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自治区拉萨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理综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拉萨中学高二年级(2019届)第二次月考理科综合试卷
命题:
(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80分钟,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可能用到的原子量:H-1 C-12 N-14 O—16 Na—23 Cl—35.5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18小题,共80分)
1.图甲表示某种多肽链的合成过程,图乙表示这种多肽链中有3个甘氨酸且位于第8、20、23位。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甲中表示4条多肽链正在合成
B。

用特殊水解酶选择性除去图乙中的3个甘氨酸,形成的产物中有3条多肽
C。

该多肽释放到细胞外与细胞呼吸无关
D。

转录方向为从左往右
2.下列有关遗传与变异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具有相同基因的细胞转录出的mRNA不一定相同
B。

改变基因的结构,生物的性状不一定发生改变
C. DNA聚合酶和RNA聚合酶的结合位点分别在DNA和RNA 上
D. 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可引起基因重组
3.进行无性生殖的原核生物,其可遗传的变异来源是()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变异D.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4.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通过下列方法可以分别将它们的后代转变为以下基因型:
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

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A. 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
B. 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C. 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D. 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5.下列各组物质中全属于内环境成分的是
A。

CO2、血红蛋白、神经递质B。

血浆蛋白、生长激素、H+
C. 汗液、尿素、胰蛋白酶D。

呼吸酶、葡萄糖、胆红素6.下列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动物体内激素的化学成分都相同
B.稳态的机制是神经—体液调节
C.人体内血糖含量升高,将导致胰岛素含量的相对升高
D.稳态是指生物体的理化性质保持不变状态
7.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可参与血糖平衡的调节②有调节躯体运动的高级中枢
③可合成和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④垂体通过下丘脑控制性腺的生长发育
A. ①②
B. ②③C。

②④D。

①③
8.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流计(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
B. 在突触处完成“化学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
C. 刺激图乙b、c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各偏转1、2次
D. 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不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
9.在水溶液中下列电离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a(OH)2Ca2++2OH-B.NaHCO3 = Na++H++CO32-C.H 2CO32H++CO32- D.Na2SO4 = 2Na++SO42—10.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一定能使化学反应速率加快的因素是()
①扩大容器的容积②使用催化剂③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④升高温度⑤缩小容积⑥增大容器内的压强
A.②③B.②③④⑥C.②④⑤D.②④
11.下列溶液中,因为电离产生的离子发生水解而显酸性的是()
A.NaHCO3 B.NaHSO3 C.CuSO4 D.Ca(NO3)2
12.下列说法或表示法正确的是()
A.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后者放出的热量多B.由C(石墨)→C(金刚石)ΔH = +1。

9 kJ·mol—1可知,金刚石比石墨稳定
C.在稀溶液中:H+ + OH﹣= H2O ΔH = ﹣57.3 kJ·mol—1,若将含1 mol CH3COOH
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3 kJ
D.在101 kPa时,2 g H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285。

8 kJ 热量,氢气燃烧的
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2(g)+ O2(g)= 2H2O(l)ΔH = +285.8 kJ·mol-1
13.某化学反应在较低温度下自发反应,较高温度下非自发进行,有关该反应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ΔH 〉0,ΔS 〉0 B.ΔH > 0,ΔS < 0
C.ΔH 〈0,ΔS > 0 D.ΔH < 0,ΔS < 0
14。

工业上常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氢气,其中一步反应的原理为CO(g)+H2O(g)催化剂CO2(g)+H2(g),下列选项的条件中可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
A.单位时间内消耗2 mol的CO同时生成2 mol的CO2
B.两个H—O键断裂的同时有一个H—H键断裂
C .反应容器内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
D .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发生变化
15.通常人们把拆开1 mol 某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看成该化学键的键能。

现给出化学键的键能(见下表):
计算H 2(g ) + Br 2(g) = 2HBr (g )的反应热 ( )
A . +103 kJ ·mol -1
B . +679 kJ ·mol -1
C . -103 kJ ·mol -1
D . +183 kJ ·mol -1KS5UKS5U]
16.已知:a .C 2H 2(g)+ H 2(g)= C 2H 4(g )ΔH <0
b 。

