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设计文本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步设计文本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目录
设计特点
第一篇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各项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住宅建筑规范》GB50368-2005;
《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内部装修设计防火规范》GB50222-95;
《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J114-200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工程建设标准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试行)》XJJ013-200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34-2006;
《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采暖居住建筑部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细则》XJJ001-1999;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
1.1.2工程设计有关文件
1喀什市城乡规划局对本工程项目的规划设计条件书(喀城规条字(2009)19号文)
2建设方提供的概念设计任务书
3喀什市规划院编绘的地形图
4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勘)2009-208-2
5岩土工程勘察报告(部分详勘)(1、2、3号楼)
5设计合同(HCZT-2009-OJI-3)
6设计方与建设单位双方往来确认函件
1.1.3本地和工程地质条件
1)喀什地区处在中亚腹部,受地理环境的制约,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
带。

境内四季分明、光照长、气温年和日变化大,降水稀少,蒸发旺盛。

夏季炎热,但酷暑期短;冬无严寒,但低温期长;春夏多大风、沙暴、浮尘天气。

因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大体可分为5个气候区:喀什平原气候区,沙漠荒漠气候区,山地丘陵气候区,帕米尔高原气候区,昆仑山气候区。

本地属于喀什平原,年平均气温在℃~11.7℃,年降水量39~664毫米。

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向。

7月平均气温>=18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5--20摄氏度,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2)参照新疆喀什地区建筑勘察设计院提供的《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初
勘),拟建工程场地土属不均匀场地土,属建筑抗震设防一般地段。

土质分四层。

第一层为填土,第二层为粉质粘土,第三层为细砂,第四层为圆砾。

场地土类型为软弱场地土,场地类别为II类。

地下水对混凝土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

3)市政条件:由于喀什地区缺乏城市建设档案归档机制,初步设计阶段缺乏
市政管线准确路由走向(电子版),经规划部门多方协调,取得以下数据:
(1)给水、排水
现状给水管线从场地北侧多来特巴格路北部引入沿场地西侧铺设,
DN300,压力——5kg。

排水管线沿场地西侧道路铺设。

铺设至道路标高处,管底标高,管径DN1200。

(2)燃气
场地南侧多来特巴格路南部为城市燃气主管道,管径DN300,压力兆帕。

(3)电力、电讯
供电为沿场地西侧道路铺设,10千伏架空线路。

电讯沿场地西侧道路地下埋设。

(4)热力
城市热力管线沿场地南侧道路铺设,DN600,供水温度130°C,回水温度80°C。

换热站考虑在二期用地内建设。

(5)洪水水位
场地东侧吐曼河缺乏50年一遇洪水水位水文资料,经与建设单位协商,场地竖向以道路标高为依据进行设计。

4)交通条件及对交通的影响
场地北、西、南侧均为城市现状道路,东侧为一条吐曼河。

北侧有一现状场地出入口,另外,场地西侧中部,南侧各新开设一混行出入口。

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交角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场地东侧中部开设一人行出入口。

