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化学专题2《走进物质世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湘教版九年级化学专题2《走进物质世界》综合复习试卷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物质的量”的符号是
A.n B.N C.mol D.N A
2.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3.《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中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A.阿伏加德罗 B.道尔顿 C.门捷列夫 D.拉瓦锡
4.下列微观图是某些物质分子的示意图,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A. B. C. D.
5.我国交通法规明确禁止酒后驾车。
交通警察使用的一种酒精检测仪中装有重铬酸钾(K2Cr2O7),它对酒精非常敏感,该化合物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
A、+3
B、+4
C、+5
D、+6
6.根据右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确定的是()
A.元素的化学性质 B.相对原子质量
C.原子序数 D.元素种类
7.下列物质中,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一组物质是()
A.氢气、氧气、氯气 B.硫、铁、氖气
C.水、氩气、铁 D.空气、氮气、木炭
8.某同学观察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后,得出以下结论,你认为其中不合理
...的是
A.氯化氢分子和氨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氯化氢和氨气能发生化学反应
C.氯化氢和氨气反应后有固体生成
D.两瓶无色气体混合后瓶内压强变大
9.葡萄糖[化学式为C6H12O6]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物质。
下列关于葡萄糖的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葡萄糖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
C.葡萄糖中含有6个碳原子和6个水分子 D.葡萄糖是化合物
10.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A.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分子能直接构成物质,而原子不能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间有空隙,而原子间无空隙
二、填空题
11.能直接构成物质的微粒有、、.下列物质汞是由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和构成的(填名称).
12.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
化学符号2CO Ca2+2O
意义
13.下图是密闭体系中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
(1)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参加反应的“”生成的“”、“”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
(3)写出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4.如图所示,
1)往细颈瓶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塞好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匀后,重复2次,静止一段时间A中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__
15.请用数字和符号表示
(1)氧元素;(2)氧原子;(3)两个氧原子;(4)两个氧气分子;(5)两个镁离子;(6)氯离子;(7)硫酸根离子;(8)氢氧根离子;
(9)碳酸根离子;(10)硝酸根离子。
16.用化学符号表示:
(1)硫元素______ ;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___________;
(3)标出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_____;
(4)氯化钠溶液中所含所有微粒
......的符号。
17.空气里每100个分子中含有21个氧分子、78个氮分子、1个氩分子,据此可知氧气占空气质量的 (保留1位小数).
18.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的体积 200mL(填小于、等于、大于),这是因为。
19.用“分子”、“原子”或“离子”填入下列空格.
(1)蔗糖是由蔗糖构成.
(2)铜是由铜构成.
(3)氧气是由氧构成.
(4)氧分子是由氧构成.
(5)氯化钠是由构成.
20.如图是在一容器中的某个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微观模拟图,请根据图示回答:
(1)该反应属于反应.
(2)反应前两物质在一起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三、简答题
21.我们在第三单元学习了“元素周期表简介”,你对元素周期表了解多少呢,请你写出其中一条
22.从分子的角度解释:
1)氧气与空气有什么不同?
2)氢气能燃烧,而氮气不能燃烧为什么?
四、探究题
2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做如图的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液体不变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发现液体变成红色。
由实验Ⅰ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Ⅲ (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
你认为有无必要?理由是: ________
(4)下图是上面的拓展实验:在滤纸上每隔1.5~2cm处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用滴管吸取浓氨水,在试管口的脱脂棉花上滴10~15滴,则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若实验中观察到脱脂棉变红色而滤纸条无现象的原因:
24.为探究分子的运动及其影响因素,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进行了下列实验。
【实验药品】蒸馏水、酚酞溶液、浓氨水、40℃水、80℃水
【实验仪器】小烧杯、大烧杯、小试管、胶头滴管、温度计、______
【实验步骤】
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观察到______,得出结论是______。
2.在B烧杯中盛有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在A烧杯中的小试管内盛有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烧杯罩在一起(如右图所示),一段时间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
3.用上述药品和右图装置,还可以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实验方案是____________,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得出正确结论。
参考答案
1.A
【解析】
试题分析:“物质的量”的符号是n,故选A
考点:物质的量
2.D
【解析】
试题分析: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是由于分子在不断运动,正确,B、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原因是:相同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都具有可燃性,正确,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原因是: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导致体积膨胀,正确,D、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原因是:温度升高,分子的间隔变大,导致体积变大,而不是分子变大,错误,故选D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3.B
【解析】
试题分析:《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中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道尔顿;故答案选择B
考点:化学发展史
4.C
【解析】
试题分析:C中同时含有两种不同分子,属于混合物。
故选C.
