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岳阳市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题;共6分)
1. (6分) (2019高二上·吉林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美育概念出现较晚,但美育在人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古希腊的柏拉图虽然总体上贬低、排斥艺术和审美,但他在青少年教育上却非常自觉地利用艺术和审美对孩子进行全面良好的教育,他建议,“我们不是应该寻找一些有本领的艺术家,把自然的优美方面描绘出来,使我们的青年像住在风和日暖的地带一样,四周一切都对健康有益,天天于优美的作品,(),来呼吸它们的好影响,使他们不知不觉从小就培养起对于美的爱好,并且培养起融美于心灵的习惯吗?”可见,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治他们的心灵。
在我国,两千多年前所倡导的“乐教”诗教”就蕴含美育的基本内涵。
西周时期,礼乐便纳入当时的学校教育,统治者重视诗、乐对民众的心灵教化作用,用以保持民风淳朴、。
《乐记》中强调乐教通过疏导人的心灵来产生的感化功能。
到王夫之又继承上古以降的“习与性成”思想,强调日常生活中的审美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 不容置疑耳濡目染国泰民安潜移默化
B . 不容置喙耳熟能详国泰民安耳提面命
C . 不容置疑耳熟能详海晏河清耳提面命
D . 不容置喙耳濡目染海晏河清潜移默化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像呼吸优美的作品中的清幽境界
B . 像从清幽境界中呼吸一阵清风
C . 像从优美的作品中呼吸一阵清风
D . 像呼吸一阵清风一样享受清幽境界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B . 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C . 柏拉图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审美教育,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D . 柏拉图大力提倡用优秀艺术作品对青少年实施美育教育,极为重视对青少年的美育教育,以陶冶他们的心灵。
二、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20分)
2. (6分) (2020高三下·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化的价值之大小,归根到底取决于它能够满足时代需要的程度。
马克思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
”文化也是如此。
今天,我们只能立足于当代中国去甄别并择取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分,摒弃那些不能与时俱进的消极成分。
这应该成为衡量一切文化遗产的基本坐标。
偏离了它,我们就有可能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要么“食古不化”,要么“喝祖骂宗”。
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也是不符合历史辩证法的。
这种复古读经的做法,抹杀了当代人类生存方式的新特点,难以适应新的文化需要。
同时,对于历史上的中国,我们更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
但也应看到,今天的中国毕竟是经历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经历了社会主义历史实践的重构,经历了近四十年改革开放的激荡,经历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因此,中国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和再现。
中国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才能适应时代发展,从而显示出它的当代价值。
传统文化如何才能“活”起来,活在当代人的观念和生活实践中,而不是仅仅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传统文化只有在不断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才能真正得以弘扬光大。
所以,它只能“活”在不断的损益中,这恰恰是一种文化的常态。
不然的话,传统文化就有可能沦为现代新儒家所焦虑的“木乃伊”或死古董。
传统文化只有通过创造和创新,才能实现有活力的传承。
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我们应采取“神似”而非“形似”的态度。
譬如中国传统社会提倡的“二十四孝”,今天的人们既不可能也不应该拘泥于模仿它所描述的具体情形,而是借鉴和继承“二十四孝”所体现出来的孝道精神。
不然的话,就难免走向“愚忠愚孝”之类的愚昧。
冯友兰当年所提出的“抽象继承法”,在一定意义上也是包含着这层用心的。