规划条件要求沿街建筑控制线退用地红线10m。

规划设置为外部环路。

沿街住宅底层商业向外部环路开口,并设底商停车场。

住宅停车设在小区内部。

因此,车辆行人不会对现有城市道路交通产生较大影响。

5)施工条件:
场地地势较为平坦,现场周边为苗木种植区与部分居民住宅,建设时施工扰民问题较小。

施工临水临电设施利用城市外线基本可以解决,因此完全具备施工条件。

工程概况
1.2.1本工程为喀什恒昌·欧景名苑居住区规划设计A地块工程。

1.2.2用地范围:
喀什恒昌·欧景名苑居住区位于喀什市城区东南部,项目地块位于克孜勒河北岸,北邻东湖水景公园,东至吐曼河,西邻盘橐城(班超城)。

整个居住区总占地面积约20公顷(亩)。

地块现状按照规划局详规要求共分为11个地块,用地性质和开发强度各不相同。

除此之外,C-5及C-10、C-11地块有一条城市泄洪渠贯穿南北。

项目用地内两条交通主干道已建成。

本次规划方案开发B-8、B-9两块地块,B-9原用地性质为公共服务设施类用地,规划部门同意改变性质为居住用地。

两块用地合并为A地块。

用地面积64440 m2。

其他用地今后分期开发,逐步实施。

建设规模和设计范围
1.3.1建设规模和项目组成
1)本工程总用地64440 m2,总建筑面积79586.07m2,均为地面建筑,没有
地下室。

由1、2、3、4、5、6、7、8、9、10、11、12、15、16、17、
18、19、20、21、22、23、24、25、26一共24栋住宅楼组成(没有
13、14编号),其中,1、3、5、7、9、11、15、17、19、21、25号楼
首层为商业服务网点用房,并通过27号楼连为一体,其他楼栋为纯住宅楼。

27号楼为一层商业服务网点建筑,分南段、北段。

2)住宅建筑均为6层板式,总高度(檐口)18.35m。

商业服务网点建筑总高
度4.85m。

1.3.3设计范围:
根据设计合同,本次设计范围是上述A地块各子项的建筑、结构、给水排水、采暖通风、建筑电气;以及红线范围内各种室外管线、场区道路、竖向等总平面内容。

不包括景观设计。

燃气、热力等工艺设计亦由相应专业设计院配合设计。

总指标
1.5.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总用地面积64440m2
2总建筑面积93162.3m2
3用电设备安装总容量4024kW
4日用水量721m3/d
5采暖热负荷
表一:技术经济指标表
各个单体子项分项面积见表二。

表二:各子项技术经济指标表
需要注意的问题
1.6.1建设单位尽快从规划部门获取场地钉桩点详细坐标。

1.6.2吐曼河50年一遇洪水水位高度尽快落实,竖向设计更加具有依据。

1.6.3建设单位继续从规划部门获取城市外线管网详细定位数据。

1.6.4建设单位尽快与人防部门沟通,获取人防批文。

1.6.5因工程现场存在较厚的回填土,且该层土厚度较厚,因此本工程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结构设计中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具体地基处理方案应由甲方另行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1.6.6地质勘察报告中提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

施工图中应明确采取防腐措施,拟采用地下基础部分的混凝土涂刷热沥青一道。

2总平面
总平面设计依据及基础资料
2.1.1建设单位提供的喀什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测绘的1:1000地形图(2009年06月)
2.1.2建设单位提供的电子版红线图(缺乏坐标点)。

2.1.3本工程采用喀什市城市坐标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场地概述:
同总说明。

