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唐山市滦县第三中学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一单元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综合测试 冀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一选择题
1、史书记载“古今称国计之富者莫如隋。
”隋朝繁荣强盛的原因是()
①国家统一②人口增长③经济繁荣④隋文帝励精图治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②③④
A解析:抓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原因”,分析备选项,①④是隋朝出现繁荣局面的原因,
②③是繁荣强盛的表现,故选B项。
2、下列关于隋朝大运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开凿于隋炀帝统治时期B全长四五千千米
C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D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解析: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B项与史实不符,故选B项。
3、隋末农民大起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
A宦官专权统治黑暗B隋炀帝统治暴虐无道
C统治者内部斗争D李渊、李世民宣传发动
解析:抓住题干信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炀帝统治残暴,激化了社会各种矛盾,最终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故选B
4.人们称赞其统治是“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请判断她是()
A唐太宗B唐高宗C武则天D唐高祖
解析:武则天统治时期,唐朝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故选C项
5.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这一局面史称为()
A“文景之治”B“光武中兴”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解析: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故选D项。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诗歌中的“开元全盛日”指的是()
A唐高宗统治前期B唐太宗统治时期
C武则天统治时期D唐玄宗统治前期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开元全盛日”,很容易联系到“开元盛世”,故是指唐玄宗统治前期。
7.下列对于唐玄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他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皇帝
B他统治时期唐朝由盛转衰
C我们评价唐玄宗时要把他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
D他统治时期我们称为“开元盛世”
解析:“开元盛世”指的是唐玄宗统治前期,所以D项说法不正确。
8.“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这首“及第谣”中体现的制度正式诞生是在( )
A唐玄宗时B武则天时C唐太宗时D隋炀帝时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金榜”,可判断此制度是科举制度,它诞生于隋炀帝时期,故选D项。
9.科举制逐渐完善于()
A隋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解析:科举制创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故选B项。
10.就加强中央集权而言,科举制的主要作用体现在()
A扩大了官吏的来源B扩大了统治阶级的社会基础
C把选拔任用各级官吏的权力集中到了中央
D打破了由世袭贵族垄断仕途的局面
解析:根据题干限制信息“加强中央集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实施,使选拔官员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中央,从而更好地加强了中央集权,故选C项。
11.当今我国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
这种招考方式源自我国隋唐时期的()
A禅让制度B察举制度C三公九卿制度D科举制度
解析:隋唐时期创立了科举制度,唐朝继续发展和完善了这种制度,而科举制度是根据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故选D项。
12.宋代诗人杨万里说:“诗至唐而盛,至晚唐而工。
盖当时以此设科取士,士皆争竭其心思而为之。
”这说明()
A唐诗影响深远B科举制促进唐诗的繁荣
C唐诗取材广泛D唐诗表现形式多种多样
解析:结合科举制的发展及其作用可知,唐玄宗时,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从而大大促进了唐诗的繁荣,故选B项。
13.下列唐朝皇帝中,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的是()
A唐太宗唐高宗B唐高宗唐玄宗
C唐太宗武则天D唐太宗唐玄宗
解析:唐太宗和武则天在今新疆地区先后设立了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故选C项。
14.《送渤海王子归国》中有诗云:“疆理虽重海,车书本一家”。
这反映了()
A西域各国人民对汉族文化的向往B吐蕃与唐朝的关系密切
C靺鞨与唐朝的关系密切D南诏与唐朝的关系密切
解析:根据诗名,“渤海”是靺鞨政权的名称,故选C项。
15.藏族、维吾尔族、白族和彝族的祖先分别是()
①回纥②吐蕃③突厥④南诏⑤靺鞨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①④
解析:藏族的祖先是吐蕃,所以排除A、C两项,维吾尔族的祖先是回纥,排除B项,故选D项。
16.唐朝时,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B加强中日之间友谊
C求取佛教教义D学习中国先进的文化
解析:唐朝时,日本遣唐使频繁来中国,以便更好地吸取唐朝文化,故选D项。
17.在与唐朝的交往中,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的国家是()
A日本B新罗C天竺D大秦
解析:新罗与唐朝的贸易往来十分频繁,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故选B项。
18.一座古代石桥历经近一千四百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单拱石桥是隋朝的()
A赵州桥B玉带桥C宝带桥D泸定桥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洨河”“最古老的单拱石桥”“隋朝”等,可知此桥为赵州桥,故选A项。
19.扬州中国雕版印刷博物馆藏有30万片古书雕版,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唐代印制的()
A《丹经》B《大唐西域记》C《金刚经》D《全唐诗》
解析:唐朝印制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故选C 项。
20.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
A王献之B颜真卿C柳公权D欧阳修
解析:颜真卿是继王羲之之后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故选B项。
二、材料分析题
1、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凿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影响深远。
大运河是人类利用自然、造福人类的杰作,是人类共同的财富。
(1)该工程开凿于哪位皇帝时?在当时有何历史地位?
(2)该项工程以_________为中心,北达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
(3)在该项工程中,通过淮水连接起来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__。
(4)请你写出隋炀帝巡游江南从洛阳南下余杭所经过的运河河段。
(5)古人评论大运河“天下转漕,仰此一渠”。
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
答案:(1)隋炀帝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2)洛阳涿郡余杭
(3)通济渠邗沟
(4)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5)这句话的意思是,隋朝的灭亡是隋炀帝暴虐无道所导致的。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隋朝大运河是本单元的重点,因此可以提高学生对重点知识的理解能力。
2、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管。
材料二唐代有人写诗说:“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
请回答:(1)为改变材料一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2)材料二中提到的"长策"是指什么?
(3)它对唐代的教育事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2)长策指科举制。
(3)影响:科举制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
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尤其是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大大有利于唐诗的繁荣。
解析:本题重在考查学生对重点知识的掌握,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综合问题的能力.
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贞观初年,茫茫千里,人烟断绝,鸡犬不闻,道路萧条。
------《贞观政要》
材料二:君,舟也;民,谁也。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贞观政要》
材料三:经过唐太宗一段统治后: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备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请回答:<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贞观初期的社会状况以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唐太宗明白了什么实质性问题?他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认识?
<3>材料三反映的这种景象得益于唐太宗那些开明的治国措施?其突出成绩是什么?
答案:(1)人烟稀少,经济萧条;隋末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激化了社会矛盾,导致农民起义爆发,给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
(2)①认识到君民关系如同舟和水,要维持统治,就必须让百姓生存下去;②吸取隋亡的教训.
(3)①经济上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注意戒奢从俭,政治上合并州县,注意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②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解析:唐朝初年经济萧条的原因是隋的暴政引发的,唐太宗继位后,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实行开明的政策,才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