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蔡元培:引领时代风气的大先生
作者:暂无
来源:《教育家》 2015年第8期
蔡元培(1868 - 1940),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和杰出的教育家。

他的一生,始终追求光明,憎恶黑暗,坚持以爱国主义为基础的民族民主主义立场,为我国的反帝反封建
的民主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的一生重视教育,为改革中国的教育制度,为我国文化教
育事业的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伟大业绩,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他是现代中国知识界
的卓越先驱。

文/ 白河渔翁
他毕生倡导教育救国、学术救国、科学救国,推动中国的思想启蒙和文化复兴。

后人评价道:“他是新文化运动之父,他通过改变一所大学进而改变了一个民族!”
1868 年1 月11 日,蔡元培出生在景物秀丽、人文荟萃的浙江省绍兴府山阴县。

他生长在一个中产商人家庭,家中兄弟姐妹7 人,他排行第二。

其父任钱庄经理,为人和善宽厚,乐于
周济他人。

元培从小尊敬长辈,事亲至孝。

在他11 岁那年,父亲病逝,家道中落,靠母亲勤
俭持家抚养他们兄弟。

其母是一位贤惠的女性,她平时常常勉励他们兄弟要“自立”,“不依赖”和“不妄言”,要他们谨慎处世。

蔡元培自幼刻苦好学,因家贫节省灯火,就常常借灶火的映光夜读。

他先是得到叔父蔡铭
恩的悉心指导,后在本县秀才王子庄处受业。

1883 年,蔡考中秀才。

1889 年乡试中举人。

1892 年补殿试取中进士。

从此开始了他的宦海生涯。

蔡元培一生共娶了三位夫人,在原配夫人王昭病逝后,1901 年,蔡为续娶妻提出了择偶的五项条件:女子须不缠足者;须识字者;男子不娶妾;男死后,女子可改嫁;夫妇如不合,可
离婚。

这些冲破封建礼教的主张在当时令很多人精怪不已。

蔡元培一生在文化教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他作为中国近代最著名的民主教育家,是我国
近代教育改革的杰出的先驱者。

他投身教育事业后,即明确要为革新政治而培养人才。

民国建
立后,他担任南京临时政府第一任教育总长和北京政府的教育总长,虽然时间很短,但已经开
始施展他改革中国教育的抱负。

在他的倡议和努力下,初步建立了我国新式的、与共和政治相
适应的教育体制。

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涉及基础教育、大学教育、社会教育、职业教育
女子教育、儿童教育等领域。

当然,蔡元培在教育事业上最杰出的贡献,是对北京大学的革新。

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积极倡导并实行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允许和鼓励不同学派发展的办学
方针,热心引进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这样的新派人物到北京大学执教,使各种人才荟萃于沙
滩“红楼”;大力扶植各种学术政治社团,培养了学术研究思想争辩之风,使新思潮新思想在
这里应运而生;实行民主办学教授治校,对学校领导体制,学制与课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改革,使北京大学成为人才辈出的最高学府。

经过整顿和革新,把一个陈腐的“封建文化营垒”改造
成为生机勃勃的“新北大”,成为中国新文化运动的摇篮。

蔡元培对北京大学的革新,其意义
已远远超出一个学校的范围而影响到整个文化思想界。

教育思想特点
一是革命民主主义立场和教育救国的思想,使蔡元培在其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中,具有勇
于探索,善于创新的特点。

他一生都致力于启迪民智,倡导教育,并把教育视为救国之道。

二是深厚的国学根底和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使他在教育实践中既能择善而从又能剔
除糟粕。

他既反对那种拒绝外来文化、故步自封的思想,也不赞同消亡民族个性的全盘西化论,而主张中西兼容、融汇创新。

这反映了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进步的文化教育观,也反映了他
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主张。

他认为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优点有:注意道德伦理的教育和个人
修养;在任何环境与条件下,可以由个人自由专研学问;可以因材施教,教学不致因班级中落
后学生而受到影响。

同时他也分析了中国古代教育制度的弊端:我国古代学校的课程,过分重
视人文学科,特别是文学、考据学等,缺少科学的素养;我国古代的教育目标,主要是使少数
人毕生攻读,使他们能顺利通过朝廷举办的各种考试而考试,则是读书人唯一入世的途径,对
平民百姓来说,教育目标不明确。

三是了解和学习西方,取世界主义,因而“融汇中西”成为蔡元培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
一大特点。

教育思想
在革新中建设的大学教育思想蔡元培一生重视教育,尤其重视大学教育。

他出任北京大学校长期间,施展了改革我国大学教育的抱负。

这是他一生从事文化教育事业的最重要的实践,
取得了重大成就。

他使大学校园由一个官僚单位转变成了一个学术研究中心。

他在就任北京大
学校长的演说中,讲述了“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的三项要求;阐明了大学的
性质:“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也。

”他指出:“大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
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他特别强调大学生要有正大的宗旨,“宗旨既定,自趋正轨。

