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北省八年级(五四制)上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 (2分)下列划线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 . 锲(qì)而不舍根深蒂(dì)固
B . 孜(zhī)孜不倦格(gé)物致知
C . 狂妄(wàng)自大玄(xuán)虚
D . 豁(hè)然贯通要诀(jué)
2. (2分)选出下面句子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A . 枕我的头颅,白发盖着黑土
B . 我便坦然睡去,睡整张大路
C . 饕餮地图,从西湖到太湖
D . 到多鹧鸪的重庆,代替回乡
3. (2分) (2017九上·武威期末) 下列句子中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是()
A . 随着最后一个隧道竣工剪彩,这条南北交通大动脉豁然开朗。
B . 为了在科技比赛中体现创新精神,许多同学处心积虑,设计了各种造型的航空模型。
C . 对于叔叔回国这桩十拿九稳的事,大家还拟定了上千种计划,甚至计划到要用这位叔叔的钱置一所别墅
D . 《敬业与乐业》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无中生有造出来的。
4. (2分) (2020七下·东坡期末) 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 眉山三苏祠是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三苏”纪念祠堂。
B . 随着眉山市各学校科学制定了疫情期间教学和管理方案,使同学们在家学习有了科学指导。
C . 眉山师生在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喜获佳绩,获奖师生看到自己取得的成绩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D . 能否珍惜水资源,是人类持续发展的关键。
5. (2分)(2013·益阳) 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无数颗星星在茫无涯际的宇宙中运动着。
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可是,当你看到静静的夜空中闪烁着寒光的小星星的时候,说不定还会把它们当做萤火虫呢。
①汹涌的热浪不断地从这些大火球吐出来,射向广漠的宇宙空间。
②即使是最坚硬的金属,一接触它们的表面就会熔解,甚至化为气体。
③看上去它们好像是冷的,但实际上每颗恒星都是一个火热的太阳。
④它们的热度非常高,表面温度至少有三干摄氏度。
A . ①②④③
B . ③②④①
C . ③①④②
D . ①④②③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6. (1分)仿例造句(字数不要求与例句相等)
例句:生命像火焰,火在舞蹈,那扭动、变形的舞姿是火的生命张力的表达。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7. (2分)(2012·泰州) 名著阅读。
(1)鲁迅先生的回忆性散文集《________》有着“温馨的回忆与理性的批判”风格,其中收集了《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________》等10篇文章。
(2)“智取生辰纲”是《水浒传》中的精彩章节,请借助阅读经历,完成下面两小题。
①简要说出“智取生辰纲”这一故事情节中的两个关键的行动步骤。
②智取生辰纲能够成功,除了人的因素外,也离不开自然条件的“相助”,请简要说出有利于智取的两个自然条件。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8. (6分)(2019·天津) 请将下面古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大漠孤烟直,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
(2)感时花溅泪,________。
(杜甫《春望》
(3) ________,天涯若比邻。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4) ________,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北风卷地白草折,________。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
(诸葛亮《诫子书》)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既展现自己乐观、自信的品格,又表现对理想执着追求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 (7分)古诗阅读,答题。
不见①
[唐] 杜甫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
世人②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
匡山③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客居成都的初期,杜甫此时辗转得悉李白已在流放夜郎途中获释,遂有感而作。
②世人:指统治集团中的人。
③匡山:李白少时读书的大匡山,在今四川北部。