考点:基本概念
5.D
【解析】
试题分析:重铬酸钾(K2Cr2O7),设化合物中铬元素(Cr)的化合价为X,+1*2+2X+(-2)*7=0,则X=+6.故选D.
考点:化合价
6.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可知元素的原子序数、元素的种类及元素的化学性质,故不能确定的是相对原子质量,答案选择B
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
7.B
【解析】A、氢气、氧气、氯气均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分别是由氢分子、氧分子、氯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B、硫、铁、氖气分别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金属、稀有气体单质,分别是由硫原子、铁原子、氖原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氩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氩原子直接构成的;铁属于金属单质,是由铁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D、空气是混合物,含有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氮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氮分子构成的;木炭的主要成分是碳,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D
【解析】
试题分析:氨气和氯化氢气体分别装在不同的集气瓶中,但最终分数了化学反应,说明分子在不断的运动;该反应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的白烟,即是它们反应生成的是固体,瓶内的压强变小。
故选D。
考点:分子的性质
9.C
【解析】
试题分析:A、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故选项说法正确.
B、葡萄糖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6+1×12+16×6=180,故选项说法正确.
C、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葡萄糖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不含水分子,故选项说法错误.
D、葡萄糖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考点:化学式的写法和意义
10.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分子、原子的定义可知,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故答案选择C
考点:原子和分子的区别
11.分子、原子、离子;汞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氯离子.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解答.
解: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汞属于金属,是由汞原子直接构成的;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汞原子;二氧化碳分子;钠离子;氯离子.
12.2个一氧化碳分子一氧化碳分子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 2个氧原子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符号的意义知,2CO表示2个一氧化碳分子。
表示一氧化碳分子碳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
Ca2+表示钙离子带有2个单位正电荷。
2O表示2个氧原子。
考点∶考查化学符号中数字的意义。
通电氢气+氧气
13.(1)分解(2)2:1:2 (3)水−−−→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物质,属于分解反应
(2)从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中可看出,反应中有一个没有参加反应,故参加反应的“”生成的“”、“”三种粒子的个数比是2:1:2
通电氢(3)符合该微观示意图的一个具体化学反应是水通电分解,文字表达式为:水−−−→
气+氧气
考点: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基本反应类型的判断
14.(1)水变红,分子不断运动;(2)液面低于刻度线,分子间有间隔,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解析】
试题分析:往细颈瓶中加水至虚线处,再滴几滴红墨水,一段时间后一段时A中的现象是水变红,说明分子不断运动,继续向A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与刻度线相切,塞好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匀后,重复2次,静止,一段时间A中现象为液面低于刻度线,说明分子间有间隔,仪器A细颈部的作用为便于观察液面变化。
考点:实验探究的过程和评价
15.O;O;2O;2O2;2Mg2+;Cl-;SO42-,OH-,CO32-,NO3-;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知,(1)氧元素是O(2)氧原子是O(3)两个氧原子是2O(4)两个氧气分子是2O2(5)两个镁离子是2Mg2+(6)氯离子是Cl-;(7)硫酸根离子是SO42-;(8)氢氧根离子是;OH-(9)碳酸根离子是CO32-(10)硝酸根离子是NO3-
考点∶考查化学符号的正确书写。
16.(1)S(2)H2O(3)(4)Na+、Cl-、H2O
【解析】
试题分析:(1)元素符号表示这种元素,即S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水分子即H2O
(3)氧化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4)氯化钠溶液中所含所有微粒
......为钠离子、氯离子、水分子。
考点:化学用语。
17.23.2%
【解析】
试题分析:一个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32,21个氧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1×32=672;一个氮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8,78个氮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28×78=2184;1个氩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40.据此可知氧气占空气质量分数=672/(672+2184+40) ×100%=23.2%
考点:相对分子质量的计算
18.小于微粒(或分子)之间有空隙
【解析】
试题分析: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的体积小于200mL,这是因为:微粒(或分子)之间有空隙
考点:分子的基本性质
19.(1)分子;(2)原子;(3)分子;(4)原子;(5)离子.
