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球囊扩张术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动球囊扩张术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黄绍春;杨永超;刘莉;饶江;王珧;朱慧敏
【期刊名称】《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年(卷),期】2016(0)8
【摘要】目的探讨主动球囊扩张术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前瞻性连续纳入38例诊断明确并经头部CT/MRI证实,经数字化吞咽造影检查(VFSS)证实为环咽肌失弛缓的清醒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9例.观察组给予主动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对照组仅给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治疗终点为恢复经口进食或治疗已满4周(每周治疗7次).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采用DSA设备下的数字化VFSS、功能性经口摄食评估(FOIS)及VFSS评估食管上括约肌开放程度及吞咽障碍程度.结果 (1)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比例比较:经主动球囊扩张术及常规吞咽康复治疗4周后,对照组及观察组患者食管上括约肌完全开放的患者比例分别为10/19、16/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39,P=0.04).(2) FOIS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4(3,6)分比2(1,3)分,6(5,7)分比2(1,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3.75、3.85,均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OIS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 =2.19,P=0.03).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显效8例,有效11例,观察组显效15例,有效4例,两组治疗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5.40,P=0.45).(3)VFSS评分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治疗后VF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分别为4(3,8)分比2(1,4)分,8(7,9)分比1(0,3)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3.65、3.86,均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Z=3.28,P=0.01).VFSS各分项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口腔期、咽期、误咽程度治疗
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Z值分别为2.64、3.29、3.35,均P <0.01;观察组Z值分别为2.44、3.99、3.87,均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口腔期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 =0.14,P=0.89),咽期和误咽程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 值分别为4,51、3.29,均P<0.01).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有效9例,治愈3例;观察组有效8例,治愈10例;治疗后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70,P=0.042).结论主动球囊扩张术对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疗效显著.
【总页数】6页(P398-403)
【作者】黄绍春;杨永超;刘莉;饶江;王珧;朱慧敏
【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脑科医院康复医学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主动球囊扩张术联合常规吞咽康复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效果评价 [J], 林勉;郑晓玲
2.导尿管球囊扩张术对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患者的影响 [J], 唐桂华;马荣;黄龙龙;丘东海;苗海锋;黄小琼;杜海兰;肖卫民
3.开窍利咽四步针刺法配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型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J], 曹雪; 蒲秀玲; 徐刚; 卓翠丽; 张鼎; 张卫华
4.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J], 龙小娜;储浩然;孙培养;程洪亮;张玲;张国庆
5.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致吞咽障碍临床观察 [J], 龙小娜;储浩然;孙培养;程洪亮;张玲;张国庆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