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胃康灵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胃康灵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专业:中药学
目录
中文摘要 (1)
英文摘要 (2)
1实验材料 (3)
1.1药品与对照品 (3)
1.2仪器与试剂 (3)
2薄层鉴别 (3)
2.1甘草的薄层鉴别 (3)
2.2白及的薄层鉴别 (4)
2.3延胡索的薄层鉴别 (4)
2.4三七的薄层鉴别 (5)
3 质量标准研究 (6)
3.1色谱条件的选择 (6)
3.2标准曲线的绘制与线性范围考察 (8)
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
3.4阴性对照实验 (10)
3.5稳定性实验 (12)
3.6重现性试验 (12)
3.7加样回收率试验 (13)
4样品测定 (13)
5 结果与讨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综述 (17)
中文摘要
目的:研究并确定胃康灵胶囊的质量标准.
方法:采用TLC法及HPLC法对胃康灵胶囊进行鉴别和含量检测, 采用Diamonsil C18色谱柱:以乙腈-0.1%磷酸溶液(14:88)为流动相: 流速:1.0ml/min: 柱温:30℃: 检测波长为230nm
结果:按改进后的方法进行实验,杂质峰干扰较少,芍药苷分离度及拖尾因子较好,而且大大缩短了进样测试时间。
同时在TLC鉴别中排除了阴性是否有干扰.
结论:TCL鉴别中阴性无干扰,含量测定改进方法后实验较满意,可以确定为其质量标准
关键词:质量标准;薄层鉴别;高效液相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and determine Weikangling capsule’s quality standards. Methods: TLC method and HPLC method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 and testing of Weikangling capsule ,using Diamonsil C18 column, acetonitrile -0.1% phosphoric acid (14 : 88) at a flow rate: 1.0 ml / min, temperature: 30 ℃, detection at 230 nm. Results: by improved of the method of experiment, less interference-impurities, paeoniflorin isolation and tailing factor Better, but also shortened the sample testing time.and there is no interference in the TLC identification. Conclusion: TCL experients have no negative interference in the identification, determination of improving the methods of more satisfactory, so we can to determine it to be quality standards.
Key word: quality standards;TLC;HPLC
胃康灵胶囊质量标准研究
前言:胃康灵为已有国家药品标准的品种[1],具有柔肝和胃,散瘀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
用于肝胃不和、瘀血阻络所致的胃脘疼痛、连及两胁、嗳气、泛酸;胃、十二指肠溃疡[2],胃出血及胃炎等症状[3]。
1 实验材料
1.1 药品与对照品
胃康灵胶囊有安庆乘风制药厂、安徽科创中药天然药物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制备。
批号为090301,090302,090303,090401,090402,090403,091101,091102,091103.
对照品以及对照药材购于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
1.2仪器与试剂
PYX-19OH-A恒温恒湿培养箱(科力仪器);TG328A电光分析天平(上海分析天平仪器厂);AG135电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薄层层析用硅胶G(青岛海洋化工厂);定量毛细管(5μl);ZF-C型三用紫外分析仪(上海长明光学电子仪器厂);ZB-220-T超声波清洗仪(上海乐基超声设备公司);LC-10AT vp型输液泵(日本岛津公司);SDP-10A vp型检测器(日本岛津公司);JS-3050色谱工作站(大
柱(250×4.6mm,5μm,迪马公司)。
连江申公司);色谱柱:Diamonsil C
18
所用试剂除乙腈为色谱纯、水为双蒸水外,其它均为分析纯。
2 薄层鉴别
2.1甘草的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2g,加盐酸2ml、三氯甲烷30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甘草次酸对照品,加
无水乙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
2005年版一部附录
Ⅵ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苯-乙酸乙酯-冰醋酸(10:20:7:0.5)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磷钼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见Fig1)由Fig1可知,3批样品的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缺甘草阴性对照品色谱在此位置无干扰,故本方法可用于本品甘草的薄层鉴别.