2CH 4(g )= C 2H 4(g )+ 2H 2(g )ΔH >0
判断以下3个热化学方程式:
①C (s )+ 2H 2(g )= CH 4(g )ΔH 1
②C (s )+ 21H 2(g )= 21
C 2H 2(g )ΔH 2
③C (s )+ H 2(g )= 21
C 2H 4(g )ΔH 3
ΔH 1、ΔH 2、ΔH 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A .ΔH 2 >ΔH 3 >ΔH 1
B .ΔH 3 >ΔH 2 >ΔH 1
C .ΔH 3 >ΔH 1 >ΔH 2
D .ΔH 1 >ΔH 2 >ΔH 3
1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在常温下,其c
(H +)·c (OH -)
=1.0×10-14
B.c(H+)=1。

0×10-7mol·L-1的溶液一定是中性溶液
C.0.2 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是0.1 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
D.任何浓度的溶液都可以用pH来表示其酸性的强弱
18。

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存在如下反应:2SO2(g)+O2(g)2SO 3(g) ΔH<0.某研究小组研究了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上述反应的影响,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图Ⅰ表示的是t时刻增大O2的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图Ⅱ表示的是t时刻加入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图Ⅲ表示的是催化剂对平衡的影响,且甲的催化剂效率比乙高
D.图Ⅲ表示的是压强对化学平衡的影响,且乙的压强较高二、本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19~24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25~2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5分,选对但不全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19.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有可以自由移动的电荷,就存在持续电流
B.金属导体内的持续电流是自由电子在导体内的电场作用下形成的
C.电流的传导速率就是导体内自由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
D.在金属导体内当自由电子定向移动时,它们的热运动就消失了20.一台发电机用0.5 A的电流向外输电,在1 min内将180 J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则发电机的电动势为()[KS5UKS5UKS5U] A.6 V B.360 V C.120 V D.12 V 21.某一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如图AB段(曲线)所示,关于导体的电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的电阻为12 Ω
B.B点的电阻为40 Ω
C.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1 Ω
D.导体的电阻因温度的影响改变了9 Ω
22.如图所示,电源内阻不计,已知R1=2 kΩ,R2=3 kΩ,现用一个内阻为6 kΩ的电压表并联在R2的两端,电压表的读数为6 V。

若把它接在a、b两点间,电压表的读数为()
[KS5UKS5UKS5U]
A.18 V B.12 V C.8 V D.6 V
23.关于电功W和电热Q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任何电路中都有W=UIt、Q=I2Rt,且W=Q
B .在任何电路中都有W =UIt 、Q =I 2Rt ,但W 不一定等于Q
C .W =UIt 、Q =I 2Rt 均只有在纯电阻电路中才成立
D .W =UIt 在任何电路中都成立,Q =I 2Rt 只在纯电阻电路中才成立
24.一根阻值为R 的均匀电阻丝,在下列哪些情况中其阻值仍为R (设温度不变)( )
A .当长度不变,横截面积增大一倍时
B .当横截面积不变,长度增加一倍时
C .当长度和横截面积都缩小为原来的一半时
D .当长度扩大一倍而横截面积缩为原来的一半时
25.(多选)一横截面积为S 的铜导线,流经其中的电流为I ,设单位体积的导线中有n 个自由电子,电子的电荷量为q 。

此时电子的定向移动速率为v ,在t 时间内,通过铜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 )
A .nvSt
B .nvt
C .q It
D . Sq
It 26.如图所示,A 、B 、C 为三个通电导体的I -U 关系图象。

由图可知( )
A .三个导体的电阻关系为RA >R
B >RC
B .三个导体的电阻关系为RA <RB <RC
C.若在导体B两端加上10 V的电压,通过导体B的电流是2.5 A
D.若在导体B两端加上10 V的电压,通过导体B的电流是40 A 27.(多选)如图所示电路,将两个相同的电流计分别改装成电流表A1(0~3 A)和电流表A2(0~0.6 A),把这两个电流表并联接入电路中测量电流.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
B.A1的指针还没有满偏,A2的指针已经满偏
C.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6 A
D.A1的读数为1 A时,干路中的电流为1.2 A
28.(多选)如图所示的电路中,输入电压U恒为12 V,灯泡L上标有“6 V,12 W”字样,电动机线圈的电阻R M=0。

