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宁波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详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宁波市八年级语文(下)期末考试卷
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填空题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应的填空。
冰雪消融,春信纷至tà(1)______来,众鸟抖落一个冬天的冷寂,在蔚蓝的天空下见证万物演yì(2)____________新一轮的故事。
自然之鸟是春的信使,也寄托着文人独特的情思。
《诗经·周南》借“关关雎鸠,(3)____________”即以水鸟和鸣传达爱情的美好;唐代常建清晨入古寺,在鸟鸣山色中参悟禅意——“(4)____________,(5)____________”;而“(6)____________,寂寞沙洲冷”则表明北宋苏轼借孤鸿宿沙洲抒发自己对理想的坚守。
二、现代文阅读
晚秋里开放的向日葵
路来森
①我是在一个早晨,一个晚秋的早晨,看到那棵向日葵的。
那一刻,我的心有一种粉碎般的震撼,我看到了一种耀眼的神性的美丽。
②霞光,刚刚射在岭坡上:岭顶上,吹着清凉的风。
③它兀自开放在那儿,开放在一块青黑色的岩石旁。
毫无依托,孤独地、桀骜地立着,花头追逐着太阳,每一朵金黄的叶片,都柔脆如心瓣,在初阳下璀璨着,明亮而又清澈。
④我凝目这种明亮和清澈时,它仿佛让我穿透晚秋的阴凉的时光,又看到了夏的灿烂,夏的浓烈,夏的欢愉。
⑤没想到,生命会因为一种触目,而在瞬间变得如此丰满。
⑥周围的一切,都已成为向日葵开放的背景。
⑦庄稼已经收割,田园上的草几近衰枯,裸露的岩石,散发着铁一样的色彩,地面有些湿润,尚未枯尽的衰草,缀着清冷的露珠,原野是满目的苍凉和萧瑟。
天空中,没有飞鸟,没有浮云,只有一种青碧的悠远。
仿佛,地面上的一切颓败,都是为了某一种衬托而存在。
⑧那棵向日葵,就在这样的背景里,开放成一朵火焰。
周围,弥漫着绚丽的温暖。
⑨我在想,是谁种下了这棵倔强的生命?
⑩是风为媒,是鸟儿的喙啄,还是某一片红唇下的遗漏?它一定不是一种必然,而是一种偶然,一种不合时令的偶然。
偶然地落下了一颗种子,偶然地生发出了一颗生命,偶然地开放出了一种
灿烂的美丽。
然后,在这样的一个晚秋的早晨,我与它偶然地相遇。
相遇是一种缘分,这种缘分里,存在着某一种宿命。
⑪我也觉得,它确实是不合时令的。
只因,开在这样的晚秋里,注定,它是不会结下果实的。
⑫可是,它还是开放了,花朵灼灼,开得那样大方,开得那样傲然。
它也许只是为了自己而开放,只是为了开放而开放。
也许它明白,它只需要一个过程,一个开放展示自己的过程,结果如何又怎样呢?它就是这样地执着,像一些执着的人,把一切的价值孕育在不懈地追求之中。
⑬是的,追求是不需要结果的,过程中绽放的美丽就是最好的结果。
淡然着,自然着,何必伟大?只为了追求自己的那种生活状态。
⑭这让我想到了梵高。
⑮不知道梵高有没有见过,这样的晚秋里开放的向日葵。
我总觉得,梵高的“向日葵”,在他的浓艳、强烈的色彩后面,有一种烦躁,有一种无尽的悲苦和凄凉。
他在自己的悲苦和凄凉中,向人类燃烧出太阳一般的温暖和爱。
⑯梵高是伟大的,但又是寂寞的,他在生前,没有享受到巨大的荣誉;只在死后,在寂寞中享受一种哀荣。
也许,他根本就没有考虑过什么荣誉,而只是为了追求自己的艺术,而开放自己。
如这晚秋里的向日葵。
⑰但不管怎样,梵高还是使自己的生命做了一次最悲壮、最辉煌的开放。
⑱梵高成了一棵永远的向日葵。
⑲我赞美,这晚秋里开放的向日葵。
因了它的象征,也因了梵高。
2.结合文章内容,完成下列填空。
这是一棵不合时令的向日葵,因它(1)____________;这是一颗偶然生发的生命,因它开放在一块青黑色的岩石旁,但它却绽放(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美丽。
3.按提示,赏析以下句子。
(1)毫无依托,孤独地、桀骜地立着,花头追逐着太阳,每一朵金黄的叶片,都柔脆如心瓣,在初阳下璀璨着,明亮而又清澈。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庄稼已经收割,田园上的草几近衰枯,裸露的岩石,散发着铁一样的色彩,地面有些湿润,尚未枯尽的衰草,缀着清冷的露珠,原野是满目的苍凉和萧瑟。
