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产65万支(组)超高压成套电力设备项目可行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述 (1)
1.2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2)
1.3可行性研究依据 (3)
1.4可行性研究范围 (3)
1.5建设单位概况 (4)
1.6可行性研究初步结论 (4)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5)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7)
第三章产品属性和市场需求预测 (8)
3.1产品性质和功能分析 (8)
3.2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 (8)
3.3企业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8)
第四章建设条件分析和场址选择 (13)
4.1建设项目条件分析 (13)
4.2项目选址方案 (17)
第五章建设内容和规模及产品方案 (18)
5.1确定方案的依据和原则 (18)
5.2项目工程主要建设内容 (18)
5.3工程产品方案 (22)
第六章项目工程技术方案 (23)
6.1土建工程方案选择 (23)
6.2设备安装工程技术方案 (24)
6.3项目主要技术工序和工艺路线 (25)
6.4总图布置方案 (27)
6.5公用工程和辅助工程 (29)
第七章环保、消防、劳动安全与卫生 (32)
7.1设计依据和规范 (32)
7.2环境保护和消防 (32)
7.3环境保护措施 (36)
7.4环境影响评论结论 (38)
7.5消防 (39)
7.6安全卫生 (39)
第八章项目节能与节水 (43)
8.1编制依据 (43)
8.2节能方案设计采用的具体标准 (44)
8.3 节能背景 (44)
8.4 节能原则 (46)
8.5 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及数量计算 (46)
8.4节能措施 (49)
8.5 能源管理机构及计量 (53)
8.6 节能效果评价 (54)
第九章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实施进度 (56)
9.1项目的组织管理 (56)
9.2项目工程的质量管理 (58)
9.3项目建设管理机构 (59)
9.4劳动定员与人员培训 (60)
第十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1)
10.1 投资估算依据 (61)
10.2 项目总投资估算 (61)
10.3 预备费估算 (63)
10.4 资金筹措 (64)
第十一章财务评价 (65)
11.1 财务预测方法及依据 (65)
11.2 基础数据 (65)
11.3 财务评价 (66)
第十二章经济和社会影响分析 (69)
13.1社会效益 (69)
13.2 风险分析 (71)
第十三章结论 (71)
14.1推荐方案的总体描述 (71)
14.2研究结论 (71)
14.3建议 (71)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项目名称:年产165万支(组)超高压成套电力设备项目
2、建设单位:河北天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3、法人代表:吴振山
4、建设内容和规模:
(1)建设内容:
本工程建设内容如下:
①总建筑面积644690平方米;
②购置设备77台/套;
③配套建设水、电、气等公用和辅助工程;
④占地面积1350亩。
(2)建设规模
项目年产165万支(组)超高压成套电力设备;其中年产氧化锌避雷器65万支,年产悬式棒形复合绝缘子100万支。
5、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1)投资估算:项目建设总投资估算为523090万元,固定投资473000万元,流动资金50090万元。
(2)工程资金筹措方案
本项目总投资523090万元,其中企业自筹42309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100000万元。
6、建设地址:该项目拟建在石家庄市南部工业新区万花山工业区(元氏县城西南6公里,石家庄市红旗大街以西、槐河以北)。
7、建设性质:新建
8、建设周期:2011年8月至2013年8月,共计2年。
1.2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可行性研究依据
1、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
2、有关政策性依据文件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计办投资[2002]15号《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
3、相关的行业规范和标准。
1.4可行性研究范围
通过对河北天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65万支(组)超高压成
套电力设备
项目建设背景、市场前景、建设规模、工程技术方案、环境保节能、安全卫生以及招投标等方面进行研究,提出可行的方案,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及技术经济分析。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项目建设条件及可行性分析
3、项目建设内容、规模和工程技术方案
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项目财务评价
1.5建设单位概况