50 Ω。

若灯泡恰能正常发光,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12 W
B.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12 W
C.电动机的热功率为2.0 W
D.整个电路消耗的电功率为22 W
第II卷(非选择题,共170分)
29.某金属导体两端所加电压为8 V时,10 s内通过某一横截面的电荷量为0.16 C,求:
(1)导体的电阻;
(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10 V,求通过导体的电流.
30.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小量程电流表G的内阻R g=100 Ω,满偏电流I g=1 mA,R1=900 Ω,R2=Ω.
(1)当S1和S2均断开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为多大?
(2)当S1和S2均闭合时,改装成的表是什么表?量程为多大?
31.一个标有“110 V,10 W”的灯泡,求:
(1)它的电阻;
(2)正常工作时的电流;
(3)如果接在100 V的电路中实际功率多大?
(4)接在220 V电压的电路中,它的实际功率多大?会发生什么现象?
32.长为L的平行金属板水平放置,两极板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板间形成匀强电场,一个带电荷量为+q、质量为m的带电粒子,以初速度v0紧贴上极板垂直于电场线方向进入该电场,刚好从下极板边缘射出,射出时速度恰与下极板成30°角,如图所示,不计粒子
重力,求:
(1)粒子末速度的大小;
(2)匀强电场的场强;
(3)两板间的距离。

33.(16分)回答下列问题:
(1)25 ℃时,pH=3的盐酸中由水电离出的c(H+)是pH=5的盐酸中由水电离的c(H+)的________倍.
(2)25 ℃时,某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H+)=1×10-12mol·L-1,则该溶液的pH可能为________.
(3)99 ℃时,向pH=6的蒸馏水中加入NaHSO4晶体,保持温度不变,测得溶液的pH=2.此时水的离子积K w=________,水电离出的c(H+)=________,而此时溶液中的c(Na+)__________ c(SO42-) (填“〉”“=”或“<")。

(4) 25 ℃时,将a mol·L-1的氨水与0。

01 mol·L-1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后溶液中c(NH4+)=c(Cl-),则溶液显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5) 25 ℃时,pH=3的醋酸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________性(填“酸”“碱"或“中”)
溶液中c(Na+)________ c(CH3COO-)(填“>”“="或“〈")。

34.(14分)CO可用于合成甲醇,化学方程式为CO(g)+2H2(g)CH 3OH(g)。

(1)图1是反应CO(g)+2H 2(g)CH3OH(g)在不同温度下CO的转化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①该反应的焓变ΔH________0(填“〉”“<”或“=”).
②T1和T2温度下的平衡常数大小关系是K1________K2(填“〉”、“〈”或“=")。

在T1温度下,往体积为1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CO和2 mol H2,经测得CO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2所示。

则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________.
③若容器容积不变,下列措施可增加CO转化率的是________(填字母)。

a.升高温度b.将CH3OH(g)从体系中分离c.使用合适的催化剂d.充入He,使体系总压强增大(2)在容积为1 L的恒容容器中,分别研究在230 ℃、250 ℃和270 ℃三种温度下合成甲醇的规律。

如图3是上述三种温度下H2和CO的起始组成比(起始时CO的物质的量均为1 mol)与CO平衡转化率的关系,则曲线z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_℃;该温度下上述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________。

曲线上a、b、c点对应的化学平
衡常数分别为K1、K2、K3,则K1、K2、K3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14分)用中和滴定法测定某烧碱样品的纯度,试根据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下面a~e是中学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几种定量仪器:a.量筒b.容量瓶c.滴定管d.托盘天平e.温度计
其中无“0”刻度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准确称量8.2 g含有少量中性易溶杂质的样品,配成500 mL待测溶液。

称量时,样品可放在________(填字母)称量.
A.小烧杯中B.洁净纸片上C.托盘上
(3)滴定时,用0.2000 mol·L-1的盐酸来滴定待测溶液,不可选用________(填字母)作指示剂。

A.甲基橙B.石蕊C.酚酞D.甲基红
(4)滴定过程中,眼睛应注视__________________;在铁架台上垫一张白纸,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下表数据,计算被测烧碱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 mol·L-1,烧碱样品的纯度是________。