(从加点词的角度)
4.结合链接材料一,补充讨论内容。
“毫无依托,孤独地、桀骜地立着”一句,让我想起陆游《卜算子·咏梅》。
梅花孤独地盛开
在断桥边,无人欣赏,饱受众花妒忌,纵使凋零于地,也香气不改,精神犹在。
梅花象征着陆
游虽终生坎坷却坚贞自守,虽怀才不遇仍独立不倚的优秀人格。
文中的“向日葵”也具有象征意义:____________。
5.珠珠想写一篇咏物抒怀散文,请你结合链接材料二,以《晚秋里开放的向日葵》为例,给她提两条建议。
八○一班同学收集了以下材料,制作宣传册,向全校师生推销劳动课成果——青团,请你参加。
【材料一】
青团的前世今生
青团是江南人家在清明节吃的一道传统点心,其色泽青绿,所以叫作青团。
在不同的地方青团又被称为艾团或清明果等。
艾草、糯米等是做青团的主要食材,吃了有散寒除湿的功效。
据考证“青团”之称大约始于唐代,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古时候人们做青团主要用作祭祀,但如今它作为祭祀品的功能已日益淡化,而是成了一道时令性很强的小吃。
因其外形为圆形,亲朋相聚吃青团也寓意着人们对生活的美好期许,希望家庭幸福圆满,家人健康长寿。
【材料二】
青团的制作过程
【材料三】
“我为青团代言”文案
文案一文案二
【材料四】
青团宣“浅尝辄止”
艾以叶入药,性温、味苦、无毒、通十二经,具回阳、理气血、逐湿寒、止血安胎等功效。
(《本草纲目》)
糯米粉中含有大量的淀粉和膳食纤维素,这些物质在人体中比较难被消化,食用过量可能会加重人体肠胃负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6.根据材料,制作“青团名片”,作为本次推销的海报。
青团名片
7.材料三有两则宣传文案,选取你认为合适的一则放入宣传册中,并说明理由。
8.有同学对你说:“哇,你们的青团真诱人,我要多买几个,今天中午饱餐一顿。
”你将如何回答?试结合上述材料说明理由。
三、对比阅读
[甲]
雪窦游志(节选)
宋·邓牧①
①岁癸巳春暮,余游甬东,闻雪窦游胜最诸山,往观焉。
②廿四日,由石湖登舟,二十五里下北曳堰达江。
江行九折,达江口。
转之西,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②。
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
凡舟楫往还,视湖上下,顷刻数十里;非其时,用人力牵挽,则劳而缓焉。
初,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临水,若坐垂踵③者;有曰“金鸡洞”,相传凿石破山,有金鸡飞鸣去,不知何年也。
③水益涩④,曳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
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
④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
林崖端,引手援树下顾,率⑤目眩心悸。
初若大练⑥,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故其上为飞雪亭。
憩亭上,时觉沾醉,清谈玄辩,触喉吻动欲发,无足与云者;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
[乙]
游雪窦山(其一)
明·王守仁⑦
平生性野多违俗,长望云山叹式微。
暂向溪流濯尘冕,益怜萝薜⑧胜朝衣。
林间烟起知僧住,岩下云开见鸟飞。
绝境自余麋鹿伴,况闻休远悟禅机。
[注释]①邓牧(1246——1306):浙江钱塘(今杭州)人,字牧心,世称文行先生,宋末元初思想家,曾遍游名山大川。
②覆以栋宇:在桥上盖亭子。
③踵:脚后踩。
④涩:不通畅,指水浅,行船艰难。
⑤率:大致、大抵。
⑥练:白绢。
⑦王守仁(1472——1529):浙江余姚人,字伯安,号阳明,又号乐山居士,明朝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倡言“知行合一”和“致良知”。
