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静坐教育”的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静坐教育”的危害
摘要: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就是破除中小学教育中实际存在着的“静坐教育”现象,“静坐教育”违背教育教学规律,扼杀孩子们的天性,特别是对男孩的健康成长不利。
本文从现实出发,着重论述“静坐教育”的危害。
党和国家不断推进教育教学
改革和人才评价体系改革,越来越重视体育课和劳动课,“静坐教育”的现象不断
改观,新时代下的中国教育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不断破浪前行!
关键词:静坐教育;男孩危机;教育改革
引言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
的意见》,重申了劳动教育对新时代下大中小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性。
这是对中
小学教育中现实存在着的“静坐教育”的有力回击。
劳动教育的开展将会极大促进
学生的全面发展,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利于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应试教育”和“静坐教育”
许多人认为中国教育的问题是“应试教育”的问题,似乎人们谈及中国的教育
问题,都要“应试教育”来背锅,实则不尽然。
对“应试教育”的批判只看到了中国
教育问题的一个侧影,是管中窥豹不见泰山,且“应试教育”的提法也不科学。
据
当前中学教育的现实问题看,可谓之“静坐教育”,或美其名曰“窈窕淑女教育”。
“静坐教育”是指单纯以课堂灌输为手段,大量剥夺学生自主学习时间,以狭小的
教室来束缚学生的自由,使学生的课外活动少之又少的不尊重人性自然的教育形式。
用考试来检查学业状况无可厚非,用考试考察能力可以一定程度了解到考生
的能力,用考试来考察学生德行也是一种量化方式,应试是自古以来相对公平的
选拔方式。
故“应试”喜忧参半,利弊两面。
“应试”衍生的“静坐”学习,即“静坐教育”才是教育问题罪魁祸首之一!看一张真实的高中课表,就会发现学生罕有课余活动时间。
当学校为寄宿制学校时,境况更糟。
以一名寄宿制的高中学生为例,
平均而言他要面对早上六点到十二点,下午二点到六点,晚上七点到九点的在学
校教室多达十二个小时的静坐。
高三学子情况更甚,不言而喻。
二、“静坐教育”的危害
静坐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贻害无穷的!“我们栽培草木,使它长成一定的样子,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
”而“静坐教育”恰恰在扼杀人的天资,磨灭人
天生的才能。
人生于自然,被自然哺育,因此每个人都有亲近自然的天性。
中学
生正值朝气蓬勃之时,有强烈好奇心和探究欲望时,却被束缚在高墙大院内,一
天的大部分时间被关在拥挤不堪,枯燥单调乏味的狭小教室里面。
如卢梭所言:“像这样残酷的束缚,难道不会影响孩子的脾气和性格吗?他们的第一感觉,就是一种痛苦的感觉,他们感到每一个必要的活动都受到阻碍,他们比戴着手铐脚链
的犯人还要难过,他们徒然挣扎,他们愤怒,他们号哭。
”我们关注城市“蚁族”生活,现代人被自己所建造的高楼大厦层层围住,“蚁族”在城市中一天到晚不停地
忙工作并且还要背负巨大精神压力。
我们反思,高呼这是对人性的一种物化和异化,这样的生活带来的是精神养料贫乏的痛苦和缺乏精神慰藉的折磨。
同理,难
道说当下我们的学生没有被迫遭遇“蚁族”生活吗?“静坐教育”同样有此负面作用。
中国的学生,小学到大学是个体由活泼好动到死气沉沉的一个渐变。
小学教
育是这样的,孩子们的天真可爱、朝气蓬勃、好问好思好奇心深深地感染着辛勤
的小学教师。
看着孩子欢乐的神态,让人对祖国未来充满信心。
但中学生的状态
突然就一百八十度大转弯,沉闷的氛围挥之不去!排除一些个性原因和教育教学
技巧及方式的考虑,学生的活力与朝气缺乏,“静坐教育”难辞其咎。
“静坐教育”
让当下的学生厌学情绪不断高涨,学校成为了使人不幸福的地方,如何让孩子们
喜欢和认可学校教育呢?“静坐教育”导致孩子内心苦闷,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自己
出生后不久就被关进学校过囚徒一样的生活。
他们就像柏拉图“洞穴喻”里被束缚
手脚的人一样,他们当然很难发现幸福享受快乐。
当下青少年网瘾、未成年人犯罪、开学自杀等一些列令人痛心的事件与不尊重人性的“静坐教育”关系密切。
当
下中国青少年心理危机,价值观错位或许可以理解为他们用“自残”的方式来对抗
现实的残酷。
从人的天性来讲,在此种教育模式下他们的生活注定是痛苦的,他
们只能无奈的选择“苟延残喘”。
举例说,当下中学校园里还存在一种较为温和的“抵抗派”——“石佛学生”。
这是以自身麻木和不作为来适应“静坐教育”的另类群体。
他们在校时奉行“不学习、不违纪、不说话”的“三不”处事规范,他们对教育教学
油盐不进无动于衷!老师和班主任拿他们没办法,学校也只能望“佛”兴叹,无可
奈何。
值得一提,当下的许多中学教师也是在苦痛中前行,他们时常在理想和现
实面前受委屈。
三、“静坐教育”与“男孩危机”
因为高中直接为大学输送生源,故重点列举高中境况,初中、小学教育以此
类推。
高中的体育课程形同虚设已经习以为常。
当剥夺学生几乎所有活动时间开
展“静坐教育”时,体育课的价值便变得价值连城了。
不幸的是,价值连城的课程
在一些学校依然无人问津。
如此对学生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教学科目继续被“静坐”挤压,实在令人发指!现在的高中体育课已是无价的了,此无价有两重含义。
其一,体育课愈加宝贵。
其二,体育课在没有真正教学时间的支持下,将一文不值,失去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体育课程之苦闷!学生生活之苦闷!也是“钱学森之问”之苦闷的一个原因吧!以此来看,当前时兴的“男孩危机”现象也不难理解。
男孩天性好动,趋于阳刚之美。
在“静坐教育”的“严刑峻法”之下,男孩的压抑和
痛苦是可想而知的,“静坐教育”对其心理生理伤害也是深入骨髓。
高中的“静坐教育”的阴霾怕是在大多数学生心里都有残留。
“男孩危机”之男孩,“静坐教育”难逃
其责。
当我们鄙视男孩子没有男孩子气时,就有一些过于浅薄和“滥杀无辜”了!
