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导学案3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导学案3篇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导学案第【1】篇〗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学生经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探究过程,认识将新知转换成旧知是获得知识的重要途径。

2、学生能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会正确地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会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并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通过对生活垃圾情况的调查、分析,唤起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探究,以及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一、创设情境,明确内容
1、把下面每组中的两个分数通分
13和2534和720512和38
说一说你是怎样进行通分的?通分的目的是什么?
2、先说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再口算。

15+25=27+47=18+38=
47-17=215-215=712-512=
为什么上面这样的分数相加减,你能直接说出得数呢?
3、出示23+19=揭示课题
板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二、导学探究,建立模型
1、课件出示各种生活垃圾
2、课件出示生活垃圾分类和危害的资料
(一)导学探究,解决问题
出示生活垃圾扇形统计图
废金属等14
纸张危险垃圾
310320
食品残渣310
1、导学提示,明确方向
(1)根据统计图提供的信息,提出用加减法进行计算的数学问题
(2)异分母分数相加减,怎样计算?
(3)试着总结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下面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进行操作,并共同完成导学问题。

(二)展示交流,建立模型
1、展示汇报,重点解释
(1)各位小组代表汇报
废金属和纸张是垃圾回收的主要对象,他们在生活垃圾中共占几分之几?
危险垃圾多还是食品残渣多?它们的差占生活垃圾总量的几分之几?
(2)课件演示,解题过程
2.归纳总结,建立模型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

计算的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分子是分母的倍数的要化成整数。

三、练习检测,巩固应用
1、下面的计算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1)13+12=25
(2)815-13=815-515=315
2、你能计算以下各题吗?(后面两题验算)
23+19=35+37=512-18=
3、解决问题
春天到了,农民伯伯给果树浇水。

第一天上午浇了所有果树的14,下午浇了38,第二天上午浇了310,一共浇了所有果树的几分
之几?还有几分之几没浇?
四、整理回顾,反思提升
下面请大家回顾一下我们这节课的内容,想一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导学案第【2】篇〗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能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发展运算能力。

2.过程与方法:经历算理的探究过程,能用数形结合的策略解释问题,感悟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知道垃圾也能成为资源,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掌握算法,能正确进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

2.难点:理解算理,感悟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

三、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揭示课题
师:在我们产生的生活垃圾中,纸张和废金属都是可回收垃圾,可以再利用,那么它们占生活垃圾的几分之几呢?我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结果,请你列一列算式。

(出示例题)
预设1:3/10+1/4
预设2:这是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师:我们今天就来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板书课题)
【分享与交流】
1.你看懂了吗?说说这些同学是如何计算的。

预设1:第一种方法把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分别相加进行计算;
预设2:后两种方法都是先通分,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为同分母分数加法进行计算。

2.你觉得哪些方法对、哪些方法错?先和小组成员说说理由。

预设1:方法一不对,在这个加法算式中和比加数小,不可能成立
预设2:方法一不对,要先通分才能计算
预设3:方法二和方法三都正确,通分后就转化为学过的知识了
预设4:方法二和方法三都正确,从图上可以看出,+就相当于把单位“1”平均分成20份,分别取6份和5份,一共取了11份,就是。

3.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预设1:我喜欢方法二,他在通分的时候选择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算出结果后不用约分。

预设2:我喜欢方法三,他在通分的时候用两个分母之积作公分母,这样通分比较简单,只不过后面要再约分一下。

(二)深入探究、感悟一致性
【探究活动】刚才同学们提到了异分母分数相加减,要先通分为同分母分数才能相加减,你能结合图形说说这是为什么吗?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本质原因是什么?先独立思考,再小组讨论。

【分享与交流】
预设1:从图上看,3/10+1/4中,其中的3份和1份对应的每份大小是不一样的,把份数相加也就是直接把分子相加没有意义。

预设2:从分数意义的角度思考,表示3个1/10,表示1个1/4,这样3+1=4算出来又是4个几分之几呢,所以这样的相加没有意义。

预设3:结合以上两位同学所说,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本质原因是分数单位不同。

师:同学们的发言太精彩了!能够相互提示、相互总结,真棒!
师:我们继续来总结,回忆以前学习的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地方?和我们今天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有什么共同之处?
预设1:在进行整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时,我们要注意数位对齐。

预设2:我们所说的数位对齐其实就是让加减运算在相同计数单位下进行。

预设3:今天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也是一样,因为分数单
位不同也就是计数单位不同,不能直接相加减,要先通分,让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相加减。

师:大家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强了,你能对计算方法做个小结吗?你有什么要提醒大家的?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难度☆☆☆】计算并验算(做一做1)
师:你有什么想说的?
预设1:算出最终结果后别忘了约分
预设2:验算的方法和之前一样
【难度☆☆☆☆】完成做一做中的解决问题
【难度☆☆☆☆☆】完成以下对比练习
1.妈妈一共买了2千克水果,其中蜜瓜重2/3千克,其他水果重多少千克?
2.妈妈一共买了2千克水果,其中蜜瓜的重量占2/3,其他水果的重量占几分之几?
(四)小结作业