王守仁喜欢畅游祖国大好河山,本诗作于正德八年(1513),阳明先生和自己最得意的弟子徐爱等相约出游雪窦山。
⑧萝薛:攀援的蔓生植物,也指隐士的服装。
9.根据提示,完成表格。
10.根据游记内容,完成雪窦游览表。
11.雪窦山风景如画。
[甲]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2.王守仁用词精妙,著一字而境界全出。
请你试着推敲“岩下云开见鸟飞”中“开”字的妙用。
13.情感是游记的灵魂。
请你试着探究[甲][乙]两文所抒情感的异同。
四、语言表达
14.请你以主持人身份为本次“且读且行•阅享成长”主题读书分享会设计一段开场白。
要求:主题鲜明,语言流畅,符合情境,不少于100字。
“开场白”设计小贴士:
(1)有称呼语(问候语)、引入语、主题语、过渡语。
(2)开场白常见的有故事式、开宗明义式、幽默式、引用式、悬念式和渲染式六种类型。
五、填空题
15.根据自己的阅读积累,完成《经典常谈》的阅读批注。
六、名著阅读
16.阅读经典,可以帮助我们跨越历史时空,丰富情感体验,汲取精神养料。
请你从下列作品中任选其一,结合书中人物经历,谈谈自己的阅读体会。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B.《名人传》C.《平凡的世界》
七、作文
17.作文。
自然景观是天然景观和人为景观的自然方面的总称。
对于自然赋予的天然景观,梁衡从壶口看见黄河的伟大性格,利奥波德从大雁迁徙中看到野性的诗歌;对于带有自然特性的人为景观,鲁迅从百草园中感受乐园的无穷奇趣,宗璞在园中紫藤架下感悟生命的永无止境。
你能从身边哪一种自然景观中获得感悟或思考?请你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一篇文章。
要求:(1)立意自定,将题目补充完整;(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3)不要出现含有考生信息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参考答案:
1.沓绎在河之洲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拣尽寒枝不肯栖
【详解】此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和古诗文名句默写。
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
(1)纷至tà(沓)来:形容连续不断地到来。
(2)演yì(绎):从前提必然地得出结论的推理;从一些假设的命题出发,运用逻辑的规则,导出另一命题的过程。
(3)——(6)注意“洲、悦、潭、拣、栖”等字的正确书写。
2.示例:盛开在晚秋;丰满、倔强、执着、淡然、自然、平凡(任意两个均可)
3.(1)示例1:运用拟人修辞手法,“孤独”“桀骜”“追逐”赋予了向日葵人的情态,表现向日葵独自盛开在晚秋中,仍然努力向阳而生,表达作者对向日葵的赞美之情。
示例2:运用比喻修辞手法,将金黄的叶片比作心瓣,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花瓣的柔嫩与脆弱,写出向日葵在晚秋时盛开的不易,表达作者对向日葵的赞美之情。
(2)句中“衰枯”“枯尽”“苍凉”“萧瑟”“清冷”等词语,由近及远地描写了晚秋时节萧条苍凉的景象,渲染向日葵生存环境的恶劣,衬托向日葵倔强(桀骜)的生命力,表达作者对向日葵的敬畏和赞美之情
4.示例:晚秋开放的向日葵富有生命力,象征着生命的倔强与生机;梵高笔下的向日葵有鲜艳的色彩,灵动而华美,象征着梵高即使身处困境,仍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与热爱。
5.示例:①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描摹所言之物。
比如把花瓣比作心瓣,把花当作人,语言生动形象;②借助联想,抒发自己情感。
比如从晚秋中的向日葵联想到梵高的向日葵,赞美梵高对艺术的热爱与追求;③表现事物内在品质。
例如文中作者笔下的向日葵具有执着与顽强的内在品质;④运用表现手法。
如使用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即借小事物,挖掘深刻意义,作者通过描写晚秋开放的向日葵,赞美生命的顽强与生机。
