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宁疗护的发展及意义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宁疗护的发展及意义
什么是安宁疗护?
现代死亡的特征:死亡过程延长
死亡制度化
死亡世俗化
由此,善终服务出现,它基于一个信念,就是人在有生之年,其生命应备受
尊重,富有意义及值得他人所怀念。

安宁疗护即为善终服务的引申,它以临终患者和家属为中心,以多学科协作
模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疼痛及其他症状控制,舒适照护,心理、精神及社会支
持等。

WHO:安宁疗护是对没有治愈希望的病患所进行的积极而非消极的照顾,对疼
痛及其他症状的控制,是为了尽可能提升病人和家属的生活品质到最好的程度。

安宁疗护(姑息治疗)的理念
是通过由医生、护士、志愿者、社工、理疗师及心理师等人员组成的团队服务,为患者及其家庭提供帮助,在减少患者身体上疼痛的同时,更关注患者的内
心感受,给予患者“灵性照护”(该词源自台湾)。

让患者有尊严地走完人生最
后一段旅程。

安宁疗护的起源与发展
安宁疗护的开创者是英国人桑德丝( Dame Cicely Saunders )。

1967年她创办了世界著名的临终关怀机构——圣克里斯多福安宁医院(ST. Christopher’s Hospice)
美国安宁疗护的发展:
1971年在英国圣克里斯托夫临终关怀院的帮助下建立美国官方认可的康耐狄哥临终关怀院
1980年临终关怀院纳入国家医疗保险法案
1996年美国因癌症死亡患者中,43.4%接受临终关怀服务
1999年50个州中有43个人州纳入医疗援助计划
2012年至2019年期间,参议院和众议院先后10次商议通过及修订了《安宁缓和医疗教育和培训法案》
日本安宁疗护的发展:
1951年成立日本安乐死协会,1983年改为日本尊严死协会
1981年圣立三方医院成立,日本最早的临终关怀医院
1996年日本姑息医疗学会成立
2007年姑息照护医生培养方案出台,颁布癌症对策基本法
2010年方案培养了20124名医生,成立姑息照护团队,在397个设施中运行
现在主要关注于居家姑息照护和姑息照护区域性网络建构
国内安宁疗护的应用
港台地区安宁疗护发展:
1982年香港九龙圣母医院首先提出善终服机构
1983年中国台湾地区开始安宁疗护工作
1986年香港成立善终服务会
1990年在马偕纪念医院成立了台湾地区第一家临终关怀住院机构
1992年第一个独立的安宁疗护机构--白普理宁养院
1996年安宁缓和居家护理纳入全民健康保险
1998年马偕纪念医院安宁疗护教育示范中心成立
2000年5月台湾地区通过安宁缓和医疗条例
国内安宁疗护的应用
2016年4月全国政协第49次双周协商座谈会由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亲自主持,主题“推进安宁疗护工作”
2017年2月9日国家卫计委连发三个安宁疗护工作相关文件,《安宁疗护中
心基本标准(试行)》《安宁疗护中心管理规范(试行)》和《安宁疗护实践指南
(试行)》,为我国安宁疗护专科发展提出了方向,是我国安宁疗护专科事业发展
的里程碑。

2017年9月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启动会在上海召开,在全国选定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普陀区、吉林省长春市、河南省洛阳市、四川省德阳市作为全国首批安宁
疗护工作试点
2019年12月28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其中第三十六条规定“各级各
类医疗卫生机构应当分工合作,为公民提供预防、保健、治疗、护理,康复、安
宁疗护等全方位全周期的医疗卫生服务”。

该法自2020年6月1号施行,从立
法层面把安宁疗护列人国家健康体系。

安宁疗护服务形式正式被国家和政府承认
并立法,这是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

安宁疗护在世界各地有不同的提法,如中国内地称之为“临终关怀”“舒缓
疗护”,台湾称之为“安宁照顾”“安宁疗护”,香港称之为“善终服务”“宁
善服务”“姑息照顾”等,美、英称之为“缓和医疗”。

内地:临终关怀/ 舒缓疗护/安宁疗护
台湾: 安宁照顾/安宁疗护
香港:善终服务/宁善服务/姑息照顾
美、英:缓和医疗
三者关系
临终关怀---姑息护理---安宁疗护
安宁疗护、安乐死、一般医院照顾的比较
安宁疗护实践指南(试行)
安宁疗护的意义和作用
(1)安宁疗护是医学人道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根据
医学人道主义核心,尊重人的价值,安宁疗护就是对临终前和无治疗希望的晚期病人不依赖于痛苦的无效治疗方法,而是致力于科学的心理关怀和精湛的护理手段,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更好地使病人平静地离开人间,使病人死而无憾,生者(家属)问心无愧。

(2)安宁疗护符合解证唯物主义生死观的要求
死亡是生命过程的一部分,是必然的过程,科学技术可以延长人的生命,但无法使人永生。

既然人必然要死,就应与优生一样要优死,这是人类文明和时代进步的标志
安宁疗护的影响
经济方面:节约医疗资源降低医疗费用
文化方面:改变医疗文化促进优逝
安宁疗护的展望
加大政府和法律顶层设计建设安宁疗护服务体系完善医疗保险制度强化宣传教育工作
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中医药安宁疗护特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