河北天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始创于1980年,经过近30年的艰苦创业,天山集团以建筑业为龙头,实行跨行业、多元化发展战略,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公司知名度、社会信誉和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目前,集团公司旗下共有13家子公司,员工1.7万多人,集建筑、房地产开发、市政公司、质量检测、物业管理、休闲娱乐为一体,具备国家建筑总承包一级资质、国家房地产开发一级资质的大型企业集团,并凭借雄厚的经济实力跻身河北省第三届百强企业,石家庄市百强企业前十名。
河北天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设备先进,检测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通过不断的改进生产工艺,并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公司具有根据客户提供的标准对所产各种型号系列产品组织生产的能力。
1.6可行性研究初步结论
河北天山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年产165万支(组)超高压成套电力设备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产业政策,项目选定设备具有技术先进性,前瞻性,成熟性;产品工艺方案可行,具有广阔的销售市场。
项目建成后企业可实现年销售收入599490万元,有力地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能解决大量人员就业,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建设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后的三年以来,有一批重点电网工程陆续投产,电网输电能力进一步增强,网架结构进一步优化,但由于电力供需快速增长,加上违规电源项目盲目建设,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的状况井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配电网问题也十分突出。
北京、广州、杭州和苏州等大城市,两年前实施的城网改造工程已不能满足用电需求的增长,线路、变压器超负荷运行时有发生。
中西部地区农村电网建设滞后由来已久,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重发,轻供,不管用”,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而配电网尤其是农村电网建设更加落后。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电力行业只有20%投资用于电网建设,而80%资金用于电源建设。
从70年代末开始,情况稍微好转,但是电网建设投资也达不到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
当时,对电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仅考虑有线路送电,而较少涉及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造成了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的局面。
电网安全直接关系经济和社会安全。
美国加州“8·1 4”大停电,给美国国内生产总值带来的损失估计每天都在250亿至300亿美元之间,事故的原因就在于,长期以来电网建设缺少投入,致使电网超负荷运转。
前车之鉴应牢记。
近几年国外发生的几次大停电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为改变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的局面,
“十一五”期间,两大电网公司都将投入巨资。
据称,国家电网公司今后五年将投入
10000多亿元,进行电网建设。
到2010年,在跨区域电网建设方面,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建设规模将达到4200千米,变电容量达到3900万千伏安,跨区送电能力达到70 00万千瓦;在城乡电网建设方面,220千伏及以上交直流输电线路要超过3 4万千米,交流变电容量超过13亿千伏安。
“十一五”期间,南方电网公司计划投资2340亿元建设电网。
围绕“西电”再向广东新增送电1150万至1350万千瓦的目标,建成投运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1.56万千米、变电容量6175万千伏安,士5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225千米、换流容量600万千瓦,士800千伏直流输电线路1438千米、换流容量1000万千瓦。
“十一五”电网结构调整两大主题业内专家认为,“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建设有两大主要任务:一是尽快改变电网建设滞后于电源发展的状况;二是保证城市配电网、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投资,实现输电网和配电网协调发展。
据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的数据,未来10年内,中国电力行业发展将保持7%左右的年均增速,远超世界3%的平均水平。
由于需求强劲,电力行业还需要大量投资。
未来30年里,中国电力产业所需投资将超过2万亿美元,电力设备投入占据大头,中国发电设备采购量将占全球的32%。
基于以上情况,公司正处于国家电网建设的高速发展期,在这个时期公司选择上马生产超高压成套电力设备生产线项目,选对了时机、选对了行业、选对了产品。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电网建设当前主要存在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尚未建立科学合理
