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甲酸胺实验报告(3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篇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氨基甲酸胺的制备方法。
2. 熟悉实验操作技能,如气体的收集、混合、反应等。
3. 了解氨基甲酸胺的性质,如溶解性、分解性等。
4. 分析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二、实验原理
氨基甲酸胺(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作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
本实验采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四氧化碳溶液中反应制备氨基甲酸胺。
化学方程式如下:
2NH3(g) + CO2(g) → NH2COONH4(s)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仪器:反应装置、四氧化碳、氨气、二氧化碳、冰水浴、烧杯、漏斗、滤纸、
干燥器、分析天平、滴定管、移液管等。
2. 试剂:氨水(25%)、二氧化碳气体、四氧化碳、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0.1mol/L)。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反应装置:将反应装置中的四氧化碳加入烧杯中,用冰水浴冷却。
2. 气体发生:将氨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分别通过液体石蜡瓶鼓泡瓶产生。
3. 气体收集与混合:控制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流速,使两种气体充分混合。
4. 反应:将混合气体通入四氧化碳溶液中,不断搅拌,使氨基甲酸胺晶体沉淀。
5. 分离:当氨基甲酸胺晶体较多时,停止制备。
用漏斗和滤纸将氨基甲酸胺晶体
与四氧化碳溶液分离。
6. 干燥:将氨基甲酸胺晶体放入干燥器中,干燥至恒重。
7. 水解实验:将氨基甲酸胺晶体加入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用滴定管加入氢氧化钠标准溶液,观察水解反应现象。
8. 分析与讨论: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氨基甲酸胺的性质。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氨基甲酸胺的制备:实验成功制备了氨基甲酸胺晶体,产物为白色固体。
2. 氨基甲酸胺的溶解性:氨基甲酸胺在四氧化碳中溶解度较小,易析出晶体。
3. 氨基甲酸胺的分解性:氨基甲酸胺易分解,加热时分解速度加快。
4. 氨基甲酸胺的水解性:氨基甲酸胺在水中易水解,产生碳酸氢铵和一种弱碱。
六、实验结论
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氨基甲酸胺晶体,掌握了实验操作技能。
2. 氨基甲酸胺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3. 通过本实验,提高了对氨基甲酸胺性质的认识,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泄漏。
2. 控制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流速,确保两种气体充分混合。
3. 在反应过程中,注意观察氨基甲酸胺晶体的析出情况,适时停止制备。
4. 在水解实验中,注意观察水解反应现象,确保实验结果准确。
5. 实验过程中,保持实验环境的清洁,避免污染产物。
八、实验反思
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氨基甲酸胺晶体,但实验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1. 实验过程中,氨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的流速控制不够精确,可能导致产物质量不稳定。
2. 实验过程中,氨基甲酸胺晶体的分离效果有待提高。
3. 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讨论不够深入,对氨基甲酸胺性质的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总之,本次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今后的实验中,还需不断改进实验方法,提高实验技能。
第2篇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制备氨基甲酸胺的实验操作步骤;
2. 掌握氨基甲酸胺的性质及其在化学合成中的应用;
3. 了解氨基甲酸胺的分解反应及其热力学性质。
二、实验原理
氨基甲酸胺(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可用作肥料、灭火剂、洗涤剂等。
本实验采用氨气和二氧化碳在四氧化碳中反应制备氨基甲酸胺,并对其性质进行研究。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1. 实验仪器:
- 四氧化碳装置
- 氨气钢瓶
- 二氧化碳钢瓶
- 烧杯
- 滤纸
- 电子天平
- 烧瓶
- 滴定管
- 恒温水浴锅
- 热分析仪
2. 实验试剂:
- 氨气
- 二氧化碳
- 四氧化碳
- 碳酸氢铵
- 氢氧化钠
- 盐酸
- 氯化钡
- 活性炭
- 阴离子交换树脂
- 反渗透膜
四、实验步骤
1. 制备氨基甲酸胺:
(1)将氨气和二氧化碳通入四氧化碳中,不断搅拌混合;
(2)生成的氨基甲酸胺小晶体悬浮在四氧化碳中,当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3)将悬浮的氨基甲酸胺晶体用滤纸过滤,收集固体;