总平面布置及交通组织:
2.3.1总体布局:
用地形状为南北长、东西短的狭长地形。

东西长105m,南北长507m。

总体采用传统布局手法,在组团中部布置小区主干道,结合主干道设人行道,不强调人车绝对分流,减少道路交通面积,增加绿化面积。

车辆可直达每一个院落。

沿西、北、南侧用地红线外规划部门设置有隔离绿化带,可减少城市噪音对小区的干扰。

在规划设计中,采用了以组团院落为单元,住宅南北多层板楼的布局方式,分别以一进院落和两进院落为基本单元,交替错落布置。

商业沿街布置。

2.3.2道路结构与交通系统
场地北侧有一现状场地出入口,另外,场地西侧中部,南侧各新开设一混行出入口。

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交角满足现行规范要求。

场地东侧中部开设一人行出入口。

规划条件要求沿街建筑控制线退用地红线10m。

规划设置为外部环路。

沿街住宅底层商业向外部环路开口,并设底商停车场。

场地北侧、南侧底商各开设一条应急消防通道,建筑物沿街长度不大于150m。

沿街人行通道结合底商设置,间距不大于80m规范要求。

住区内部机动车停车方式采用地面停放。

地面嵌缝砖植草。

非机动车采用集中停放方式,在每个组团绿地中各设一个集中的非机动车棚。

小区车行道宽度7m,组团道路4m,宅前路——。

道路考虑选用混凝土路面做法,每个4——6米留伸缩缝。

道牙选用立道牙,避免绿地高于路面雨天泥水流到马路。

道路横坡1%——2%,雨水口及检查井应与路面统一标高,避免路面与井盖高低不平有缺损。

道路应加设防裂钢筋和角偶钢筋,避免道路混凝土半角偶及检查井周边混凝土出现裂痕。

2.3.3无障碍设计:
本工程住宅均为6层,不超过7层,因此按照《住宅建筑规范》对建筑可不进行无障碍设计。

对于道路、公共绿地考虑无障碍设计。

竖向布置:
竖向设计根据甲方提供的1:1000现状地形图场地及现状道路标高进行设计。

由于缺少东侧相邻吐曼河水文水位标高资料,初步考虑先结合现状场地标高进行设计,待相关资料完备后根据实际调整设计标高。

竖向设计中考虑尽量处理好本场地与周围道路场地的衔接关系,保障场地雨水顺利排出的同时减少填挖方土方工程量。

建筑住宅部分室内外高差为1050mm,商业部分为150mm,商业和住宅首层室内地坪相差900。

场地整体采用平坡式布置。

考虑到西侧建筑底层为沿街商业,为满足其使用功能的要求,竖向布置尽量结合城市道路标高与其走势相一致。

东侧则考虑到沿河及现状场地标高,由于现状场地高程较西侧市政道路有一定大的高差,故场地内东西两侧建筑分两个高程组团,高差通过中部道路结合景观设计处理。

东西建筑组团室外标高相差0.2m—0.8m,可结合景观做护坡或挡墙。

场地内主要道路纵坡基本在%%之间,地表雨水采用自然排水方式,雨水汇集到较低处流入雨水口经雨水管系统有组织地排入市政雨水管。

绿化设计:
小区绿化分为中心绿地和院落绿地,中心绿地为东西长的带状绿地,其中结合空间的变化,设置供居民活动的场所和花园,利用亭台、花径、坐椅、园灯等环境小品点缀其中,美化环境,在空间转折和放大部位,集中放置景点。

采用对景、借景、轴线等设计手法营造生机盈然、富于变化的环境气氛,院落绿地强调生活功能,布置老人、儿童活动场地。

入口广场结合雕塑、绿植、铺装塑造优美环境,形成具有标志性的小区景观。

此设计中的绿化仅为示意,具体由景观绿化另行设计。

本场地绿地率为%。

管线平面综合:
本工程共有室外管线9条:雨水管、污水管、给水管、电力管线、电信管线、散热器管2条、地板采暖管2条。

各专业管线依据城市市政管线提供的规划预留口的位置与其相接。

给水:西侧、北侧道路接入,管径DN150。

排水:西侧道路接入,污水管管底标高,管径DN300;雨水管管底标高,管径DN500。

电力:本工程由西侧道路引来一路10kV电源至小区北侧630kVA箱式变电站,再经此变电站高压出线间隔引至南侧800kVA箱式变电站。

通讯:电话网络西侧道接入,采用综合布线系统。

供热:从南侧接入,散热器管2条管径DN100、地板采暖管2条管径DN300。

上述管线在平面综合时,尽量满足一般技术要求和间距规定,以保证管线的施工和维修。

各专业管线依据城市市政管线提供的规划预留口的位置与其相接.上述管线在平面综合时,尽量满足一般技术要求和间距规定。

3建筑:
设计依据:
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
设计概述:
3.2.1概述:
1)建筑规模组成见1.3.1条。

2)各栋住宅建筑为多层建筑,最高6层。

住宅檐口高度18.35m,底商檐口
高度4.85m。

耐火等级为二级。

3)项目以简约欧式风格或现代欧式风格为基调,即在现代简约风格中加入少
量欧式风格元素。

在檐口、坡屋面、色彩、线脚处做了不同处理,丰富小区的建筑形象。

4)防水等级:屋面防水为II级。

5)本工程住宅结构形式为砌体加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组合结构,有底商的住宅
底层采用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抗震设防烈度8度。