的电网投资收益机制;网架结构不合理,电网企业资产负债率较高,投入不足;二是电网建设体制缺乏自我约束和成本控制意识,因为电网是自然垄断的,目前改革滞后影响新的电价机制的形成。
三是各区域电网的主网架相对薄弱,尚不能适应更大范围电力资源优化配置的需要。
四是局部电网卡脖子的现象还存在,城市配电设施的负担比较重。
五是电网调度监管体系不健全。
公司凭借十几年的绝缘子避雷器生产经验以及本公司的科研资源,投资开发生产超高压成套电力设备,以适应我国电力行业飞速发展的需求。
总之,建设超高压成套电力设备生产线项目,投资少、见效快,运行成本低,风险小,并可为公司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此,该项目适应市场需求,必将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2.3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1、该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要求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发布了《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
该项目建设符合产业政策。
2、符合石家庄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精神。
3、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是项目顺利实施的又一保证。
4、该项目建设规模适中,技术方案可行,经济效益较好,建设条件落实,自筹资金到位,投资风险较小。
因此,从总体上看,该项目是可行的。
第三章产品属性和市场需求预测
3.1产品性质和功能分析
绝缘子、避雷器是输变电设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与国民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电力工业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
2000年城乡电网建设和改造中,根据绝缘子避雷器行业对38个电瓷避雷器厂家统计数据显示,产品销售额不低于17亿元。
紧接着国家“十五”计划,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这四大工程的进行也带动着电力行业的发展。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全国统一联合电网的建设,对电力产品及性能等方面的要求进一步提高,将出现更多的超高压输电线路并可能出现特高压输电线路,要求电力行业企业不断进行技术创新以适应相关行业发展的需要,而相关行业的发展也给电力设备生产企业带来机遇。
因此,我们在自身创新的同时,寻求采用既安全可靠又可少维护或免维护绝缘子是从事输电线路科研人员梦寐以求的目标,无论从减员增效或实行状态检修都有着重要意义。
3.2市场需求分析和预测
我国电网建设的总体思路是:推进西电东送、南北互济、全国联网,在更大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十一五”期间要加快推进“西电东送”三大通道线路走廊建设,包括北通道、中通道、南通道;另外是建设坚强、可靠的区域电网;第三是推进大区电网互联,适当控制交流同步电网的规模。
经过反复论证,并报请国务院同意,目前
正在建设特高压试验项目,其中晋城到湖北荆州1000千伏交流特高压、云南到广东±800千伏直流特高压已经核准,现已开工,还有一条是向家坝到上海特高压直流线路正在核准中。
再有,就是继续推进城乡电网建设与改造,形成安全可靠的供电网络,加强农村电力建设,为新农村建设提供电力保障。
还有就是坚持二次系统和一次系统的协调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国电网投资将迎来新一轮高潮,国网和南网合计投资额在12500亿元左右,是"十五"期间电网投资5000亿元的2.5倍。
按照规划,跨区域输电建和配电网建设将是本次国家电网大投资的两个重要领域,这将为我国的输配电行业提供巨大需求;这其中,高端设备生产企业最值得期待。
据了解,2010年我国220kV及以上电压等级变电容量达到17.9亿kVA,而2005年仅为8亿kVA。
从具体年度发展情况上看,2006年全国新增变电容量1.5亿kVA左右,那么根据规划,2007至2010年将完成8.4亿kVA,年均完成2.1亿kVA,未来4年220kV及以上变电容量将远高于2006年完成的1.5亿kVA水平,因此220KV以上高端输配电设备行业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尽管“十五”期间电力工业的发展速度比较快,形势比较好,但也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表现为:一是结构不合理,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任务比较重;二是电力调度方式比较落后,现在基本上是一刀切,机组不分大小、不考虑能耗和环保的要求,平均分配发电利用小时,个别地方甚至为照顾火电机组,而使水电弃水;三是电网建设相对滞后,电网和电源建设不匹配,电网的建设速度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四是电站无序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特别是前几年违规的情况比较严重,经过清理整顿虽然有所好转,但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五是电力建设的质量和安全隐患不容忽视。
“十一五”电力工业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战略思想为指导,基本方针是提高能源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加强电网建设,有序发展水电,优化发展煤电,积极推进核电建设,适度发展天然气发电,鼓励新能源发电,带动装备工业的技术进步,加强国际合作,深化体制改革。