道德的具体表征会随着不同民族、不同时代而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具体形态;但道德之为道德的那个“理”,却能纵贯古今中外、超越时空限囿。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能够为当代中国人重新发现文化上的自我提供内在依据。
在现代化的狂飙突进中,我们很容易在文化上陷入自我迷失,从而找不到“我是谁、我从何而来、我又到何处去”的答案。
不解决这个前提性问题,就无法真正回应“谁的现代化”“为谁的现代化”之类的根本性问题。
重新找回现代人的自己,重建现代人的自我,就不能不进行一番文化上的“寻根”,重新接续我们同传统文化之间脐带般的关系。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缓解人与自然的紧张、重建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能够提供启迪。
当代人类社会正面临着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这意味着人类必须调整自身同自然的关系。
在工业文明中,人类对自然的占有,乃是引发生态失衡和环境危机、使人类生存陷入困境的深刻文化原因。
它所孕育的现代技术取代了古典技术。
古典技术所体现的基本理念是“天人合一”,而现代技术所体现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克天”。
摆脱现代技术带来的危机,唯一可能的出路,从文化上说,在于恢复技术的古典品格,即“天人合一”的智慧。
正是在这个方面,中国传统文化理念显示出它的积极意义。
(何中华《在创造创新中彰显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对传统文化采取相对主义态度,就有可能不甄别、不择取、不摒弃地对待传统文化。
B . 对传统文化采取原教旨主义态度的做法,是不顾当代人类生存方式新特点的复古读经。
C . 对传统文化既不能采取虚无主义态度,也不能无视历史的变化而机械地复制和再现。
D . 传统道德的表征多种多样,其“理”却亘古不变,对此我们要“神”“形”兼备地继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文章第一段有立有破,既提出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做法,又批判了三种错误做法。
B . 第二段从正反两方面来说理,论证了传统文化只有通过转化和创新,才能适应时代。
C . 第三段以“二十四孝”为例论述对传统文化的批判继承要用冯友兰的“抽象继承法”。
D . 最后两段,分别从两个方面阐述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在现代社会的积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 社会是发展变化的,传统文化不可能在本来意义上被复制,而应与时俱进地弘扬其优秀成分和正能量。
B . 传统文化不能存在于典籍、文物古董和博物馆中,而应在回应时代的挑战、质询和诉求中创造和创新。
C . 人们如果拘泥于传统文化具体形式上的模仿,就会走向“愚忠愚孝”,传统文化也会变成“木乃伊”。
D . 现代技术恶化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得现代人无法真正回应“谁的现代化”“为谁的现代化”之类的问题。
3. (7分)(2019·济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刀锋战士
衡德宏
余波是一位八路军战士,原本负责反战同盟中日军士兵的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
这天接到命令,赶到日寇盘距的城市,从事地下工作。
余波虽然更希望在正面战场上狠狠杀敌,但他知道情报工作同样重要,于是愉快地脱下军装,化名为“剃刀”,从此成为一名时时刻刻行走在刀锋上的情报人员。
这天余波接收到密电码:明日午后两点,在灵应禅寺大雄宝殿与我党地下人员接头,他叫“深谷”,你的任务是取回“深谷”手中的重要情报。
第二天午后两点,大雄宝殿里香烟缭绕,木鱼声诵经声不绝于耳,香客们人头攒动。
这里热闹又不失幽静,倒是接头的好地方。
化妆成香客的余波正想着,忽然一丝若有若无的危险气息隐隐飘来,心头顿时一凛!敏锐的第六感曾无数次帮助他涉险过关,难道现在……
就在这时,佛祖面前的蒲团上跪下一人。
那是个精瘦的中年人,他声音不高也不低地虔诚祈祷:“佛祖啊,我外婆病了,外公也病了,求求佛祖保佑他们吧!”
来不及多考虑了,余波当即在中年男人旁边的蒲团上跪下,并不看那人一眼,面对佛祖祈祷的声音同样不高也不低,刚好让他听到:“佛祖啊,我家猪病了,牛也病了,求求佛祖保佑它们吧!”
余波祈祷完头也不回,掉头就走,一直走到一间幽静无人的偏殿内。
不出所料,那精瘦的中年人跟了进来,因为刚才两人的祈祷词即为接头暗语。
男人伸出手说:“我是深谷!”
余波一把握住对方的手,用力握了握,心里一阵发烫。
可现在不是诉说的时候,只回应了一句:“我是剃刀。
情报呢?”
深谷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显然在这遇到同志同样令他兴奋,但他摇摇头,低声说:“情报在我身上,但不能交给你,我得亲手交给你的上线。
这是刚刚接到的命令,因为队伍中出现了叛徒,上级指示必须减少传递环节!事关重大,绝不能耽搁,请立即带我去!”
难怪刚才嗅到一丝危险的气息,余波说道:“行,跟我来!”