36.(16分)回答下列问题:
(1) 某浓度的氨水中存在平衡:NH 3·H2O NH4+ +OH-,如想增大NH4+的浓度而不增大OH-的浓度,可采取的措施是(填字母)。

a.适当升高温度b。

加入NH4Cl固体
c。

通入NH3 d.加入少量浓盐酸
(2)常温下,有pH相同、体积相同的醋酸和盐酸两种溶液,采取以下措施:
①加适量醋酸钠晶体后,两溶液中的c(H+)变化情况是:
醋酸溶液中c(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盐酸溶液中c(H+)(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②加水稀释10倍后:
醋酸溶液中的c(H+)盐酸溶液中的c(H+)(填“>”、“="或“〈”)。

③加等浓度的NaOH溶液至恰好中和,所消耗的NaOH溶液体积相比较:
醋酸盐酸(填“〉"、“=”或“<”)。

④使温度都升高20 ℃后,两溶液中c(H+)比较:
醋酸
盐酸(填“〉”、“="或“<”)。

⑤ 分别与足量的锌粉发生反应,下列关于氢气体积(V )随时间(t )变化的示意图正确的是 (填字母)。

(3) 将0。

1 mol ·L -1的CH 3COOH 加水稀释,有关稀释后醋酸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字母)。

a 。

电离程度增大 b.溶液中离子总数增多
c.溶液导电性增强 d 。

溶液中醋酸分子增多
37.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RNA 蛋白质(性状)②
④③DNA (基因)①⑤
(1)此图表示的规律在遗传学上称为 ;
(2)用图中标号表示人体遗传信息的传递过程 ;
(3)图中④的生理过程是 ,此过程要在 的催化下才能完成;
(4)若图中基因控制豌豆圆粒和皱粒,显性纯合子和杂合子豌豆由于有一个正常基因A ,能表达合成一种蛋白质 ,因而表现为圆粒,而隐性纯合子不能合成该蛋白质,因而表现皱粒,可见基因控制性状的原理是 。

38.图1是当A 接受一定强度刺激后引起F 收缩过程的示意图,图2为图1中D 结构的放大示意图。

请回答:
(1)图2的结构名称是,结构②的名称是。

(2)图1中的A在反射弧中叫做,用针刺A时,引起F收缩的现象被称为.针刺引起疼痛,产生痛觉的部位是。

(3)当兴汗液奋在神经纤维B上传导时,兴奋部位的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呈。

(4)如果在图2中①和②的间隙处注射乙酰胆碱,②处发生的变化是(兴奋、抑制),原因是乙酰胆碱引起结构②上的变化。

39.A、B、C、D分别表示不同激素,据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下丘脑分泌运输到垂体,促使垂体分泌相应激素运输到甲状腺,最终导致[]在血液中的含量明显升高。

(2)当人体内的血糖浓度升高时,丙中细胞感知血糖浓度的变化并分泌的增多;丙中的另一些细胞分泌的
减少,从而使体内血糖水平下降到正常水平。

(3)血糖调节中激素B和C的作用是关系,激素[]也可以升高血糖浓度,与激素C的作用是关系。

(4)激素A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A的分泌,这类调节方式
叫。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
1.B
2.C汗液汗液
3.A汗液
4.B
5.B
6.C
7.D
8.A
【解析】兴奋在突触处是单向传递的,只能由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另一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但在一个神经元中的传导是双向的,因此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①③④⑤⑥,A正确;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到突触前膜,引起神经递质释放,神经递质扩散到突触后膜并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的电位发生变化,所以在突触处完成“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B错误;刺激图乙b点,产生的兴奋先到达a点、后到达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2次,刺激图乙c点,产生的兴分奋不能到达a点、可到达d点,灵敏电流计指针偏转1次,C错误;兴奋的传导需要细胞呼吸提供能量,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呼吸作用,会影响神经兴奋的传导,D错误。

9.(1)中心法则(2)①②③ (3)逆转录逆转录酶(5)淀粉分枝酶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体的性状10.(1)突触突触后膜(2)感受器(感觉神经末梢)反射大
脑皮层(3)外负内正(4)兴奋膜电位
11.(1)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A 甲状腺激素(2)胰岛B细胞胰岛素胰高血糖素(3)拮抗关系 D 肾上腺素协同关系(4)反馈调节
高二化学答案解析[KS5UKS5UKS5U]
1。

【答案】D
【解析】Ca(OH)2为强电解质;NaHCO3电离产生Na+与HCO;H2CO3为多元弱酸,应分步电离,不可一步完成.
2.【答案】C
【解析】对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使用催化剂、升温、缩小体积,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而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该反应物若是固体,速率不加快;增大容器内的压强,反应物浓度不一定增大,反应速率不一定加快。

