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与设计学科关联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文科建设与设计学科关联的思考
作者:周星陆希
来源:《丝绸》2022年第03期
摘要:新文科建设已成为当下教育界的重要研究命题和工作方向,然对于新文科建设存有种种的疑惑,故廓清其概念和内涵十分必要。
但在新文科建设中强调并非革故鼎新,而是守正出新、学科交叉及为了培养适应新时代特别是智能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和艺术的创造者。
设计学科是特别具有学科交叉特性的学科,它和新文科建设有必然的呼应,理应首当其冲开拓,以便更好地促进设计学科在时代进程中的作用。
关键词:新文科建设;艺术设计;学科交叉;守正出新;面向未来
中图分类号: J0-0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1 7003(2022)03 0085 07
引用页码: 031201
DOI: 10.3969/j.issn.1001-7003.2022.03.012 (篇序)
1 思辨的由来
随着时代的迅猛发展,社会已经进入智能时代的前期。
有人开始研究《论人工智能对工艺美术创作的多层级介入》 [1] 。
设计学科在时代变迁面前,是极为重要的能够为时代提供理论阐释设计,和为智能时代提出社会设计的学科。
本研究所提及的设计学科已经是极为特殊的艺术和跨艺术的学科体系,作为艺术设计注重的是艺术,但何止是艺术。
设计学科在学科门类设立的时候,很明显兼顾着工科和艺术学科,既可以授予工科的学位也可以授予艺术学位。
人们在诧异的同时却并不感到意外,因为设计学科先天就具备工业设计和艺术设计相关联的一种跨学科的性质。
而如今设计学又确立成为交叉学科新门类之中的重要存在,即是工科之中的工业设计重要对象,同时它作为艺术设计本身又包容广阔。
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设计学科更大的意义在于超越了无论是工业还是艺术,而是具备一种更开阔的对于社会设计、理论设计,甚至需要具有思想设计等宏观性的价值体系。
套用设计领域中一直有着关于“无限”与“有限”的思考,研究者对设计学科也可以来做一种更宽泛的探讨 [2] 。
因此,不能不提到当设计学科面对智能时代发展的时候,有一种与观念形态和言说所予之智能时代所交接的一块领域。
研究者都知道元宇宙的提出似乎从天而降,但是其证明在向智能时代进发中,一种理论的模式或者观念的倡导,会怎样导致并且造就于社会的新的景观。
无论人们对于元宇宙的初期似懂非懂,或者
说对元宇宙这种包括交互性、虚拟性、AR/VR、区块链等纠缠在一起的性质的认知还有待于丰富的证明。
但是一个概念的提出并迅速普及,乃至于它会造就人们去适应元宇宙这样的真实和虚拟世界所带来的不同凡响的新景观。
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学也具备一个从宏观的观念到宏观的社会呈现,乃至于对于用微观的成效来验证它的价值和意义。
由此衍生开去,在所谓专业的设计学科之外,站在交叉融通角度看待设计学科,不可忽视其与新文科建设之间的交织。
比如从事影视行业的人们发现设计无所不在;比如在海报的设计上、场景的设计上,都和设计学科有丝丝缕缕的联系。
此前笔者看到有设计家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所设计的海报,是一个叫刘治治的设计家,为北京国际电影节所设计的主视觉形象的海报,和为“First”电影节所设计的海报,一直以来都引起很大的争议。
当时一面世,大众一致地反对,因为觉得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海报;可是设计界却觉得它很好,因为在不断地创新,适应于现在的设计业。
由此,外行也需要认识设计,而设计何止是一个专门化的园林设计、服装设计、首饰设计、家具设计、景观设计等,它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的设计乃至于文化的设计,而这当然就和人们的新文科建设的发展连接上存有关系。
比如,有人研究女性主义对民国时期上海女性婚礼服的影响,目的是“针对女性婚礼服的一种跨越审美表象的理性思考” [3] 。
新文科带来了各门学科在适应时代发展之中的一个变和不变的认识。
而在新文科建设之中,特别关注于交叉融通,以及培养对于未来社会的人文社会科学家和艺术高端的创作者的观念与思维,所以本研究先从新文科建设发展入手来进行探讨。
2 新文科建设的相关问题思考
2.1 新文科建设意义