如使用象征手法,文中晚秋开放的向日葵象征着生命的倔强与生机,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
如使用衬托手法,文中作者借晚秋的萧条衬托向日葵的执着与顽强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感受。
(写出两条即可)
6.清明或清明节;艾草或艾草汁;家庭幸福圆满,家人健康长寿
7.示例1:我认为采用文案一更合适,因为文案一语言优美,生动形象。
“绿透”“醒来”“融进”等词富有诗意与丰富的情感,不仅说明了青团的颜色、食用的季节,对青团美好内涵的赞美更是溢出笔端。
采用文案一更能激起买家的兴趣,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起到宣传作用。
示例2:我认为采用文案二更合适,因为文案二的语言生动活泼,风趣幽默。
如“有颜值”“有内涵”等词,能激起买家的兴趣。
文案二运用了第一人称,给人感受更真实、亲切,语言口语化,极具生活气息。
多用感叹句,校园推销买家多为初中生,此文案用语符合初中生活泼的个性,以此文案宣传更贴近同学的心理。
所以,采用文案二更适合。
8.示例1:同学,虽然青团美味又有散寒除湿的功效,但是《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中指出糯米中的淀粉和膳食纤维素比较难被消化,食用过多可能会加重人体肠胃负担,所以青团吃多了对身体不好,只可“浅尝辄止”,不建议作为主食哦!
9.A B 像白蛇一样10.泉口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刚涌出的泉水像一条白绢,触落到崖石上,喷薄如急雪从空中飞下。
移步换景
11.桑田麦垄,上下连接,农家隐藏在茂密的竹树间,打柴放牧的孩子互相追逐嬉戏,真的如同在图画里行走一般,富有世外桃源般优美的意境。
12.“开”指山中岩石拨开云层。
一个“开”字,运用夸张、衬托和化静为动等手法,使云雾富有动态美,侧面写出雪窦山高耸入云,表现作者对山中景致的喜爱之情。
13.(1)同:两文都表达了对雪窦山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2)异:甲文作者被雪窦山如画般的美景所折服,但此间美景却无知己好友一同分享,又觉落寞怅然;乙文作者面对雪窦山的幽静,追寻“濯尘冕”“伴麋鹿”“悟禅机”的山林情怀,表达了诗人不慕名利,向往闲适自由的情志。
【解析】9.此题考查文言词语的解释。
解释词语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带领着妻子儿女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与A项“与外界隔绝之地”意思一样。
故选A。
(2)绝境自余麋鹿伴:在这风景绝佳之地自有我和麋鹿相伴。
绝境:风景绝佳之地。
故选B。
(3)其岸势犬牙差互: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犬牙:像狗的牙齿那样。
由此可知,遥望白蛇蜿蜒下赴大壑:遥见一条涧水像一条白色的大蛇一样,屈曲蜿蜒地奔下深谷。
白蛇:像白蛇一样。
10.此题考查内容理解与概括。
第②段“江行九折,达江口。
转之西”对应了水路所至:江口西行;“大桥横绝溪上,覆以栋宇”对应了:有一座大桥横跨在溪流之上,上面还建着些亭廊。
(1)由第②段“自桥下入溪行,九折达泉口”可知,所至为:泉口;“凡舟楫往还,视湖上下”对应了所见:船只来往,看潮水涨落而上下。
第②段“大溪薄山转,岩壑深窈,有曰‘仙人洞’,巨石临水,若坐垂踵者”对应了所至:仙人洞;所见:一块巨石靠近水边,好像一个人放下脚坐着。
第③段“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对应了陆路所至:药师寺;所见:背靠着紫芝山,寺中的和尚颜有学识。
(2)由第④段“出寺右偏登千丈岩”可知所至为:千丈岩;“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对应了所见: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