【全课自评】
本课在深入探究环节中,引导学生回忆整数加减法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再与今天学习的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法则进行对比,引导学生发现加减运算要在相同计数单位下进行,感悟数运算的一致性,发展运算能力。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一导学案第【3】篇〗《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册第80页,例1。

【目标预设】
知识目标:使学生经历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能力目标:使学生在联系已有的知识经验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转化”的思想。

情感目标: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成功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要先通分、再计算的道理。

【课前准备】1.水彩笔1支;2.A4纸1张;3.“旅游攻略”学习单。

【课前谈话】央视,《挑战不可能》,1+1=11?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创造元素。

1.创造研究素材。

课前,同学们挑战不可能时的灵活思维让老
师刮目相看。

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是希望张老师讲解、告诉你们,还是同学们挑战自我、自己研究?那好,我们首先来创造研究素材。

请你用一张纸创造一个分数,并把这个分数涂色表示。

2.请两个同学来介绍一下自己的分数?
(1)猜猜看,张老师为什么选他们两个?
(2)谁来提一个跟他们有关的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板书
(3)当然,我们也可以求差,知道的同学一起说给老师写。

板书
(4)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谁来概括一下。

【设计意图:学习素材从学生中来,新知识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起,尊重学生的已知,发展学生的未知,是“让学引思”的前提。


二、算理探索,算法提炼。

1.这张纸除了可以看着是一张纸,也可以想象成是生产、生活中的什么?它就是这块地的番茄了,它就是黄瓜这块地的啦。

(PPT 输入分数,完善例题)请你们介绍一下自己的分数。

谁来提一个简单的数学计算问题?板书:
①和。

这是一道怎样的算式?对于这个算式,你有什么想法想与大家分享?
生:与刚才的算式明显不同。

生:异分母化成同分母。

生:通分后,1个1/8与2个1/8合在一起是3个1/8。

(完成
对折纸张演示)
生:异分母化成同分母,计数单位相同,所以可以直接相加减。

师:这个想法有办法验证吗?( PPT辅助图形、线段图分别验证)
②差。

谁来提一个减法问题?觉得自己理解的、会做的,可以先尝试算一下。

学生板书、留讲。

3.练习。

刚刚我们创造了许多分数,现在我们以同桌为单位,一个人求和,另一个人求差,算好后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选一桌板演、分享)
师:刚刚我们一起研究了……(生: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经历刚才的研究,谁愿意来分享收获或者体会?
【设计意图:“让”就让得彻底,相信学生的经验和智慧,让出足够的思考时间、思维空间,使计算法则在学生的思维碰撞中逐渐明晰,让学生感受“发现”、经历“过程”。

说明一下:以上分数仅是预设,以学生课堂上实际创造的分数为准;师生互动顺序亦是随机。


三、纵向比较,纵横链接。

师:(结合PPT)关于加减法,我们最初熟练的是……,竖式计算要做到相同的……其实就是强调了相同的……;然后熟悉的是……,竖式计算要做到……其实也是强调了……;今天发展到……计算要做到异分母化成同分母……
师:数学知识这种发展中的联系、变化中的不变,真的是耐人
寻味,让我们似乎再次感受到了数学知识的这种内在美。

【设计意图:知识的碎片化是学生掌握、应用知识欠佳的原因之一,适时让学生所学知识体系化、结构化是教学的应有意图。


四、灵活运用,学以致用。

1.都说学以致用,相信同学们刚学的本领就能帮我一个大忙。

张老师准备从华阳实小去茅山新四军纪念馆。

为此,我做了一番旅游攻略:
(1)请你给出张老师的出行方案,并结合计算说说推荐理由。

(2)满眼都是加法问题。

谁来提一个减法问题?
2.听说李老师沿着同样的路线也去了纪念馆,用时5/6时。

已知李老师AB段比BC段用时短。

猜猜看,AB段、BC段分别用时( )小时?
师:这样的分数写得完吗?是啊,转变一下思路,就会感受到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喜悦。

【设计意图:跳出新课后面机械练习的固化模式,发挥情境练习的“套餐”作用,既巩固练习熟练法则,也体会学以致用的学习意义,同时“引思”——拓宽思路,引发思考,发展思维。


五、分数古算,体味文化。

其实,人们离不开分数运算,古人对此早就开始了孜孜以求的探索之路。

两千多年以前的西汉时期,《九章算术》卷一第十一题:“又有四分之三,减其三分之一。

问:余几何?答曰:十二分之五。

减分
术曰:母互乘子,以少减多,余为实。

母相乘为法。


古代把分子称为“实”,分母称为“法”。

按所述法则计算:
这与我们今天的分数减法运算法则基本相同。

《九章算术》是世界上最早系统叙述了分数运算的著作,是我国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数学专著之一,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对此应该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

【设计意图:当数学、数字穿越历史、遇到文化,美的叠加放大了一节课的教学效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