2.2白及的鉴别
取白及对照药材1g,加盐酸1ml、三氯甲烷15ml,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鉴别(1)项下供试品溶液、对照药材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30-60℃)-甲酸乙酯-甲酸(15:5:1)的上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香草醛硫酸溶液,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见Fig2)
由Fig2可知,3批样品的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缺白及阴性对照品色谱在此位置无干扰,故本方法可用于本品白及的薄层鉴别。
Fig1 Fig2
a供试品溶液090401 a为供试品溶液090401 b为供试品溶液090402 b
为供试品溶液090402d为供试品溶液090403 d为供试品溶液090403
c为甘草次酸对照品 c为白及对照药材溶液
e为缺甘草阴性对照品溶液 e 为缺白及阴性对照品溶液
2.3延胡索的鉴别
取本品内容物4g,加浓氨试液2ml、三氯甲烷3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渣留存。
滤液置分液漏斗中,用水15m振摇提取,弃去水溶液,三氯甲烷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延胡索对照药材1g,加浓氨试液1ml、三氯甲烷15ml,浸渍30分钟,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对照药材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10μl、对照药材溶液5μl,分别点于同一用1%氢氧化钠溶液制备的硅胶G薄层板上,以正己烷-三氯甲烷-甲醇(7:3: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用碘蒸气熏至斑点显色清晰。
挥尽薄层板上吸附的碘后,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见Fig3)
由Fig3可知,3批样品的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缺延胡索阴性对照品色谱在此位置无干扰,故本方法可用于本品延胡索的薄层鉴别。
2.4三七的鉴别
取鉴别(3)项下的滤渣,加水饱和的正丁醇4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用正丁醇饱和的氨试液洗涤2次(20ml,10ml),再用正丁醇饱和的水20ml 洗涤,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三七对照药材0.3g,加水饱和的正丁醇10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人参皂苷Rg1
对照品和三七皂苷R1对照品,分别加甲醇制成每1ml含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附录
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5μl、对照品溶液和对照药材溶液各2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10℃以下放置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见Fig4)
由Fig4可知,3批样品的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而缺三七阴性对照品色谱在此位置无干扰,故本方法可用于本品三七的薄层鉴别。
Fig3 Fig4
a为供试品溶液090401 a为供试品溶液090401
b为供试品溶液090402 c为供试品溶液090402
d为供试品溶液090403 e为供试品溶液090403
c为延胡索对照药材溶液 b为三七皂苷R1对照品溶液
e为却延胡索阴性对照溶液 d 为三七对照药材溶液
f为缺三七阴性对照品溶液
3 质量标准研究
3.1色谱条件的选择
3.1.1测定波长的选择
对芍药苷对照品(稀乙醇为溶剂,14ug/ml)进行紫外光谱扫描,结果显示在231.0nm处有最大吸收峰.参考相关文献,选择230nm为检测波长,起HPLC色谱图芍药苷峰分离度良好,故以230nm为检测波长.(见Fig5)
3.1.2流动相的选择,色谱柱的理论板数(n),分离度及拖尾因子
参考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胃康灵胶囊”【含量测定】项下的流动相。
选择乙腈-0.1%磷酸溶液(14:88)为流动相,注入供试品溶液,记录色谱图,按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系统适用性实验的规定,计算其分离度为4.48(分离度应大于1.5)。
拖尾因子为1.04(拖尾因子应在0.95~1.05之间)[2].结果表明本法分离度较好,色谱柱的理论板数按n=5.54(tr/wh/2)2计算为7565.故暂订本法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得低于2000.
柱: 柱温:30℃:乙腈-0.1%磷酸溶液(14:88)为故选择色谱柱为:Diamonsil C
18
流动相: 流速:1.0ml/min: 检测波长为230nm.理论板数按芍药苷峰计算应不低于2000.(见Fig6)
Fig5
Fig6
3.1.3精密度实验
取同一批胃康灵胶囊(090401)供试品溶液,在以上所述的色谱条件下,重复进样5次,每次20ul,记录色谱图与峰面积,结果见Tab1
Tab1精密度实验结果
№供试品峰面积值—
X
RSD(%)
1 2 3 4 510544850
10469641
10481700
10423733
13444266
104728380.4
结果表明,精密度实验RSD为0.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3.2标准曲线的绘制与线性范围考察
3.2.1对照品储备液与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6.68mg,置10ml容量瓶中,加稀乙醇适量振摇使溶解,再加稀乙醇稀释至刻度,密塞,摇匀,即得对照品储备液
精密称取芍药苷对照品储备液20ul ,50ul ,100 ul, 200 ul, 500 ul 置2ml 量瓶中,加稀乙醇稀释至刻度, 密塞,摇匀,即得对照品溶液.
