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测试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测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测试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练习测试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
1.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彷徨( )( )接触( )
中庸( )埋没( )
2.指出解释正确的一项
A.平天下:扫平天下。
B.一帆风顺:船挂满船,顺水行驶。
比喻非常顺利,没有阻碍。
C.彷徨: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D.治国:治理国家。
3.造句
①不知所措
②一帆风顺
二、阅读理解
在今天,王阳明的思想还在继续地支配着一些中国读书人的头脑。
因为这个文化背景,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面临着需要主意的研究工作时,就常常不知所措了。
在这方面,我有个人的经验为证。
我是受传统教育长大的。
3.作者认为“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是什么?
4.第一节划线句子所述的现象是不是符合实际?如果是,应该怎样改进?
参考答案
(二)
1.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
2.作者举自己学习的亲身体验从反面论证了格物致知精神的重要性。
3.格物致知的真正意义:第一,寻求真理的惟一途径是对事物客观的探索;第二,探索的过程不是消极的袖手旁观,而是有想像力的有计划的探索。
4.第1问答案可是可否。
中国的学生应该重视实验,多动手操作应该从实验中得出正确答案。
(意思相近即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