6)本工程人防工程待建设单位与人防部门沟通后确定。

7)建筑消防:
1、3、5、7、9、11、15、17、19、21、25号楼带有底层商业网点。

其中,1、3、5、7、9、11号通过27号楼北段联为一体,15、17、19、21、25号楼通过27号楼南端联为一体。

底层防火分区从消防通道处划分设为两处,防火分区面积不超过2500m2。

上部住宅入口与底商之间用防火墙隔开,出入口分别独立设置。

上部住宅开口部位与下部商业开口部位间距大于0.8m。

其他楼栋为单元式住宅。

住宅层数均为6层,檐口高度18.35m。

商业层数为1层,檐口高度
4.85m。

8)住宅层高为2.8m,顶层层高2.9m,室内外高差1.05m。

底部商业层高
3.7m,室内外高差0.15m。

9)住宅采用地采暖方式,预留做法:一般房间130,卫生间、厨房150,楼
梯休息平台50,楼梯踏步30。

10)住宅门除入户为外开防盗门外,其他都按门洞哑口预留。

入户门
1000x2100,立樘位于门洞外侧;卧室门洞900x2100,厨房门洞
800x2100,卫生间门洞800x2100。

入户门垛尺寸50,其他室内不留门垛。

11)单元门厅设一道门,大小扇,右手方向开启。

小扇一侧墙面设门禁对讲。

12)厨房不设隔断墙,设地漏。

仅在平面上用虚线表示楼板降板线。

靠外墙设
燃气热水器强排口。

13)住宅南侧设低窗台外凸窗,凸窗平台靠室内侧设护栏,护栏从建筑室内地
面计算总高度900。

窗台高400,进深500。

使起居室、主卧室拥有开阔的视野,可以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

14)阳台取消,改为封闭阳光间,设低窗,内部设护栏,护栏从建筑室内地面
总计算总高度900,窗台高400。

15)空调机位按照建设单位要求及喀什当地气候,均设在南侧。

空调板尺寸按
照2P空调室外机预留,1200X600。

16)屋面考虑太阳能热水器机位,并预留安装管道。

太阳能机位参照真空玻璃
管24管产品尺寸,平面尺寸1600X1400,高度1500。

屋面预留安装支座。

3.2.2建筑装修做法
1)外装修:住宅外墙选用面砖,局部使用GRC装饰构件,外刷涂料。

坡屋面
采用油毡瓦屋面。

出入口采用石材台阶。

底层商业网点外墙选用石材,局部使用GRC装饰构件,外刷仿石涂料。

出入口采用石材台阶。

2)墙体材料
本项目外墙、分户墙、承重墙为240厚普通非粘土烧结砖墙。

内隔墙为120厚普通非粘土烧结砖墙。

管井墙为60厚普通非粘土烧结砖墙。

3)屋面防水
该工程为平屋面,外围为装饰坡屋顶。

采取有组织外檐沟外排水。

防水等级Ⅱ级,两道防水设防。

4)内部装修:
住宅部分,首层门厅墙面为耐擦洗涂料,地面为石材,顶棚采用整体石膏板吊顶。

标准层公共部分墙面、顶棚为耐擦洗涂料,地面为中档地砖。

住宅内部为毛坯房,地面铺至垫层,墙面顶面为刷白,厨房、卫生间墙面为水泥拉毛。

底部商业,墙面顶棚为耐擦洗涂料,地面铺至垫层。

3.2.3户型经济技术指标:
表三:户型技术经济指标表
3.2.4套型分布一览表:
表四:套型分布一览表
建筑节能设计
3.3.1设计依据:
总说明中已列举的有关批文;
3.3.2热工指标:
喀什地区属于VIID区寒冷地区。