新文科建设已经成为中国教育界向前发展一个重要的方向与推动力,主要原因在于新文科建设以守正创新、学科交叉而来适应中国向着新的百年跃进的更大力度、更为开阔的学科发展方向。
设计学科已经不仅是一个具体的操作形态的设计,它实际上具备对于宏观的国家文化形态、社会景观乃至于一些思想观念的大设计的意味。
因此在新文科建设的视野下,设计学科理应走在前面,不仅为自身的学科和专业的发展做好设计,也应该有更大规模地为新文科建设的发展做好设计思路及理论的准备,甚至于在前行方向上一些思路的大设计。
设计已经超越自身关于学科专业、课程教材的所谓具象的设计,而具有对于更好的思想法拓展的大學科思想性的设计。
由此而言,设计学科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事实上,艺术学科从独立以来涉及学科发展变化的速率越来越迅猛,它本身就适应着时代发展的需要,同时设计又具有宽阔性和设计性,具有从具体的对象到学科含容量的广大一直到设计作为思想路径观念上的一个重要聚焦的学科体系,理应在时代的发展中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
许多人还仅把新文科建设当成一个口号,或者对于新文科还存有各种疑虑,认识模糊而不甚了了。
人们尤其是艺术学科的学者只知晓关于新文科建设称谓,但是不知道新文科建设到底要做什么,或者担忧系某个新文科建设损毁了自己已经很成熟的专业与课程等。
他们甚至觉得新文科建设与己无关。
本来修炼过得好好的安身立命栖息之地,唯恐新文科建设之打破成规却
未必能给艺术学科带来什么样的变化,因此本研究需要来梳理一下新文科建设对于艺术学科而言意味着什么?总体而言,一定要意识到新文科建设是一个国家教育部门近期所倡导的一系列教育改革的一种方向。
新文科国家研究课题已经颁布,也就是说,新文科是必须并且必然成为不断给与和措施乃至于评奖不断推进的对象,也有相应配套的相关的措施相继展开。
不但课程思政的推广就有相关课题和资助,而且冷门绝学的推广也有相关的课题和资助等。
将视野展开看,目前的新文科建设之中,关涉2021年收束期间许多重要事件。
1) 2021年底第五轮评估完成,第五轮评估的一些方略、政策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对于思政要求等的强化,以及分门别类的评价体系。
但是对于不同學科的排名的确会影响到无论对考生还是学科学术地位的变化。
2) 2022年艺术专业博士点呼之欲出,可以预料,2022年这样重要年份里头,中国会出现艺术专业博士点建设竞争的情况,设计学科天然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强的优势。
3)专业学位全国第一次的国家评估已经基本完成,艺术专业学位的300多家学校也会面临着被抽查和得失判断取舍可能,这一次用最新的方式所给予的评价排名,乃至于合格和不合格都可能影响深远。
4)新的一流专业的评审即第三次的评审即将展开,这对于许多要获取国家水准的专业之中的佼佼者的地位而言,也是一个寸土必争而需要重视的所在。
5) 2021年新的不同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授予权等已经发布,包括广州美院和四川美院同样都获得了美术学博士学位点和设计学博士学位点。
6)国家教材就是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简称)的招标也即将展开,国家更为深入地把握国家级教材已然凸显。
7)在一流课程即五类课程的评审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在各种学科专业判定高下中,将来一流课程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8)在各个专业都要开始制定嵌入课程思政和关于劳动教育这样的内容,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但是国家的方略如同新文科一样,它会以强制性的方式来改变既有的培养方案。
9)对于基础学科而言,大家知道“双减”所带来的艺术学科在校外培训的希望。
10)美育和中考艺术的一些部分要进入学校的教育会影响深远。
还有,此前已经颁布的新的高中艺术综合性的课程和教材,以及很快就有可能实现的高中以下的基础教育的艺术统一教材即将出台。
11)新的学科调整也几乎定调,有可能艺术学科之中的舞蹈和音乐分开单立,戏曲和曲艺也崭新亮相。
上述诸如此类的当下的任务,其实也在证明,关于新文科既然作为国家的策略,因此不断推进总结,也包括已经公布的国家新文科的研究课题规划等,都在提醒新文科应该高度重视,而且去认真研讨它的内涵及外延。
2.2 新文科建设的思辨认识