(3)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文言文断句首先要明确句意,同时运用以下方法:明词性(根据词性找句子结构),找句式(注意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对称句、倒装句等一些固定句式),看对话(标志词如曰、云、言),据修辞(排比、对偶、反复、顶针)等。
“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的意思是:奔流的瀑布从“锦镜”涌出,泻落到绝壁之下的深潭中,潭深不可测。
“流瀑”是主语,“出”“泻落”是谓语,“潭中”是宾语,“深不可计”的主语是“潭”。
据此断句为:流瀑自锦镜出/泻落绝壁下潭中/深不可计
(4)第④段“出寺右偏登千丈岩……林崖端,引手援树下顾……故其上为飞雪亭。
憩亭上”对应了所至:飞雪亭;由“初若大练,触崖石,喷薄如急雪飞下”可知所见为:刚涌出的泉水像一条白绢,触落到崖石上,喷薄如急雪从空中飞下。
(5)作者的行踪由水路:江口西行——泉口——仙人洞——陆路:药师寺——千丈岩——飞雪亭,由此可知,作者运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清晰地交代游踪,带着读者领略雪窦美景。
11.此题考查意象与画面。
[甲]文划波浪线的句子“桑畦麦陇,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相征逐,真行图画中”给我们描绘出一幅惟妙惟肖的农村风景图:那一块快桑田麦陇,高高低低连成一片,许多农舍掩隐在茂密的竹林和树之中,砍柴放牧的小孩相互追逐嬉戏,真的如同行走在图画之中。
这样的景致闲适快乐,令人向往。
12.此题考查词语赏析。
“岩下云开见鸟飞”意思是:山中岩石拨开云层。
可以看见鸟儿在自由飞翔。
“开”拨开,指山中岩石拨开云层。
一个“开”字,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极言山之高;用“云开”衬托山之高;岩石拨开云层,化静为动,使静止的山动了起来,使云雾富有动态美,侧面写出雪窦山高耸入云,表现出作者对山中景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3.此题考查主旨情感。
[甲]文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集中笔墨描绘了大桥、亭廊、仙人洞、金鸡洞、飞雪亭、等景物,作者被雪窦山如画般的美景所吸引,表达了作者对雪窦山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坐念平生友,怅然久之”这些美景却没人和自己一同分享,不由得想起了知己老友,又感觉落寞怅然。
[乙]文从“云山”“溪流”“林间烟起”“岩下云开”“鸟飞”“麋鹿”等景物的描绘中可见作者追寻“濯尘冕”“伴麋鹿”“悟禅机”的山林情怀,表达了作者对雪窦山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以及不慕名利,向往闲适自由生活的情怀。
据此概括异同即可。
【点睛】参考译文:
癸巳年的春末,我去甬东游历,听说雪窦山的景致比众山都好,于是我就去观赏了。
二十四日那天,我从石湖上船,行二十五里后经过北口堰,进入甬江。
沿着迂回的江遭转折而行,到达江口。
又折向西,见一座大桥横跨在溪流之上,桥上建筑着一些亭廊。
船从桥下进入溪流,沿溪而行,几经折绕到达泉口。
凡是往返这里的船只,都利用潮水的涨落,顺潮上行或下行,如此,顷刻间便能行数十里。
如果不因其时,用人力拉牵,则既辛劳又缓慢。
我由此前行,起初,巨大的溪流紧靠着山势而流转,悬岩之下,山谷幽深昏暗。
有个地方叫“仙人岩”,乃是一块巨石濒临水边,就象一个坐着的人垂下双脚的样子;还有个地方叫“金鸡洞”,相传古人凿石破山时,有一只金鸡长鸣飞去,但这已不知是哪个时代的事了。
往前走,水越来越浅,不能撑船而行,便上了岸。
行走六七里,住宿在药师寺。
寺庙背靠着紫芝山,寺中的和尚颇有学识,不象城中的和尚那样。
在这里过了两夜,于是又沿着小溪从山的东边出去,淌过溪水,这里山峰环绕,遥见一条涧水像一条白色的大蛇一样,屈曲蜿蜒地奔下深谷。
桑田麦陇,高高低低连成一片,许多农舍掩隐在竹树之中,砍柴放牧的小孩相互追逐嬉戏,真象是行走在图画之中!