余波当即就往外走,身后深谷不远不近地跟着。
当来到大雄宝殿外空旷的,大院里时,刚才那种危险的第六感再次袭来,并且压迫感极强。
余波蹲下身佯装系鞋带,眼波一扫,四面八方有几个精干的人正从香客中慢慢逼近。
再猛一回头,正看到深谷跟在后面,一脸的深不可测,但没有紧张之色。
两人眼光一触即分。
此时余波身边全是香客,电光火石间,突然一声脆响,随即有人大叫一声,人多声杂,也不知叫的什么,但余波看到那几个精干的人忽然趴到了地上,动作迅捷,绝对训练有素!
余波的嘴角扬起一丝笑意,但转瞬即逝,忙迈步来到寺庙外。
身后深谷还是不远不近地跟着,余波不用看也知道,深谷的身后依旧跟着那几个精干的人。
这时恰好有个卖零食的小贩打眼前经过,余波忙叫住他,掏钱买了一包花生。
刚走两步,回头一瞧,那可怜的小贩已被两人一把拖到了旁边,这两人正是跟踪者,而深谷恍若未见。
余波继续往前走,领着深谷左一弯右一绕的,其间到一家书店买了一本书,还叫住一个卖香烟的小贩买了一包烟,不用说书店老板伙计和卖香烟的小贩也被身后跟踪的人严加审讯一番,他们这是怀疑那三位做生意的是余波的同伙,怕余波借机传递情报。
不过余波知道,他们肯定一无所获。
在一座破旧的四合院前,余波终于停下了脚步,再一回头,示意深谷稍停一下再进来,而不远处跟踪的人一闪即逝。
然后余波推开门走了进去。
过了片刻深谷不见余波出来叫他,忙大步进去,却见偌大的院子内空无一人。
这时身后一直跟着的人冲了进来,四下一搜,不好,还有一个小小的后门,余波人不见了。
几个人一起惊叫起来,他们说的竟是日语!刚要冲出那个后门追余波,“轰”的一声,脚下突然惊天动地般爆炸起来……
在一处秘密场所,上级问余波:“剃刀同志,我们从另一条暗线得知,正如你所料,叛变的正是深谷,你是怎么知道的?”
余波说:“当我在大雄宝殿外觉察到有人跟踪时,意外发现深谷一点也不意外,我就知道不妙,但还不能确定,说不定那些人还是我们的同志。
就在这时香客中估计有调皮的小孩燃着了一个鞭炮,我灵机一动,大喊了一声‘卧倒’。
香客们倒是纹丝不动,可跟踪的人趴下一大片,我这时才确定他们是日本特工,深谷有问题。
”
上级听了有些不解:“为什么可以确定?”
余波一笑:“因为我是用日语喊的,不要忘了我曾在反战同盟中工作过。
”
上级一脸赞许,余波继续说:“而当我在路上先后买了零食、书本和一包烟后,我注意到这三个生意人全被日
本特务拖到一旁严加审讯,其间身后的深谷对这一切视若未见,这不是一名我党地下工作者应有的反应。
这下终于可以确认,他叛变了,日本特工是他带来的。
”
上级点点头,继续问道:“那你又是怎么通知同志们设下埋伏的?”