这也是“十一五”期间我国电力工业发展的基本政策取向。
国家电网公司和南方电网公司的“十一五”电网发展规划显示,今后五年,我国电网建设总投资将超过1万亿元,期间,电网建设投资将占到电力行业总投资的50%以上,能基本满足新建电源输配电的需求。
电网发展滞后由来已久,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重发,轻供,不管用”,电网建设一直滞后于电源建设,而配电网尤其是农村电网建设更加落后。
从新中国成立后到改革开放,电力行业只有20%投资用于电网建设,而80%资金用于电源建设。
从70年代末开始,情况稍微好转,但是电网建设投资也达不到电力行业总投资的30%。
当时,对电网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够,仅考虑有线路送电,而较少涉及供电可靠性、安全性等问题,造成了电网建设历史性欠账严重的局面。
我国电力工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同国际先进水平比较,差距较大。
拿发电来说,发达国家每千瓦时供电煤耗平均为335克,我国2000年为392克,2005年是370克。
按照“十一五”规划,到2010年要降到
355克。
如果按照2005年全年的发电量计算,供电煤耗每降低1克,全国每年可以节约标煤205万吨。
如果到2010年末实现供电煤耗比2005年降低15克的目标,那么,我们全年就可以节约4542万吨标煤。
再进一步如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35克,按照2010年的电量来计算,全年可以节约10598万吨标煤,那么,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降耗目标就有保证。
关于厂用电率,世界主要先进国家的水平是4%,我们去年是5.87%,到“十一五”末要降到4.5%。
如果厂用电率每降低一个百分点,按照去年的全部电量计算,可节省标煤925万吨。
如果按“十一五”规划的要求,将厂用电率降到4.5%的目标,那么,到2010年就可以节约标煤1826万吨,如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按2010年的电量计算就可以节约标煤2493万吨。
我国电网“九五”末期的线损是7.81%,“十五”末期降到了7.18%,而世界平均水平是6%,到“十一五”末力争要降到7%,同2005年末比降低0.18%。
线损如果降低一个百分点,按去年年末的电量计算,可节约标煤925万吨,如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话,全年可以节约标煤1333万吨。
电力工业提高能源效率就是要积极采用先进技术,推广使用高效节能的发电及输电设备,改进发电调度方式,实施节能环保调度,加快淘汰能源利用效率低、发电煤耗高、污染排放重的小火电机组以及损耗高的老旧输配电设施,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设备利用效率,在热冷负荷比较集中或者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因地制宜的推广热电联产或者热电冷汽多联供技术,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
“十一五”期
间我们还准备加大热电联产机组建设力度,建设规模初步定为4500万千瓦,煤矸石综合利用发电2000万千瓦,大力发展洁净煤技术,包括IGCC、CFB,开工建设一批示范工程。
3.3企业市场竞争态势分析
1、政策优势
本项目符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第40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的产业政策。
2、技术优势
本项目技术成熟,依托科研院校的最新研究成果,引进整套成熟技术,为项目的实施及顺利投产提供了坚实的技术保障。
3、产品优势
公司设有专门的研发队伍,设备先进、产品质量过硬,生产规模在本地区首屈一指,且产品价格日益增高,项目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4、管理和资本优势
(1)公司已按最优经营体制组建了一个由专家型领导人参加的企业管理阶层。
(2)公司资金雄厚,资金筹集无风险。
第四章建设条件分析和场址选择
4.1建设项目条件分析
1、自然条件
(1)地理位置
元氏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位于东经114°11′—114°38′、北纬37°40′—37°55′。
西倚太行山与井陉县接壤,西南邻赞皇县,南与高邑县相接,东部与赵县、栾城县相邻,北与鹿泉市相邻。
东西向39千米,南北向28千米。
(2)地质地貌
元氏县为传统的农业县,地处华北平原,太行东麓,属于半山区;西部山较多,较著名的有封龙山、灵山、磨寨山、无极山。
中部为丘陵。
东部平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
山区有数座中小型水库,八一水库(现蟠龙湖)、北正水库、长村水库等。
境内三条河流,北沙河、潴龙河、槐河贯穿东西全境,县内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于小麦、玉米、棉花等农作物的生长。
(3)气象气候
“中国气候区划”元氏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
其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季节性强,光照充足,降水量偏少,夏暑冬寒,温差较大。
元氏县四季分明,雨热同季,光照充足,降雨偏少。
受大气环流分布的制约表现为春暖夏热秋爽冬寒。
元氏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大陆性气候,常年平均温度为12.