出了山寺往右侧走,登上千丈岩,见奔流的瀑布从“锦镜”涌出,泻落到绝壁之下的深潭中,潭深不可测。
走到悬崖边缘,伸手攀树朝下望,顿觉目眩心悸。
刚涌出的泉水像一条白绢,触落到崖石上,喷薄如急雪从空中飞下,因此它上面的亭子叫飞雪亭。
我在亭上休息时,观赏此景,不由感到醉意浓浓,真想高谈阔论、论辩玄理,话语涌上喉咙,嘴唇张开,却又没有能够交谈的人,因而想起平生好友,不禁久久惆怅。
14.示例1: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采撷文化长河的粒粒珠玑,捕捉故事人生的点点感动。
一篇好文章,是一杯香醇的美酒,令人回味无穷;一次好分享,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令人荡气回肠。
好读故事,故事中自有真情在;读好故事,好故事伴我度人生。
心与心互动,收获的是友谊;爱与爱交织,擎起的是希望。
让我们携手走进书籍的大门,“且读且行,阅享成长”!
示例2: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莎翁曾说过:“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好像生活中没有阳光。
”确实如此,最是书香能致远,一本好书就是一位好老师,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只有不断地去读好书,不断地去向好老师学习,才能使我们不断地成长。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且读且行,阅享成长”吧!
【详解】此题考查开场白。
开场白要有称呼语(问候语)、引入语、主题语、过渡语。
示例1: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伟大的文学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的确,书本是一种最为普遍的传播信息的方式。
多读书,加上一点思考,我们就不难发现,历史书给了我们对过去的沉思;科普书给了我们对未来的幻想;小说让我们畅游在主人公的情节;散文让我们流动在清新的文字。
世界在进步,书籍也在伴着人类进步。
人随书籍对知识、事件的传播,有了更宏观的思想与视野。
读书变成了人类生活中的重要环节。
今天让我们一起“且读且行•阅享成长”!
示例2:尊敬的各位领导、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泱泱中华,文明渊远,文化流长。
先人的智慧,凝结成方正文字,灵妙文章;阅读,它推开了一扇能往古今中外的大门,让我们用自己的时间,以自己的步调在书海里尽情遨游,丰富知识、广博见闻;阅读,它推开了一扇通往内心深处的窗,让我们享受心灵的抚慰、感情的诉求、意志的磨砺,净化心灵、完美人格。
今天我们一起携手走进书籍的大门,“且读且行,阅享成长”!15.史记杜甫示例: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积累的能力。
①空,依据“西汉史官司马迁作了一部经典,它开创了“纪传体”通史的先河,是“正史”的源头。
”可知,这部“经典”是《经典常谈》里记述的《史记》。
所以,本空应填写“《史记》”。
②空,依据“唐朝一位诗人身经离乱,亲见民间疾苦,他的诗用来书写那个时代,具有“沉着痛快”的风格”可知,这是对唐代诗人杜甫的介绍。
所以,本空应填写“杜甫”。
③、④空,依据“该诗人关心民间疾苦的诗句”可知,本空应该填写的是关于杜甫关心民间疾苦。
示例: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⑤、⑥、⑦空,依据“‘大道’是儒家治理社会的最高准则,其中‘大道之行也’”和“从三个方面对“大同”社会进行纲领性说明”可知,三个空填写的是《大道之行也》的课文中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这三个句子。
16.示例1:保尔经历了战场上的搏杀、情感上的波折、工地上的折磨,甚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是自我牺牲的精神、坚定不移的信念和顽强坚韧的意志支撑着他克服肉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坚持不懈地创作,最终成为无产阶级英雄。
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能帮助我们克服人生的重重困难,实现自我成长。
示例2:贝多芬从小出身贫寒,过早承担家庭重任;终身未娶,无儿无女,生活在孤独中;年轻时又丧失听力。
他对音乐的挚爱与信念,战胜肉体与精神的折磨,在生命的末日创作了不朽的《欢乐颂》。
对梦想的热爱与顽强奋斗的精神给予我们战胜困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