余波说:“那三个生意人中的一个确实是我们的同志,当我买东西时,我把钞票折叠了四个角给他,这就意味着我遇到了危险,并将去那个我们早就约定好的四合院。
他收到钞票后明白了我的意思,再发出信号通知他的下线,一个手势就足够了,他们再火速埋下炸药,并伺机引爆。
”
余波最后说:“我不能说出那三个生意人中哪一位是我们的同志,这是纪律。
”
上级吐口气,感慨地说:“是啊,在鬼子的心脏里,有多少我们的同志日日夜夜行走在刀锋上啊!我们要向跟你一样无畏的刀锋战士,致敬!”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小说开篇对余波的介绍,既点明了他的身份,也为下文写他用日语喊出“卧倒”的情节埋下伏笔,可谓别具匠心。
B . “余波一把握住对方的手,用力握了握,心里一阵发烫”,运用细节描写,表现出余波在敌占区见到同志时的兴奋。
C . 小说主要用旁观者视角讲故事,但也有视角的转换。
“深谷眼中闪过一丝亮光,显然在这遇到同志同样令他兴奋”,就是亲历者余波的视角。
D . 小说最后设置余波不说出三个生意人中哪一位是我们的同志的情节,目的是表明在恐怖弥漫的环境中,上级也不能完全信任。
(2)请简要概括余波形象的主要特点。
(3)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结合三处画线句子中的“危险”具体分析。
4. (7分)(2020·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公交车司机是众多公共服务岗位之一,他们的心理健康、驾驶技术与应急技能,直接关系着整车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这个移动的公共空间里,乘客与司机本是“安全共同体”,保证公交车司机安全,才会有公交车上的公共安全近年来,公共交通中的暴力之气一再出现,暴力行为屡屡上演,为树立“公交车司机不可侵犯”的
社会共识,可以考虑将“妨碍公交车司机”的行为入罪,用法律的刚性条文保证驾驶员安全。
无论是在行驶的车辆上殴打司机,还是抢夺方向盘、拔车钥匙,都可能导致车辆失控,引发群死群伤的重大交通事故在呼吁文明乘车、呼吁见义勇为的同时,只有将殴打公交司机的违法成本提高了,才能真正保障行车安全,防止一车乘客成为一些人不理智行为的牺牲品。
(摘编自2019年1月3日法制网)
材料二:近日,交通运输部发布了行业标准《城市公共汽电车车辆专用安全设施技术要求》,该标准将于2019年3月1日正式实施为进一步加强城市公共汽车和电车运行安全保障工作,交通运输部组织全国城市客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多次召开不同层次、不同范围的座谈会,广泛征求各方意见,邀请行政管理部门、专家学者、运营企业、制造厂商及协会组织等进行了反复论证,进一步规范和细化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隔离设施的技术要求标准规定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设置的主要原则有:不应影响驾驶员安全视线,不应影响乘客及驾驶员的应急撤离;不应影响驾驶员的驾驶操作和座位调节;不应影响驾驶员观测右侧前乘客门区域及后视镜、刷卡机、投币机等其中,标准规定“侧围上沿最低点距乘客区通道地板高度不小于1600tntn”的要求,主要依据《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GB/T10000-1988),当前中国95%的18-60岁成年人,肩部高度小于等于1455tntn因此护围门的上沿最低点距乘客区通道地板高度的最低值选取了数值1600tntn,基本能够保护驾驶员免受乘客直接攻击,并防止乘客接触方向盘数值设置也考虑到驾驶员的服务性质,便于坐在驾驶位置上与乘客沟通此外,还可利用车载媒体播放视频、语音等方式,提醒乘客遵守规则、文明乘车。
(摘编自2019年2月21日中国新闻网)
材料三:据报道,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公安部日前联合印发并实施《关于依法惩治妨害公共交通工具安全驾驶违法犯罪行为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进一步提升对公共交通安全秩序的法律保障力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意见》并未回避驾驶人员的责任如果驾驶人员在公共交通工具行驶过程中,与乘客发生纷争后违规操作或者擅离职守,与乘客厮打、互殴,也可以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定罪处罚。
这一设置,既厘清了乘客与驾驶人员所负责任,也平衡了双方权益,从根本上说就是以最大力度捍卫公共交通工具的方向盘《意见》还提出:“对正在进行的妨害安全驾驶的违法犯罪行为,乘客等人员有权采取措施予以制止行为造成违法犯罪行为人受损害,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认定为正当防卫。
”有《意见》为依据,势必有更多的乘客勇敢站出来维护公共安全哪怕在制止过程中造成嫌犯受伤,也无须承担责任,原因很简单,可认定为正当防卫。
鼓励乃至激励乘客与不法行为作斗争,意义深远群众参与监督和防范,有时比法律更管用,比执法机关的事后惩处更见效。
(摘编自2019年1月17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公交车司机的举动直接关系着整车乘客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只要保证公交车司机安全,公交车上的公共安全就有了保障。
B . 标准规定的“侧围上沿最低点距乘客区通道地板高度不小于1600tntn",是基于《中国成年人人体尺寸》设置的相对安全数值。
C . 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员隔离设施的技术要求是经过多个部门组织,多次讨论论证后得出的结果,相对来说更具科学性。
D . 乘客对公交车上妨害安全驾驶的违法行为可以勇敢地制止,若造成嫌犯受伤,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三部门印发的《意见》明确了驾驶人员的职责,有效捍卫了公共交通}一具的方向盘,为公共交通安全提供了法律保障。
B . 在行驶的公交车上殴打司机或者抢夺方向盘、拔车钥匙都属于侵扰驾驶员行为,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C . 材料二中标准规定的城市公共汽电车驾驶区防护隔离设施设置的原则都是基于保护驾驶员免于外界侵扰而考虑的。
D . 材料三中最新实施的《意见》中并没有回避驾驶员的责任,平衡了乘客与驾驶人员的权益,体现出了公正和公平。
(3)根据材料内容,说说如何保障公交安全?
