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 第 6 卷第 15 期2019 Vol.6 No.15
102
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
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姜福娜1,隋华丽1,李 倩2
(1.山东省海阳市第三人民医院,山东 烟台 265100;2.山东省海阳市二十里店镇卫生院,山东 烟
台 265120)【摘要】目的 观察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慢性荨麻疹的疗效观察。
方法 选取80例慢性荨麻疹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润燥止痒胶囊4粒tid po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1支qn po 。
对照组仅口服抗组胺药,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及随访12周内复发情况。
结果 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x 2=6.76,P <0.05),且观察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x 2=9.83,P <0.01)。
结论 两药联合应用,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润燥止痒胶囊;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
【中图分类号】R75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5.102.02
慢性荨麻疹分为慢性持续性荨麻疹与慢性自发性荨麻疹[1]
,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在临床上给皮肤科医生带来巨大挑战,现对慢性荨麻疹患者采用随机对照试验,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门诊慢性荨麻疹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入选标准:①年龄12~70岁,性别男女不限;②临床上符合慢性荨麻疹诊断标准,③1周内未服用抗组胺药④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严格遵守治疗方案,共入选选取80例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女分别为34例,46例;平均年龄37岁(15~64岁),平均病程8个月(6个周到5年),入选患者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
1.2 方法1.
2.1 治疗方法
总疗程12周,其中观察组给予润燥止痒胶囊4粒tid 口服,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1支qn po ,对照组仅服用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1支qn po 。
1.2.2 疗效判定标准
按下列公式计算症状积分下降指数(SSR1):痊愈:SSR1≥90%;显效:60%≤SSR1<90%;有效20%≤SSR1<60%;无效SSR1<20%。
1.3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症状与体征积分比较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降低,而且观察组降低优于对照组(t =46.37,P <0.05)(见表1)。
2.2 临床效果和复发率比较
观察组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x 2=6.76, P <0.05),并且观察组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x 2=9.83, P <0.01)(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症状和体征积分比较(x ±s )
组别n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4016.23±1.14 5.11±2.02观察组
40
15.87±1.18
2.25±1.16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结果分析
组别例数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复发显效率复发率对照组4011101451952.5%47.5%观察组
40
20
12
7
1
6
85%
15%
2.3 不良反应
对照组出现不良反应共24例,包括轻中度嗜睡13例,口干5例,头晕6例.观察组出现不了反应共7例,包括轻中度嗜睡2例,口干2例,头晕2例,肠胃不适1例。
3 讨 论
慢性荨麻疹起病因不明,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病情反复难愈,而且疼痒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
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为H1受体拮抗剂[2],无明显抗胆碱和抗5-羟色胺作用,中枢抑制作用较小。
本品不经过肝脏代谢,绝大多数以原型药的形式从尿排泄。
耐受性好,不良反应轻微且多数自愈。
润燥止痒胶囊为 何首乌,生地黄,桑叶,苦参,红活
麻组成,其中苦参清热燥湿,祛风利尿,生地清热凉血,养阴生津,桑叶疏散风热,凉血润燥,红活麻祛风活血,除湿止痈,何首乌祛风解毒,润肠通便,制首乌滋补肝肾,养益精血[3-5]。
综上所述,两药联合应用,疗效明显,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吴志强,周平华.润燥止痒胶囊联合依匹斯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
疗效观察[J].皮肤性病诊疗学杂志,2013,20(1):46-48.
