美元。如果 字朝上,那么你欠我900万美元。
Your choice has to be made before the first stage.
前景理论(Prospect Theory)
前景理论是一种研究人们在不确定的条件下如何做 出决策的理论,主要针对解释的是传统理论中的 理性选择和现实情况相背离的现象,它是由卡尼 曼和特维尔斯基共同在1979年提出来的,并在其 后得到了不断的补充和修正。其主要理念一方面 一定程度上继承了传统金融理论关于人类具有根 据成本收益采取效用最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又 提出,由于有限理性、有限自制力和有限自利的 存在,人们不完全像主流理论所假设的那样,在 每一种情境下都清楚地计算得失和风险概率,人 们的选择往往受到个人偏好、社会规范、观念习 惯的影响,因而未来的决策存在着不确定性。
“反射效应”是非理性的,表现在股市上就 是喜欢将赔钱的股票继续持有下去。统计 数据证实,投资者持有亏损股票的时间远 长于持有获利股票。投资者长期持有的股 票多数是不愿意“割肉”而留下的“套牢” 股票。
Exercise – Isolation effect
• Two options between
阿莱斯悖论
• 198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ALLAIS。
1。下面两个选择,您更喜欢哪个呀? • 选择A:100% 机会赢100万元。 • 选择B:10% 机会赢500万元,89%机会赢100万元,
1%机会啥也不赢。
2。下面两个选择,您更喜欢哪个呀? • 选择A:11% 机会赢100万元,89%机会啥也不赢 • 选择B:10% 机会赢500万元,90%机会啥也不赢。
“An essential feature of the present theory is that the carriers of value are changes in wealth or welfare, rather than final states. This assumption is compatible with basic principles of perception and judgment. Our perceptual apparatus is attuned to the evaluation of changes or differences rather than to the evaluation of absolute magnitudes. When we respond to attributes such as brightness, loudness, or temperature, the past and present context of experience defines an adaptation level, or reference point, and stimuli are perceived in relation to this reference point (Helson (1964)). Thus, an object at a given temperature may be experienced as hot or cold to the touch depending on the temperature to which one has adapted. The same principle applies to nonsensory attributes such as health, prestige, and wealth. The same level of wealth, for example, may imply abject poverty for one person and great riches for another depending on their current assets. “ -- Kahneman and Tversky (1979 Econometrica, p. 27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