3。

【答案】C
【解析】A项,HCO+H 2O H2CO3+OH-,HCO CO+H+,HCO 的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溶液显碱性;B项,HSO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溶液显酸性;C项,Cu2++2H 2O Cu(OH)2+2H+,溶液显酸性;D项,Ca2+、NO不水解,溶液显中性。

4。

【答案】C
【解析】蒸气硫转化为固体硫需要放热,等量的硫蒸气和硫固体分别完全燃烧,产物相同,因此前者放出的热量多,A错误;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属于吸热反应,说明等物质的量的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
的能量,因此石墨比金刚石稳定,B错误;CH3COOH是弱电解质,而弱电解质的电离吸热,故含1 mol CH3COOH的醋酸溶液与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热量小于57。

3 kJ,C正确;2 g H2的物质的量为1 mol,而放热反应的ΔH<0,故氢气燃烧的热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H 2(g)+O2(g)===2H2O(l)ΔH=﹣285。

8×2=﹣571。

6 kJ·,D错误。

5.【答案】D
【解析】A项,ΔH〉0,ΔS>0,要使ΔH-TΔS〈0,T值应较大,即在高温下才能自发进行,错误;B项,ΔH〉0,ΔS〈0,ΔH-TΔS>0,任何温度下都不能自发进行,错误;C项,ΔH〈0,ΔS〉0,ΔH-TΔS 〈0一定成立,任何温度下都能自发进行,错误;D项,ΔH<0,ΔS<0,要使ΔH-TΔS<0,T值应较小,即在低温下才能自发进行,正确。

6.【答案】B
【解析】A项描述的反应速率都是v正,无法判断是否达到平衡;B 项说明H2O的分解速率(v正)与H2的消耗速率(v逆)相等,即v正(H2O)=v逆(H2O),能判断反应达到平衡;C项,由于该反应前后气体的物质的量不变,故压强始终不变,不能说明可逆反应达到平衡;D项,混合气体的质量不变,物质的量不变,反应前后混合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变,故不能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7.【答案】C
【解析】根据反应热和键能的关系,ΔH=(436+193-2×366)kJ·mol -1=-103 kJ·mol-1,故选项C正确。

8.【答案】A
【解析】由已知反应及盖斯定律可知,③×2﹣②×2=a,③×2﹣①×2=b,
则2ΔH3﹣2ΔH2<0,即ΔH2>ΔH3;
2ΔH3﹣2ΔH1>0,即ΔH3>ΔH1,
综合所述,ΔH1、ΔH2、ΔH3由大到小的顺序是ΔH2>ΔH3>ΔH1. 9。

【答案】A
【解析】K w=c(H+)·c(OH-) ,且K w只与温度有关,所以常温下,无论是纯水,还是酸性、碱性或中性稀溶液中,其K w=1。

0×10-14;在温度不确定时,中性溶液中的c(H+)不一定等于1。

0×10-7mol·L-1;0.2 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比0。

1 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3COOH电离程度小,所以0.2 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小于0.1 mol·L-1CH3COOH溶液中的c(H+)的2倍;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就不简便了,所以,当c(H+)或c(OH-)大于1 mol·L-1时,一般不用pH表示溶液的酸碱性,而是直接用c(H+)或c(OH-)来表示.
10.【答案】B
【解析】A项,图Ⅰ改变的条件应是增大压强;B项,由于同等程度地加快正、逆反应速率,所以加入的应是催化剂;C项,由于平衡发生了移动,所以改变的条件不是加入催化剂;D项,改变的应是温度,且乙的温度高。

11。

【答案】(1)10-2(2)2或12 (3)1。

0×10-12 1.0×10-10mol·L -1=(4)中(5)酸<
【解析】(1)25 ℃时,pH=3和pH=5的盐酸中水电离出的c(H+)的比值为∶=10-2。

(2)水电离出的c(H+)水=c(OH-)水,若为碱性溶液,则c(OH -)·c(H+)水=K w=10-14,c(OH-)==10-2mol·L-1,pH=12;若为酸性溶液,则c(OH-)=c(H+)水=10-12mol·L-1,c(H+)=
=10-2mol·L-1,pH=2。