三、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
5. (11分)(2020·河南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令狐楚,字殻士,德棻之裔也。
生五岁,能为辞章。
逮冠,贡进士,京兆尹将荐为第一,时许正伦轻薄士,有名长安间,能作蜚语,楚嫌其争,让而下之。
既及第,桂管观察使王拱爱其材,将辟楚,惧不至,乃先奏而后聘。
李说、严绶、郑儋继领太原,高其行,引在幕府,由掌书记至判官。
德宗喜文,每省太原奏,必能辨楚所为,数称之。
儋暴死,不及占后事,军大欢,将为乱。
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犹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以亲丧解,既除,召授右拾遗。
宪宗时,累擢职方员外郎,知制诰。
俄出为华州刺史。
镈既相,擢楚河阳怀节度使,代乌重胤。
始,重胤徙沧州,以河阳士三千从,士不乐,半道溃归,保北城,将转掠旁州。
楚至中潬,以数骑自往劳之。
众甲而出,见楚不疑,乃皆降。
楚斩其首恶,众遂定。
敬宗立,拜楚为河南尹,迁宣武节度使。
汴军以骄故,而韩弘弟兄务以峻法绳治,士偷于安,无革心。
楚至,解去酷烈,以仁惠镌谕,人人悦喜,遂为善俗。
入为户部尚书,俄拜东都留守,徒天平节度使。
始,汴、郓帅每至,以州钱二百万入私藏,楚独辞不取。
久之,徙节河东。
召为吏部尚书,检校尚书右仆射。
故事,检校官重,则从其班,楚以吏部自有品,固辞,有诏嘉允。
楚外严重不可犯,而中宽厚,待士有礼。
为政善抚御,治有绩,人人得所宜。
疾甚,自力为奏谢天子,其大要以甘露事诛谴者众,请霁威,普见昭洗。
书已,敕诸子曰:“吾生无益于时,无请谥,勿求鼓吹,以布车一乘葬,铭志无择高位。
”坐与家人诀,年七十二,赠司空,谥曰文。
(节选自《新唐书·令狐楚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B . 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C . 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D . 夜十数骑挺刃邀取楚/使草遗奏/诸将环视/楚色不变/秉笔辄就以遍/示士皆感泣/一军乃安由是/名益重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冠,古代男子二十岁时举行冠礼,戴上成年人的帽子,表示已经长大成人。
B . 京兆尹是古代对京师所在地区行政长官的称呼,也作“京尹”“京兆”,是“三辅”之一。
C .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因题名有次第之分,故称及第,其中第二名被称为“探花”。
D . 赠即追赠,古代朝廷一般会为死去的功臣追赠官阶,用以表示褒奖和肯定。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令狐楚年少聪慧,文才出众。
他五岁的时候就能写诗作文;在太原幕府任职时,他写的上报朝廷的奏章,每次都能被德宗辨认出来,并获得称赞。
B . 令狐楚有胆有识,沉着平乱。
河阳三千士卒溃散而归,据城作乱危害四方,他仅带数名骑兵前往,以劳军之名降服士卒,斩杀首恶,安定军心。
C . 令狐楚为人宽厚,竭忠尽智。
任宣武节度使时废除残暴刑罚,施以仁惠,形成良俗;病重之时,仍上书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