新文科建设时常遭遇到的疑惑,触及到底新文科是什么样的一种性质的标签或者符号。
在这里,新文科最主要要解决的显然是新文科之新。
新文科之新在许多人的忧虑里,觉得是不是要创立一个不同于既往学科之新?或者说颠覆于既往学科的新。
很显然,是误解了新文科或者叫危言耸听。
新文科依然是文科,依然要对既有的文科进行维护。
其承认在文科的不同分类建制之中经年累月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在不断的学科和专业的建构之中,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涵养和理论体系在不断丰富中,形成了一个相互纠缠的一种逻辑存在。
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它
的重要性而不是改弦更张。
新文科在认可文科传统的时候,事实上是站立在对于既往的文科在中国的社会建构和人文理论体系,以及文化构成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基础上。
回顾新文科大会召开成立时,高教司长提及何以新文科建设晚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姗姗来迟主要的原因是新文科涉及那么多的学科之外,其实是要为新文科自身设计,同时在其他学科的实施之中观察并且来设计。
重要的是新文科要成为理论构建体系,甚至为前三科去做构架设计、理论思考分析,去做发展趋向的一种关照、认识和理论的滋养。
就在这一个基点上,事实上是把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工科不一样的性质加以确认和肯定。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新”的含义。
“新”首先是创新之新,是展现出新面貌之新,是交叉而迸发出的新奇。
事实上,新文科建设能够在既有学科基础上伸展、延伸,融合理工类学科的优势,而形成自己面对新时代的新面貌,能够更多地呈现创造的新景观。
因此,新文科是在尊重既有文科的基础上,试图去打造扩展、创造和具备新的引领力的一种文科体系。
这样来说重点是跟这个时代的新发展相契合,而不是孤芳自赏守旧。
时代发展到高科技年代,在互联网兴盛和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的时候,看清传统的文科是建构于传统的文化和传统的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虽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地吸纳着新时代的滋养,但是计算机学科、大数据的学科、智能的学科已经对人们的整个知识体系和人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景观,产生了非常多的改变,文科不能置之不理。
新文科既然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对其他的学科发展做理论的观照、理论的解析和理论的评价及构架,因此,就应该有适应这样的新时代之新去进行阐释,去进行理论建构。
显然必须和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时代相适应,更不用说现在所说的所谓的“元宇宙”平行空间及其他的一些新观念的到来,去拓展自己的学科突破旧有的体制,去扩充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疆域。
在理解了这样的新的基础上,还必然牵扯到一个核心问题,即对于所谓新和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人们说没有所谓旧文科,最多是传统文科,而且传统文科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必须要承传坚守的所在。
既往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确如一些专家所说,可以保持自己的传统、一直坚守自己传统理所应当。
但是对于新文科而言,应该是在所谓的守正创新、固本创新这个基点上来建立他的自信,也就是新文科建设必须在遵守人文社会科学包括艺术学科自身已有初心的基础上去进行创新。
而落实到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就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审美精神,审美必然是艺术学科最核心、最重要的要素。