年平均气温在℃~11.7℃,年降水量39~664毫米。

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向。

7月平均气温>=18摄氏度,1月平均气温-5--20摄氏度,7月平均相对湿度<50%。

3.3.3节能设计:
表五:节能设计参数表
由上表可以得出结论:体形系数均未超过,单一朝向窗墙比除南侧超过外,其他朝向均在之下。

因此,节能判定外墙传热系数限值m2·k,屋面节能判定外墙传热系数限值m2·k,2·k,其他朝向窗传热系数限值m2·k。

3.3.3.1围护结构节能构造措施:
外墙:240厚普通烧结砖外保温50厚XPS板,传热系数m2·k。

250厚现浇混凝土墙外保温50厚XPS板,传热系数m2·k。

屋面:钢筋混凝土板,70厚XPS板,粉煤灰混凝土找坡层,C20细石混凝土找平层,传热系数m2·k。

外窗:南向采用双玻中空6+12A+6L(一层LOW-E)塑钢窗,传热系数m2·k,或者三玻中空玻璃钢窗6+9A+6+9A+6,传热系数m2·k。

其他朝向采用双玻中空6+12A+6塑钢窗或玻璃钢窗,传热系数m2·k,
其他,外墙主体构件,如:梁、柱、圈梁、门窗洞口过梁均应加强保温措施。

外墙出挑构件及附墙部件,如:阳台、雨棚、靠外墙栏板、空调室外机搁板、附壁柱、凸窗、装饰线脚等均应采取隔断热桥及保温措施。

第二篇结构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工程概况
本工程共24栋住宅楼,楼号分别为1-12,15-26。

大部分楼均采用砌体加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组合结构。

中1号楼,25号楼为全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

3、5、7、9、11、15、17、19、21号楼均有一个单元为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

商业裙房部分采用框架结构。

所有住宅楼均为6层,无底框住宅各层层高均为2.8m,底框部分首层层高3.7m,其余各层均为2.8m。

所有商业裙房均为一层,层高3.7m。

底部框架及抗震墙抗震等级为一级。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2.1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各项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
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08版)1.1.2自然条件
1)风荷载
(a).基本风压:W0=m2(重现期50年)(b).地面粗糙度:B类。

2)雪荷载
基本雪压:S0=m2(重现期50年)
3)地震作用
(a).抗震设防烈度:8度
(b).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0.30g (c).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
(d).建筑场地类别:II类,Tg=
4)设计使用年限:50年
建筑结构的安全等级:二级
重要性系数:
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丙级
5)场地标准冻结深度:0.8m
6)场地的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条件
具体工程地质及地下水情况详见地质勘察报告。

因目前详勘资料暂时不全,暂按照建设单位提供的1,2,3#详勘资料进行考虑。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因工程现场存在较厚的回填土,且该层土厚度较厚,因此本工程要求进行地基处理。

结构设计中要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ak≥150kPa,具体地基处理方案应由甲方另行委托具有资质的单位进行设计和施工。

地质勘察报告中提到地下水对混凝土具有中等腐蚀性,对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中等腐蚀性。

施工图中应明确采取防腐措施,拟采用地下基础部分的混凝土涂刷热沥青一道。

2结构设计
高程:
本工程±见下表。

楼面荷载:
楼面荷载标准值(kN/m2)
.主要结构材料
2.2.1砌块
承重砌体采用MU10烧结普通砖,地面以上砂浆采用混合砂浆M10,地面以下采用水泥砂浆M10。

2.2.2钢筋
直径d≤10mm时,为HPB235级钢筋;直径d≥12mm时为HRB335级钢筋,且应符合国家标准《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光圆钢筋》(GB13013-1991)和《钢筋混凝土热轧带肋钢筋》(GB1499-1998)的有关规定。

2.2.3混凝土
垫层:C10
基础、地下混凝土墙柱、地下构造柱圈梁:C30
底框部分首层墙、柱、梁:C30
(非底框)地上混凝土墙:C25
圈梁、构造柱:C20
梁板:非底框部分C25,底框部分C30
结构选型
本工程大部分结构单元采用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组合结构,将楼梯间及一些较短的横墙做成混凝土墙,利用混凝土墙较好的抗侧刚度,使整体结构获得较好的抗震性能,各结构单元的钢筋混凝土抗震墙在两个方向均有布置,且沿竖直高度方向上贯通布置。

本工程部分楼首层为商业,需要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体系,对于8度区,所有抗震墙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抗震墙,且两个方向均有布置。