[2] 杨 东,魏淑相.润燥止痒胶囊联合盐酸左西替利嗪治疗
皮肤瘙痒症临床观察[J ].中国中西医结合皮肤性病学杂志,2017,16(2):163-164.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al
2019 年 第 6 卷第 15 期2019 Vol.6 No.15
103
阴式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对比研究
包小英
(四川省广安市邻水合协医院,四川 广安 638500)
【摘要】目的 不同的手术方式对子宫肌瘤预后的疗效进行探讨。
方法 研究中以我院2016年8月~2018年5月的子宫肌瘤患者50例分为经腹剔除A 组及经阴剔除B 组。
将患者的各项临床数据如患者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及患者可接受程度等数据详细整理后做回顾性分析。
结果 经治疗后观察A 、B 组疗效,B 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A 组,住院费用及并发症亦少于A 组,可接受程度高于A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经阴手术患者无论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费用及患者可接受程度等方面优于经腹手术,且安全性高,临床效果好。
【关键词】阴式;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8242.2019.15.103.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生育年龄的女性要求保留生育能力且要求美观。
由于肌瘤的数目、大小、部位的不同以及患者自觉症状等,则需要手术治疗。
因生长部位的差异,手术途径有经阴、经腹、宫腔镜及腹腔镜[1]。
如肌瘤过大或数目过多宫腔镜及腹腔镜手术容易存在小肌瘤残留和瘤腔缝合止血困难的缺陷,宫腔镜和腹腔镜手术比较适用于黏膜下及浆膜下小肌瘤。
本研究主要对经阴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和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8年5月自愿行手术治疗的 50例子宫肌瘤患者。
诊断标准如下[2]:临床症状有月经的改变如:月经过多,经期长,或不规则阴道流血;下腹部包块、压迫症状、伴或不伴贫血等自觉症状。
妇科检查:子宫增大,表面不规则单个或多个结节状突起。
超声或MRI 检查符合子宫肌瘤的影像表现。
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子宫肌瘤为良性,没有恶变可能,年龄患者有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意愿,患者的盆腔无粘连,阴道宽畅。
肌瘤的数目不宜超过4个,大小不宜超过8 cm 或8 cm 以下,子宫的体积<12周孕,活动度好,且患者机体状态良好,能够耐受手术、术后病检结果均确诊为子宫良性肌瘤。
排除标准:有生殖器恶性肿瘤,子宫脱垂,有手术禁忌症患者、伴有严重的内外科疾病患者等。
术前患者均充分了解相关手术方式,要求行子宫肌瘤剔除术,随机分为经腹组24例(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及经阴组26例(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术);经腹组患者24例中,年龄35~50岁,平均年龄(36.12±5.5)岁, 平均病程(8.15±3.54)肌瘤个数为1~4个,平均直径
(5.47±1.6);经阴组患者26例中,年龄33~48岁,平均年龄(35.32±4.25)岁,平均病程(7.15±2.68)肌瘤个数为1~3个,平均直径(6.52±1.42);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肌瘤个数及直径,疾病分布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1.2 手术方法1.
2.1 术前准备阴式组
术前行阴道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以便术后针对性应用抗生素,用碘伏擦洗阴道,宫颈,每日两次,共3~5天,局部用消炎药[3]。
腹式组:同妇科腹部手术,宫颈常规检查排除宫颈恶性肿瘤,术前有不规则阴道流血者常规行诊断性刮宫术,术后送病理检查排除子宫内膜恶性病变,术前常规医患沟通能否保留生育功能及术后复发子宫肌瘤复发的可能。
1.2.2 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外阴阴道宫颈常规消毒铺巾。
根据肌瘤部位选择切口,如黏膜下子宫肌瘤应先检查肌瘤大小,瘤蒂的直径及位置,以鼠齿钳钳夹肌瘤外露部分,用阴道拉钩拉开阴道,用两把大弯从左右两侧钳夹蒂根部,注意两钳之间应重叠,以免遗留血管,钳夹时靠近肌瘤侧勿损伤宫颈,两钳之间切断以7号丝线双重缝扎[4]。
前壁肌瘤选择前穹窿横切口,后壁肌瘤选择后穹窿横切口,暴露肌瘤,以缩宫素10 U 于子宫肌层肌注后纵行切开子宫肌瘤至瘤体组织,鼠齿钳钳夹瘤体向外牵拉,使瘤体与肌壁界限清楚,钝性剥离直至剔除肌瘤,用2-0可吸收线缝合,止血闭合瘤腔不留死腔,还纳子宫于腹腔,术后常规行阴道细菌培养。
1.2.3 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
按腹式子宫肌瘤剔除术的常规方法进行,即经腹切开子宫肌层,常规缩宫素10U 于子宫肌层肌注后纵行切开子宫
[3] 许 辉,马 红,李遇梅.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左西替利嗪治疗对慢
性自发性荨麻疹患者的影响[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16(1): 100-101.
[4] 杜聃峰,李成瑞,孟宪勇,等.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奥洛他定治疗慢
性荨麻疹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8,33(4):934-937.
[5] 王秀菊,晓 玉,王康民.润燥止痒胶囊联合咪唑斯汀缓释片治
疗慢性湿疹的疗效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9): 3917-3918.
本文编辑:吴 卫。