当然审美也有传统审美、新时代的审美或者变异的审美,但总之审美的本质是一个人类的精神情感、灵魂所需要的超越于物质存在,而给人促发一种愉悦向上和向善的那个精神激励之物。
艺术学科要吸纳其他学科的优长,但是给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几乎最重要的,可以输出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就是艺术审美。
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是人类在高度发达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精神、情感和灵魂的需要,艺术学科以此为基础,能发出多种多样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呈现美,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因此,固其根本就是保持了自身在人文社会科学之中的艺术独有的特性,又同时是能够给予其他学科的滋养。
人们期望实现的是能够达到所谓科学和艺术如钱学森所言的高点上交融,如蔡元培所说用艺术代替宗教,而宗教和科学是相提并论之间的一种关系。
将视野展开看,目前的新文科建设之中,关涉2021年收束期间许多重要事件。
1) 2021年底第五轮评估完成,第五轮评估的一些方略、政策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对于思政要求等的强化,以及分门别类的评价体系。
但是对于不同学科的排名的确会影响到无论对考生还是学科学术地位的变化。
2) 2022年艺术专业博士点呼之欲出,可以预料,2022年这样重要年份里头,中国会出现艺术专业博士点建设竞争的情况,设计学科天然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强的优势。
3)专业学位全国第一次的国家评估已经基本完成,艺术专业学位的300多家学校也会面临着被抽查和得失判断取舍可能,这一次用最新的方式所给予的评价排名,乃至于合格和不合格都可能影响深远。
4)新的一流专业的评审即第三次的评审即将展开,这对于许多要获取国家水准的专业之中的佼佼者的地位而言,也是一个寸土必争而需要重视的所在。
5) 2021年新的不同学科的博士点和硕士授予权等已经发布,包括广州美院和四川美院同样都获得了美术学博士学位点和设计学博士学位点。
6)国家教材就是马工程教材(“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的简称)的招标也即将展开,国家更为深入地把握国家级教材已然凸显。
7)在一流课程即五类课程的评审正在热火朝天地进行,在各种学科专业判定高下中,将来一流课程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
8)在各个专业都要开始制定嵌入课程思政和关于劳动教育这样的内容,很多人都觉得很奇怪,但是国家的方略如同新文科一样,它会以强制性的方式来改变既有的培养方案。
9)对于基础学科而言,大家知道“双减”所带来的艺术学科在校外培训的希望。
10)美育和中考艺术的一些部分要进入学校的教育会影响深远。
还有,此前已经颁布的新的高中艺术综合性的课程和教材,以及很快就有可能实现的高中以下的基础教育的艺术统一教材即将出臺。
11)新的学科调整也几乎定调,有可能艺术学科之中的舞蹈和音乐分开单立,戏曲和曲艺也崭新亮相。
上述诸如此类的当下的任务,其实也在证明,关于新文科既然作为国家的策略,因此不断推进总结,也包括已经公布的国家新文科的研究课题规划等,都在提醒新文科应该高度重视,而且去认真研讨它的内涵及外延。
2.2 新文科建设的思辨认识
新文科建设时常遭遇到的疑惑,触及到底新文科是什么样的一种性质的标签或者符号。
在这里,新文科最主要要解决的显然是新文科之新。
新文科之新在许多人的忧虑里,觉得是不是要创立一个不同于既往学科之新?或者说颠覆于既往学科的新。
很显然,是误解了新文科或者叫危言耸听。
新文科依然是文科,依然要对既有的文科进行维护。
其承认在文科的不同分类建制之中经年累月地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并且在不断的学科和专业的建构之中,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人才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同时也使得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涵养和理论体系在不断丰富中,形成了一个相互纠缠的一种逻辑存在。