偏女性化男孩,他们才是真正的受害者,而且是已无法讨回公道的教育产物。
教
育可以塑造人,“静坐教育”已经在他们人格塑造的黄金时期,对他们的正常人格
塑造造成致命打击,在他们心底留下了擦不掉的泪痕。
在“静坐教育”下,一个生
下来活泼无邪的男孩,他们天生爱自由却被无时无刻地束缚,被从小教育要保持
安静沉默,请问这是他们自己选择的吗?一个值得考证的问题,是“静坐教育”毁
了“他们”,并非“他们”毁了教育的神圣。
一般情况下,女性天生好静,显阴柔。
当下“静坐教育”的受益人怕只剩女性群体,这一点从逻辑上来说是毋庸置疑的。
故当下之中国教育还可延伸出“女性教育”一词。
男女不同性别对教育的需求是有
区别的,当下的学校教育就有一些过于有利于女孩发展,而忽视男孩发展的倾向。
我们知道我们投入的教育资源还不是足够充足,但是我们现在至少在有限的资源
情况下做到分配公平,男女对于享受教育资源应该是平等的,我们需要建立适合
于男女平衡发展的教育培养模式。
当下男女高考状元性别比例走势如何?现今历
年本科上线男女性别比例如何?答案就是事实的证明。
谁拥有了更多的资源,谁
就可以更大的发挥自身的潜力,这是教育的一个黄金法则。
女本科在大学校园里
奋发图强,来年之后,女硕士女博士的浪潮定会一浪高过一浪!拥护男女平等,
应该考虑到男女受教育的真正平等。
支持女性谋求幸福,但是在不合理的教育性
别失衡下,长远来看受害的人里面同样会有女性的身影。
深推下去,两性婚姻、
家庭稳定、工作就业、人口人力资源等等相关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一定只会加剧。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教育不仅可以影响现在,更可以影响未来。
故一个不良的
教育不仅可以贻害一个人,更可以贻害一个民族!补充一点,在中国古代,教师
乃男性专有,这是由于我国封建社会男性受教育特权之不公导致。
当下之男女同权,教师绝不为男或女专有,现实的情况确实男女教师性别比例也在不断失衡,
女教师越来越多,这也是需要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故科学之教育,受教育者的
男女比例应均衡,施教者男女也应比例均衡。
四、小结
写了一些对教育的思考,我们就开始灰心丧气吗?不是的,相反我们应该更
加努力,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看到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学生的体育课、劳动课,越来越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视力状况,关心中国教育改革的每一个人对未
来都是踌躇满志的!
[参考文献]
[1]姚海峰.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模式[J].农家参谋,2020(09):238.
[2]李刚.十年来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的成效与建议[J/OL].湖南师
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8[2020-05-02].https:///10.19503/ki.1671-
6124.2020.03.012.
[3]Samuel Cornell BSc, MSc(Res),Ashley Gould BSc, MPH, MFPH,Gethin R. Ellis MB, ChB, BMedSc (Hons), MD, FRCP,Joyce Kenkre PhD,E Mark Williams PhD. Clinician perception of a novel cardiovascular lifestyle prescription form in the primary and secondary care setting in Wales, UK[J]. Health Promotion Journal of Australia,2020,31(2).
[4]李宗辉. 如何在基层中小学有效落实劳动教育课[N]. 湖南日报,2020-04-16(006).
[5]王清涛.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化: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路径选择[J].教育导
刊,2020(04):21-27.
[6]马维霞.论如何激发小学生参与社团活动的积极性[J].才智,2020(07):116.
[7]王鹏.确保中小学研学旅行“研行一致”的“六性”[J].教学与管理,2020(07):18-19.
[8]卓进,王建军.“静坐中养出端倪”到“随处体认天理”——陈白沙、湛甘泉心学教育
理念比较研究[J].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02):10-14+93.
[9]刘平.陈献章的教育活动及思想[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3):168-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