3.2.2标准曲线的绘制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20ul ,注入液相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与峰面积.见Tab2
Tab2 芍药苷对照品浓度(ug/ml)与峰面积(A)相关性(n=5)
浓度(μg/ml)6.68
16.733.466.8167.0
峰面积(A)201581350891261002593719122859 48660920 20115545064699100233211914567048539796 50054345040269100107591910004848600358
峰面积平均值2010934
5064698100200061912285948600358
以对照品浓度(ug/ml)为横坐标,峰面积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见Fig7),计算回归方程为:
A=289713C+126786 R2=0.9999(n=5)
Fig 7
结果表明:芍药苷在6.68-167.0ug/ml范围内,其峰浓度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符合技术要求
3.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参考中国药典2005版一部“胃康灵胶囊”【含量测定】项下“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方法,对芍药苷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供试品色谱中杂质峰较多,测试时间长,芍药苷峰分离度,拖尾因子均欠佳(见Fig8)。
Fig 8
因此,在原供试品溶液制备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聚酰胺柱加以纯化,结果芍药苷峰分离度,拖尾因子均比以前要好,且大大缩短了进样测试时间,具体参考方法及结果如下:
3.3.1超声提取时间考察
取同一批号的胃康灵胶囊(090401)装量差异下的内容物约为0.5g,4份,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稀乙醇25ml,分别超声处理(200W,频率20KHZ)10分钟、25分钟、30分钟、40分钟,滤过,容器,滤渣再分别加10ml,稀乙醇洗涤(通过同一滤纸),洗液并入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10ml分次(4ml、3ml、3ml)加热使溶解,滤过,再加水5ml洗涤滤纸、滤渣,合并滤液,通过处理好的聚酰胺柱(柱内径18mm,40~60目,4g,干法装柱),用水洗脱(流速约1.5ml/
分钟),收集洗脱液50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按正文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其结果见Tab3
Tab3 超声提取时间的考察结果
提取时间(分钟)10203040
芍药苷含量(ug /g) 4.47 4.89 5.33 5.36
由表4可知,超声提取30分钟其芍药苷已基本提尽,故选择超声提取30分钟.
3.3.2聚酰胺水洗脱体积的考察
取同一批号的胃康灵胶囊(090401)装量差异下的内容物约0.3g,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稀乙醇25ml,分别超声处理(200W,频率20KHZ)30分钟,滤过, 容器,滤渣再分别加10ml,稀乙醇洗涤(通过同一滤纸),洗液并入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10ml分次(4ml、3ml、3ml)加热使溶解,滤过,再加水5ml洗涤滤纸、滤渣,合并滤液,通过处理好的聚酰胺柱(柱内径18mm,40~60目,4g,干法装柱),用水洗脱(流速约1.5ml/分钟),收集洗脱液50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按正文含量测定项下的方法测定,其结果见Tab5
Tab4聚酰胺柱水洗体积的考察结果(n=2)
聚酰胺柱水洗体积前50ml后50ml后50ml/前50ml×
100%
芍药苷含量 5.390.24 4.4%由表5可知,上聚酰胺柱加水洗脱,收集前50ml,洗脱液作为供试品即可.
综上所述,其供试品的制备方法为: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约0.3g,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加入稀乙醇25ml,分别超声处理(200W,频率20KHZ)30分钟,滤过, 容器,滤渣再分别加10ml稀乙醇洗涤(通过同一滤纸),洗液并入滤液,置水浴上蒸干,残渣加水10ml分次(4ml、3ml、3ml)加热使溶解,滤过,再加水5ml洗涤滤纸、滤渣,合并滤液,通过处理好的聚酰胺柱(柱内径18mm,40~60目,4g,干法装柱),用水洗脱(流速约1.5ml/分钟),收集洗脱液50ml,摇匀,滤过,取续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3.4阴性对照实验
按处方组成,取除白芍的其他药材,按制备工艺要求制成阴性对照样品,在按供试品溶液制备项下方法制成阴性对照品溶液,分别吸取阴性对照品溶液,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各20ul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阴性对照品图谱中,在与供试品的图谱中无峰位置上无峰出现.,表明阴性无干扰,(见Fig9~11)