(1)如何理解诗中“可哀”二字蕴涵的情感?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0. (13分)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小石潭记》)
(乙)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②其上。
有泉幽幽③然,其鸣乍大乍细。
渠之广或咫尺④ ,或倍尺⑤ ,其长可十许步。
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
逾石而往,有石泓⑥ ,昌蒲被之,青鲜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⑦小潭。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又北曲行纡余⑧ ,睨若无穷,然卒入于渴。
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⑨ ,可列坐而庥⑩焉。
风摇其巅,韵动崖谷。
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永州八记之《石渠记》)
[注] ①渴:指袁家渴(一条溪水的名字)。
②桥:架桥。
③幽幽:水细流的样子。
④咫尺:古代称八寸为咫。
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
⑤倍尺:二尺。
⑥泓:深潭。
水深而广。
⑦堕:落,流。
⑧纡余:曲折伸延。
⑨箭:小竹。
⑩庥(xiū):同“休”,休息。
(1)下列句子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 .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B .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C . 有泉/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
D . 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倏鱼。
(2)解释划线词。
①心乐之乐②水尤清冽③昌蒲被之④然卒入于渴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4)甲乙两文都写到小潭,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两文通过景物描写,触景生情,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11. (25分)(2019·包头)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①“看遍花无胜此花,剪云披雪蘸丹砂。
开当青律二三月,破却长安千万家。
”这首诗赞美的就是牡丹。
牡丹是多年生落叶小灌木,归类于毛茛科、芍药属。
其花大色艳,香气袭人,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
在清代末年,牡丹曾是国花。
②从花色上分,牡丹素以八大色著称,如白色的“夜光白”、蓝色的“蓝田玉”、红色的“火炼金丹”等。
在同一色中深浅浓淡也各不相同,姚黄、魏紫,欧碧、赵粉被称为牡丹四大品种。
这里单说“魏紫”,出自五代洛阳魏仁博家,花紫红色,花呈荷花形或皇冠形。
花期长,花量多,花朵丰满,被推为“花后”,宋代有诗赞云“姚魏从来洛下夸,千金不惜买繁华。
”
③牡丹本是中国特有的木本名贵花卉,有数千年的自然生长和1500多年的人工栽培历史。
牡丹作为观赏花木栽培,最早出现在南北朝时期。
《太平御览》中有谢灵运关于牡丹的记载:“永嘉水际木间多牡丹。
”唐代刘禹锡《嘉话录》记载:“北齐杨子华有画牡丹。
”
④从中国牡丹的发展史可看出,牡丹起源于陕甘秦巴之地,随着历代栽培地沿革转移,形成以黄河中下游为主要栽培中心,其他产地为次要栽培地的格局。
牡丹适应性较强,产地亦广,现在不仅在中国栽培甚广,还早已引种到世界各地。
⑤牡丹自古以来引无数文人墨客讴歌赞美,牡丹第一次在文学作品中出现是在2400多年前的《诗经》.作为爱情的信物被提及——“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这明明写的是芍药,为什么要说是牡丹呢?原来古时候,牡丹和芍药是不分的,后来有了木芍药和草芍药的说法,再后来木芍药就成了牡丹。
唐代刘禹锡在《赏牡丹》一诗中赞云:“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白居易在《买花》诗中写道:“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陆游的《赏花至湖上》写道:“良辰乐事真当魁,莫遣匆匆一片飞。
”《栽牡丹》中:“携锄庭下掘苍苔,墨紫艳红手自栽”,写出了他赏牡丹、栽牡丹的生活乐趣。
又有民谣曰“谷雨三朝看牡丹”,牡丹花一般在暮春开放,迟开不争春,这点也引起诗人、词家的赞美,据初步收集,历代文人专写牡丹的诗词就有四百余首,其中以唐、宋两朝为最多,共130多人留下270首优美的诗词,仅苏轼一人就有三十多首,
⑥“剪裁偏得东风意,浅薄似矜西子妆。
雅称花中为首冠,年年长占断春光。
”牡丹在花卉界独树一帜,蕴含着丰富的精神文化底蕴,体现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作者:刘慧慧慧有改动)
(1)牡丹为何被誉为“花中之王”?
(2)概括②~④段的说明内容。
(3)第③段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4)第⑤段画线诗句和《爱莲说》对“牡丹”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原因是什么?