(3)由pH=6的蒸馏水可知,该温度下水电离产生的c(H+)=c(OH-)=1.0×10-6mol·L-1,故此时K w=1.0×10-12。

水电离产生的c(H+)==1。

0×10-10mol·L-1.根据原子守恒知溶液中
c(Na+)=c(SO)。

(4)根据电荷守恒可知c(H+)=c(OH-),溶液显中性.
(5)pH=3的CH3COOH和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溶液中剩余CH3COOH。

溶液显酸性,c(H+)〉c(OH-),根据电荷守恒知c(Na+)〈c(CH3COO-)。

12。

【答案】(1)①<②〉12 ③b(2)270 4 K1=K2〈K3【解析】(1)①T2温度下先达到平衡,所以温度T2〉T1,由T1→T2升高温度时CO的转化率降低,平衡向左移动,所以正反应为放热反应,ΔH 〈0。

②K===12。

③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分离出CH3OH,平衡向右移动;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充入He,反应混合物各物质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故选b。

(2)该反应的ΔH<0,n(H2)/n(CO)相同时,升高温度,平衡向左移动,K 减小,由图像可知曲线z表示的温度为270 ℃。

a点:起始浓度c(CO)=1 mol·L-1,c(H2)=1.5 mol·L-1;平衡浓度c(CO)=0.5
mol·L-1,c(CH3OH)=0。

5 mol·L-1,c(H2)=1.5 mol·L-1-1 mol·L-1=0。

5 mol·L-1,所以K===4。

温度相同K不变,该反应ΔH〈0,温度越高K越小,所以K1=K2〈K3。

13。

【答案】(1)ab:(2)A (3)B
(4)锥形瓶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便于观察锥形瓶内液体颜色的变化,减小滴定误差
(5)0.400 0 97.56%
【解析】滴定管、容量瓶无“0"刻度,托盘天平的“0"刻度在刻度尺的最左边。

(1)称量氢氧化钠等易潮解、腐蚀性强的试剂时,样品应放在小烧杯中。

(2)酸碱中和滴定时,一般应选甲基橙、酚酞等颜色变化较明显的指示剂,石蕊在酸或碱溶液中颜色变化不明显,易造成误差。

(4)根据c(NaOH)=分别求第一、二次的值,再求平均值,解得c(NaOH)=0.400 0 mol·L-1,ω(NaOH)=×100%≈97.56%。

14。

【答案】(1)bd (2)①减小减小②〉③〉④〉⑤c (3)ab
【解析】(1)a项升高温度,平衡右移,c(NH)和c(OH-)均增大;b项加入NH 4Cl固体,c(NH)增大,平衡左移,c(OH-)减小;c项通入NH 3,c(NH3·H2O)增大,平衡右移,c(NH)和c (OH-)均增大;d项,加入少量浓盐酸,c(OH-)减小,平衡右移,c(NH)增大。

(2)①加适量CH 3COONa晶体,CH3COOH溶液中,CH 3COOH CH3COO-+H+平衡向左移动,c(H+)减小,盐酸中CH3COO-+H+===CH3COOH,c(H+)减少.②加水稀释10
倍,CH3COOH电离平衡向右移动,n(H+)增多,HCl不存在电离平衡,HCl电离出的n(H+)不变.③加NaOH溶液,CH3COOH+NaOH===CH3COONa+H2O,HCl+NaOH===NaCl+H2O,由于CH3COOH部分电离,反应过程中CH3COOH的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且反应前c(CH3COOH)〉c(HCl),故中和时CH3COOH所需NaOH的体积多。

④升高温度,CH3COOH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c(H+)增大,HCl已全部电离。

⑤反应开始两溶液pH相同,即c(H +)相同,所以开始与Zn反应速率相同,随反应的进行,CH3COOH 电离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故反应速率:v(CH3COOH)〉v(盐酸),又因反应开始时c(CH3COOH)〉c(HCl),所以与足量锌反应,CH3COOH生成H2的量多.[KS5UKS5UKS5U]
高二物理答案
1。

【答案】B
【解析】要有持续电流必须有电压,A错误.导体中形成电流的原因是在导体两端加上电压,于是在导体内形成了电场,导体内的自由电子在电场力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B正确。