Fig 9
Fig 10
图 11
3.5稳定性实验
取同一批(090401)胃康灵胶囊供试品溶液于0 、1、 3 、6、12小时内,在正文所述的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20ul,记录色谱图与峰面积,结果见Tab5
Tab5稳定性试验结果
时间(h)峰面积值—
X
RSD(%)
0 1 2 3 6 1210538386
10521412
10390707
10410840
10252787
10282532
10399444 1.1
结果表明:稳定性实验RSD为1.1%,样品在12小时内稳定性良好。
3.6重现性试验
按正文所述的含量测定方法,取同一批(批号:090401)胃康灵胶囊样品分别制备5份供试品溶液,精密吸取供试品溶液20u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与峰面积,结果见Tab 6:
Tab 6 重现性试验结果(n=5)
№取样量(g)峰值面积含量(mg/g)—
X
RSD(%)
1 20.3250
0.3308
10479504
10500100
5.37
5.29
3 4 5
0.3177
0.3252
0.3327
10671400
10395345
10498382
5.43
5.32
5.26
5.33 1.3
结果表明:重现性试验RSD为1.3%,表明重现性良好。
3.7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含量为5.33mg/g的胃康灵胶囊(090401)样品0.3g,6份,分别精密称定,再分别加入芍药苷对照品溶液(1.58mg/ml)1.0ml ,1.0ml, 1.0ml, 1.0ml, 1.0 ml,1.0ml,按正文含量测定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在正文所述的色谱条件下,分别进样20ul,记录色谱图与峰面积,考察本方法的加样回收率,结果见Tab 7
Tab 7加样回收率试验结果(n=6)
序号取样量
(g)
含芍药苷
量(mg)
加入对照
品量
测得峰面
积
测得芍药
苷含量
回收率
1
2
3
4
5
6
0.3063
0.3004
0.2994
0.2952
0.3017
0.3007
1.632
1.601
1.596
1.573
1.608
1.603
_
X=98.8%
1.58
1.58
1.58
1.58
1.58
1.58
18976638
19006872
18906600
18874395
18893347
18975855
RSD=1.0%
3.170
3.175
3.155
3.150
3.155
3.379
97.3
99.6
98.7
99.8
97.9
99.2
结果表明:本方法的加样回收率为98.8%.RSD为1.0%
4.样品测定
取样品,按正文含量测定项下方法制备各供试品溶液与对照品溶液各20ul,注入色谱仪,记录色谱图与峰面积,计算芍药苷含量,结果见Tab 8
Tab8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
批号12X
090301 090302 090303 090401 090402 090403 091101 091102 0911031.34
1.46
1.51
2.12
1.97
2.11
1.63
1.71
1.63
1.29
1.41
2.16
2.01
2.06
1.67
1.67
1.65
1.55
1.32
1.44
1.49
2.14
1.99
2.08
1.65
1.68
1.59
上述含量测定结果表明,9批样品中含芍药苷最高为2.14mg/粒,最低为1.32mg/粒,平均每粒含芍药苷为1.71mg
5结果与讨论
5.1结果
本文通过TLC和采用HPLC法对胃康灵胶囊进行了鉴别和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TLC中各成分的阴性对照均无干扰。
方法专一,准确度高
在HPLC测定含量中,考察了超声提取的时间,将供试品过聚酰胺柱加以纯化,实验表明其效果比原方法所得结果,芍药苷的分离度,拖尾因子较好,切干扰较少,并减少了进样时间。
方法简便快捷,专属性强。
5.2讨论
在超声提取时,由于超声时间不确定,故需考察超声提取时间,通过实验发现,在30min时,芍药苷已提取完全,确定提取时间为30分钟。
同时确定聚酰胺水洗的体积,即50ml,取续滤液做为供试品,较为合理。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标准中药成方
制剂第九册[S]. 胃康灵胶囊(WS3-B-1781-94). 1994:123
[2].中国药典2005年版第一部[S].胃康灵胶囊.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518-519
[3].王铁武,吕建国.胃康灵胶囊治疗浅表性和萎缩性胃炎211例疗效观察[J].宁
夏医学杂志,2001,23(7):415-417
致谢
首先感谢XXXX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各位老师和领导,在学习和工作上的关怀和帮助,在生活上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学习上耐心的引导,是良师,更是益友,他们扎实的实验技能及对待工作的态度,使我受益终身。
感谢在本文撰写过程中一直帮助和关心的李晓虎组长,得到了他很多的建议和指导.
感谢和我一起实习的同学们,在学习和工作上,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帮助.
我还要感谢负责我们实习和工作的李科老师及我们的辅导员魏丽芬老师,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操心,你们辛苦了!