因此,人文社会科学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呈现出它的重要性而不是改弦更张。
新文科在认可文科传统的时候,事实上是站立在对于既往的文科在中国的社会建构和人文理论体系,以及文化构成中具有的重要作用基础上。
回顾新文科大会召开成立时,高教司长提及何以新文科建设晚于新工科、新农科、新医科姗姗来迟主要的原因是新文科涉及那么多的学科之外,其实是要为新文科自身设计,同时在其他学科的实施之中观察并且来设计。
重要的是新文科要成为理论构建体系,甚至为前三科去做
构架设计、理论思考分析,去做发展趋向的一种关照、认识和理论的滋养。
就在这一个基点上,事实上是把人文社会科学和理工科不一样的性质加以确认和肯定。
这里的问题就在于“新”的含义。
“新”首先是创新之新,是展现出新面貌之新,是交叉而迸发出的新奇。
事实上,新文科建设能够在既有学科基础上伸展、延伸,融合理工类学科的优势,而形成自己面对新时代的新面貌,能够更多地呈现创造的新景观。
因此,新文科是在尊重既有文科的基础上,试图去打造扩展、创造和具备新的引领力的一种文科体系。
这样来说重点是跟这个时代的新发展相契合,而不是孤芳自赏守旧。
时代发展到高科技年代,在互联网兴盛和智能时代已经到来的时候,看清传统的文科是建构于传统的文化和传统的社会发展的基础上。
虽然在时代发展中不断地吸纳着新时代的滋养,但是计算机学科、大数据的学科、智能的学科已经对人们的整个知识体系和人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景观,产生了非常多的改变,文科不能置之不理。
新文科既然是整个社会的发展对其他的学科发展做理论的观照、理论的解析和理论的评价及构架,因此,就应该有适应这样的新时代之新去进行阐释,去进行理论建构。
显然必须和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时代相适应,更不用说现在所说的所谓的“元宇宙”平行空间及其他的一些新观念的到来,去拓展自己的学科突破旧有的体制,去扩充和丰富自己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疆域。
在理解了这样的新的基础上,还必然牵扯到一个核心问题,即对于所谓新和旧之间的关系的理解。
人们说没有所谓旧文科,最多是传统文科,而且传统文科有它的历史必然性和它必须要承传坚守的所在。
既往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确如一些专家所说,可以保持自己的传统、一直坚守自己传统理所应当。
但是对于新文科而言,应该是在所谓的守正创新、固本创新这个基点上来建立他的自信,也就是新文科建设必须在遵守人文社会科学包括艺术学科自身已有初心的基础上去进行创新。
而落实到艺术守正创新的根本,就是须臾不可离开的审美精神,审美必然是艺术学科最核心、最重要的要素。
当然审美也有传统审美、新时代的审美或者变异的审美,但总之审美的本质是一个人类的精神情感、灵魂所需要的超越于物质存在,而给人促发一种愉悦向上和向善的那个精神激励之物。
艺术学科要吸纳其他学科的优长,但是给其他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几乎最重要的,可以输出并且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重要的就是艺术审美。
审美观念和审美思想是人类在高度发达社会中越来越重要的精神、情感和灵魂的需要,艺术学科以此为基础,能发出多种多样的艺术的表现形式来呈现美,来满足人们对美的需求。
因此,固其根本就是保持了自身在人文社会科学之中的艺术独有的特性,又同时是能够给予其他学科的滋养。
人们期望实现的是能够达到所谓科学和艺术如钱学森所言的高点上交融,如蔡元培所说用艺术代替宗教,而宗教和科学是相提并论之间的一种关系。
将视野展开看,目前的新文科建设之中,关涉2021年收束期间许多重要事件。
1) 2021年底第五轮评估完成,第五轮评估的一些方略、政策都发生了一些变化。
比如对于思政要求等的强化,以及分门别类的评价体系。
但是对于不同学科的排名的确会影响到无论对考生还是学科学术地位的变化。
2) 2022年艺术专业博士点呼之欲出,可以预料,2022年这样重要年份里头,中国会出现艺术专业博士点建设竞争的情况,设计学科天然具有实践性和针对性强的优势。
3)专业学位全国第一次的国家评估已经基本完成,艺术专业学位的300多家学校也会面临着被抽查和得失判断取舍可能,这一次用最新的方式所给予的评价排名,乃至于合格和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