诸君肄业
于此,或三年,或四年,时间不为不多,苟能爱惜光阴,孜孜求学,则其造诣,容有底止?若
徒志在做官发财,宗旨既乖趋向自异。

平时则放荡冶游,考试则熟读讲义,不问学问之有无,
维争分数之多寡;试验既终,书籍束之高阁,毫不过问,敷衍三四年,潦草塞责,文凭到手,
既可借此活动于社会,岂非与求学初衷大相背驰乎?”所以他把“抱定宗旨,为求学而来”放
在首要位置。

在这种宗旨之下,他开始对学校的管理体制、科系设置、课程建设、教师队伍以
及学生课外活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改革。

他把大学定位为研究高深学问的基地。

确立了以文
理科为主的大学格局,坚持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使得北大聚集了一大批像胡适、
鲁迅、李大钊等优秀的人才。

他招揽人才的观点是:“不是求有学问的,还要求于学问上很有
研究的兴趣,并能引起学生的研究兴趣的。

不但世界的科学最新的学说,就是我们本国固有的
材料,也要用新方法来整理它。

”他重视教员的品德和教学方法。

在学制改革与课程建设上,
他改年级制为选科制,这是蔡元培对北大进行学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表现了他尊重个性、反对强求一律的教育思想。

在考试问题上,蔡元培承认考试“有好多坏处”,但又认为合理的考试还是必要的;考试
废除与否“则以要不要证书为准,不要证书者废止试验,要证书者仍须试验”。

蔡元培还重视直接邀请外国著名学者来校讲学。

他曾留杜威在北大讲授了一年哲学。

重视美育教育他认为,美育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具有不可代替性。

他把新教育的方针归纳为体、智、德、美四个方面。

他说:“所谓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
美育。

这四项是一样重要,不可放松一项的。

”他认为,美感教育不仅可以陶冶人的感情,培
育良好的道德心,有助于移风易俗,改造社会,而且美的陶冶可以成为促进科学发展的动力。

他还提出以美育代替宗教的进步主张。

重视男女平等的女子教育思想蔡元培毕生提倡男女平等,尊重女性,重视并倡导普及女子
教育,强调“女子不学,无以自立”。

主张男女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是他的教育思想中的一个
重要内容和显著特色,主张男女同校,这些都是对封建礼教的大的突破,对女权的大解放,对
中国教育事业的大贡献。

主张社会化教育他主张教育平等,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

就他倡导的社会教育而言,一是从国民的需要出发,普及教育,二是希望通过提高国民的文化科学知识,促进国际生产的
发展,体现了这一教育方针的思想。

一,他举办讲演会,以此来推广教育,在他看来,讲演活
动便于直接传递知识和各种信息,富有感染力而且易于和听众交流,且有转移风气的作用。

二,以学校为中心举办各种平民学校、补习班和习艺所,普及平民教育。

三,充分发挥公共教育设
施及文化科学知识的作用。

面向社会的职业教育思想蔡元培作为近代中国职业教育的重要开拓者之一,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十分强调发展面向实际需要的职业教育,讲“有用之学”。

倡导实利主义教育,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具有就业的本领。

他强调职业教育应注
重实践,把知识与技能紧密地结合起来,学校不是单纯的传授知识之机关,还要培养学生动手
和实践的能力,职业教育更应如此,他十分重视职业教育中实习课的比重,认为学生通过应用、操作,掌握技能,使所学知识转化成为实际的工作能力。

再次,他认为在职业教育中还要正确
处理普及与提高的关系。

此外他还重视职业教育中的道德教育的作用。

崇尚自然,展个性的儿童教育思想在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中,儿童是完全处在被动的地位,往往是采取强制性的目的教育,施行单纯灌输、强迫就范、形体处罚的办法,全不顾儿童自身
的性格、兴趣和愿望。

这完全是摧残儿童身心、摧残人才幼苗的专制主义的教育办法。

蔡元培
则反其道而行之,强调儿童教育的民主性,主张“尚自然,展个性”的教育原则。

就是把过去
以成人为本位转变为以儿童为主体,从他们的心理特点出发,来决定其教育方法。

当然,他并
没有否认教育的目的性。

他强调儿童教育的目的,是要通过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培
养儿童具有健全的人格,成为未来健全的公民。

他主张儿童的个性与群性和谐的发展,认为个
性和群性虽然相反但是相成,两者必须同时进行,才有利于儿童全面成长,也有利于社会和国
际的需要。

其儿童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胎教和幼儿教育,把美感教育贯彻儿童教育的全过程;
培养儿童自立、自动的精神;儿童教育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重视和普及普通教育;学生要
有良好的老师。

蔡元培是近代伟大的教育家,他一生的大部分时间是从事文化教育事业,一生追求在中国
建立一个近代化的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为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他是
中国近代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的奠基者;为中国近代意义上的大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是伟大
的教育理论家,更是伟大的教育实行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