综述
白及的研究进展
摘要:就白及的的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和临床应用加以综述。
白及近年来其化学成分研究以国外居多,研究还不深入,目前主要还是以止血作用应用在临床,随着对白及的药理学作用及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深入,白及的临床应用前景将更广泛,发展空间将更大。
关键词:化学成分;药理学作用;临床应用
白及是一种常用中药,系兰科植物白及( Bletilla striata (Thunb) Reichb.
f.)的干燥块茎。
主产于华南地区,长江一带,陕西、安徽等地也有出产。
全世界白及属植物有9种。
[1]据《本草纲目》记载:“白及别名连及草,甘根,白给。
其根白色,连及而生,故曰白及。
”[2]白及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之功效。
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咳血吐血,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等[3]
1 化学成分
国内对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较少,国外进行了一些研究工作,特别是日本mukugawa女子大学药学院,Osaka大学药学院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对白及的化学成分作了较多的研究,从白及的块茎及花中分离得到芪类、联苄类、菲类、联菲类、联菲醚类、菲并吡喃类、联苄葡萄糖苷类、菲并螺甾内酯类以及甾体、三萜和花色素苷类化合物近五十种,并进行了结构鉴定。
ShuzoTakagi等从白及块茎的甲醇提
取物中,发现乙醚可溶的酚类部分具有较的抗菌活性,通过对该部分反复硅胶柱层析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为4,7-二羟基-1-(对-羟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1),3,3-二羟基-2,6-二(对-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2),2,6-二(对-羟苄
基)-3,5-二甲氧基-3-羟基联苄(3),3,3-二羟基-5-甲氧基-2,5,6-三(对-羟苄基)联苄(4),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5)。
另外,从酸性部分还分离得到对羟基苯甲酸,对羟基苯甲醛,原儿茶酸,桂皮酸等
[4 ]分离得到一些甾化合物和三萜类化合物,分别为:β-谷甾醇棕榈酸酯,豆甾醇棕榈酸酯,24-亚甲基-环阿屯醇棕榈酸
酯,cyclobalanone,cylcloneolitsol,cy2clomargenone和cyclomargenol[5]。
2 药理学
2.1 止血
现代药理实验表明,白及能增强血小板因子的活性,缩短凝血酶生成时间,抑制纤维蛋白酶的活性,也能使细胞凝聚,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
[6]
2.2 抗菌、抗真菌
白及乙醇浸液用平板稀释法,1∶100对内色葡萄球菌,1∶20对枯草杆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7]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4 对奥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8]。
从白及中提得5个成分,3个联苯类(bibenzyls),2 个双氢菲类(dihyophenant hrenes),100ug/ml浓度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ATCC1057及发癣菌QM248有抑制作用[9]防癌及抗癌:白及黏液质部分对大鼠瓦克癌(W256)、小鼠子宫颈癌(U14)、小鼠艾氏腹水癌、肝癌、肉瘤180有抑制作用。
2% 的白及注射液对大鼠二甲基氨基偶氮苯(DAB)诱导的肝癌,有明显的抑制的作用;电镜观察表明,白及对肝细胞有较好的抗损伤作用,DAB 诱发的肝癌细胞核大、核膜弯曲凹陷,而白及组肝细胞结构正常[10]
2.3 促进角质细胞游走的形成
研究证明表皮的损伤愈合一般经过角质形成细胞的激活、游走、增生及基底膜的修复等过程,其中角质形成细胞游走,在创伤覆面与创伤愈合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药理实验比较观察了含不同浓度白及的培养基对小鼠皮片角质形成细胞游走的影响及培养时间与游走长度的关系, 结果发现白及质量浓度为20及2ug/mL时,角质形成细胞游走比对照组显著增快和增长,证明白及有明显的促进角质形成细胞游走作用,这种游走作用可能对治疗皮肤创伤早期愈合有重要影响
[11]
2.4 代血浆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证明白及代血浆无过敏原不会引起过敏,对小白鼠、家兔、犬急性、亚急性毒试验都表明安全无毒,无热源反应,体内停留8小时以上。
14例犬失血性休克试验中,13只放血50 %以上,血压降至零,再观察3~5 分钟,立即输白及代血浆,经5~10min,血压迅速回升,接近放血前血压,然后稍降维持在放血前的70~80 %[12]
2.5 预防肠黏结
实验观察白及有预防腹腔粘连的作用。
家兔于腹部手术后给药组在每只家兔腹腔注入白及溶液40ml,术后10~15天内在麻醉下剖腹观察粘连的处数、性质。
以辛普生(Simpon)公式计算面积并留取光镜切片组织标本对比,白及腔肠组与右旋
糖矸及空白对照组相比,粘连的总数,平均粘连处数和平均粘连面积均有明显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 < 0. 05) 。
由此可见白及预防肠粘连是有效的[13]
2.6 毒性实验证明