12. (22分) (2017八下·玄武期末)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新年怀旧
丰子恺
童年新年的欢乐,始于新年的前夕。
大年夜的夜饭,我故意不吃饱,好享受夜间游乐中的小食。
从黄昏至黎明,街上携着灯笼收账的人络续不绝。
收账的人,最初来在黄昏时,第二次来在半夜,第三次来在后半夜。
收不上时就放弃不收,说道“带点老亲”,很客气地告别。
平日天一黑就关门,这一天通夜开放,灯火满街。
我常常跟了我们店里的收账员,向各店收账。
访问各店,在我是一种趣味。
他们有的请年菩萨,有的准备过新年。
还有的在那里掷骰子。
认识我的,还拿本店产的食物送给我吃。
我吃饱了东西回到家里,里面别是一番热闹:灶间里拥着大批人看放谷花。
放的人一手把糯米谷撒进镬子里去,一手拿着一把稻草不绝地在镬子底下撩动。
那些糯米谷得了热气,起初“啪,啪”地爆响,后来米脱出了谷皮,渐渐膨胀起来,终于放得像朵朵梅花一样。
这些梅花在欢呼声中出了镬子,就被拿到厅上的桌子上去挑选。
八仙桌中央堆了一大堆谷花,张开笑口的男女老幼你一堆,我一堆,竞相拣出纯白的谷花来,放在一只竹篮里,预备新年里泡糖茶请客人吃。
我也参加,但任务不是拣而是吃。
那白而肥的谷花又香又燥,比炒米松,比蛋片脆,是难得尝到的异味。
元旦的下午,大街小巷,鼓乐之声遥遥相应。
现在回想,这种鼓乐最宜用为太平盛世的点缀。
丝竹管弦固然幽雅,但最富有大众性的乐器,莫如打击乐器。
俗语云:“锣鼓响,脚底痒。
”打击乐器是对大众最有号召力的乐器。
除大锣鼓外,还有小锣、班鼓、檀板、大铙钹、小铙钹等,都不能演奏旋律,只是同样节奏的反复,在轻重缓急中加以变化。
像我,十来岁的孩子,略略受指导也能参加新年演奏。
其音节浩荡,是华丽盛大的。
在近处听时,心会忙着和它共鸣,无暇顾到他事。
从远处听时,似觉远方举行着热闹的盛会,不由心生向往。
试想:我们一个数百户的小镇同时响出好几处的浩荡的鼓乐来,云中的仙人听到了,也会羡慕盛世黎民的欢乐呢。
新年的晚上,我们又可从花炮享受眼福。
最好看的是放万花筒。
大人们一到新年,似乎袋里都是闲钱。
斥两百文购大万花筒三个,摆在河岸一齐放起来。
河水反照着,映成六株开满银花的火树,这般光景真像美丽的梦境。
东岸上放万花筒,西岸上的少年岂肯袖手旁观呢,势必在对岸上也放起一套来。
或者高高地放几十个流星到天空中,更引起远处的响应;或者放无数雪炮,隔河作战。
闪光满目,欢呼之声盈耳,火药的香气弥漫在夜天的空气中。
当这时候,全镇男女老幼似乎都以游戏为职业。
新年里孩子们每天总要访问爆竹店一次,而我格外热心。
我曾把鞭炮拆散来,改制成无数的小万花筒,其法将底下的泥挖出,将头上的引火线拔下来插入泥孔中,倒置在水槽边上燃放起来,宛如新年夜河岸上的光景。
虽然简陋,但神游其中,想象得比河岸上的光景更加壮丽。
这种游戏只限于新年内,平日是不被许可的。
到现在,偶尔闻到火药气时,我便立刻联想到新年及儿时的欢乐。
二十多年来,我或为负笈,或为糊口,频频离开故乡。
上述种种,在这二十多年间渐渐消灭。
但希望每年有个像“新年”的新年,以调剂一年来工作的辛苦。
我想这像“新年”的新年一定存在着,将来总有一天会来到的。
(选自百花文艺出版社《丰子恺散文精编》,2001年版,有删节)
(1)用动宾短语依次概括文中“我”的新年趣事。
________听鼓乐声________ ________
(2)根据括号里的要求回答问题。
①那些糯米谷得了热气,起初“啪,啪”地爆响,后来米脱出了谷皮,渐渐膨胀起来,终于放得像朵朵梅花一样。
(自选一个角度赏析该句)
②俗语云:“锣鼓响,脚底痒。
”(结合上下文,说说你对这句俗语含义的理解)
(3)综合全文来看,下面的描述与尾段作者认为“像‘新年’”的新年记忆不完全符合的一项是()
A . 收账时双方一团和气,宛如主客,收账者不咄咄逼人,反而能与人为善。
B . 即使是乡间小镇也能有数台热闹的鼓乐表演,参与者众多,酬谢仙人赐福。
C . 大人比平时舍得花钱,竞相用花炮欢庆新年,常常引得全镇人围观欢呼。
D . 儿童比平时自由快乐,能吃到各处美食,各处玩耍,受到大人们的优待。
(4)下面链接材料与本文的语言风格有相近之处,试结合本文举例分析。
鸭蛋络子挂了多半天,什么时候孩子一高兴,就把络子里的鸭蛋掏出来,吃了。
——汪曾祺《端午的鸭蛋》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 (5分)生活中,我们常常会遇到许多困难,如学习上有拦路虎,思想上有包袱,感情上有疙瘩等,但我们又常常能得到乡亲邻里、同学老师、父母长辈们的热情关怀和帮助。
请你就以上某一方面为内容,以“当_________的时候”为题目,写一篇600字以上的记叙文。
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师、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共5题;共10分)
1-1、
2-1、
3-1、
4-1、
5-1、
二、语言表达 (共1题;共1分)
6-1、
三、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7-1、
7-2、
四、句子默写 (共1题;共6分)
8-1、
8-2、
8-3、
8-4、
8-5、
8-6、
8-7、
五、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
9-1、
六、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3分)
10-1、
10-2、
10-3、
10-4、
七、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47分)
11-1、
11-2、
11-3、
11-4、
12-1、
12-2、
12-3、
12-4、
八、命题作文 (共1题;共5分) 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