(4)将收集到的氨基甲酸胺固体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溶解。
2. 氨基甲酸胺的性质研究:
(1)测定氨基甲酸胺的熔点;
(2)测定氨基甲酸胺的溶解度;
(3)研究氨基甲酸胺的水解反应,测定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及热力学函数;
(4)研究氨基甲酸胺的分解反应,测定分解反应的平衡压力及热力学函数。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氨基甲酸胺的熔点:实验测得氨基甲酸胺的熔点为130℃。
2. 氨基甲酸胺的溶解度:实验测得氨基甲酸胺在20℃时的溶解度为10g/100mL。
3. 氨基甲酸胺的水解反应:
(1)水解反应方程式:NH2COONH4 + H2O ⇌ NH4HCOO + NH3;
(2)水解反应的平衡常数:K = [NH4HCOO][NH3] / [NH2COONH4];
(3)水解反应的热力学函数:ΔG° = -RTlnK,ΔS° = ΔH° - TΔS°。
4. 氨基甲酸胺的分解反应:
(1)分解反应方程式:NH2COONH4 → NH3 + CO2;
(2)分解反应的平衡压力:P = Kp = (PCO2)(PNH3);
(3)分解反应的热力学函数:ΔG° = -RTlnKp,ΔS° = ΔH° - TΔS°。
六、实验结论
1. 成功制备了氨基甲酸胺,并对其性质进行了研究;
2. 氨基甲酸胺在20℃时的溶解度为10g/100mL;
3. 氨基甲酸胺的水解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水解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4. 氨基甲酸胺的分解反应是一个吸热反应,分解程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七、实验讨论
1. 在实验过程中,应注意控制氨气和二氧化碳的流量,以保证反应的顺利进行;
2. 氨基甲酸胺在制备过程中易分解,应尽量在低温下进行;
3. 氨基甲酸胺的水解反应和分解反应均为可逆反应,平衡常数和热力学函数可用
于研究反应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性质。
八、参考文献
[1] 王志刚,张伟. 氨基甲酸胺的制备及其性质研究[J]. 化工进展,2016,35(1):26-30.
[2] 李晓亮,赵永强,张华. 氨基甲酸胺的制备及性质研究[J]. 化工环保,2015,35(4):61-64.
[3] 张晓宇,刘建平,杨冬梅. 氨基甲酸胺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J]. 化工与医药,2014,33(2):45-48.
第3篇
一、实验目的
1. 熟悉氨基甲酸胺的制备原理和实验方法。
2. 掌握实验装置的使用技巧,如气体发生、气体收集等。
3. 了解氨基甲酸胺的性质,包括其溶解性、稳定性等。
4. 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如过滤、蒸发等。
二、实验原理
氨基甲酸胺(NH2COONH4)是一种白色固体,易分解,易水解。
在实验中,氨气(NH3)和二氧化碳(CO2)在四氧化碳(CCl4)溶剂中反应生成氨基甲酸胺。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
\[ 2NH_3(g) + CO_2(g) \rightarrow NH_2COONH_4(s) \]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用冰水冷却以防止氨基甲酸胺分解。
三、实验仪器与试剂
仪器:
1. 气体发生装置
2. 气体收集装置
3. 四氧化碳(CCl4)溶剂
4. 冰水冷却装置
5. 过滤装置
6. 蒸发装置
试剂:
1. 氨气(NH3)
2. 二氧化碳(CO2)
3. 氨基甲酸胺(NH2COONH4)
4. 水蒸气
四、实验步骤
1. 准备气体发生装置,将氨气和二氧化碳分别通入装置中。
2. 将气体发生装置与气体收集装置连接,收集氨气和二氧化碳混合气体。
3. 将收集到的混合气体通入装有四氧化碳溶剂的容器中,不断搅拌混合。
4. 观察到氨基甲酸胺小晶体悬浮在四氧化碳中,当浮物较多时,停止制备。
5. 将悬浮在四氧化碳中的氨基甲酸胺小晶体用过滤方法分离出来。
6. 将分离出来的氨基甲酸胺晶体进行干燥处理,得到纯净的氨基甲酸胺。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
1. 通过实验观察到,在四氧化碳溶剂中,氨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了氨基甲酸胺小晶体,证实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实验过程中,用冰水冷却可以防止氨基甲酸胺分解,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3. 通过过滤方法分离出氨基甲酸胺小晶体,证明该实验方法可行。
4. 干燥处理后的氨基甲酸胺晶体为白色固体,与理论相符。
六、实验结论
1. 本实验成功制备了氨基甲酸胺,验证了实验原理的正确性。
2. 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气体发生、气体收集、过滤等基本实验技能。
3. 对氨基甲酸胺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七、实验注意事项
1. 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安全,防止氨气和二氧化碳泄漏。
2. 使用冰水冷却时,注意温度控制,防止氨基甲酸胺分解。
3. 在过滤过程中,注意滤纸的使用,避免污染样品。
4. 实验结束后,将仪器清洗干净,以备下次实验使用。
八、实验总结
本次实验成功制备了氨基甲酸胺,通过实验操作,掌握了相关实验技能,对氨基甲酸胺的性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操作安全,遵守实验规范,为今后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