白及甘露糖有可靠的局部止血作用,并能在局部很快吸收,是一种良好的可吸收性局部止血药。
通过对小鼠的急性毒性、局部毒性药理实验表明,白及甘露糖对所接触的局部组织(如肝、脑、皮下组织等)无明显刺激性,不诱发感染性炎症,不影响创面愈合,与明胶海绵相比,白及甘露糖在用药局部吸收快,组织刺激性小,说明白及甘露糖毒性小于明胶海绵,白及甘露糖毒性较小, 无明显局部毒性反应。
[14] 3. 临床应用
3.1 治疗上消化道等出血
最近几年来研究发现白及能够刺激胃黏膜合成及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对胃黏膜起保护作用,同时白及能够显著缩短凝血时间,能使末梢血管内的红细胞凝集形成血栓而局部止血,故临床上大量用白及或白及付方治疗消化道出血,鼻出血,溃疡性结肠炎等。
[15]
3.2 烧伤烫伤的治疗
实验证明白及胶对金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链球菌均有着较强的抑菌作用,白及胶浆的粘性大,容易在创伤面愈合,临床治疗火焰烧伤,沸水烫伤,取得很好疗效。
[16]
3.3 抑制肿瘤的生长
实验研究表明,白及可以抑制小鼠S180 肿瘤的生长,使其生长缓慢。
这可能与白及中的粘液质(霹苈果多糖) 成分对肿瘤的发生和发展有显著抑制作用有关。
从肿瘤的病理变化可见,白及提取液组对肿瘤细胞表现出细胞凋亡的特征。
这说明白及提取液可能有抑制肿瘤细胞分裂增殖、干扰肿瘤细胞代谢、诱导癌细胞凋亡等作用。
从肝功变化来看,白及组小鼠在给7d 药后,ALT 和AST 恢复接近正常水平。
这或许能说明白及对H22 肝癌小鼠的肝脏具有保护作用,从而使H22 腹水型肝癌
小鼠存活时间延长。
[17]
4 展望
白及的化学成分研究,日本报道较多,已经发现的新化合物也不少,但是对于
极性成分的报道较少,中所研究的也大部分为乙醚可溶部分,因而对于剩下的其他部分仍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离和鉴定。
因此在这些方面仍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去做。
目前临床上所用的白及药物大部分为复方或较粗糙的制剂,也主要是由于药理活
性的研究不够深入,只是沿用传统的止血生肌的表述。
因此,对白及的化学成分和药理活性,特别是止血,抗菌和促进皮肤修复的机理方面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将
为白及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依据.
参考文献
[1]Mabberley D J The Plant2Book:APor table Dictionary of the Vascular Plants [M]London: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1997
[2]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第二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1:765-767
[3]国家药典委员会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S].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社,2005:76-77.
[4]Shuzo T ,Masae Y, KeikoI,etal.Antimicrobialagentsfrom
Bletilla striata.Phytochemistry,1983,22(4):1011
[5]MasaeY,HondaC,Tomokok,etal.Thesteroidsandtriter2penoidsfromBletilla striataNat.Med.(Tokyo),1997,51(5):493
[6]Geng Z G, Zheng S L , W ang Z Q 1 P ro tective effect to Catarrhtrauma of stomach in rat conduced by hydroch loric
acid from Bletilla striata [J]1Ch in Trad it Herb Drug s ,1990,21(2):241
[7]MasaeYetal.Phytochem.1993,32(2):427
[8]贾仁烈等.中华皮肤科杂志,1957,5(4):286
[9]Takagisretal.Phytochem.1983,22(4):10-11
[10] 李嵘, 王之,白及的研究概述及其资源利用对策[J].中草药,2006,37(11):1751---1753
[11]ChenDL,ShiWMXuQ,etal1Rhiz on a blelillae pro2motesthem migration of keratinocyte[J]Ch in J Dermatol,1999, 32 (3):1612-1621
[12]吉林医科大第一临床学院传染科。
白及代血浆的研究[J].中草药通
讯,1973,(1):34
[13]宋炳元等,浙江中医杂志.1987,(6):273
[14]YueSS, TianHL, LiLM,etal1StudyonthetoxicityofB letilla m Annam [J]Ch in J Exp Trad it Med Form ,2003,9(1):632-641
[15]刘宝文,杨金坤,刘凤强.云南白药、白及治疗严重颅脑损伤并发上消化道出血[J].铁道医学,1995,23(4):235
[16]韩广轩,孙义华,罗晓静.中药白及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展[J].药学实践杂志,2004,22(4):215-217
[17]车艳玲.刘松江白及治疗小鼠移植性肝癌的研究[J].中医药信息,2008,25
(1):38--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