6℃,年极端最高温度42℃,极端最低温度-22.8℃,平均年降雨量528毫米,主要集中在6—8月份,占全年降雨量的75%。
年日照2662小时,平均无霜期191天。
域内主要自然灾害为洪涝、干旱、风灾和冰雹,并且全部集中在每年的7-9月份。
因此,域内光、水、热等完全满足植物的自然生长,适宜发展农林各业,林业及油、果、牧等资源丰富。
(4)水文地质
本地区地质结构为前寒武系滹沱群变质岩组,出露的岩石主要为太古界和远古界的花岗片麻岩,形成的山梁为西北——东南走向,并有少量寒武陶系的石灰岩和石炭二叠系的砂页岩,砂页岩厚度为0.5m-20m,石灰岩的厚度为5m-40m。
水文条件属火成岩变质岩类裂隙水含水岩组,在花岗片麻岩与石灰岩之间的构造破碎带内有较丰富的地下水。
拟建场地地形平坦,地貌类型单一,地层结构较简单,分布连续,厚度变化不大,物理力学性质较均匀,场区稳定性良好,本场地适合于建筑物建设。
(5)地震效应
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第4.3.3.3条,可不考虑液化影响。
建筑场地类别为三类。
场地为可进行建设的建筑抗震一般地段。
2、社会经济条件
元氏县人民政府驻地位于元氏县兴华路。
辖6个镇,9个乡,208个行政村(街),236个自然村。
共有89118户,38.65万人。
耕地639100亩。
2001年文化路开通后,城区面积由原来。
6.5平方公里扩展到目前的15平方公里。
近几年,重点进行了县城搬迁和各种配套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铁路、公路立交桥建设,使站西站东连为一体;开通了长春路、人民街、蟠龙路;新开了高标准的文化路,南延北展了嘉惠街、新开了中央大街、拓宽了华西路,初步构成了县城街道和主体框架,形成了“东西两桥贯通、城区六横六纵”的县城交通格局,为经济发展备足了广阔空间。
同时还完成了文化路、南北地道桥弯道、高速公路引线与井元路交叉口环岛、人民路西段和嘉惠街等道路的绿化带、绿地工程,县城形象进一步提升。
全县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
200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1047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3%。
第一产业稳定增长,实现增加值141591万元,增长3.1%;第二产业较快增长,实现增加值429353万元,增长14.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39526万元,增长13.2%。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03万元,同比增长18.7%。
年末全县常住人口401938人,比上年增长1.48%,其中城镇人口75295人,农村人口326643人。
全县人口出生率11.53%,死亡率5.01‰,自然增长率6.52%。
全县城镇单位从业人员15452人,其中在岗职工15287人,比上年减少0.2%,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2795元.比上年增长14%。
全县城镇从业人员为36337人,比上年增长4%。
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事业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全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10379人。
城镇职工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8340人.失业保险覆盖率为83%。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5871人。
全县16658人参加了职工医疗保险,增长5%,医疗保险覆盖率达88%,比上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城乡困难家庭、特困群体得到有效救助,全县共有7765人享受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全县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农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巩固。
全县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273811万元,比上年增长4.1%,其中现价农业产值109636万元,增长4.17%,现价牧业产值161389万元,增长3.9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10万元,增速持平。
粮食生产获得丰收,总产量达到27.7万吨,比上年增加了0.5万吨,粮食亩产402公斤,比上年增加5公斤,再创历史新高。
科技成果水平提高,专利申请快速增长。
取得科技成果9项,其中达到国内领先水平3项,国内先进水平6项,全年获市级科技进步奖l项。
全年申请专利12项,授权8项,分别比上年增长20%和30%。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
全县拥有普通中学37所,在校生27676人,教师2148人。
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1172人,教师109人。
小学147所,在校生37187人,教师2044人。
学龄前儿童人学率达。
100%,初中升学率99.9%;高中升学率73%。
城乡建设步伐加快,道路交通不断完善。
继续新建、续建和大修城乡道路,使城乡道路交通体系得到进一步优化。
市政配套设施逐步完善。
城市道路总长度758公里。
城区集中供水拥有水源井5座,日产水能力3500立方米,管线总长度15.9公里,供水量126万立方米。
城市公用事业迅速发展。
供热管道总长度18000米,城市集中供热面积达120万平方米,增加了20万平方米。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成绩,城市绿化美化取得新进展。
以污染物排放总瀣削减为主线.以水和大气污染防治为重点,加大综合整治力度。
全县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77%,工业企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7%。
建成区面积l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