基础设计
2.4.1工程地质情况
详细见地质勘察报告
2.4.2基础方案
因本工程填土层较厚,根据最初的初勘报告,部分楼可能存在液化土层,因此需要进行地基处理,处理后地基承载力fak≥150kPa。

基础选型采用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基础埋深-1.5m,对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部分,其条形基础考虑抗震墙所产生的倾覆弯矩。

耐火等级
主体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主要结构构件的耐火极限为:
柱:小时
承重墙:小时
梁:小时
楼板、楼梯:小时
主要结构尺寸
底部框架框架柱:500x500、400x400
框架梁:400x700、400x900
构造柱:240x240
楼板:120,100
钢筋混凝土抗震墙:200、240、300
结构计算
本工程计算分析软件为结构平面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PKPM08版系列QITI。

2.7.1对于砌体与钢筋混凝土抗震墙组合结构部分,各结构单元均按照实际墙体布置建模,楼梯间等局部墙体为混凝土墙。

计算中,楼面设定为“刚性”,嵌固高度为0,砼墙与砌体弹塑性模量比,地震烈度8度0.3g,施工质量等级2B级,砌块孔洞率0%。

经计算,各楼砌块抗剪均满足规范要求,具体布置详见初步设计图纸。

2.7.2对于底部框架-抗震墙结构部分,采取两步骤计算:①砌体部分的抗剪验算,计算参数同上段内容。

底框-抗震墙计算数据中选用“按规范墙梁方法确定
托梁上部荷载”,勾选“抗震墙侧移刚度考虑边框柱作用”,抗震墙端部主筋“HRB335”,剪力墙水平分布筋“HPB235”,墙体竖向筋配筋率ρv,抗震墙水平钢筋间距150mm。

经计算二层抗侧刚度与底层抗侧刚度的比值为小于2,大于等于1。

②底框部分的有限元计算,采用QITI的“底框-抗震墙结构三维分析”模块,对底框部分的框架柱,框架梁进行配筋计算,且均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其它
2.8.1本项目的扩初文件中含各楼墙体平面布置图及基础平面图,详见结初图。

2.8.2本说明中拟定的主要构件断面尺寸,待施工图设计时进一步计算确定。

2.8.3商业裙房及门房部分,因结构布置简单,柱网规则,根据初步设计深度要求,结初图中不包含该部分内容。

2.8.4对于各主楼坡顶造型做法,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坡顶,在坡顶末端通过小柱支撑,小柱定位应尽可能布置在下部有墙体的位置。

同时屋顶应配合太阳能热水器钢架预留混凝土墩。

2.8.5为下一步能顺利进行施工图设计,甲方应尽快解决如下问题:
①提供所有的单体的详勘阶段地质报告。

②地基需做处理,应由勘察单位提出地基处理方案
③地下水及地基土对地下砼及砼中钢筋有中等腐蚀,施工图设计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及习惯做法提供有效地防腐方案,本说明中防腐方案仅供参考。

第三篇给排水初步设计说明
1总说明
工程设计主要依据
1.1.1国家和地方现行的各项设计规范、规程和规定。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
《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
建设方设计要求及设计任务书
1.1.2设计范围:
建筑红线内消防、给水、排水、雨水等系统。

2消防系统:
小区按照人数小于1万人的居住区设计室外消防系统:一次室外消防用水量为10L/s,同一时间内的火灾次数为1次,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

由市政给水不同检修管路上引入两根DN150mm给水进口,并在室外布置成环状管网(管径为DN150)。

室外消防用水与生活共用一套室外管网,室外共设12处地下式室外消火栓,按间距不大于120m设置。

室外消火栓距路边不大于2m,距建筑外墙不小于5m。

本工程均为6层住宅建筑(部分住宅首层设置商业网点),不需设置室内消火栓。

本工程按照轻危险级全方位配手提式灭火器,灭火剂为磷酸铵盐干粉,型号为MF/ABC2。

住宅楼灭火器设置在走道上,商业网点设置在户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