电流的传导速率等于光速,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很小,C错误。

在形成电流时电子定向移动,并不是热运动就消失了,其实电子仍然做无规则的热运动,D错误。

故选B。

2。

【答案】A
【解析】q=It,E===V=6 V.
3。

【答案】B
【解析】B点的电阻为:RB==Ω=40 Ω,故A错误,B
正确;A点的电阻为:RA=Ω=30 Ω,故两点间的电阻改变了(40-30)Ω =10 Ω,故C、D错误。

4。

【答案】B
【解析】电压表并联在R 2两端时,并联部分的电阻为=kΩ=2 kΩ,根据串联电路的分压特点可知,电源电动势为12 V;电压表并联在a、b两端时,测量的是电源的电动势,所以其示数为12 V。

故选B.
5.【答案】B
【解析】W=UIt是电功的定义式,适用于任何电路,Q=I2Rt是焦耳热的定义式,也适用于任何电路,如果是纯电阻电路W=Q,在非纯电阻电路中W〉Q,B对,A、C、D错.
6.【答案】C
【解析】根据电阻定律R=ρ可知,只有电阻丝的长度和横截面积都扩大或缩小相同比例倍数时,电阻丝的电阻才能保持不变,故选C.
7。

【答案】AC
【解析】在t时间内,通过铜导线横截面的电荷量为It,通过铜导线横截面的自由电子数目可表示为N=,故C正确,D错误;把I=nqSv 代入N=可得N=nvSt,故A正确,B错误.
8。

【答案】BC
【解析】由I-U图象知,电阻最大的应该是斜率最小的C,其中导体B的电阻为RB==4 Ω,所以在导体B两端加10 V电压时,通过导体B的电流为2.5 A。

9.【答案】AD
【解析】电流表是由电流计并联一个电阻改装而成,两电流表并联,所以两表头也并联,流过两表头的电流相等,A1的指针半偏时,A2的指针也半偏.A正确,B错误;两电流表的内阻之比为1∶5,则电流之比为5∶1.A1的读数为1 A时,A2的读数为0。

2 A,干路中的电流为1.2 A.C错误,D正确.
10.【答案】AC
【解析】灯泡L正常发光,则I灯==A=2 A,所以电路中的电流I=2 A,故整个电路消耗的总功率P总=UI=24 W,D错误;电动机的输入功率等于P总-P灯=12 W,A正确,B错误;电动机的热功率P热=I2R M=2.0 W,C正确.
11.【答案】(1)500 Ω(2)0。

02 A
【解析】(1)电压U1=8 V,10 s内通过电荷量Q=0.16 C,
则电流I 1==A=0。

016 A,
电阻R==Ω=500 Ω。

(2)若导体两端电压为U 2=10 V,则电流I2==A=0。

02 A。

12.【答案】(1)电压表 1 V (2)电流表 1 A
【解析】(1)S1和S2均断开时,电阻R1与小量程电流表G串联,可组成较大量程的电压表,电压表的内阻R V=R g+R1=1 000 Ω。

所以电压表两端的电压最高为:
U=I g R V=0.001×1 000 V=1 V.
即改装成的电压表的量程为1 V.
(2)S1和S2均闭合时,电阻R1被短路,电阻R2与小量程电流表G并
联,组成较大量程的电流表.当小量程电流表G满偏时,通过R2的电流为:IR2==A=0.999 A。

故改装成的电流表的量程为I =IR2+I g=0.999 A+0.001 A=1 A.
13。

【答案】(1)1 210 Ω(2)0。

09 A (3)8。

26 W (4)0 灯丝烧断
【解析】(1)由P=得它的电阻为:
R==Ω=1 210 Ω.(3分)
(2)正常工作时的电流为:
I ==A≈0。

09 A.(2分)
(3)接在100 V的电路上其实际功率为:
P1==W≈8.26 W.(5分0
(4)若接在220 V的电路中,由P=得:灯泡刚接通时的功率P′=4P=40 W,所以灯泡的灯丝会烧断,此时实际功率应为0。

(5分)
14.【答案】(1)(2)(3)L
【解析】(1)粒子离开电场时,合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为30°,由几何关系得合速度:v==。

(2)粒子在匀强电场中做类平抛运动,
在水平方向上:L=v0t,在竖直方向上:v y=at,
v y=v0tan 30°=,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qE=ma解得:E=.
(3)粒子做类平抛运动,
在竖直方向上:d=2/1at2,解得:d=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