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有效策略探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有效策略探究
发布时间:2023-04-20T15:54:41.227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3年3月2期作者:迪丽夏旦•麦麦提[导读] 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当前人们已经开始将目光逐渐瞄向那些平时不怎么被重视的教学内容上,比如数学计算。

新课改后,数学计算教学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进行分析。

迪丽夏旦•麦麦提新疆喀什市第二十四小学
【摘要】随着数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当前人们已经开始将目光逐渐瞄向那些平时不怎么被重视的教学内容上,比如数学计算。

新课改后,数学计算教学逐渐成为大家所关注的焦点,如何应用恰当的教学方法来提升教学效果,是每一位数学老师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下面本文将对新课改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提升策略进行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讲解练习;算理算法;新旧练习;加深印象中图分类号:G6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23)3-148-01
关于新课程改革,重点是突出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启发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更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与合作探究精神。

基于新课改背景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重点是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低年级的小学生由于思维不够成熟、知识经验较少、缺少练习等,在参与数学计算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过去的教学中多是教师点出错误集体讲解或单独讲解,无法将学生充分调动起来,计算教学效果不佳。

新课改下,教师要落实其中的教育理念,运用多样的计算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计算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感受到计算的乐趣,循序渐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

1.明确学生计算错误,反复讲解以及练习
小学生的知识基础薄弱、思维能力较差,很多时候需要教授多遍知识才能让他们理解与掌握,对于数学计算教学也是如此。

的“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三)”的教学中,要求学生能够正确计算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笔算方法。

实际教学中发现,许多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算法,快速计算,但在计算过程中屡次出现多种漏写、错写的问题。

所以教学中教师要明确学生计算错误原因,通过反复讲解以及相应的指导练习,帮助学生提高计算正确率。

本单元学生最为典型的计算错误为退位减法的计算,由于学生错误的运用算理算法,或者计算过程马虎,导致计算结果错误。

如“81-37”这道题,由于被减数个位比减数个位小,因此要运用退位减法,差是44。

小学生通常出现两类错误:第一类错误为错误的运用“大数减小数”的计算方法,用个位上的“大数减小数”,忽视了由被减数减减数的计算规则,计算7-1=6,计算十位后,得到错误的算式差56;二是正确计算个位后,忽视十位退位后要减1,得出同样错误的差54。

同时,还存在个别错误如抄错数、漏写横式得数等多种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结合学生掌握的薄弱点,反复讲解计算过程,让学生明确每一步的算法,让学生复述算式计算过程,并多提供一些题型相似的练习,逐步提高学生100以内退位减法计算能力。

2.创设生动现实情境,掌握算理以及算法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表内乘法的计算学习对于该阶段的学生稍显复杂。

教学中教师是对学生理解算法与算理提高重视度,让学生为后续深入学习打下牢固基础:教师要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体会将加法算式转换为乘法算式的过程,认识加法与乘法关系,明确乘法算式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引入乘法口诀表的教学,并进行相关指导,帮助学生逐步掌握利用乘法口诀计算乘法算式的方法,深入扎实理解乘法计算的算理和算法。

为了让学生更好掌握表内乘法的知识,创设情景、激发思考外,还应借助科学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乘法口诀。

新授课堂教学结束之时,留下时间让学生进行怎样更好识记和运用乘法口诀的思考,并利用晨读时间背诵,采用集体背诵、小组背诵、个人背诵等多种背诵方式相结合,穿插随机抽取算式卡、口令对合、互相出题等数学游戏,让学生真正熟练记忆乘法口诀,并应用于乘法计算中。

3.复习已学数学知识,结合提问引发思考
数学知识前后知识密切联系,学习新的数学知识往往需要牢固掌握旧的知识。

因此,对于小学低年级数学计算教学,教师要明确低年级学生容易遗忘的特点,在开展新知识的教学中,要先带领学生复习已学数学知识,然后根据教材创设生动情境,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究。

例如,在“有余数的除法”课程中,教师要先带领学生复习上册学的表内乘除法,起到温习的作用,出示简单题目训练。

之后通过创设生动情境,结合简单的平均分操作,引入余数概念,开展具体教学。

比如拿出10支铅笔,让学生思考每人分2支、3支、4只、5只都可以分给几个人?从正好分完扩充到平均分后有剩余,让学生一边操作一边根据结果填表格。

之后,教师扩展到更大的数,让学生思考与操作,思考如何列式和计算。

4.演示题目错误算法,加深学生相关印象
在小学数学计算教学中,会发现很多学生会出现很多典型的计算错误,这些错误出现的原因有多种,大都是对基本算法和算理掌握不牢、错误运用、训练较少等原因所致。

教师要通过先演示题目的错误算法的方式,加深学生相关印象,然后再让学生运用正确算法计算,之后进行点评与总结讲解。

例如,针对“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课题,出现错误最大的题型是三位数减法的笔算(隔位退位减)的计算,特别是被减数是整百数的减法算式上出现错误更多。

算式“400-195”,教师可以展示两种常见错误:一是错在个位和十位计算正确,忽视了百位上的退位点,得出结果是305;一种是十位忽视了退位,得出结果是215。

通过老师错写学生批改的方法,让学生认识到计算之中既不能马虎做题,也要真正理解隔位退位减的算理算法。

因此,教师在演示本题错误算法后,要让学生再次演算一遍,指导学生一步按要求计算,边写边说,数位对齐,通过指导与训练,让学生更好掌握算理与算法,提升计算能力。

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针对低年级的小学数学计算教学,重点是找出学生计算过程中的常见错误,明确低年级学生容易马虎出错的问题,并通过多次数多方法的讲解、引领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究等方式,做好计算教学,逐渐提升学生计算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刚.新课改下小学数学计算教学有效性分析[J].新课程•上旬,2019,2019,(5)(5):11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