【解析】(1)蔗糖是由蔗糖是由蔗糖分子构成的.
(2)铜是由铜原子组成的.
(3)氧气属于气态非金属单质,是由氧分子构成的.
(4)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5)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20.(1)化合;(2)混合物.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分析反应的特点,判断反应的类型;根据反应前物
质的微观构成,分析物质的类别.
解: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及质量守恒定律可得出各物质反应的微粒个数关系如下图:
(1)由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图可知,该反应的反应物是两种,生成物是一种,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2)由反应前的物质的微观构成可知,是由不同种的分子构成,属于混合物.
故答为:(1)化合;(2)混合物.
21.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周期。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任写一条即可,周期表共有7个横行,每个横行叫一个周期。
考点∶考查元素周期表的知识。
22.1)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空气是由氧分子、氮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构成是混合物。
2)氢气的化学性质由氢分子保持,氮气的化学性质由氮分子保持,二者的分子不同。
【解析】
试题分析:1)氧气只含有一种物质为纯净物,微观上只含有一种微粒氧分子;空气由氮气、氧气等物质组成为混合物,微观上含有氮分子、氧分子等;2)氢气由氢分子构成,氮气由氮分子构成,分子种类不一样那么化学性质也不一样。
考点:分子由原子构成
23.(1)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使酚酞变红
(2)B中的液体变成红色,浓氨水中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3)必要,还需排除空气这一变量。
(4)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酚酞溶液与浓氨水的位置滴反了。
【解析】
试题分析:(1)加水不变色,加氨水(氨气溶解在水中即有氨气和水)那么对比可说明水不能使酚酞变红,氨水使酚酞变红;(2)浓氨水中氨分子不断运动到B中,与水结合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因此B变为红色;(3)大烧杯被还有空气,那么即要证明不是空气使酚酞变红。
(4)氨气分子运动,滤纸条上的酚酞试液从右向左依次变红;说明脱脂棉上为酚酞溶液,滤纸上为浓氨水,位置滴反了。
考点:分子的性质
24.【实验仪器】量筒;【实验步骤】(1)没有明显现象;水不能使酚酞试液变红;(2)浓氨水中无明显现象,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氨分子从浓氨水中运动到酚酞试液中;分子不断地运动;(3)运动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在上述实验装置的A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80℃的水,重复上述实验过程;B烧杯中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的变色速率。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实验装置图可知,【实验仪器】缺少量筒;【实验步骤】1.向盛有20mL蒸馏水的小烧杯中加入5~6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没有明显现象;得出结论是水不能使酚酞试液
变红;2.在B烧杯中盛有20mL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在A烧杯中的小试管内盛有5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将A、B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以后,观察到的现象是浓氨水中无明显现象,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红;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氨分子从浓氨水中运动到酚酞试液中;得出的结论是分子不断地运动;3.用上述药品和右图装置,还可以探究运动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在上述实验装置的A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80℃的水,重复上述实验过程;观察到B烧杯中滴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的变色速率,即可得到结论。
考点:微粒的性质探究
初中化学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